辽中京博物馆

辽中京博物馆

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是1988年在县管理所文物陈列室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内,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博物馆建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宁城出土文物、辽代文物、古生物化石、辽宋人物腊像等陈列展览,同时还举办了宁城社会经济成果、国防教育、书画作品等展览以及兄弟旗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30余次。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辽中京博物馆列为“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项目”。展示服务提升后的辽中京博物馆突出了地方特色,有“草原青铜器”、“古都辽中京”、“契丹风云录”、“白垩纪遗踪”等4个专题陈列。草原青铜器展,从兵器、礼器、车马具、生活生产用品、装饰品等几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面貌。古都辽中京展,以辽墓觅踪、古都雄姿、辽塔探密、市井生活为主题系统展示了辽中京昔日风采。“契丹风云录”,精心塑造了23个辽宋人物腊像,布设了天神送子、友好往来等六个历史场景,使人们对辽代、辽中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博物馆展出面积1300平方米,展出文物五百余件组。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招商局了解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所在地拟建辽文化风情园。

辽文化风情园位于距宁城县县城天义镇12公里的大明镇,是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为主体的人文旅游区域。其项目内容是恢复部分古城墙原貌,建考古园、契丹民俗博物馆、名塔苑、中京游乐园、仿辽一条街、演艺中心。一期工程投资180万元,拟通过招商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进行。

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文化积淀很深。它始建于辽第六帝辽圣宗时期(公元1007年)。辽中京大定府是辽中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该城布局为方形,城东西长八华里,南北长七华里半,是当时北方草原最大的都市。

辽中京遗址内外现存三座砖塔,即大塔、小塔、半截塔。其中,大塔建于辽代,是辽塔里最典型的代表作。此塔为八角形13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82米,直径35.6米,周长112米,是我国第三高塔,也是国内砖塔中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座。塔身八面均有各具特色的菩萨浮雕,雕刻细致,栩栩如生。

辽中京博物馆多举措改善参观环境

辽中京遗址赤峰宁城县历史名片辽中京博物馆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窗口单位,为切实保护好历史文物,满足人们群众的文化需求,完善文化设施,给观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4月份以来,投入资金40余万元,一是对306国道博物馆道路两侧进行树木栽植,共用6米高油松113株。二是对路灯杆宣传牌重新更换。三是粉刷博物馆外侧围墙。四是对辽中京博物馆道路北侧31.5亩土地进行退耕,种植红叶李、侧柏、四季丁香、金叶榆、红八宝等景观花木,并搭配多种造型,改善长期以来荒草连片、垃圾遍地的周边环境。

辽京博物馆位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内,是1988年在县文物管理所陈列室基础上建立的,既有全县文物保护管理的职能,又有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及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1997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本次修整和改善,近年来遗留下来的一些维修和保障方面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整体的参观环境得到了改善,服务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意在通过诸多看似微小的举措,将环境营造和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为观众带来舒适的感受。(撰文\宫相才)

巴林左旗政务服务中心、辽上京博物馆招人啦!

巴林左旗政府研究同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面向社会为巴林左旗政务服务中心、辽上京博物馆公开招聘政务辅助人员。

凡在5月14日前具有巴林左旗户籍,符合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的应往届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均可报名。

报名时间: 5月28日至5月30日上午:8:30——11:00,下午:14:30——17:00

报名地点:巴林左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楼服务大厅。

报名时,须提供符合报考岗位条件要求的所有有效证件和资料: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以及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打印的学历认证。

辽上京博物馆与您相约第四届中国契丹辽文化节 助力文旅融合

辽上京博物馆与您相约

第四届中国契丹文化

助力文旅融合

第四届中国契丹辽文化节于9月28日盛大启幕,辽上京博物馆助力文旅融合,特开放夜场展览。自2020年9月28日至2020年9月30日,本馆开放时间调整为9:00—21:00。

辽上京博物馆展览包括契丹王朝展、契丹壁画展、契丹信仰展、契丹墓志展、契丹葬俗展。

契丹王朝展,以契丹的祖源、草原第一都、祖陵祖州、澶渊之盟后与宋朝的关系,以及契丹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四时捺钵作为重点阐述内容。

契丹壁画展,以巴林左旗出土的辽墓壁画为重点,通过出行、宴饮、娱乐等题材,展现辽墓壁画的盛衰演变及艺术特色,从中管窥辽代的社会生活和民族融合。

契丹信仰展,围绕契丹民族的宗教信仰,立足于辽代宗教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特点,以辽上京地区的寺院为重点,展示一个宗教文化交融繁盛的朝代风貌。

契丹墓志展,以辽上京地区出土的多方辽代墓志为基础,展示了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契丹葬俗展,以辽代的特殊葬俗为文化背景,重点展示棺床小帐、金属面具、真容偶像木雕等多具特色的殓葬方式和葬具,表现契丹民族在建国之后逐渐接受汉文化影响,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葬俗习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共同提高的大家庭。早在数千年以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长期进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契丹族属于鲜卑的一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后,学习中原文化,学习中原王朝制度,并融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民族发展上保留特有的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留自己的文化。辽代的一系列改革和措施有力地促进各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

稿源: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