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桥白龙庙戏楼

横山桥白龙庙戏楼

横山桥白龙庙戏楼是白龙庙的一部分,戏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殿宇式建筑,楼分上下二层,台面高3.5米,前台面宽8.2米,进深6米,台口上方悬挂匾曰:“大地阳春”。

虹桥白龙山风景区 峃前村白龙山

虹桥白龙山风景区作文

白龙山在我们院子的南面,山上有美丽的景色:山的形态有凸凹,奇形怪状

春天,小草连成一片舒服柔软的草坪,我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看见青青的小草犹如一块块翠绿的地毯,不过,有一些小草,才探出来,好像在想:“我这么嫩小,这么可爱,被别人看了,我多不好意思呀!”一阵春风吹过,吹弯了小树的腰,小树似乎在向我招手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一棵棵桃树了,远远望去,就像是粉红的海洋,粉红色的桃花发出阵阵清香,闻起来,可以让人觉得很清爽

山上还有一些直入云霄的松树,松树上的松叶放在手中,会觉得手很痒,不知不觉也会让你脸上露出笑容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蓝蓝的天空,让人走在茂密的树林里,会觉得无比凉爽

秋天,树上的叶子都变黄了,黄叶落下来,就像是蝴蝶在翩翩起舞,地上的黄叶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爱心

!冬天,树木光秃秃的一片,地上积满了大雪,就像是铺着一层洁白的地毯,洁白的地毯常常没过我的小脚丫

白龙山一年四季景 *** 人,是个美丽的好地方,我为我有美丽的家乡感到骄傲

峃前村白龙山

白龙山 风景古迹

白龙山,古称丫髻山、窑奥山(窑岙山)、仙鹤山(仙磑山、石骨山),后因“白龙圣母”的传说而改名白龙山,位于乐清市虹桥、淡溪、芙蓉三地交界处,东经120°59'59" ,北纬28°14'52"。白龙山系括苍山余脉,横亘乐清市境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南临虹桥平原,北接芙蓉镇,西接中雁荡山,毗邻淡溪水库、龙潭水库,东北与雁荡山相连。

白龙山海拔716.1米,面积约50平方公里。白龙山以巨石阵和奇石著称,“仙人床、鲤鱼岩、乌龟岩、猩猩岩、龙抽岩”等岩石较为出名。环山碧绿,鸟声啾啾,流泉不息,风物壮美。唐代温州刺史韦庸曾作《丫髻岩》诗云:

丫髻山头残月,腊岩洞口斜阳。啼鸟唤人归去,此身犹在他乡。

白龙山的传说

白龙山山名的来历,有个流传很久的民间传说:南宋嘉泰元年(1201),白龙山麓的峃前村有一个名叫江琼玉的少女,与兄嫂在村口溪边浣纱时,发现了一枚闪闪发光的五彩石卵,因为双手扶纱桶,没有口袋放,就将石卵含在口中,不慎吞入腹中,几个月后竟然怀孕了。肚子一天天长大凸出,遭到村民耻笑,被她的父亲忿然逐出家门,在嫂嫂的指点下,她沿着峃前后山的山路一直爬呀爬呀,终于登上了山顶,在巨石阵的洞窟中,生下了三条小白龙,两条白龙飞天而去,留下一条白龙潜入山中的深潭中,为大地送去甘霖,滋润禾苗,造福百姓。

江琼玉诞下龙子后旋即羽化升天,被民间奉为神仙,曰‘’白龙圣母娘娘‘’。其肉身殓入石棺准备推入山洞安葬,可刚推进一半,突然天色骤变,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村民们四散逃离。现在,山上有块石头与半截棺材一模一样。自那以后,人们便把丫髻山改称白龙山,还在山顶建起宫观供奉白龙圣母。如今,白龙山上还有龙水喷、白龙坟和龙潭的存在。

白龙山的抛歌

乐清著名民歌《对鸟》就出自白龙山牧童抛歌,牧童们在白龙山放牛,隔条溪隔个山峰,便互相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放声高唱原生态的抛歌,看见什么就对什么,有对山,对水,对人,对树,对天,对地,比较出名的是对鸟:

“吤呣飞过青又青哎?

吤呣飞过打铜铃哦?

吤呣飞过红夹绿?

吤呣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哦?

青翠飞过青又青哎,

白鸽飞过打 铃哦。

雉鸡飞过红夹绿,

长尾巴丁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哦!

这首《对鸟》自1949年由朱一正老师向虹桥的牧童季良洪、倪孔恭采风记谱并经改编后,由朱玲仙、温玲菊唱响,一路从乐清唱到温州杭州上海南京,唱到莫斯科,获得国际殊荣,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亚太地区民歌教材,还被编入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首悠扬动听的原生态白龙山抛歌,源于虹桥方言区域,流传于虹桥、淡溪、芙蓉等地。曲调高亢,旋律优美,流畅清新,词曲朴实,成为乐清的经典民歌,也是乐清的一张城市名片;一首白龙山抛歌,抛向全国,走向世界。2018年11月20日晚上,这首温州人耳熟能详的民歌《对鸟》在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大放异彩。

首届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于11月19日至21日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大会由联合国主办,中国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 *** 共同承办,是联合国主办的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地理信息大会。大会文艺演出晚会,乐清青年歌唱家朱琴燕和白龙山抛歌原生态唱法传承人连旭辉(虹桥人)带来了精彩的歌曲表演《对鸟》。

因去年的“非遗薪传”——浙江省传统音乐展演展评活动,连旭辉和朱琴燕等表演的《对鸟》突出,荣获更高奖——薪传奖,此次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文艺演出,也就相中了这个独具特色的节目。当天晚上,连旭辉和朱琴燕用动人的声音,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唱响《对鸟》。

‘’北登白龙山,一石一奇景‘’,登临白龙山,有三条路可达,一是驾车从淡溪水库经上东田村直达白龙山顶龙水喷停车场,往南只需步行登岭五六分钟即可到达龙水喷巨石阵景区,往东步行数百米即可登上顶峰。二是驾车至淡溪龙潭村步行登山40分钟,可观赏山中美景;三是从虹桥镇溪西村沿登山游步道徒步上山,喜欢健身锻炼的人可选择这条山路,每天清晨都有近千人从这里登上白龙山。

白龙山主要景点

白龙山更高峰(主峰)称九州岩、连霄嶂,双岩对峙,蔚为奇观 。一为九州岩,巨石横竖交错,砌墙似的垒叠成城堡型状,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与之对峙的另一主峰,称连霄嶂,虽也是巨石垒叠,但垒法另类,一块块都竖立的,此岩叠得潦草,岩石又不方正,上小下大,犬牙交错,洞隙纵横,摇摇欲坠,且高且险,胆怯者不敢攀援,当地俗称“喜鹊巢”、“凤凰洞”,像与九州岩对面而立的大鸟,故也俗称“玉燕谈阴阳”(“燕恋岩”)。

连霄嶂附近奇峰怪石众多,奇趣横生,有仙鹅石、猩猩岩、仙劈岩、听月峰、古碑岩、透天甑、万猿石、秋荷峰(莲子峰)、现雁峰、鹤冠峰、追马岩、古碑岩、剑门岩、九州岩和山顶饭甑洞穴、后洞(千化洞),各类奇石或吟咏眺望,或悬空献技,或移步换形,又有松泉伴奏,使满山灵气生机盎然。

【凫湖】

凫湖在白龙山林场停车场旁,俗名野田汪,又名龙湖。据清吴永佶《白龙山志》 凫湖“在龙山巅,方二里许,水春夏不涸,望之如湖,一曰龙湖,邑志作凫湖,俗名野田汪。与雁湖并列,真可谓凫湖哑哑(指禽鸟鸣声。汉.焦赣 《易林·师之萃》“凫雁哑哑,以水为家”)”,今仅余池塘状,已近涸,面积也仅原来的一半。

【九州岩】

九州岩,也称“仙叠崖”。九州岩常被云雾飘绕,可验晴雨,当地有俗语说:“白龙山戴帽夏日丽”,意为山顶有云则晴,无云则过数日就有雨,甚是灵验。

【观雁石】

在九州岩北侧,游者踞石向北遥望雁荡,隐现在目。

【木鱼岩与仙人脸盆】

九州岩西侧为有一巨石,形似木鱼,故名。木鱼岩旁的岩坦上有仙人脸盆。岩坦下方有仙人铡刀岩。

【观音岩】

九州岩下方有一立石,古名观音岩;侧面看,似佛手,故又名佛手岩。

【万猿石】

在九州岩侧,往龙宫背下阴面,乱石万点,若群猿奔走。

【连霄嶂】

连霄嶂也称“饭甑岩”( 饭甑磕),俗称“透天饭甑”。“透天饭甑岩”的径长远远大于高度,形态扁圆,与通常所见的“饭甑”不大相象,更象一个巨大的磨盘。透天饭甑形象逼真,甑上有洞穴,有文记载:“如甑上有斜口,如甑盖半掩。气蒸盖石,淋漓若汗,手下探,有势气在龙宫背。”附近有一洞穴,名为山顶洞穴、凤凰洞,古云白龙穴。攀爬两侧路线可达顶端,中间洞穴互通。寒冬时,洞内热气蒸蒸上升,好似洞内白龙呼吸吐气,气体发源深入莫测,甚为奇怪。

连霄嶂为白龙山更高峰,顶端海拔716.1米(按3个航标水平高度测定),峰顶实际海拔应为717米。立于峰顶登天台,居高临下,视野甚是开阔,很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遥望东海观日出,云蒸霞蔚。当风和日丽,气清地明时,可看到温台两州五个县,往东越海望至玉环、洞头,南可及瓯海、灵昆,西抵永乐边界,北触雁荡百冈尖,山海在望,风光绝胜,“拟上仙岩览九州,满城风雨一齐收。” 据永乐《乐清县志》 “窑岙山,即丫髻山,去县东五十里。山北曰山门乡,山南曰瑞应乡。山绝高,海舰皆以为准。”(清)陈绅、郑琛光绪《乐清县志》记载:“丫髻山(引《名山胜概记》),山高数千切,海舟望以为准”。 连霄嶂的顶峰上至今尚存有航标遗迹。清代诗人戴朝元曾在《游龙山》诗中写道:“振策龙山顶上游,欲穷名胜更登楼。晴岚涌翠开图画,孤嶂撑空逼斗牛。万壑松涛檐外落,九天烟雨望中收。豁开眼界知多少,千里长江作带流!”

放眼白龙山,中下群峰似浪,起伏叠嶂, 北侧有伏虎长啸石林景点,石林又形似古代武士群,又像一幅活生生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图,其中悟空、悟能、悟净的形象尤其逼真;还有以及十八罗汉、龙山佛祖、观音礼日、诸葛布阵、将军授印等景观。西侧为五虎阵,五只石虎守住山冈。临近一山峰为朱雀峰,因峰顶有一石形似朱雀而得名。尤其令人感叹的是九州岩上那对石玉燕,日夜秋水相对,窃窃私语,让人浮想联翩。东侧有野马峰、双象峰、青云道观、南白寺,还有白浪潺潺的淡溪;南侧有石板宫。

【白龙圣母宫】

俗称石板宫、灵惠龙宫、崇顶道观、天成道观、上宫,古名“纯顶寺”。与双髻寺、龙门观,构成白龙山上、中、下三宫。双髻寺沿右侧山路登攀约20分钟可到达。白龙圣母宫依白龙山主峰仙叠崖而建,背后大石相叠,如双髻对峙,中间镂空。由峃前连氏9世祖如琦公建造于南宋咸淳年间,建庙至今已有740余年,经历代修整,现有崇顶道观大殿3间,梁柱皆石筑,石门石柱石楼梯,石板墙石板地石板顶,俨然小小石板宫,俗称上宫。庙内梁上石刻“宋咸淳乙丑(1265)进士授太子教受如琦连公,宣德壬子举人授王府教受,连稷公重建”。上宫北枕陡立如壁的连霄嶂,危楼高耸,气势宏伟。附近还有养云窠、听月峰、秋荷峰等,胜景叠出,历代墨客骚人前来白龙山游览,驻足上宫,宫内外有宋、明代墨迹和摩崖题刻甚多。

上宫后悬崖十丈见方的巨石上刻着著名书法家郭仲选题写的“白龙山“三个朱红大字,字迹遒劲疏野,力透山背,浑然一体,气势如虹。游人至半山腰,即可仰望“白龙山”三 。石屋二楼处题有“天成道观”,石门口有对联一副,由民国著名乡贤胡奉尘先生登白龙山顶时题写:“此地饶千秋风月,偶来作半日神仙”,横批“目空一切”,上书灵惠龙宫,落款民国甲申年(1944),另有石刻碑文三副,倚靠在灵惠龙宫前。庙内梵音阵阵、香烟缭绕,白龙圣母、天后、陈十四诸神端坐案后,三清三宝各有其位,皆慈眉善目,面含微笑,一派道教全真气象。常有善男信女来寺朝拜,香火不断,也是游人休憩、观日出的好地方。

石板宫旁有惠明堂,为石室,石室后方有泉水涌出,清甜甘冽。顺石室内石级而上,为大罗宝殿,建于1983年,有门联:“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大罗宝殿正后方的巨石上有天然纹理,似圣火。大罗宝殿门口有观景台,极目远眺,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后洞】

也称观音洞。在龙宫背后山肋。洞中壁上刻有观音大士像三。或谓与前洞相通。观音洞前有楗门岩,左右两岩对峙如交剑。

白龙山的石殿(双髻寺)景区

双髻寺景区,三山环绕(左为猴山,右为九龙山,中为丫髻山),溪水淙淙,瀑布壮观。

【胡仙宫荣华桥】

五丰亭上方90米处,2002年冬建成。

【观瀑台】

过胡仙宫荣华桥,攀爬一小段陡峭山路。可看到两条奇特的瀑布,水从一巨石下飞泻而出。瀑布上方为悬崖立一巨石,名曰猴岩,似3只猴子探头观望,惟妙惟肖。

【九龙瀑】

观瀑台上方为胡仙宫五福桥,2004年春建成。立于桥上,仰观九龙瀑。

【胡仙宫】

五福桥往上50米为七姐妹庙、上教圣殿(胡仙宫)。三教圣殿于2007年夏重新修葺,左侧内殿为胡仙宫,始建于南宋,天然石洞,石梁立柱均为石板。

【登天石、仙人洞】

胡仙宫旁小桥处,有巨石5块,相传为修道登天之处。白龙山有仙人洞多处,胡仙宫上方山路两侧有2块巨石横亘形成的天然洞穴,右侧洞穴被莽草遮蔽,深达数米。传为仙人修正之地。

【黄金树】

胡仙宫后山有成片金黄色的树林,树高5-10米,花色金黄,未祥查,暂名黄金树,为白龙山独有,每年4-6月盛花时可见,登高望之,蔚为奇观。

【老鹰石、元宝石】

胡仙宫往双髻寺方向,立石于路中央,形式老鹰、金元宝,故名。

【忆龙亭】

双髻寺入口处,有2003年夏建成的石亭1座。

【小蕉溪与月印潭】

按《白龙山志》:小蕉溪,为双髻寺左侧溪涧。月印潭,今忆龙亭旁的石潭,小蕉溪水纡缓而来,团石漥处滀水。月影照之,水天一色。月印潭内现有超大鲤鱼1条,昼伏夜出。

【双髻寺】

双髻寺也称白龙山石殿 古称石门庵、白龙庵,俗称下宫(前洞),被人们誉称为明代石构建筑群。坐落在乐清市虹桥镇西北处风景秀丽的白龙山山坳里,白龙山半山腰,海拔约500米。因石门庵东首有两块巨大奇岩(双髻峰、丫髻峰)拔地而起,宛如唐宋时期女性的双髻,惟妙惟肖,故名双髻寺。此庵(寺)始建于南宋末年,重兴于明代(明隆庆五年至万历十年间),白龙山石殿建筑群在2005年3月16日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政发[2005]18号,序号10378)。总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包括清中叶续建的木构大殿)。石构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结构简朴,佛像及装饰雕刻线条粗犷流畅,保存完整,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明代石构建筑之一。得名来自白龙山上的众多庵庙历来都侍奉白龙娘,此庵更不例外,属佛道合一场所。现尚留明代石山门(仰止门)、石殿、石照屏、太空亭、石佛、石 、石洞、石塔诸景,全系仿木的石结构,是人们游览与考古的好去处。

石门庵后双髻峰高大逼真。清温州诗人周之莲曾赋诗:“何日婵娟谪九天,龙山庵里好修禅。无端欲削空白发,双髻轻抛古寺前。”清诗人吟道:“双髻老天地,古色傍云端。瀑落龙归洞,花开僧倚栏。香风吹梵宇,晚照媚回湍。到此停诗履,松声沸石坛。”类似题咏,不胜枚举。庵前有一大石潭,名为“放生池”。

石山门也称“仰止门”,位于寺右,坐东朝西,仿木构石构建筑,山墙用石块叠砌,屋面用石板并排直铺。正脊两端设龙首凤尾吻鸱吻,展翅作迎客状,神态生动。过石山门即见石砌古老云桥,非常平坦。云桥左侧便是下宫。旁一巨石上立有仙鹤一对,题刻篆体“南无阿弥陀佛”。

石殿,也称下宫,又名云中宫 此宫原为自然石洞,古名前洞,坐北朝南,进深5米,宽6.38米,高4米,石洞口上额刻曲线出檐滴水。按《白龙山志》关于前洞的记载:“旧传有神住此洞听泉,洞僧梦神借与居,约曰“佛坏赐还”。僧徒居前洞镌刻石罗汉百余,以示久居”。始建于南宋末年,重兴于明代。据《普门记异》记载,白龙庵在乐清县东白龙山,明太师罗山公(张璁)重兴,大殿改用青石柱,神像三十五尊,罗汉十八尊。查张璁逝世于嘉靖十八年(1539),足见该寺早在嘉靖以前已经存在。明万历十年(1582)憎道航于洞前增建前段仿木构大殿,明间檩下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大檀越宋孝善连世瑜诸孙发扬重建”等。按《白龙山志》:“明万历十年壬午,僧道航洞前架石,建前楹以广之。清康熙已未,连世瑜公后裔重建翼房,外岩上凿濯手盂一。”前洞石梁上刻有“伏承施主连公片诸男继志助建”等文字,濯手盂在洞侧巨石后方。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白龙山下鹤前村人建翼房于岩上,均属石仿木构建筑。地面以规正方形块石对角平铺,屋面用石板平排直铺。殿前有庭院,深5米、宽9米。正面设照屏(照壁),四柱三间,下置须弥座。石殿内拥石佛与泥塑佛像,明间浮雕四排佛像共80尊(加上左右共88尊),皆高髻,双目微启,两耳垂肩,身着交领宽袖袈裟,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手作法界定印。佛像身体各部比例适度,透视准确,线条粗犷流畅,具有浓郁的明代石雕艺术风格,为远近的道观寺院所罕见。东、西次间:各方上为火焰宝珠,中为佛像4尊,东次间下饰鹿含仙桃像,西次间下饰鹿衔灵芝像,下镌乐助者姓名,并署“隆庆五年”(1571)。石门庵内,原共拥有浮雕佛像100多尊,惜“文革”时遭劫,损毁罗汉佛像18尊,现尚存圆雕佛像1尊、罗汉像2尊,为明代石雕艺术中佳作。

石门庵(寺、殿)左有一石亭 曰“太空亭”。呈四方形,4柱,柱头合榫作成坐斗。亭宽4米,高4米,深3.5米,亭面用长方形石板平铺,正脊为鱼龙吻,歇山顶造。碑额刻佛像16尊,均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碑下方署隆庆六年(1572)。正梁题刻;“诰封一品夫人潘氏,舍银壹两助建。”据清代《白龙山志》载:“亭乃潘夫人独建,题壹两,不欲居功也。”(按:诰封一品夫人潘氏,即张璁的继配正室夫人潘氏)。亭后石壁嵌刻石碑三方,碑文字迹模糊,记载众僧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落款为“隆庆六年壬申岁次十月一日题”。

石塔现存有塔身,塔檐等。塔身前后设龛,内刻石佛。塔檐刻出屋面、瓦垅、戗背、滴瓦,勾头。塔刹为圆形,前后交替浮雕佛像及莲花。

双髻寺通往山顶的如有两条。右边的山路,路程较短,都是直上的石 阶梯,直通白龙山顶。左边一条路,路程较长,但景致很好。《白龙山志》载左侧路线:“古名翔云径,出双髻寺达凫湖,一径而北,如上琼霄,径侧幽溜低语,助人吟兴,同治壬戌(1862),发匪洪秀全乱,黄塘一路为匪屯扎。避居南冲、会狮山等处者,皆由此,往来如织。”

白龙山的概况

山麓东西走向,自永嘉、乐清两县市交界的正江山向东延伸,并逐渐变窄。为一条东西向的山脊,自西至东有正江山(997米)、白龙山(716米)、江沿山(319米),转南有三江山(308米),直至没入乐清湾。山脊较平坦,北坡陡峻,南坡稍缓,瀑布、陡崖点缀其间。范围包括清江以南、淡溪以北地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海拔716.1米,为乐清市虹桥区域更高峰,据《永乐乐清县志》,“窑岙山,即丫髻山,去县东五十里。山北曰山门乡,山南曰瑞应乡。山绝高,海舰皆以为准。”

白龙山以奇洞怪石、幽谷秀水、名寺古刹、森林景观为主要特色。按旅游路线,分龙潭、双髻寺、连霄嶂、龙水喷四大景区。主要景点有龙潭、胡仙宫、双髻寺、九洲岩、连霄嶂、后洞、青云道观、天门阵、仙人床等,共有景观300多处,由巨石垒叠而成,以石奇而取胜,移步换景,奇趣横生。其中龙水喷景区不但景点集中,风景秀丽,而且气候凉爽,冬暖夏凉,素有“仙人之居”美称。

白龙山历来为道家修真圣地。据清人吴永佶《白龙山志》载,白龙山有上、中、下三座白龙圣母宫。发展至今,则有白龙宫、堂官三老殿、樊梨花庙、龙娘宫、乌龙宫、青龙宫、白龙太子宫、降龙宫、白龙圣母宫、龙王庙、天子龙潭宫、蟠龙宫等,全山上下有二十来座(其中建国后建筑的占近半)。

白龙山一日游二百字

白龙山一日游

来乐清多年,早知虹桥白龙山的名气,却一直无缘邂逅,12年的晚秋时节,兴之所至,邀几位漂泊乐清的石台老乡一道游玩了一次。

早8:30分虹桥汇头村工业区 *** 后坐车到溪西, 溪西下车后,仁里镇的小胡熟门熟路地带大家沿北门路三港庙右边台阶上山,基本都是上山的台阶,大家走走停停,且行且看沿途的风景,一行经过德馨亭、望龙亭、幸福亭、长乐亭,每个亭子都视野开阔,可看到山下的溪西工业区和远处的虹桥镇。

继续登山,还是陡峭登山台阶,大家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怎么累。翻过一个山头后地势稍平坦,山冈上偶尔还有山风吹过,蛮惬意的呵呵。这里就可以看到山下另一边的芙蓉镇和烟波浩渺的大海了。前面走过一段树林,很难得全是石台人熟悉的杉树,都长得茂盛高大,走在里面感觉很凉爽,同行的七都薇薇美女说这段路似乎有点牯牛降的感觉,说的大家心里暖暖的。。。

继续攀登,往前终于遥遥可以看到白龙圣母庙了,一鼓作气登顶,终于看到白龙山的全貌了,山顶但见巨石磊磊,形态万千,山下虹河如同一条白练,蜿蜒流入东海。虹桥、清江、芙蓉、南塘。。。一个个熟悉的浙南小镇看起来是那么微小,仔细看,山顶北边那条下山的石板路应该就是可以到芙蓉镇的栈道了。。。

山顶最壮观的就是白龙圣母庙了。白龙圣母庙依白龙山主峰仙叠崖而建,背后大石相叠,看资料得知建造于宋咸淳年间,建庙至今已有740余年,经历代修整,现有崇顶道观大殿3间,梁柱皆石筑,石门石柱石楼梯,石板墙石板地石板顶,俨然小小石板宫,俗称上宫。

历代墨客骚人前来白龙山游览,驻足上宫,宫内外有宋、明代墨迹和摩崖题刻甚多。上宫后悬崖十丈见方的巨石上刻着郭仲选题写的“白 山“三个朱红大字,字迹遒劲疏野,力透山背,浑然一体,气势如虹。郭仲选何许人也,我辈还真不知晓也,呵呵。。。

顺石级而上,为大罗宝殿,建于1983年,有门联:“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门口有观景台,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周围的城镇,远处的淡溪水库,无边景色,尽收眼底。在我的提议下,大家一行一起眺望西南故乡,共同高歌一曲黄梅小调,熟悉的乡音在山顶回荡,那是漂泊游子思念故乡的呼唤。。。不经意间,大家的眼眶似乎都湿润了。。。

在白龙圣母庙观景平台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往前行,从庙左侧门出去,前行不远看到巨石磊磊的山峰,有牌子写着龙凤峰和龙凤洞,我们爬了进去,说是洞,其实都是在巨石缝隙中穿行,登上巨石,可以望到芙蓉镇远处的海面。巨石横陈的山顶景观很少见,我个人感觉和福建的太姥山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风味。。。

我们从两山峰之间的下山台阶下去,走到台阶尽头,前方是一处平坦的地方,就到了青云道观。

青云道观,原名聚讲坛,又名龙水喷,相传白龙圣母兄长江青云在此修行,仙化于聚讲坛,故后人改称青云道观。

据《乐清县志》记载,青云道观建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80余年,南宋时颇具规模。2010年11月13日,潘崇然道长监院升座青云道观。潘崇然道长系武当张三丰派第十五代武术传人,曾在人民大会堂和上海世博园区河北馆演武扬道,先后随武当功夫团出访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多次受到中外领导人的接见和中外记者的采访,深受各方赞赏和好评。

本人在乐清市政协会议上曾经与道长有三面之缘,此行携一群石台老乡再次拜会崇然道长。青云道观坐北朝南,后有道冠岩,前有笔砚池,池中睡莲荡漾,秀丽绝俗,令人惊艳;道观前 *** 门、大石柱上分别镌刻着名家胡天朴、林浩士所撰楹联;门口有龙井,井底龙口喷水,长流不断,观之清澈,饮之甘甜,人人称奇。

青云道观香火盛旺,游人盛多,崇然道长一直忙到下午二时才得闲与我等一行见面。道长亲自泡茶待客,谈经论道。我们此次相逢,彼此都很开心。道长并赠送一幅自己的画稿给我,绘得是”白龙峰顶览胜“,真的非常开心。各位老乡这才发现道长系一女性,眉清目秀,器宇不凡,一举一动,颇具英武之气,更显仙风道骨,大家无不称奇,称不虚此行,唯有我独自窃笑。。。

我们先参观青云道观,出道观再右转,观聚仙亭、鲤鱼石、仙人床、喜鹊衔窝、剑岩。折回道观前行,过小石桥,到“不是人间”牌坊,到小白龙雕塑前合影,还有仙人椅可以坐坐。登山歌石刻前面台阶下山去双髻寺。

下山看到双髻寺了,双髻寺前面有忆龙亭、月印潭,经过这一段爬山,我们已经很疲惫了,时间快到下午3点半了,我们脱了鞋子,在潭水里泡脚,看看美眉们美丽的小脚丫浸泡在原生态的溪水里嬉闹,也是一种享受。。。

下山很快。不知不觉就下行到了山腰的岔路口,下山的路是到龙潭村去的,左面有一个新修的亭子“龙憩亭”,从亭子边石板路前行,细细的石板路小径,人烟稀少,少有人走,顺山腰一直走,中间有一瀑布,几乎无水,瀑布下有小水潭,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洗把脸继续走,这段路只有这一个水源点。前面下山台阶再走一段,就看到山下的大路了。

5点30分左右,我们下到山下。。。

2019_前白龙山杜鹃花节4月20日开启

2019乐清_前·白龙山杜鹃花节

时间:2019年4月20日

地点:_前 村

主题:“心心相融映山红,和衷共济乡村兴”

杜鹃花节预告:

本次活动以杜鹃花为主题,设置了登山赛及游园猜谜、拣韭菜、手工DIY编杜鹃花环等活动环节。

_前村是虹桥镇规模优化调整的村子,该村就在白龙山脚下,它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这个村子一共有1136户,白龙山上的杜鹃花在盛开,现在大家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很多事情,就为了到时候,迎接大家的到来。

杜鹃花开幕式现场除了可以赏花之外,主办方还组织了不少的趣味活动呢!

如,勇攀高峰登山比赛

登山线路:

白龙山大环线8-9公里,分为竞技组和休闲组

这到时候还会有有些游园趣味活动,如猜灯谜,杜鹃花手工DIY等,来这里参加活动还会有小礼品赠送哦!

赏花路线

从虹桥镇_前村工业区北面一直开车到银杏基地,再步行两个亭就可到达第五亭(方大长廊)白龙山杜鹃花基地。

从虹桥镇_前村众山脚门台步行登山,就可到达第五亭(方大长廊)白龙山杜鹃花基地。

开幕式当天活动:

开幕式活动,虹桥本土抛歌《对鸟》充满亲近感,《百变大咖》带你领略川剧变脸的魔力,《两区建设开新花》给你不一样的视听体验,还有对唱《新的天地》等节目

温馨提示:

鉴于开幕式当天人会比较多,杜鹃花节上,_前村环岛和北门路到时候将会实行交通管制,工业区北面上山车道实行封道,之后的道路也许都需要小伙伴们步行上山。

考虑到开幕式当天人流量大,_前村环岛和北门路实行交通管制,工业区北面上山车道实行封道,市民需步行上山。

杜鹃花节登山活动

登山赛届时将会分为竞技组和赏花组,登山爱好者的招募活动也已经结束啦!

比赛在_前村白龙山脚出发,赏花组直达白龙坟杜鹃花基地,一边赏杜鹃花一边品麻糍。竞技组则经过杜鹃花基地,继续前行,沿着白龙山林场、上宫、太子宫、双髻寺,返回_前村白龙山脚。

白龙山介绍

白龙山又被叫做丫髻山,此山就在虹桥镇境内,这个山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也在于这里的一个传说,据说山中有白龙降生并盘踞在此山中,故他的名字也就叫做白龙山。

这个白龙山算是个生态旅游、登山观光都非常理想的景区,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

白龙山有大小景点300多处,基本路线顺序分别为云雾庵景、粑糍桥景、双髻寺景、龙水喷景、九州岩景、白龙山主峰景、后洞景、白龙坟景等。

2017年起,_前村种植近20万株杜鹃花,成立500亩杜鹃花基地。每年4月份,杜鹃花竞相开放。

乐清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和风景区

乐清好玩的地方有:雁荡山,乐清湾,七里港,东塔公园,白龙山。

1、雁荡山:

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之一山”,主 *** 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

2、乐清湾:

乐清湾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湾,位于浙江南部瓯江入海口北侧,原为潮流通道形港湾。东侧是玉环市,西岸是乐清市,温岭市在其湾顶,湾口是洞头区各岛屿。

3、七里港:

七里港镇历史悠久,民风淳,素有“书画之女”和“棋乡”之美誉,慎江号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东塔公园

东塔公园位于城东鹿峰山,山顶有宋代建的7层佛塔,巍峨壮观。1984年县 *** 辟建为公园,园内树木葱茏,绿荫蔽日,每当夕阳含山,霞光万道,交相辉映, 为桂阳古八景之一的“鹿峰晚照”。

5、白龙山: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白龙山,古称丫髻山、窑奥山(窑岙山)、仙鹤山(仙磑山、石骨山),后因“白龙圣母”的传说而改名白龙山,位于乐清市虹桥、淡溪、芙蓉交界处。

横山龙凤山庙、千年柳林的美景

横山龙凤山庙、千年柳林

龙凤山庙,东高西低,依山顺势,始建于何代,无实据可证,只有在被毁灭断碑上记载着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维修过。现根据龙凤山南部埋藏的和尚墓碑记载,为大清乾隆三十六(1771)年,据现在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龙凤山庙,有庙宇30余座,东西长234米,南北为168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其中玉隍阁、娘娘庙真武祖师殿、佛殿庙、石牌楼等建筑俯视山势,雄伟壮丽,是横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寺院之一。 2008年9月1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雕工艺精湛,一丝不苟

石牌楼绝对算得上是精品

高点玉皇阁

玉隍阁,通面宽6米,为二层楼格式,高约12米,门前西壁有砖刻对联,四壁及檐下有砖雕图案。清道光、光绪年间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维修,目前保存完好。石牌楼,通面宽7.7米,高约4.8米,刻有匾额数块、对联一副及花卉图案等。牌记为“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龙凤山庙有磬一口,记载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

藻井内的盘龙图案

站在制高点俯瞰陕北大地

去往统万城的路上,还要经过千年柳林,这理由古柳几百棵,树龄小者几十年,大者上千年

​​​​

来源:榆林旅游频道

横山五龙山庙:千年古刹映点塞上

陕西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境内许多古刹流传至今。榆林横山区境内的五龙山庙,便是这样一座历经沧桑,屹立塞上的千年古寺。

位于闯王故里榆林殿市镇的五龙山,从地形上看五条山岭相互盘旋,像五条龙一样,中间一山巍峨盘旋,酷似游龙,龙头直插河岸,故而称五龙山;五龙山也是中华五龙氏的起源地。

据史书记载五龙山庙宇最早起源于汉代,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寺庙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

《水经注》中也明确记载了五龙山早在汉代就是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历史上素有"先有五龙山,后有白云山"之说,媲美五台山

历经唐代的大发展和明清两代的修缮与扩建,五龙山形成了现在的上下两所寺院的格局。建筑风格奇特,历史古建基本保存完好。

乾隆年间,当时怀远(横山旧称)知县曾写诗“嶂迭岗栾起,盘旋势若龙。溪流萦曲带。谷响乱晨钟,夜月香台静。朝烟古寺浓,往中灵气集,飞配拟攀从。”来称赞五龙山。

五龙山现存庙宇中有座法云寺,始建于唐代,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茸,重重庙宇院落错综相连,井然有序,布局统一,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和十月一日,属于五龙山大会,信徒香客从四面八方涌上山来,香火鼎盛。

法云寺内魁星楼,五龙山庙群的最高点,耸立在五龙山中央,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挺拔屹立,上有"青云"二字石刻匾额,寓有"平步青云"之意。

说到横山,最让吃货们津津乐道的当属横山羊肉了,横山羊肉具有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的优点,被誉为"肉中之人参"。

△横山羊

不仅羊肉,横山的大明绿豆也很是有名,炎炎酷暑天,一碗绿豆汤绝对的消暑利器。

横山还有一种忒色小吃--豆钱钱。黑豆(白豆、黄豆)煮半熟后置石碾子上碾压,碾压成状似铜钱,故名豆钱钱。豆钱钱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豆钱钱

炎炎夏日,来古寺远离喧嚣,静心去躁,心静自然凉。

出行路线

自驾:西安--西黄高速(12.4公里)--西铜高速(49.7公里)--铜黄高速(93.7公里)--延西高速(150.2公里)--延塞高速(19.1公里)--靖安高速(105公里)--榆靖高速(71.4公里)--五龙山,全程512公里,6个半小时左右车程。

乘车:西安城北客运站乘坐至横山大巴,到横山后转乘至五龙山。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

欢迎关乡村悠悠游(ID:xcyyy888)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村游资讯。微信搜索“乡村悠悠游”或xcyyy888就能找到我们啦。乡村悠悠游,致力打造乡村度假慢生活

合作QQ:343379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