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天主教堂

砀山天主教堂

砀山天主教堂,位于砀山县城关,由加拿大和法国传教士联合建于1914年,1917年竣工。整个教堂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79平方米,由钟楼、圣堂、更衣室三部分组成,钟楼尖顶,与圣堂十字建筑浑然一体。圣堂外观青砖小瓦,朴实无华,厅内结构复杂,金碧辉煌。1998年5月4日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82年德国圣言会的传教士开始在砀山县侯家庄传播福音,1892年法国神甫艾莱沃在侯家庄建立了教堂和学校,开始了天主教在砀山乃至宿州的传播的历史。

1929年天主教在皖北成立了蚌埠教区,宿县、灵璧、泗县的教务归其管辖,而砀山的教务则归徐州教区管辖(砀山县于1955年划归安徽省)。教会在各地开办学校、医院和慈善事业,其中有宿县崇真中学、砀山晨光中学和泗县崇正小学(1949年停办),信徒达到15000人以上。

1930-1950年代,天主教堂历经战乱,但其仍作为私立晨光中学校舍,和砀山中学临时校舍,直到新中国成立战火平息。

在“文革-”中,宿州各县教会受到冲击,教会基本上停止活动。直到1979年,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各教堂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礼拜活动,但信徒数量已经大大减少。截止到1987年,宿州地区的天主教徒约近5000人。

1998年5月4日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保护范围:圣堂西侧房外1米,东侧房外6米,南钟楼墙外6米,北墙外6米。

建设控制地带:圣堂西侧房外10米,东侧房外10米,南钟楼墙外10米,北墙外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