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东遗址

集东遗址

集东遗址是一处史前遗址。呈南北走向,中间高四周低,地势高出周围地表约1.5米,东西宽约80米,南北长约25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地表暴露有豆柄、豆盘、鼎足、罐口沿、器耳等遗物,陶质以夹砂红陶为主,器表多为素面,少量饰有弦纹和细绳纹。武汉大学陈冰白教授曾对遗址进行过调查,确认遗址年代距今约6000年,与大汶口文化早期相当,是固镇县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探索淮北地区文明化进程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范围:遗址本体外2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0米。

皮央东嘎遗址攻略 皮央东嘎遗址门票

1. 皮央东嘎遗址门票

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县是我国西藏札达县,全县只有6384人,在我国县城中人口最少。

札达,藏语为“下游有草的地方”。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与其支脉阿依拉日居山之间的湖盆中。札达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的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土林地貌 、和东嘎皮央壁画遗址等。

2. 皮央东嘎石窟

西藏西部最早的史前遗址夏达错遗址,发现了8000多年前青藏高原最早的磨制石针;位于日喀则康马县的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时代湖滨渔猎遗址玛不错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和石器组合。入选2020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出土了7件金银面饰和5件青藏高原木俑。加上同处在象泉河流域的格布赛鲁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曲龙遗址、曲踏遗址等,持续三年的考古调查,极大地丰富了西藏西部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

3. 东嘎皮央遗址的历史

皮央和东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的东嘎村、皮央村。东嘎·皮央遗址由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由于两村距离很近,遗址规模巨大,故命名为皮央和东嘎遗址。皮央和东嘎遗址分为石窟遗迹、石窟壁画、佛寺与建筑遗迹、佛塔遗迹出土。

4. 皮央和东嘎遗址

正文

皮央和东嘎遗址的具体创建年代暂时无法确定。有关文献记载也极少,只有一本流传到印度的藏文手抄本《古格普兰王国文》,其中记载皮央寺始建于古格王国建国初期的10世纪,为仁钦桑波当时所建的古格八大佛寺之一,七十年之后又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改建。另有藏文文献提及东嘎在意希沃时代的10世纪建寺,约12世纪前后由于古格王国国内的分裂斗争,一度成为与都城扎布让对峙的另一个王室的所在地,后来古格王国恢复统一,东嘎丧失了王宫的地位,但仍为古格的政治及文化要地。

皮央和东嘎遗址存留的石窟总数将近千座,包括礼佛窟、禅窟、僧房窟、仓库窟、厨房窟等各种类型的石窟。礼佛窟内绘有壁画,内容有佛、菩萨、飞天、比丘、供养人像、佛传故事、礼佛图、说法图、密宗曼荼罗、动物、植物、装饰图案。

皮央石窟共分为四个区,编入洞窟872窟。皮央石窟大体上可划分为前山区、后山区。前山区编为第Ⅰ区,洞窟基本呈自北向南直线分布,编号顺序从沟谷北端开始往南,共编为第1至433号窟。后山区编为第Ⅱ区、第Ⅲ区,其中第Ⅱ区洞窟的布局从自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略呈“U”形分布,共编入洞窟145窟;第Ⅲ区自谷底折向西面,直到皮央遗址的最西端,共编入洞窟247窟。皮央遗址的山顶还分布有一些洞窟,编为第Ⅳ区,共编为第1至37号窟。此外,还有若干分散的洞窟未全部编入。

东嘎石窟群共分为五个区,分别为第Ⅰ区至第Ⅴ区。

5. 东嘎皮央景区

东嘎·皮央遗址是西藏古格王朝时期历史遗存,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土林环抱之中,由东嘎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1997年被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皮央东嘎遗址景点介绍 东嘎皮央遗址海拔

1. 东嘎皮央遗址海拔

地处札达县境内,海拔3500米,该遗址相对高差150米左右。距崖顶50米处分布有三个窖洞,两个大窟一个小窟。据洞内壁画推测,均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洞窟内壁画保存较为完好,笔法粗放,色彩艳丽,用料考究,很多壁画还采用金丝镶嵌,与古格、托林的壁画风格迥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2. 东嘎皮央遗址的历史

正文

皮央和东嘎遗址的具体创建年代暂时无法确定。有关文献记载也极少,只有一本流传到印度的藏文手抄本《古格普兰王国文》,其中记载皮央寺始建于古格王国建国初期的10世纪,为仁钦桑波当时所建的古格八大佛寺之一,七十年之后又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改建。另有藏文文献提及东嘎在意希沃时代的10世纪建寺,约12世纪前后由于古格王国国内的分裂斗争,一度成为与都城扎布让对峙的另一个王室的所在地,后来古格王国恢复统一,东嘎丧失了王宫的地位,但仍为古格的政治及文化要地。

皮央和东嘎遗址存留的石窟总数将近千座,包括礼佛窟、禅窟、僧房窟、仓库窟、厨房窟等各种类型的石窟。礼佛窟内绘有壁画,内容有佛、菩萨、飞天、比丘、供养人像、佛传故事、礼佛图、说法图、密宗曼荼罗、动物、植物、装饰图案。

皮央石窟共分为四个区,编入洞窟872窟。皮央石窟大体上可划分为前山区、后山区。前山区编为第Ⅰ区,洞窟基本呈自北向南直线分布,编号顺序从沟谷北端开始往南,共编为第1至433号窟。后山区编为第Ⅱ区、第Ⅲ区,其中第Ⅱ区洞窟的布局从自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略呈“U”形分布,共编入洞窟145窟;第Ⅲ区自谷底折向西面,直到皮央遗址的最西端,共编入洞窟247窟。皮央遗址的山顶还分布有一些洞窟,编为第Ⅳ区,共编为第1至37号窟。此外,还有若干分散的洞窟未全部编入。

东嘎石窟群共分为五个区,分别为第Ⅰ区至第Ⅴ区。


3. 皮央东嘎洞窟

中国有近1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及其不均。一般情况下,县城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上甚至更多,但中国人口最少的县城人口仅有一万余人,还没有一个村的人多。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为该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24601.59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府驻托林镇。




除少数汉族、回族外均为藏族。县政府驻托林,海拔3700米,距拉萨1760公里。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人口1万,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境内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县均散落着大小的洞窟壁画遗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嘎皮央洞窟遗址,位于托林镇以北62公里处的东嘎皮央遗址是西藏迄今发现的洞体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素有中国“第二敦煌”的美称,洞内壁画栩栩如生,造型优美,题材主要为佛教典故,密教曼陀罗,佛祖菩萨像等,山上散落着前后各1000多个洞窟,总面积1.2万平方米。

札达县的著名景点:扎达土林




人们都说阿里扎达的霞光是最美丽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宛若置身于仙境中,梦游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明丽 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


4. 皮央东嘎洞窟遗址壁画

皮央和东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的东嘎村、皮央村。东嘎·皮央遗址由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由于两村距离很近,遗址规模巨大,故命名为皮央和东嘎遗址。皮央和东嘎遗址分为石窟遗迹、石窟壁画、佛寺与建筑遗迹、佛塔遗迹出土。


5. 皮央东嘎遗址考古报告

西藏西部最早的史前遗址夏达错遗址,发现了8000多年前青藏高原最早的磨制石针;位于日喀则康马县的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时代湖滨渔猎遗址玛不错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和石器组合。入选2020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出土了7件金银面饰和5件青藏高原木俑。加上同处在象泉河流域的格布赛鲁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曲龙遗址、曲踏遗址等,持续三年的考古调查,极大地丰富了西藏西部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


6. 东嘎皮央石窟群

东嘎·皮央遗址是西藏古格王朝时期历史遗存,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土林环抱之中,由东嘎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1997年被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古遗址|| 马坝人遗址

广东古遗址

马坝人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狮子岩。遗址由两个石炭纪石灰岩孤峰组成,1958年发现,距今约13万年

发现人类头骨化石的地点在“狮头山”溶洞内。溶洞堆积可分四层(其次序为由低至高):第一层的堆积中发现少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但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和陶片;第二层发现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马坝人头盖骨就发现在这里;第三层亦只有少量古脊椎动物化石;第四层有少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

“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对研究直立人演变到早期智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它不仅扩大了中国远古人类的分布范围,还填补了我国华南地区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与“马坝人”伴生的动物群化石,为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等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2006年,马坝人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峡遗址

马坝人遗址全景

资料来源:《广东文化遗产》,广东省文物局 编,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欢迎订阅2021年《大众考古》 每期20元

邮发代号:28—448

官方淘宝店: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