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墩古墓

孝子墩古墓

孝子墩古墓位于长丰县土山乡桃山村罗塘村

孝子墩古墓是吏部尚书李天清朝康熙年间馥为母守孝的大墩子。墓距地面约2米。现有零星裸露于地面上的十多具石像生,是长丰乃至合肥地区所罕见。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东、南、西、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40米。

甘肃古墓葬丨乱墩子墓群

乱墩子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镇,是一处汉代墓群。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22.5万平方米,采集有汉代釉陶尊、罐、灶、井、仓、甑、盘和漆器、五铢钱等,另有唐代三彩甑等。

(甘肃省文物局)

建昌东大杖子古墓群系列报道(一): 僻静村庄下暗藏千年古墓,保护古迹文物任重道远

建昌县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原本只是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因1999年文物公安部门合作破获一起涉及国内外的盗掘古墓、走私文物大案后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随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三级文物部门联合在东大杖子村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现在,为了有效保护墓地,建昌县文物局已经用清沙对已挖掘的墓穴进行了保护性回填。

建昌县文物局局长邵希奇告诉记者,他这几年多次奔走,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支持,加大对东大杖子古墓群的技防投入,现在已经有了眉目,陆续将在古墓区选取50个点位,安装数字化高清摄像头,实现对墓区全覆盖、无死角、全天候监控。

文物贩子发现老村庄藏着古墓

建昌古墓群的发现起源于1999年,可最早探得古墓所在的却是一伙盗墓者,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盗墓者用自备的探测工具,探明东大杖子村有古墓的存在。

1998年8月27日夜,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喇嘛洞镇来了一帮南方人,白天蹲在饭店,晚上就去盗墓。

随后,民警装扮成古董贩子进行摸底调查,获悉东大杖子村郭某家挖出不少值钱的东西。

9月28日,侦查员和市博物馆专家装成文物贩子,找到当地一名靠倒卖古董赚钱的张某。经过几次沟通后,张某说:“已经联系到卖主了,不过要价很高,80万!”

第二天上午,民警和文物专家一行三人坐车如约抵达大凌河滩头。张某领着另一个中间人李某过来,此人开口就要2万元好处费。民警爽快地答应。李某这才打电话将郭某叫了过来。

文物专家跟着郭某回家看货后,郭某的二儿子从一个编织袋里取出一个带盖的青铜壶,这壶高40多厘米,肚大口小,胎薄纹美,上面有盖,盖上又有四条小龙,做工极为精美。

10月28日,民警将郭某、张某、李某等人抓获,并从郭某三儿子家的炕洞中搜出了那对精美的青铜壶。

据郭某交代,青铜壶是从自家院内挖出来的。原来1997年夏天,东大杖子村来了一群外地人,在当地村民郭某家的院内打眼钻探,发现了古墓。郭某知道后,坚决拒绝对方挖掘。不料,“探宝人”走后,郭某带着三个儿子继续挖掘,挖出了不少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

破获大案揭开古墓的神秘面纱

随后,警方将从郭某家搜出的青铜壶交给省文物部门鉴定。据省文物局专家认定:两件青铜壶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物品,学名叫青铜蟠螭纹盖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国内罕见,堪称国宝。专家称,这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青铜器在山海关外首次被发现。

据推断,该文物可能与燕太子丹有关,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建昌属于燕国管辖范围,而且也只有当时地位相当高且掌握军权的人才能使用此类国宝,后来可能因战乱或者是其他原因失落民间。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当年的“探宝人”熊某并没有死心,他是唐山人,在国内文物贩子中颇有名气。据他本人交代,1997年他闻知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村有古墓后,迅速召集了一伙人来到喇嘛洞镇,准备大干一票,没想到在挖掘过程中遇到阻碍。

1999年5月,熊某等人再次来到东大杖子村,这次他退而求其次,把挖掘的地点选在了郭某的邻居家。经过连日挖掘,在院内挖出了20余件青铜器,陆续销往北京广州,获赃款6万余元。警方顺藤摸瓜,终于将这伙盗墓者绳之以法。

此案告破后,东大杖子村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历史悠久坐落在古墓上的村庄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东大杖子村。据邵希奇介绍,这个小山村距离建昌县城有30公里的路程,西侧紧邻河北青龙县,北邻朝阳凌源县。全村共有384户人家,其中161户村民的宅子坐落在古墓之上。

小村庄坐落在大山脚下,沿着一条村间小道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民宅,多是用土坯和石头垒砌的青瓦平房建筑,有的民宅顶部还嵌着黄色的琉璃瓦,十分好看。院墙也多由石块垒砌而成,1米多高,在小路上就能通过院墙看到院内晾晒的玉米和柴火,更增加了乡村特色。

走了许久,记者都没有看到想象中高大的古墓入口。邵希奇告诉记者,古墓就在脚下,这个村庄就建在一片墓地之上。古墓群距今至少有2200多年的历史,而东大杖子村距今的历史才只有300多年,所以,就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知晓这里曾是一片墓地。

那么,战国古墓群的发现,是否给东大杖子这个小山村带来惊喜,村民是否因守着古迹而感到自豪呢?如何保障大面积分布的古墓群安全,又会不会影响村民的生活?

村支书刘海银告诉记者,当村民刚刚知道自家的房子坐落在古墓之上,而古墓之中又可能藏有各种价值不菲的文物时,内心是蠢蠢欲动的,这也给古墓群保护带来一定难度,毕竟很多古墓就在居民房屋之下。

通过长年累月的政策及法律宣传,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都逐渐得到提升,再也没有动过非分之想,还积极为村里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不过,现在生活在古墓之上的村民,也有很大的困扰。村里的民宅大多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经过岁月的洗礼,普遍需要翻新或者重建,这样势必会对地下的古墓造成破坏。“目前盖房、打井、挖菜窖等动土的事儿都不能做,政府也在研究如何安顿好当地百姓的生活,以期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效果。”邵希奇说。

在采访中,多数村民都表示,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动迁不止是对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整体开发更有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墓。

发布自《葫芦岛晚报》微信公众号的晚报自产新闻,任何微信公众号及自媒体不得转载刊用,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副主任记者:崔雪莉

首席记者:王雪娇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古墓考察:狮子戏球—宋朝理学名贤陈文晦之墓

导语:狮子戏球形最真,前山高耸定精神。公卿将相兼名达,此是人间极贵神。一球之外若无山,纵有皆平无声观。只合豪富多谷食,功名难更望脐攀。若有旌旗及鼓山,此名武勇碧幢官。提兵十万多攻取,莫特英雄过分看。

二00九年4月,应潮阳数位风水爱好者之邀请,一同赴潮阳区金灶镇考察潮汕宋代名贤陈文晦之墓冢,对宋代古墓葬的型制与文化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陈文晦墓位于潮阳区金灶镇柳岗乡神仙宫(神林村)之狮山(俗称“狮鼻孔”),狮山形似“狮子戏球”,扦穴在鼻。墓地坐午向子兼丙,坤龙入首,青龙庚酉水上堂,交襟汇出艮,总局水出乾方,暗合天地山泽之数。

墓区面积约350平方米,墓葬为石结构,于其母(汤征公之大夫人)慈淑魏氏墓之左,与孺人勤恕何氏合茔,两墓并排,中间以石板连接,两碑均为三碑夹加盖半圆顶,碑高均为1.6米,宽1.53米;碑文分别为:“宋二世祖十四陈公、孺人何氏墓”和“宋始祖妣夫人魏氏墓”,半圆顶分别刻“文林郎文晦陈公”及“诰封淑人慈淑魏氏”。墓身以片石垒砌,分三层覆盖。为宋代保存完好的古石廓墓,面积800米。双墓该墓于2000年重修,第一期工程(墓的主体、石刻、石雕、墓柱联石狮等)已竣工,墓道墓亭等配套待续。原汕头市长陈燕发(汤征第29代裔孙)撰墓道铭,原揭阳县委办公室主任陈实(第25代孙)写墓柱联。一、远观穴星

二、近观墓碑

三、仰拍墓貌

四、青龙砂

五、白虎砂

六、前堂案山

七、全局拼图

陈文晦(1095-1176),陈汤征之子,字孝达,号万稼,行十四,籍固始,生于北宋哲宗绍圣二年(乙亥年,1095年),卒于谆熙三年(丙申年,1176年),享年81岁。

幼时随父从官于京,目睹辽金侵扰,奸党误国,朝无宁日,民不聊生之景,饱尝战患颠波,忠良遭陷之苦,故少立誓不从仕。后随父汤征公谪贬潮阳,因家直浦都柳岗乡(今金灶镇柳岗村),于家务农,治学诚守父训,兴礼教,举孝廉,重农桑,乐善好施,众举乡贤。绍兴二十三年(1153),宋高宗颁天下,除奸羽,为议战遭陷忠良昭雪,陈汤征声震朝野,高宗旨召入朝辅政,然公已逝。帝深痛,连旨宣晦公入朝,公屡以侍奉其母为由谢辞。帝感其忠孝,诰封公为承议郎。隆兴二年(1164)赐紫金袍带。乾道五年。以三子岭南宣抚使景肃公赠封朝奉大夫。公有子五:景雍、景备、景肃、景俊、景修同朝仕贵(俗称五景)忠孝两全,毕生据立祖训,扬宗风,弘理学,崇孔孟,为潮之儒家理学先尊。

【补注】陈政、陈元光被称为“陈氏开闽始祖”,也是潮汕大部分陈姓人氏的共同祖先。至宋代,陈元光的功绩才受到朝廷重视,被封为“开漳圣王”。 陈政、陈元光一派也称“北庙派”或“龙湖派”(龙湖是陈元光之号)。

2020年8月,郭济怀撰文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