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

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是国共合作主办的,1938年11月8日,周恩来到衡山会见蒋介石,蒋介石请周恩来写一具体方案,并答允速办一游击干部训练班。25日到28日南岳军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出席。会议决定抗战实行“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方针,决定仿效八路军的战斗经验,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白崇禧在会上建议成立游击干部训练班,选派部队中下级干部受训,为期三个月,备今后能在敌侧后发动游击战,和正面的阵地战密切配合。蒋介石随即致电中共中央,请派干部协助。并任命汤恩泊、叶剑英任训练班正副教育长。游干班下设军事政治二项大内容,训练课程,毛泽东《论持久战》为主讲内容,以达到军官抗日必胜信念为目的。西南游干班1940年4月从湖南祁阳迁修水漫江,直至训练班四期结束,游干班负责人指出,“修水接近前线的地方,所以本班迁来于此,期于教、学、做三者打成一片,提高训练效率。”

漫江解放前属山谷区,与山口、复源、程坊、征村交界,武宁水从铜鼓古桥经山口流经漫江驻入修河,是修河上游的重要码头,铁帽尖一峰高耸,蔚为壮观。这里人文昌盛,物产丰富,是修水有名的渔米之乡。尚丰村是“修水八贤”之一莫将故里,曾有“三代五尚书,公孙三太守”之誉,又是著名的宁红茶原产地。因宁红的知名度,清末民初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于此,使得牌坊下、杜家庄、大源里三个村庄连成一片。七七事变后,赣西北临时中学、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先后迁移到此。漫江因此成为了战时修水的次中心。当时盛传“良塘有个王总部,漫江有个李总部”之说(指王陵基与李默庵),漫江因此也有“小南京”之称。据乡村故老回忆,当时仅在杜家庄一带,剃头铺就达27间。直至今天,都留有当年游干班的众多遗迹与口传故事。

在修期间,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李默庵兼教育长。乡贤罗坤化之孙罗运云先生说,当时游干班就驻在他家茶行里,大门上“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对联曾保留过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在茶行仓库墙壁上,记有“***领军装三百套”的字样。据说,游干班约有三四千人,大部驻在塘下。当时教务处驻案山,总务处驻孝子祠,政治部驻下沙溪,游干班设总队、一大队、三军士队,以下又分学员、学生二队。同时还有开平剧团、开平日报、开平印刷所。学习内容有中国民族发展史、日语讲话、敌情研究、团长训词、团员须知、爆破摘要、现行法规、游击战术等。学员通过培训,深入敌后,有效的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九战区的游击战以大云山、九宫山、岷山、庐山等为根据地,在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中,协助正规军将汩罗河南北公路及湖南境内公路彻底破坏,使日军重炮、野炮、卡车等皆不能通行。长沙三次会战都获胜利,其中一个原因是大量群众协助破坏公路,令日军补给困难,弹尽粮绝而战败。1940年6月31日,游击队焚毁日军武宁毒-库,日军300余人中毒。

据陈沾元老人生前说,他加入过南姑乡游击队,经常配合部队执行任务。杨梅渡村92岁的王方梅说,当时修水三都与敌占区武宁交界,游击队组织了大规模的破路运动,梁口村的余光第父亲是游击队,后遭到日军杀害,身首异处。共产党的游击战术,通过游击干部训练班向全国各战区推广,消灭了大量敌人有生力量。

抗战时期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伟大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以无畏无惧的英勇气概,率领八路军从陕西韩城芝川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深入中条山开辟抗日根据地。可是阎锡山第二战区,守不住自己的家园,连吃败仗打,无奈之下,从山西吉县退过黄河,将长官司令部驻扎到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宜川县秋林镇。

秋林镇位于宜川县西距县城10公里,东临黄河壶口瀑布30公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机关总部所在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和地方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划入该战区。1937年8月22日和10月2日,西北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又称第18集团军)划归第二战区建制,南方各省游击队新四军划归第三战区建制。

1937年第二战区的区域划分为山西、察哈尔、绥远三省,经历了中条山争夺战等激烈战役。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兵力包含了第6集团军(杨爱源)、第7集团军(傅作义)、第18集团军(朱德)及预备军。

八路军于1938年在午城、井沟伏击日军,取得了胜仗。日军来势汹汹,朱老总就被赋子了指挥山西东南方面所有中国军队的权力,除了我们自己的八路军以及决死队,朱老总还指挥着曾万钟的第3军、李默庵的第14军、高桂滋的第17军、赵寿山的第38军、李家钰的第47军、武士敏的第98军,还有朱怀冰的第94师、王奇峰的骑兵第4师等部队。

他此时能指挥如此多的部队抗击日军,主要还得感谢一道禁令:不准山西抗日军队的一兵一卒越过黄河,必须全部在敌后坚持进行对日作战。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共有窑洞40孔,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策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面抗战爆发后,进入1938年的4月时,中国军队虽拼死抵抗但却节节败退的情况下,1938年日本侵略军围攻吉县,3月21日,阎锡山到达宜川桑柏村。1939年1月27日,阎锡山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由率部到达壶口桑柏村,1月29日下午5时进驻秋林镇,主要机关单位驻扎达数年之久。

1939年2月6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秋林与阎锡山调解新旧军武装冲突。1940年2月25日,党中央派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在此地同阎锡山进行谈判。目前,该旧址保存完好。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进驻宜川秋林镇期间,首先修通了宜川到韩城的公路,当时叫韩宜公路。大岭以西属宜川,以东归韩城行政区。两面是韩宜军用公路的最难修筑段,山峰陡峭,林木茂盛,石头坚硬,施工难度大。为了打通战备通道,固保千里黄河堤防,不惜一切代价。历时3年,动用两支部队,耗资巨大。

作者:解向军,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秘书长,五子登科文化会会长,韩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曾主持编纂《今古解家村》,发表诗词《琊琊庐吟集》,参与市《黄河明珠●文化韩城》《走马韩原忆射雕》《血色韩原》等书籍的编撰,与夫人艾心历经十余年于2016年合作完成长篇传记文学《五子登科》的创作。

4月6-7日安徽绩溪上庄、西溪南古村落、新四军军部旧址纯玩2日游480元/人

绩溪上庄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区内有棋盘村、胡适故居胡开文纪念馆。棋盘村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十五世孙石荣禄迁此建村,因当年石守信与赵匡胤交往甚笃,结为棋友,故设计了以房舍、街道、水塘和小溪等为元素组成纵横有序、构筑严谨、整齐方正的棋盘式村庄。

发班日期:4月6-7日

报价:(满30人发班)

成人:会员480元/人 原价518元/人

1.2米以上儿童:会员380元/人 原价418元/人(不含床位及早餐,其他同成人)

1.2米以下儿童:会员350元/人 原价388元/人(不含门票、床位及早餐,其他同成人)

行程特色

丹阳自组团,我社导游全程贴心陪同,游览更舒心、惬意。

★ 舒适的住宿环境,入住四星标准酒店;品尝当地方特色菜肴。

★ 游览安徽古建筑群重点保护单位——上庄,馆内存有太平天国使用的大炮、大刀、铜钱、路凭、旗帜等文物

★ 游览风景秀丽的西溪南古村落。

行程安排

D1:早06:30丹阳人民公园集合出发前往绩溪,游览【上庄景区】(约2小时),上庄景区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区内有棋盘村、胡适故居、胡开文纪念馆。棋盘村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十五世孙石荣禄迁此建村,因当年石守信与赵匡胤交往甚笃,结为棋友,故设计了以房舍、街道、水塘和小溪等为元素组成纵横有序、构筑严谨、整齐方正的棋盘式村庄。胡适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前后堂两进,两楼通转格局,是胡适先生少年读书、青年结婚的居室,典型的徽派民居。胡开文纪念馆座落在上庄村口水圳边,纪念馆占地400多平方米,原为胡开文长房胡恒德祖屋,属“通转楼”式古建筑,馆藏十分丰富。晚前往屯溪入住休息。

D2:早餐后前往岩寺,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于2-4月间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军部机关设在岩寺金家大院。大院是一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间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及前后院落,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军部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卫士排、军需处、参谋处等同时设在军部附近的百姓家中,机要科及电台设在军部以东百余米的洪桥。后前往西溪南镇,游览西溪南古村落,处于丰乐河南岸,曾名丰南。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风景秀丽。唐代建材,鼎盛于明清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历代名人有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至今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中私人园林众多,果园遗址可寻。古有八景:"古桐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轴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林凤呜"、"山源春涨"。结束愉快的行程返回丹阳。

制作:华南店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抗战时期党组织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特支机关设在阳江县城南恩路中山公园内的民生阁,而后,由于时局变化,党组织活动阵地从民生阁转移到林元熙故居,今天的《红色印记》系列报道,就让我们一起重访民生阁和林元熙故居,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故事。

记者 李阳:从中山公园正门进入,在我的左手边可以看到,一座黄墙红瓦、平面成“凸”字形异域风格的阁楼,这就是民生阁。自1933年中山公园建成以来,历经88年的风雨洗礼,如今,民生阁成为公园里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实体建筑物。民生阁是广东青年群社阳江分社、中共阳江特别支部和中共两阳特别支部旧址,是当年共产党领导阳江人民抗日救亡图存的见证。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座小楼,感受一下发生在它身上的红色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中共广州外县工作委员会派王传舆(黄文康)、容兆麟到阳江,进一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建中共阳江地方组织。1938年4月,抗日团体——广东青年群文化研究社阳江分社(简称“青年群”)成立,社址就设在民生阁。此后,王传舆以“青年群”为基础,组织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作为建党对象。1938年三四月间,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同年7月,中共阳江特别支部在成立 ,特支机关设在民生阁。这是阳江党组织重建后的第一个县级领导机构。从此,阳江党组织恢复组织活动。

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编研科副科长 黄嘉丽:阳江党组织重建后,党组织迅速扩大,在学校、农村等基层中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等,还在妇女群体中成立基层党组织。1938年7月7日,青年群社发出倡议,联合各抗日团体、各学校师生,组织各界纪念“七七抗战”一周年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火炬示威游行。这是党组织领导下的一次抗日示威大行动,这次大游行促进了阳江各界青年的团结,推动了阳江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8年8月13日,在中共阳江特别支部的推动下,各团体联合组织、阳江社会各界进行了纪念“八一三事变”(淞沪抗战)抗日救亡献金行动。在县城各要道高筑献金台,进行演讲、演戏,发动各界献金,支援前线抗日。

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编研科副科长 黄嘉丽:这是一次广泛的群众抗日爱国运动,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个民生阁可以说是当年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司令部,团结了各抗日团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共西南特委领导下,1938年11月,成立中共两阳特别支部,书记王传舆,委员刘文昭、林驳树,特支机关同设在民生阁。1939年3月,王传舆地下党的身份暴露,党组织活动阵地从民生阁转移到林元熙的故居。

记者 李阳:现在我来到了江城区上元春一巷3号,这是烈士林元熙的故居,也是中共两阳工委旧址。林元熙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兴县蕉山战斗中牺牲了。这座楼是中共两阳工委成立时,林元熙主动交给党组织使用的。从外观上看,这座楼保存得还是比较完整的。下面我们就进入里面看一看。来到屋内,我们发现,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展览馆,珍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和往来书信等。

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编研科副科长 黄嘉丽:转到上元春之后,我们的党组织就由特支改为工委,成立了中共两阳工委,林元熙是工委委员,还兼阳江特支的书记。林元熙故居是抗日战争比较困难的时候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当时在这里举办了多期党训班,培养一批抗日干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两阳地区的革命斗争向前发展。

中共两阳工委旧址(林元熙故居)2001年6月25日被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阳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字:刘贻敏 麦月贤

摄像:董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