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峰张恨水旧居

日峰张恨水旧居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报人、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1905年,年仅10岁的张恨水随父母在江西黎川生活了一年。

张恨水旧居坐落于黎川县城老街的南津码头、新丰桥脚下。当年黎川是闽赣两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之地,老街依河而建,水运繁忙,码头众多,官府在南津码头设置了厘金卡征收木竹税、盐税。张恨水的父亲就是调到新城任盐税官的,那个时候征税都在码头上现场办理,因而张恨水一家便住在了这南津渡口的小木楼里。

这幢带有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木楼,迄今已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步入小楼的大门,是一座宽敞但有些幽暗的大厅,大厅可以摆下酒席八桌,地面是麻石板铺就,大厅右侧有一方天井,供采光和排水。大厅左侧有三间贯通的平房,房屋的窗下就是南津渡口,开窗能清晰听到黎河哗哗水声和码头上的喧闹声。。大厅右侧的门后,有一架乌黑的木楼梯,拾级而上,二楼又是一间厅堂,比一楼更显敞亮。厅堂两边各有两间耳房,跨过厅堂,是一处吊脚木楼,站在木楼上远眺,逶迤的群山,蜿蜒的流水,巍峨的古桥,河边飞旋的巨轮,田间碧绿的秧苗……这一幅极具江南风味的山水画。成为日后张恨水先生魂牵梦萦的“梦里江南”。

1905年11月前后,张恨水祖母去世,他随父返安徽潜山老家。由此告别了黎川。这座小楼则一直作为官署办公之地,直至民国后,一度改作纸行,因而在小楼大门左侧墙壁上,今日还依稀可辨“隆昌纸行”字样。

黎川老街修缮改造工程规划中,将“张恨水旧居”的保护、修复列为重点项目,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恢复旧居旧貌,并在旧居基础上建“张恨水纪念馆”。并取得了张恨水子女等亲属及国内张恨水研究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协助。

与旧居连为一体的是“藏稗楼”,内设张恨水生平创作陈列馆。

旧居依河而建,面朝新丰桥与横港桥,社苹水与熊村水在这里合流,形成黄金水道——黎滩河。这里风光秀美,凝聚天地之灵气,成为黎川明清老街最靓丽的风景。

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暨张鼎丞、谭震林旧居:仕峰厝

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暨张鼎丞、谭震林旧居仕峰厝位于东肖镇龙泉村。

1938年1月10日,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派谭震林赴南昌新四军军部汇报请示工作,接受关防命令。谭震林返回后,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于28日在龙岩白土宣布成立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二支队由闽西、闽粤边、闽赣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共2000余人。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随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闽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开赴龙岩白土集结待命。与此同时,闽粤边的闽南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和闽贛边的(长)汀瑞(金)游击队也相继到达白土会合。各部队会师后,正式颁布了改编为新四军的命令,调整了干部,成立了支队司令部。支队下辖第三、第四两个团。2月27日,新四军第二支队以及各界代表和当地群众6000余人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3月1日,第二支队从白土出发,投身于抗日战争中。

1938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政治部设于此。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居住于此。该厝是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从事革命活动和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组建的重要历史见证。

仕峰厝,陈姓民居,建于清同治年间,坐东朝西,为三厅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围墙、灰坪、前厅、天井、中厅(正厅)、廊道、后厅及左右厢房,整座房屋有6间大小厅堂,30个房间,5个回廊,6个天井。大门朝南,抬梁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右侧有1口井。后面还有个半月形一米高的石围墙。2001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张恨水旅游攻略「张恨水西游小记兰州」

宋朝经历靖康之变时,梁山好汉去了哪里?

在《水浒传》里打抱不平,有一身正气的梁山好汉如果遇到了国家大难的话,必定会有所作为。但是当宋朝历经靖康之变时,梁山好汉却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在靖康之变之前,梁山好汉就已经被张叔夜镇压了。

张叔夜是宋朝的名将,曾是进士出身。他出生在官宦世家,祖上多人担任官员。他小时候就十分喜爱兵法,常常自己研究军事战略。因此在宋朝任职期间,张叔夜曾多次为国家立下显赫战功。张叔夜还曾经到兰州的边界驻扎防止羌族入侵,巩固了宋朝的统治。为保卫国家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经验积累,多次观察羌族入侵的途径,发现在大都修建城池,可以很好的防卫西北

张叔夜的军事才干也用在了对付宋江等梁山好汉的身上,当时宋江带领起义军反抗朝廷统治,并且因为宋江的队伍骁勇善战,官府军官节节败退。恰逢宋江想要攻打张叔夜当时的驻扎地海州,张叔夜便想了谋略将宋江等人直接消灭。当时张叔夜提前得知宋江想要攻打海州城。于是张叔夜就招募了许多死士在城郊埋伏宋江,并且派军队到海边引诱宋江交战。当宋江的队伍到岸上与官兵作战时,便派人去把宋江队伍的船只全部烧了。失去了依靠的宋江军队立刻失去了军心,很多人开始逃跑。就这样张叔夜打败了宋江,巩固了宋朝的统治。

梁山好汉在《水浒传》中的描写固然十分具有正义感,但是书中的描写更多是作者自己的想象,和历史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在靖康之变时,梁山好汉就已经被消灭了,但如果没有消灭的话,历史或许会有所改变,张恨水曾写过一本《水浒新传》,所写的就是如果梁山好汉没有被打败北上抗金的故事。

兰州游记作为一个山水之城,在民国有着多大的魅力?

民国时期有不少有识之士西行游历,除了西安,兰州也是大家很想去了解的一个重要城市。

今天的主人翁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言情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极为畅销,据说稿费有十万大洋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恨水。

张学良想请他到东北高就,他遭到婉言拒绝;有名的日寇头子土肥原贤二也是他的忠实粉丝,求他签名,他将其巧妙戏弄。

张恨水(1895——1967)

1934年,张恨水来到大西北,一路上感受颇多,他将沿途的名胜古迹通过文字记录了下来。

原载于《旅行杂志》1935年第9卷第7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大作家笔下的兰州。

西 游 小 记张恨水兰州东郊

我们由西安向兰州去,因为阻雨和刘总工程视察工程的原故,共走了九整日,听说快到兰州,精神就为之一爽。离甘草店约三十里,到猪嘴子,经过三角城一带,公路平整,村落相望,小河一道,清水滚滚冲动那磨房外的水车,很有点江南意思。

再行十里,到马家寺河。河面很宽,乱石嵯峨,流着一线清水。两岸人家,用白杨树作篱笆,大青石堆墙,也是行一千多里路所不曾见的风景

兰州地图,民国

过河五里,是阎王沟,又叫仰望沟。土山中裂开一条小缝,仅仅让车子过去。以前这里很出强盗。现在西兰公路改了由山顶上走。两道山峰,中间隔着一个深谷,是用一道长梁渡了过去。长梁下面,有太极图式的流水暗沟,在里面点灯走,由沟南门进去,北门出来,在暗洞里走二三百步,出来却是原处,工程很巧妙。

这是华洋义赈会介绍下来的瑞典工程司监造的。但刘如松总工程司说,这是外国工程司错用了义赈会的政策。义赈会只在赈济,不怕多花工资。经委会曾是实事求的,何必如此浪费,(估计要工资两三万元)其实公路不走山头,一样可以过去的。

兰州机场,1930年代

阎王沟再西行十里,是东岗坡,远远已可看到兰州城外的皋兰山了。再行二三里,抵兰州飞机场。这里机场寛大,周围有三里之遥。机场北面,是兰州大营,营门筑着城堡,气象森严。由这里到兰州东门,约十里,公路平坦,车走如飞,看到北平式的四叠城门箭楼,人是神气飞扬了。

兰州城,1936年

兰州的街市

兰州虽是边省的省治,可是指古时而言。现在我们把中华全国地图打开来一看,在正中的地方,书一个十字,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十字中心点附近,发现兰州这个地名。所以到兰州来,名义上是繁华边界,实际上是到了中国中央

这里在西方人看来,也是西北的上海,西向新疆青海,以及西藏北部,都由这里,运了货物去。北向宁夏蒙古,也有买卖,所以在商业上,兰州是很有地位的。

我们走了一千多里干燥无味的旱道,所经过的,便是平凉那种大地方,也只是一条直街,所以我们理想中的兰州,也很荒凉。

及至汽车进了东关以后,便觉是差强人意了。兰州和西北各城一样,在城墙之外,另有一道关,东关、南关,都是很大的城圈,只有北门,出门便是黄河,才没有关。由东门到省政府衙前,是个干字形的街道,宽的所在,也有两丈多,窄的所在,却仅仅通过一辆汽车。

店铺完全旧式,柜台多半像南方的当铺,一字栏门。所有货物,都是陈列在一种多格子的高大木架上。所谓窗饰,自然是谈不到。便是货物的样式,也很少能表现出来。这理由很简单,因为玻璃这种东西,很不容易搬到兰州去。这里的玻璃价钱,更是昂贵,大概一尺见方的,这里就得卖上一块钱了。

因之兰州城里的建筑,就绝少这样东西,商家用那最古的法子,把货物放在架格子里而外,有那一定要陈列出来的,不是挂在屋檐下,便是挂在墙上,以便主顾采用。

房屋也十有八九是老式的,低低的屋檐,向街心里伸出,在屋檐下横列着各种招牌。我所看到的略带新式的房屋,只是新开的几家旅馆而已。西北是大陆气候,雨水很少,因之兰州城里的街道,也都是土质,不过灰土还不像西安那样厉害,并且这里利用省政府里的磨电机,全城都有电灯,这却是胜于西安一筹的了。

中山市场,原来是城里有名的庄严寺,在省府东大街,在西北军手里,改了这个名称。现在除了寺里正殿而外,一律都改作了商场,商场的内容,也是仿照北平各种市场布置的,只是浮摊多,店铺少。若以贩卖的东西而论,大概日用百货,总算都有,而妇女们所需要的,尤其全备。所以兰州城里的摩登妇女,中山市场,是必须要到的。

这个边城,墨守古风,并无男女公共场合,也绝少男女同行的这件事。只有中山市场里,男女都去,也偶然可以看到男女同行,有人说,这同行的男女,也十有八九是东方来的,本处人,依然男女不同行。这真是讲求复古的先生们,心焉向往的了。

说到庄严寺本身,却很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正殿楼上,两壁都是唐人的壁画。画里的佛像,完全是印度作风。因为这楼上终年闭着门窗,里面很少透进太阳光去,所以还保留着原来的颜色。据本地人说,在某一个时期里,这壁画,大有全部毁灭之虞,所幸本地几个聪明人,把泥浆木板,将壁画给藏埋起来了,这才得免于难。

除了壁画之外,有人说,这庙里还有一种转轮佛灯,在另外一个幽僻的殿里。那转灯像一个木塔,下半部在地窖里,上半部直通殿顶,若有人碰通了机关,灯自会转动。这个东西,我亲眼没见,不敢认为完全实在。因为我游过了庄严寺,朋友才告诉我的。再要去看,还得找官厅人相陪,只好罢休。不然,庙里 和尚,他不公开的。

大佛寺的三绝

谈到了庄严禅寺,就该说到宏恩寺了。这寺,俗称大佛寺,因为庙里有大佛像的缘故。现在兰州官厅,利用了这个地方,改为民众图书馆地址在省政府西大街,并不偏僻。

关于图书馆的陈设,无须介绍,这里单说大佛寺有名的三绝。是哪三绝呢?便是书绝、画绝、塑绝。

第一,书绝。这里有颜真卿的字,褚遂良的字。

第二,画绝。第一殿里,有明朝的壁画,完全不缺。殿后壁,有吴道子亲笔画的观音大士像。像高约七八尺,完全工笔。别的不用说,只是观音身上披的纱,隐隐约约,露出里面的衣服来,那便是绝技。只是年代太久了,颜色不十分清楚,许多人对这壁画,想拍几张照片,都宣告失败,不久有个白人,他表示用一种化学品喷在壁上能用纸将画拓下来。但是兰州官厅,怕腐蚀了原画,没有答应。

第三是塑绝。我前文说过了,北方古庙的塑像,能保持着原来状态的很多,大佛寺的壁佛,都保存下了,寺里的旧时塑像,自然是也不至于毁坏。据我的观摩,要算后殿东配殿的几尊佛像,最是神气活现。正殿三尊大佛,虽塑工也还不错,比起配殿的,就相差得很远。这些塑像,有人说是唐塑,也有人说是元塑,这却没法儿考据,不过不是清代的产物,那是可以断言的。

黄河铁桥

“千古黄河一道桥”。在以前津浦、平汉两条铁路没有筑成以前,由青海到山东海口,黄河就只有兰州城门外一道浮桥,所以有了这七个字的老语。

兰州浮桥,民国

桥在北门城外,出城就可以看见。不过原来是浮桥,现在是铁桥了。浮桥的构造,和南方的浮桥也不相同,乃是把木料漂在水里,用一种甘西特产的千金草,搓成绳子,将木料缚住,然后在上面铺着板子。桥面很宽很宽,为的是好在上面通过骡马大车。但是有一层麻烦,这桥要每年架搭一次,因为到了冬季,黄河结冰,这桥不收起,冻在冰里,就要损坏的。

兰州铁桥,民国

到了光绪末年,甘肃某巡抚,作一劳永逸之计,花了五十万两银子(运费在外),请德国人建筑了这座铁桥。桥长约有二百多步,宽一丈四五尺,和铁路上的铁桥,大致相同,不过这在桥面上,铺着一层厚的木板,笨重的骡车马车,滚着桥板咯咯作响,由架空的桥梁下,一重重地钻了过去,又是新的,又是旧的,倒也别有风趣。

白塔寺,民国

河的北岸白塔山山上有几处庙宇,参差着山的各层。那上面并没有草木,淡黄色的土被强烈的太阳光照着,只觉银光射目,显然不是中原景象。

桥的上下游,都有很大的水车,直列着圆形的轮子,让黄河的水去推动。黄河的水,流着总是很急的,在桥上经过的人,可以听到那水流在桥梁上冲刷着,哗啦作响。还有那牛皮筏子,不用东西撑动,在水面 顺流而下,去得很快。这一些,在黄河桥上看到的,是东南人最会感到兴趣的。

我们到了兰州的时候,城里头的八字新式旅馆,都宣告客满,因之靠了本省朱主席在西安给予的介绍信,得蒙省府里人招待,住在省政府花园里。

甘肃省政府,1930年代

甘肃省府,本是明朝的肃王府,地方很大。当左宗棠做陕甘总督的时候,又把这里修理了一番,所以这个花园里,不但是亭台池榭,点缀得很好,而且里面的树木,都很有年月,又高又大。

园子里的亭榭,共有十几处,第一有名的是望河楼,在花园后壁城墙上,在楼上开窗向北看,黄河滚滚,就在脚下。楼外有幢石碑,上面略有红晕,传说明肃王遭匪乱,在府里殉忠,王妃就碰死在这碑上。

第二是船厅上,在假山,是当年左宗棠办公的地方,现在省政府宴客,都在这里。第三是肃王墓。那次匪乱,肃王全家失踪,本没有尸身,葬在这里,后人因为纪念他一家忠烈,就在这里做了一个假坟,坟外还有一座两层高的塔亭。这个地方,在全国里也是精华的一部,高大的槐树,伸入了半空,假山上配了那曲折的台阶,又加上嵯峨的怪石,有一条水沟,在山下草地里流着,淙淙作响,很有些画意。第四是碑洞,一个方形画舫式的石门,走进了四方的地窖里去,四周的墙上,都嵌着石碑,上面刻的字,乃是当日肃王写的诗句,在他生前,大概就勒上石碑了。

此外,还有荷花池子,和几处平台。池子里的水,有几条曲沟,终日里的是流着水。这水不是泉水,也不是引来的明沟,却是用抽水机在黄河里抽上来的黄河水,所以是用之不竭的。

这里虽是省政府的花园,但省府因兰州城里,只有这地方是风景区,于是在每个星期日,将省府西边的侧门打开,放人民自由进去参观。只是不像他处的公园,里面没有什么酒店茶社,休息的地方,也唯其如此,这里面是比较的可以保持清洁。

泉山

五泉山就是皋兰山,兰州的县治叫皋兰县,就是由这山上取下来的名字。山在兰州南关外,约五里路,山势是很挺拔的,虽然山上还缺少着石头,然而满山满谷都盖有草木,在远远的望去,一片青葱的颜色,在西北这地方,有这样的青山可看,那是很可以让人满意的了。

车马大路,直通到山脚,迎面一座木牌坊,上写着乐到名山四个大字。在这山上,共有六七处楼州阁,都是随了山的势子,层层建筑上去。所有的房子,也十之八九是新式的建筑。

据传说,在前清时候,山上不过是两处寺观。前二三十年,兰州有个姓吴的,觉得这地方很可以布置一番,因是沿了峰峦高低,配上了房屋和原有武侯殿,千佛阁,左公祠,嘛呢寺,几处真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又顺着小谷,栽了树木,到了现在,就成了风景区了。

树木以山谷里的小蓬莱为最多,拦着两边的髙地,跨谷为桥,桥上建亭。绿荫 深深的,前不见去路,是最可留恋的一个所在。所以茶社也以这里为多。

五泉山建筑,民国

此外五道泉水也高低分别着在各地建了亭子遮掩,但是这几年来,已有两道塞,五泉山实际上是三泉山了。山上的正面一处房屋,是三台阁向北筑有石栏,居高临下,黄河兰城,都一一可以指点出来。

兰州的形势

兰州在汉朝的时候,已经归入了中华版图的了。霍去病在这里屯兵,防备匈奴。由汉以来,直到左宗棠手里,这里始终是脱不了军事关系,依着形势看,这地方是十分重要的。

城北是黄河,河北是白塔山,山迤逦向东去,掩过了兰州城十几里之外。城西南是皋兰山,居高临下,对敌人由黄河北岸来,是看得很清楚的。至于兰州附近,恰又是个平原,正好屯上几十万人马。现在东门外那两山之间的一片平原,依然是驻军之所,过了这里,又有阎王沟之险。来游历兰州的人,对于这一点,是应该明了的,能明了这一点,然后就可以知道兰州之所以重要了。

几项交通事件

到兰州来的人,有一件事情,是深深的会留下印象的,便是交通事件。这里的交通,可以分水陆空三种。

水中所用的,只有牛皮筏子。这东西,说起来是很有趣,用的时候,放到黄河里,载了人同货走,一直可以到绥远的包头去。不用的时候,人就把这东西抗在背上,带了顺便的走。

它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牛皮筏子,以为把牛皮蒙在木架子上,作一个小船形。它是把牛身上的皮,外去毛,里去肉,除头尾而外,整个留住,用线缝着,用膏涂抹着,不透一丝缝,然后向里面灌气,整个牛皮腔子,吹成了个白而光滑的大泡泡。泡泡之大,大于书棹。这样的大泡泡,多则几十个,少则六个,将它用根子编夹起来,就成了牛皮筏。

牛皮筏子过黄河,民国

放在水里,自然飘浮起来。在牛皮上蒙着板子,可以坐人,也可以载货。筏上虽然也有短的篙桨,但是黄河水急,不能由下而上,也不能断流横过,只有一个笨法,将筏子顺了水流着走。

若是打算渡河,只有慢慢的斜了过去。筏子由上而下,达到了目的地,它的主人,拖上岸去,将皮囊里的气放了去。牛皮卷在一处,由陆路将大车拖了回来。若是短程,连气也不放,就抗了现成的皮筏子走。

兰州城里,每日都可以看到撑牛皮筏的人,背上驼着一大排牛皮大泡泡招摇过市,乍见之下,东方人士,是不能不笑起来的。

至于陆路交通呢,那就很多种,远程有骆驼,驴,马,骡车,大车,汽车。及短程有轿车,人力车,骆驼和驴,外方人不大用为代步。由此向西,骑马走长途的很多,老弱的就坐骡车。

兰州街道骑马的人,民国

汽车由西安到这里,可以再向西到青海。但是那是旧大路,并非新修筑的公路,赴起汽车,是相当的危险。由兰州到新疆迪化,汽车只通一半,到肃州为止,肃州以西,对要骑马。兰州到宁夏,是骑骆驼。(水行,可以坐牛皮筏子)轿车和骡车,本来是一种东西,但是久住在北方的人,就知 这里面,略微有些分别。

骡车是普通人乘坐的,自用或营业的都有,它的车篷子,是圆背,很像南方的小船篷。轿车,大概都是自用的,车身很精致,车篷就完全是半载轿子。这种车,比骡车更要来得笨拙,走起来踉踉跄跄,不宜于走长途。兰州城里,这样的轿车,为数就不多,在这里坐轿车,也就等于在上海坐汽车了。

此外人力车,全城也只有一二百辆,在省政府门西边,终日是整排的停着。因为兰州城既不大,西北人刻苦耐劳惯了,根本就不需要坐车,到那里去也是步行。此外人力车价,也相当的昂贵,只要坐上车去,就是一毛钱。一毛钱在兰州是不像一毛钱在北平上海的,所以这里的人力车夫,只有在冠盖往来的省政府前等候买卖了。

航空方面,由东来的飞机,毎星期只有一次,逢星斯三飞到,星期四飞回西安。可是平常的人,却没有那种能力,可以乘坐。因为由西安到兰州,票价是二百元呢。

但是对于来往信札上,却増加不少便利。平常由西安寄一封信到兰州,至少是十二天,若遇到天气不好,陆路上邮车不通,就要走到一个月的。当我西游的时候,向西走的邮件,汽车只送到平凉,平凉以西,乃是大车运送,其缓可知,自从每星期有了发航空信一次的机会,这就痛快多了。

古人怎么评价徐霞客游记

吴国华在《徐霞客圹志铭》中叙述说:“霞客磊落英奇,目空万卷,少应试不得志,即肆志玄览,尽发先世藏书,并镌未见书,……称博雅君子”。《高士徐霞客》中记载:“君少习举业,旋弃去。调优负奇,天下奇胜无不游,奇人无不交,奇事无不探,奇书无不鬻”。(徐世宗谱)。

静居寺何日君温泉酒店 何日君温泉水疗(静居寺店)

1. 何日君温泉水疗(静居寺店)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 → 79路,全程约7.6公里 1、从火车南站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2站, 到达倪家桥站 2、步行约280米,到达倪家桥路东站 3、乘坐79路,经过9站, 到达净居寺站 4、步行约230米,到达何日君温泉酒店(静居寺南路88号)

2. 何日君温泉水疗(净居寺南街)价格

游净居寺(并叙)原文: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赏析:是苏轼宦海人生的反思和解悟。历史没有空白,但不可否认对历史的研究确因有遗漏而造成的遗憾。苏轼赴黄州途中小住光州大苏山净居寺就是被史学家和文学家们所忽视的一个遗憾。许多研究苏轼的书籍和文章,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乌台诗案”后苏轼在黄州的境况和心理历程及其所达到的文学高峰,却鲜见甚至没有提及他在大苏山净居寺的思想转折这个重要历史事实和情节。

个中原因,或许人们认为苏轼在大苏山净居寺是顺道路过且时间太短,或许是认为苏轼小住大苏山净居寺对其人生历程无关紧要,还或许是认为苏轼在大苏山净居寺留下的历史痕迹资料太单薄。看来,这个漏缺和遗憾唯有我们光山人来弥补了。笔者为此已作过两次努力。

一是数年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解说苏东坡后,笔者曾以请教的口气给康教授写了一封题为《康震教授的疏忽和遗漏》的信,较详细的介绍苏轼在大苏山净居寺的史实,提出《游净居寺诗并序》是苏轼人生态度转折的重要依据,建议他应重视大苏山净居寺对苏轼人生观影响的研究。

二是2009年2月,在由武汉大学和湖北黄岗市政府联合召开的 《中日韩天台学术对话国际研讨会》和《苏轼与黄州文化研讨会》筹备会上,笔者在发言中称:“没有苏轼在光州大苏山的反思和醒悟,就没有其在黄州的超然和洒脱;没有《游净居寺诗并叙》就不可能有其在黄州所达到的 “二赋一词”(‘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学高峰。苏轼访大苏山净居寺是其在黄州立足和成就文学高峰的前奏和必不可少的台阶。”尽管这个说法具有浓烈的热爱家乡的感情色彩,但时至今日,笔者自认为并不偏颇,同时这也是光山人对弥补苏轼文化研究缺憾的呐喊。

3. 何日君温泉酒店净居寺

沐青汤泉最受好评的成都水疗中心之一,营业面积约1万平米,位于顺兴路369号,通过深刻融入日文化理念,结合汗蒸乐养温泉养生特点,为体验者营造全新的泡汤感受。

店内设有天然氧吧、儿童乐园、 VR 体验空间、桌游室、汗蒸房、水疗房、冰雪房、电影厅、餐厅、茶艺厅、休息厅、日式客房等等,全力打造日本风吕水文化感受。

其 的碳酸泉、绢水素风吕、氡泉、箱根碱性单纯泉、罗托鲁阿硫磺泉、电气汤、铁泉等泉种,独具特色

4. 何日君温泉水疗(倪家桥店)

何日君,人民南路倪家桥地铁站口有一家,东二环静居寺有一家

5. 何日君温泉水疗(净居寺南街)

你可以到净居寺路,就在十医院对面,那里有个“何日君温泉水疗”,完成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很正规,而且很不错哈。

6. 何日君温泉会所

成都何日君温泉洗浴中心春节期间放假,嗯,30初一初二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