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寺塔墓群

妙法寺塔墓群

妙法寺塔墓群群(含普同塔、优婆夷暨比丘尼塔、质彬禅师塔、□堂禅师塔、无名塔一、惟觉禅师塔、亢脎禅师塔、卓颖禅师塔、无名塔二、桂谷禅师塔、梦回禅师塔)始建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是寺内僧人圆寂后火化安放骨灰的地方,为妙法寺香火鼎盛时所建。

该塔墓群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有一大九小十座塔墓,依山而建,全部由麻白色沙砾岩建造。每座塔墓均由护栏、塔基、塔身和塔顶组成;塔后护墙上嵌有黑色石质碑铭,大部分碑文清晰。其中,有七座塔能清晰反映出建造年代、塔主和立塔人。该塔墓群对于研究和考证明、清时期的佛教墓葬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河南寻塔日记(二)登封法王寺塔群、三祖庵塔

继续写8号的行程

嵩岳寺再往前走不远是法王寺,现在的法王寺是九十年代复建的,在法王寺周围保存有六座古塔

法王寺里有不少练习功夫的小师傅,大部分才十几岁,个个都很用功

这个小姑娘也就十岁左右,也是一丝不苟

法王寺院子非常长,大概是七进院落,南北有一华里,依山而建,一院比一院高

一直走到寺院最后面,出一个小门,是一片菜地,远远可看到寺后的法王寺塔

寺里的师傅在种菜,自在的生活

菜地里有座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六角砖塔“弥壑澧公和尚塔”。此行第四座塔

再往上走不远就是法王寺塔,国五,唐建,十五级密檐,有45米高,非常壮观。此行第五座塔

法王寺塔刹部已不完整,仅存莲座

法王寺塔东北方向不远处有座单层砖塔,称为法王寺2号塔,年代无考,外观推断为唐建。2000年曾发掘2号塔地宫,出土不少有价值的文物。这座塔的刹部很绚。此行第六座塔

2号塔向北,还有一座单层砖塔,是法王寺3号塔,无铭,推断为唐建。此行第七座塔

与3号塔并肩而立的是法王寺4号塔,单层砖塔,同样推断为唐建。此行第八座塔

法王寺还有座元塔最难找,此塔在寺西的山岭上,只有小路可以上去,且被树木完全遮盖,我在寺西走了很远,两次返回寺里询问师傅才找到。月庵海公圆净之塔,建于元仁守延佑三年(1316年)。此行第九座塔

接下来打算在天黑之前赶到三祖庵,三祖庵在嵩岳寺北面三四华里,只有山间小路上去。路上可以看到两条山谷以外的法王寺塔

一路奔波终于看到三祖庵塔,塔高约8米,方形七级密檐,年代无考,外观似唐建,亦有说是金建,此塔基础部分破损严重,已经摇摇欲坠。三祖庵的其他建筑毁于文革,现在的大殿是九十年代重建的。

三祖庵前有一株巨大的银杏树

离开三祖庵匆忙下山,终于在天黑的时候赶回嵩岳寺停车场,夜宿登封。今天共探访了十座古塔

未完待续。。。。。。

2017年6月14日至18日,太原出发,5天,山西南部彩塑壁画之旅汾阳太符观洪洞广胜寺晋国博物馆稷山青龙寺稷山马村金代砖雕墓,芮城广仁王庙,芮城永乐宫壶口瀑布隰县小西天平遥古城平遥双林寺等。3200元(3100元)

济宁市萧王庄墓群、崇觉寺铁塔、慈孝兼完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王庄墓群,位于济宁市北郊萧王序村南,为东汉任城国国王及其配偶的墓葬群。墓群原有土冢九座,由于多年来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土冢4座,其余均被夷为平地。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墓群中的一号汉墓进行了挖掘、修复。墓葬座北向南,为砖室券顶墓。墓室由墓道、耳室、甬道、前室、后室、回廊、题凑石墙等部分构成。墓道在墓室南部,其中后部东西两侧各设一耳室,为“外藏”厨、厩库。墓门为两道墙封堵,门内甬道通前室。前室为横长方形的厅堂,后室近似方形为“正寝”,中设大棺床。回廊四面绕于前后室,象征“便房”。回廊外侧为题凑石墙,象征“黄肠题凑”。其形制结构基本符合汉代皇帝、诸侯王的墓葬制度。本墓以题凑石墙作外框,把整个砖室包围在一个偌大的石屋里。建筑颇具特点,十分考究。该墓重大的考古发现是,墓室石块上镌刻着大量题记文字,仅内面可观睹的刻石就有782块,为目前全国汉墓考古资料所仅见。据墓葬形制、出土物特点和铭刻地名分析,该墓年代在东汉前期,墓主人很可能是东汉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刘尚为东平宪王刘苍之次子、光武帝刘秀之孙,就封于章帝元和元年(84年),薨于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

外景1

外景2

题凑外石墙1

题凑外石墙2

后室

顶石

前墙砖复原题凑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觉寺铁塔就在济宁市博物馆院内。崇觉寺,又名释迦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在寺内建立了铁塔。原来是八角七层楼阁式塔,明万历九年(1581)重修时增至9层塔的下部是一砖砌的八角形基座,南面辟门,室内顶部砌作斗八藻井,室内有宋代的石刻千手佛像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塔铭。铁塔塔身呈八角形,内部充填砖体,每层均设塔檐、平座、勾栏等,塔檐和平座都施有斗拱,塔刹是鎏金的宝瓶式。每层塔身四面辟门,其余四面设龛,并放置佛像,在第一、二层塔身上还有“大宋崇宁乙酉(1105年)”的题记。

崇觉寺铁塔1

崇觉寺铁塔2

崇觉寺铁塔3

崇觉寺铁塔4

崇觉寺铁塔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孝兼完坊,位于任城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三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石坊三楹四柱,正中一层飞檐,两侧楹各为两层飞檐。均以仿木斗拱承托,上层正中悬有镂空滚龙镶边,上刻“圣旨”的竖匾一块,匾下为高浮透雕二龙戏珠图案条石,中层横条石刻有“亲井臼”、“奉老母”、“教子读”的三组人物故事画面。再下即第三层,其横条面上镌刻“旌表诰赠奉直大夫王怀远之继妻诰赠宜人孙氏节孝布政司理向加二级男浚冢孙监生世隆监造”。支撑全坊的四根通天石柱,中间两根之上,正面刻“天姥三贞垂万古,女宗九烈表千秋”,后面携“柏节凌霜经四起,兴风寒袒抚三级”对联。四根石柱前后两面,分别用青石圆雕八只石狮牢固着柱石及其底座。中间四狮背驮形象不一的卫士,两旁四狮,一对系吻抚仔兽狮,一对系滚球狮,神态各异。坊脊上还饰有排列有序的叱吻、走兽、飞禽等。

慈孝兼完坊1

慈孝兼完坊2

慈孝兼完坊3

慈孝兼完坊4

慈孝兼完坊5

慈孝兼完坊6

慈孝兼完坊7

慈孝兼完坊8

慈孝兼完坊9

郴州或现最大古墓塔群 ——探秘深山古刹龙岩寺

【编者按】龙岩寺,这座鲜少听闻的古刹,静静的立于翠江旁的丹霞深山里,晨钟暮鼓诵经声,涤荡心灵。深山古刹,除了景美宁静,历史更是悠远。这里或为郴州最大的古墓塔群;这里有明弘治、万历年间的墓塔;这里还有清同治年间的七级双子墓塔,而墓塔主人均与郴州苏仙岭的青虚法云(即“法云”,讳“海耀”)大和尚有关。龙岩寺,这座神秘的深山古刹,到底经历了什么?请跟随由郴州网组织策划、由湖南文物局退休专家谢武经、郴州市相关专家段广慧、张式成等联合组成的湘粤古道考察团,一起来探秘深山古刹,体味龙岩寺的深厚历史,感受佛学与山水之间浑然的和谐之美。

在这次湘粤古道考察中,我们与雷翔雄、王强等人,在苏仙区发现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寺庙——龙岩寺。

龙岩寺位于苏仙区五里牌镇张家冲村,一处丹霞岩山的半山腰。据寺庙附近村庄的《雷氏族谱》记载,这里原来不是寺,而是名为“龙岩仙庵”,也就是说,之前可能是一个尼姑庵,至于什么时候成为寺,不得而知。不过,从寺前下方清同治年间的和尚墓塔来看,至少清代中、晚期就已经由庵变为寺了。

龙岩寺三面环山,其实寺前也是山,只不过由于寺庙地势高,寺前面的山就成了小山包了。沿寺前的古道穿越一些小山包,即可到达翠江河岸。寺庙周围竹木䈡笼,泉水叮咚,幽静清凉,宛若仙境

绿树掩映龙岩寺

龙岩寺

龙岩寺住持释礼春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寺庙的历史。随后带领我们参观寺庙的古迹。考察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是郴州乃至湖南少有的极为重要的一个古寺庙,其遗迹和历史文化特别深厚:

一、发现罕见的墓塔群。墓塔群数量多,达十几个,这可能是郴州最大的古墓塔群了。在墓塔中,我们发现有明代弘治、万历年间的墓塔,极为难得。最令人兴奋的是,我们还发现了清同治年间的双子墓塔。双子墓塔占地约20多平方米,两个塔形制相同,均为七级,高约5米、直径近2米,外有墓墙。墓塔后墙上镶嵌三块汉白玉墓碑,中间为主碑,上额刻“衣钵流芳”四字,另有联;另两块分别介绍两位墓主人的生平。墓塔极为精致,由精雕细刻的丹霞石砌成,石上雕刻双狮滚绣球、双凤朝阳等图案及一些吉祥语言。整个墓塔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为我省所仅见。

我们还发现,双子塔的两位墓主人均与郴州苏仙岭的青虚法云(即“法云”,讳“海耀”)大和尚有关﹕一位是福归老大和尚“得法云大和尚之衣钵,传焉” (见墓碑);另一位是万灵大和尚,其母“闻法云大和尚主席罗汉寺,欣往皈依,自此*于家,转瞬杳然觉有孕,遂生师,时道光乙酉岁十一月二十日未时也”(见墓碑)。双子墓塔中的记载,填补了“青虚法云”研究中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苏仙岭上的法云大和尚墓,仅有三级,工艺水平简陋,比起龙岩寺的双子塔,大为逊色。个中原因,值得研究。

双子塔

福归老大和尚寿塔铭

万灵大和尚塔铭

二、发现十多块碑刻,如嘉靖二十二年的《募买常住田记》、万历三十九年的《重***并起造饮堂碑》、万历四十二年的《立置买常住田碑记》、康熙三十一年的《募引重修》碑、乾隆三十一年的《永灯田记》及《龙岩仙记》、《南无阿弥佗佛》等,另有一些已不可识读。一个古寺,能保存这么多明、清时期的古碑,十分难得,不仅证明了寺庙历史的悠久,也为我们研究龙岩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

龙岩寺明、清时期古碑

三、其他遗迹遗物。龙岩寺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安放韦陀及弥勒佛的前殿,还有僧寮及居士、香客住房、斋堂等。房屋多为新建,但台基及进寺的台阶皆为原迹。最为珍贵的是还遗留有旧寺庙精致的石雕葫芦宝顶、石柱、明代的柱础等构件。在寺右侧的后山,有一个两头对穿的丹霞岩洞,长约100多米,平均高约8米,宽约5米。有明代嘉靖碑刻一块,丹霞石雕菩萨十多尊,大都被人砸烂(有两尊被释礼春修复,存放在大雄宝殿)。

龙岩寺后山丹霞岩洞

丹霞岩洞中的明嘉靖碑刻

古寺在清代中、晚期极为鼎盛,有田产300多亩,寺僧数十人。据《雷氏族谱》刊载:“龙岩仙庵院前后左右山岭及庵前田一垅,俱系东族所施约田租40担”、“龙岩仙庵前杉树垅田租8担,原系东族所管,前亦提归族校,兹因族校停办,亦暂归该庵住持收租。” 正因为财力雄厚,这时的龙岩寺比同时期的郴州苏仙岭法云大和尚气派得多,才会有精致的双子墓塔出现。

现在龙岩寺的住持释礼春,耒阳人,原在郴州的一个工厂工作,精减机构后内退。2001年在耒阳金钱寺出家,2004年在江西云住山受戒,10年前从苏仙岭来到这里。刚来时这里没有一个人,现有僧人3人,还有知客、居士。释礼春原有妻儿,妻子支持他出家,出家后,儿子、儿媳、孙子还常来看看。寺里做法事时,原来的妻子也常来帮忙。中午,释礼春留我们吃斋饭,一碗芋头壳炒木耳、一碗青菜、一碗长豆角、一碗水豆腐、一碗香干,由女居士烹饪,味美可口,别具风味。释礼春乐观健谈,愿意说一些出家人的事情,比如说,一个庙,有三个僧人才能称僧团;有十个僧人才可称丛林;50年才可做方丈;出家人也有分工,方丈之下,依次为住持(总管)、当家(理事)、知客(外事内调)、僧值(保卫治安)、维那(教务)、会计(财务管理)、库房(保管)、典座(管生活)等。

龙岩寺是一本书,值得细细品读。龙岩寺是我们这次考察中,见到的历史最悠久、遗存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也是最神秘的寺庙之一,有太多历史、文化值得深入挖掘研究,这里仅作简要介绍。

龙岩寺古墓塔碑刻

龙岩寺古墓塔

龙岩寺古墓塔

龙岩寺古墓塔

龙岩寺古墓塔

作者:谢武经 曾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