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桥杨岗遗址

五里桥杨岗遗址

杨岗遗址位于西峡县五里桥镇杨岗村。面积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地表散存大量遗迹遗物,是一处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五里桥杨岗遗址,五里桥杨岗遗址简介,五里桥杨岗遗址-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杨岗遗址旅游指南

邓州八里岗遗址公园效果图来啦!建博物馆发掘古遗址文化内涵

-在邓州生活,当然得关注邓州优团

邓州东城区新增八里岗遗址公园效果图:

八里岗遗址公园位于湍河南岸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八里岗遗址周边规划公园绿地上,现状为村庄和农田,发掘古遗址文化内涵,传承创新,设计遗址博物馆、遗址主题文创中心,同时结合现状农田肌理,采用大地艺术处理手法塑造绿田花海艺术斑块。

据官方平台公开消息,八里岗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已于2020年8月14日由邓州发改委批复,计划开工年限:2020年12月1日,计划完工年限2023年12月31日,估算投资额为9500万元。该项目主要建设文化遗址展览厅、文物陈列大厅、文物库房、管理用房、多媒体活动室、文物修复室、档案资料室、会议接待室、保卫值班室、技防监控等配套设施及停车场。

八里岗遗址的发现发掘,使豫西南的人文史提高到了约6800年,极具象征意义和考古价值。相信八里岗遗址博物馆项目建成后, 一定能在文化遗址保护、宣传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将为邓州增添一处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八里岗地址

八里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1957年被发现。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八里岗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地层。其文化序列比较完整,年代早而且与之相关的迹象保存亦比较完备,为史前考古学通过聚落遗存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一批较好的素材。

八里岗遗址195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ND-

福利推荐

挖掘邓州精彩 服务百姓生活

临颍这个岗杨村有个家训堂遗址

临颍县城西南约十四公里的大郭乡岗杨村委会刘庄村,有个家训堂遗址。带着一种对家训家风的好奇心理,我来到这里,从那历史的沧桑和碑刻中寻觅刘姓家族的家风,受到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

岗杨村由相邻的岗杨、刘庄、谷庄、坡杨等村子组成。据说,是明朝初年杨、刘、谷等姓家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刘庄村民以刘姓为主,许昌泌阳的公路从村里南北穿过。刘庄村被公路分成东西两部分。在公路的东侧,原来有两排破瓦房和一座宗庙,都是砖瓦结构。据当地村民讲,在生产队时代,它们被当成仓库和捡拾烟叶的屋子,还有一段时间,被当成喂牲口的屋子。包产到户以后,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所以一直空闲着。因为没有人知道其来历,宗庙的房子已坍塌。20世纪末,因省道许泌公路两边拓宽,一直加宽到破庙的墙边。附近很多村民的老房子都被拆掉了,留下的空地一直闲置着,仅剩一间破瓦屋。

2014年,村里利用这块空地建了一个健身广场,推土整平的时候,推土机推出了土里的石头,人们这才发现这里有一块石碑,且碑刻字迹十分清晰,字词通俗易懂,碑文是“家训堂记”。从此,揭开了宗庙和老瓦房的神秘面纱。

根据碑文可以看出,家训堂建成的落款时间是大清乾隆四十三年。破庙原来是刘氏家族的一个家训堂。每年春节期间,除了拜宗庙外,族长要召集刘氏族人来到这里,训教族人要遵纪守法,牢记家训。

《家训堂记》碑文开篇“颍邑西二十里许刘村……”指的是村子的地理位置。全篇大意是:临颍县城西二十里左右的刘村,家训内容的大意就是要求家族人遵纪守法,以耕读为本,对赌博愚顽的孩子和不良行为家长要稽查、教育,如有不改正或者不服者,要交付官府严办。最后说,刘氏家族的家训内容和这些做法被当时的许昌郡官员表扬,并提议此庙宇改名为“家训堂”。故刻碑记之,世代流传,结尾处还记录了田地的目数、位置、长宽和祖上坟茔位置等。

从碑文中,我看到了家训家规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耕读为本,赌博为戒”。

刘氏家族为了家业兴旺,专门兴建了祠堂、宗庙,还划出了一块土地,把这块地上的收入作为维修和家训堂经费。每年的春节在这里对后代年轻人进行家训教育。刘姓家族的家训和家风之所以受到当时许昌郡守的表扬和提倡,说明了刘氏家族的家训家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家训碑前,通过石刻等文物,我感受到了当时刘氏家风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和期望。特别是其中一句“家珍可易”,就是说,家里珍宝可以交换,也可能会丢失,而家风永传,永久继承。只有牢记家训,才可家业昌盛。还有一条:“对赌博愚顽的孩子和不良行为要家长稽查,教育。如果不改正或者有不服者交付官府严办。”可见刘氏家风家教之严和对传承家风的重视。

这些家训,在今天看来,对教育子女成才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一重大发现,村民引以为荣。为了保护好这个碑刻,当地村民在修好文化大院的同时,整修了这个家训堂,并把石碑镶嵌到墙上,供人们瞻仰和学习。

“耕读为本,赌博为戒”这一家训家风,千百年来,已经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至今,仍然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

漯河日报 郑颍勇作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五十四篇:杉青闸遗址在端平桥附近

嘉兴运河游】(54)

杉青闸遗址在端平桥附近

(端平桥)

因为端平桥的现代色彩太浓了,几个月来在古运河上跨来越去,始终没将它纳入系列博文。

实际上,它是古运河上一座很重要的桥梁。它横跨古运河,曾是嘉兴城北连接城内和乡村的主要交通要道。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端平桥还是一座喧嚣的古桥。读过老嘉兴人对他的回忆——

桥上,一天到晚车来人往,急促的脚步声、自行车的铃声、拉平板车的吆喝声;桥下,客、货轮船的马达声、鸣笛声,农船往来摇橹咿呀声;河埠边,居民淘米、洗菜、洗衣时互相招呼和谈笑声,组成了那个时代端平桥特有的交响曲。

1980年拍的一张端平桥的片子。上述的文字(思泉略作改动)和这张片子来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重建后的端平桥。

旁边竖了块“国保”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 杉青闸遗址”。

背后的说明。

前面的博文曾对此存疑。经过进一步考察,这里确是杉青闸的遗址之一。

与它处截然不同的是,河堰上有多处凹槽。

与常见的河埠迥异。

杉青闸,是古运河进入浙江的第一道堰闸,始建年代无考,遗迹均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围绕着杉青闸遗址,分布有闸河、分水墩、秋泾桥、落帆亭、文生修道院、双魁巷以及上集的古纤道等历史遗存,是嘉兴古运河畔相对比较集中、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群。前面的博文大多见过,“古运河游”快要离开嘉兴城了,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

闸河——

分水墩——

秋泾桥——

落帆亭——

文生修道院——

双魁巷——

古纤道——

最近因为反腐,媒体上特别强调官员的级别,处级、局级……,直至副国级。

脑袋里突然冒出个问题,出生在嘉兴的历代名人中,哪位级别最高?

那就数1127年11月27日诞生在杉青闸官舍里的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音shèn,1127~1194年),正国级。嘉兴古代出过宰相,现代出过政协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按级别也就是副国级,都赶不上赵昚。

(复建的杉青闸官舍)

杉青闸官舍前的古运河畔竖了块大型高浮雕景墙,描绘的是宋孝宗率将士出征的场面,左上侧有赵昚的简介。

他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领导人,上台后,训练军队,部署北伐;起用主战派,为岳飞等人平了反。同时整顿吏治,惩治腐败,发展农业生产。他在位的几十年,老百姓相对富裕,比较太平安乐。史上称这一段为“乾淳之治”。

至于这尊赵昚雕塑,水平一般般。

上述的许多景点大多在系列博文中叙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依次参阅:《【嘉兴古运河游】(7)——杉青闸和这里的往事》、《【嘉兴古运河游】(8)——落帆亭,古老江南园林的新生》、《【嘉兴古运河游】(9)——文生修道院,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嘉兴古运河游】(10)——秋泾桥和它附近将要消失的民居》、《【嘉兴古运河游】(11)——双魁巷,保存最完整的明清风格古民居》和《【嘉兴古运河游】(12)——分水墩,调节水流的设施》等。

离端平桥数十米的双魁巷南(参见《【嘉兴古运河游】(11)——双魁巷,保存最完整的明清风格古民居》),还有一处前面遗漏了的古运河重要遗存,一段长一百余米、建于清末的河埠头群。

沿河连续分布了九个河埠头,距水面一米左右,南临香橼浜,北靠双魁巷。

由于拍照站立处是垃圾成堆、乱草丛生的待建设地。为了这几张片子,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思泉的裤管被铁丝拉出一条长10公分的口子,所幸皮肤无碍。裤子也没“残废”,补了补还可以继续为思泉服务。

原载:2014年8月11日新浪《思泉-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