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墓

南霁云墓

南霁云墓位于清丰县纸房乡谢朱楼村。年代为唐。 2016年1月22日南霁云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南霁云墓,南霁云墓简介,南霁云墓-濮阳市清丰县南霁云墓

昆明有哪些古墓景点 云南昆明古墓

1. 云南昆明古墓

第一大奇迹:国际互联网。这看来有点不同寻常——这一奇迹既非不是一个真正的地方也不是建筑,但它是很多人每天都要访问的地方。专家们说,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与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接触。互联网入选基于三个原因:互联网是工程技术学的杰出范例;互联网显示人类是怎样被联系起来的;互联网是迈向在一个地方获取人类所有知识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第二大奇迹:位于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一片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名来源于马赛语,意为“一望无际的地方”。塞伦盖蒂拥有非洲数目最众的草原动物;它是数百万头野生动物,包括犀牛、狮子、猎豹、斑马、瞪羚和大象的家园。塞伦盖蒂也是世界上人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人们前去那里以便观赏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也许,塞伦盖蒂最著名的景观是每年数以千计野生动物穿越草原的大迁徙。每年夏天旱季一开始,动物们就会跋涉大约800公里,穿过公园以寻找食物。

坦桑尼亚政府于1941年建立了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它在增加被保护动物数量——尤其是大象——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专家选择塞伦盖蒂作为世界奇迹,是因为其显示了人类正在努力保护自然。

第三大奇迹:玛雅文明遗址。专家声称,他们选择位于南美洲中部的玛雅金字塔作为世界奇迹,是向玛雅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

玛雅文明存在了约一千五百年左右。玛雅丰富了人类科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他们发展了历法,用他们的金字塔建筑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并绘制星象图。他们还在丛林地带建造了巨大的石头城。

但是,玛雅文明在10世纪左右衰落了。专家们认为,环境威胁或战争应该包含在其衰落的原因中。

2. 云南 古墓

有,像古滇王国、南昭国

3. 云南昆明古墓被毁

:1956年横空出世的云南晋宁古滇王大墓群,而人祭、吊人俑这些诡异物事,也在滇王墓出土之物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

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光里,“古滇国”这个神秘国家一直是个谜。

原因倒也简单,中国历代以来的各类史籍上,有关滇国的记载几乎是完全空白的。三星堆所揭示的“古蜀国”至少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古书中还有些相关记载。

4. 昆明西山聂耳墓

你好,昆明市的西山,古木葱葱,拥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诸多古寺道观、佛像群塑、摩崖石雕,加之聂耳墓等古今名胜,文人骚客诸多题咏。一直是昆明本地市民及外来旅游者趋之如鹜的游览胜地。

   然而,近几年来,昆明人里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情侣不能去西山游玩,去了之后回来就要分手。这种说法在坊间言之凿凿,不妨来剖析一下。

  从昆明市区看西山,恰似一位美女仰卧于滇池之滨。它有各种围绕爱情的民间传说。不管传说中女主角的身份是公主、村姑还是农妇,其结局都是和情人分离,泪水化成五百里滇池,人倒下化成睡美人——西山。这些凄美的悲剧传说,在人们心里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其实,这些传说的起源,是旧时代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受到各种阻挠后所产生的。也寓意人们着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站在西山上,俯瞰滇池,腋下生风,缥缥缈缈,令人顿生超脱红尘之意。这也是千百年来,众多寺观选址西山的初衷。在佛教传说中,西方象征着极乐世界,西山本就在昆明西方,又有如此风景,自然是弘扬佛法的天生宝地。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佛法存在着一定的误会,认为佛法会让人看破红 ,抛弃感情。甚至因为民间口语里,“驾鹤西归”一类的词语,对“西方”也形成了一定的忌讳。例如:老昆明人在打麻将的时候,四个人不能同时打出“西”这张字牌,认为这不吉利。

以上这些认识都不正确,佛家遵守的道德标准之一“利乐有情”就是要使佛法利益众生,对人要有感情,使人们欢喜、快乐。在昆明的一家婚纱摄影店里,就有一位昆明当代高僧为新婚夫妇题写的“天长地久”四个大字,祝福新人。而西方这个方位,在这里说来本来就是一个寄托着美好向往的方向,这些衍生出来的忌讳未免太没有根据了。

  从古至今的昆明流传的“三月三,耍西山”的民俗,就是杜甫《丽人行》诗中说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那个三月三。中国古代,大家在这一天沐浴熏香,男男女女到河边唱歌找对象,《诗经》里面就收有当时的情歌歌词。

  在昆明至今流传的《耍山调》等民歌,正是昆明这个边疆地区,鲜受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在西山上对山歌小调,互相认识、恋爱的证明。

  在西山上,太华山顶气象站有座 “一得测候所”旧址。这是1936年,陈一得(1886—1958),这位中国及云南的气象学先驱所建的气象测候所。在他的奋斗过程中,始终有他的妻子刘德芳的一路相从。刘德芳,是测候所的第一个“小工”兼陈一得的助手。而这段爱情的物证,是陈一得绘制的一幅《恒星图》,由妻子刘德芳一针一线绣成了一幅刺绣。这幅饱含着爱意深情的科学教材、历史文物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而陈一得夫妇的合葬墓也在“一得测候所”之侧,让后人为他们完美的爱情感慨万分。

  西山,恰恰饱含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爱情的赞美。“情侣去西山就要分手”这种说法,在当代,以其说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迷信,还不如说是近年社会,现代人情感变化速度加快的一种无奈。

5. 昆明古墓群

一、“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公元1239年,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与凉王阔端和谈,宣布藏区归降,自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行政版图。这方“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就是元朝皇帝赐给坐镇藏区萨迦派“国师”的玉印。

材质:青玉

年代:元朝

馆藏:西藏博物馆

二、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于1956年11月,在昆明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土。这不仅云南隶属中央王朝重要的物证,也佐证了历史上古滇国的确真实存在。

材质:金

年代:西汉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三、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顾名思义就是皇后的玉玺。

材质:羊脂玉

年代:西汉

馆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四、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这枚印章就是独孤信的私印,印有8棱26面,分别刻着“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等印文。

材质:煤精石

年代:西魏/南北朝

馆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五、田黄石三联章

田黄石三联章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御用之玺。

材质:田黄石

年代:清朝

馆藏:故宫博物院

6. 昆明有哪些古墓

梵净山不是云南虫谷拍摄地。

《云南虫谷》拍摄地是在云南,“云南旅游”的官方微博就曾经呼吁大家去网剧同款拍摄地打卡。其中比较特别又有旅游意义的取景地包括:

1、翁丁佤寨。网剧中出现的大片寨子,都是取景于原始部落·翁丁佤寨,它也被誉 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风景非常的漂亮。寨子保留了整个佤族地区文化的缩影,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原始部落生活场景。可惜今年2月份的时候,寨子遭遇一场大火,只保留4座佤族茅草屋。电视剧与2019年拍摄,因此能看到当时原始佤族茅草屋风光。

2、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这部剧所有森林的戏份,都是在这个取景地拍的。西双版纳与世隔绝的森林环境,毫无疑问是《云南虫谷》最佳取景地了。除了原始森林外,西双版纳还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

3、九乡溶洞

电视剧中的“地下王国”,主要是在九乡溶洞拍摄完成的。它被称为是世界奇观,里面有多个洞穴,让人流连忘返。奇幻的洞穴,与《云南虫谷》是绝配。

4、石寨山古墓群

电视剧呈现的古墓戏份,都是在石寨山古墓群拍摄完成。它目前坐落在昆明,去昆明旅游可以看看。

7. 云南昆明古墓被盗

《鬼吹灯》是一款由盛大委托麦石信息研发的大型横版过关格斗网络游戏,改编自网络人气古墓探险小说《鬼吹灯》。

游戏以原著小说一脉相承的正宗延续出现在广大玩家面前,让玩家与小说主人公胡八一、大金牙、胖子、Shirely杨等人一起经历云南古墓、精绝古城、龙岭神窟,昆仑神宫等经典场景,感受小说人物在凶险的古墓地宫中九死一生的冒险经历。

8. 云南昆明古墓群

滇池边有许多古墓群,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石寨山古墓群,里面出土了大量汉以前迥异于中原文化的青铜器物。

抚仙湖附近有代表性的就是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澄江附近前年发掘了金莲山古墓群,发现了大约一万具集中埋葬的遗骸和大量冥器。

云南还有可能发掘出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宝藏:郑和宝藏。

9. 云南省古墓考古

云南民族乐器

云南民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1975年,云南的考古工作者在楚雄县万家坝古墓群中发掘出一个铜鼓,是距今天2500年左右的文物,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鼓。与此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套距今2300多年的羊角编钟,每一组3枚钟,一钟能发3个不同音高的音,与中原出土的编钟相比,形制、大小、音律都不一样,很有云南民族的地方色彩。

10. 云南出土的古墓

云南红

云南红玛瑙的应用历史悠久,在出土的战国贵族墓葬中已经有南红玛瑙的串饰了,如云南博物馆馆藏有古滇国时期的出土南红饰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南红玛瑙凤首杯更是精美,是研究南红玛瑙制品、南红玛瑙雕刻件等,宫廷碾玉的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这些馆藏作品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南红都非常重视,同时也是很稀少的珍贵材料。

从这些馆藏作品中不难看出,作为稀少珍贵的宝玉石材料,历代南红玛瑙精品都被统治者所珍视,尤其至清代达到顶峰。随着四川凉山地区高品质南红玛瑙矿的发现,收藏级别的南红玛瑙作品又重新回到收藏界,也重新掀起了南红玛瑙收藏的热潮,吸引了众多藏家的关注。

11. 云南昆明古墓群有哪些

2019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核定,昆明市晋宁区河泊所遗址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继石寨山古墓群、马哈只墓碑之后,晋宁区第三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虫谷》献王墓在哪儿?献王墓在天上吗

云南虫谷》正在热播,相信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看到了最新一集,要知道《云南虫谷》只有十六集,每一秒剧情都是精华,最新预告当中,铁三角找到了献王墓,陵墓就在高耸的天上,一行人攀爬阶梯准备上去,网友们看得很是怀疑,献王墓真的建在天上吗?接下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云南虫谷》的播出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不管是剧迷还是书迷,都等了太久了,好不容易等到胡八一他们找到献王墓,又停在了预告这里。

预告中可以看出,献王墓真的建在高耸的云间,是一座“天上宫殿”,但是看过小说剧情的人都知道,献王墓只是看起来像在山上,其实并不是修建在天上,入口反而是修建在湖里的,所谓的“天上宫殿”,只能算是一个障眼法而已。

所以观众们注定要白激动了,献王墓虽然很神秘,但是真的不是“天上宫殿”,只是一座机关和障眼法很多的普通宫殿而已。

在《云南虫谷》播出之前,网友们就很关注这一点了,毕竟献王墓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所以说献王墓是最大的看点。

看过前情提要或是小说的人都知道,献王是一个追求长生的王,为了追求长生,做了很多可怕的事情,比如说用奴隶做祭品,花了很多年只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以待多年后成仙。

在这里不多赘述以后的剧情,毕竟还是要给观众留点悬念的,

在原著中是,天下霸唱是这样描述的。瀑布群巨大的水流激起无穷的水汽,由于地势太低了,水汽弥漫不散,被日光一照,化作了七彩虹光。

无数条彩虹托着半空中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阙中阙台、神墙、碑亭、角楼、献殿灵台一应俱全,如同一座幻化出的天上宫阙。

这里也说了,“如同一座幻化出的天上宫阙”,其实他在这里就暗示了所谓的“天上宫殿”是虚幻的,是肉眼的错觉,是一种障眼法。

在《云南虫谷》的前篇《龙岭迷窟》中,陈玉楼提到献王墓让卸岭一脉损失惨重,更让他自挖双眼,心灰意冷,决定再不碰这一行,要知道他可是当年带领数万人的一城城主,如今却至此地步。

在《云南虫谷》的第一集里也有陈瞎子出场,和《龙岭迷窟》中意气风发的陈玉楼简直是天差地别,由此也可以知道,献王墓到底有多么恐怖了。

每月一讲——图说云南古代墓葬

墓葬是考古发掘中会经常遇到的一种遗迹类型,考古工作者甚至因此被大众戏称为“摸金校尉”、“挖坟的”,从这些称谓中可以看出民众对古代墓葬的认知,然而墓葬之于考古学研究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及“侍死如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丧葬习俗十分重视,不同时代和地区均有不同的丧葬礼制,因此墓葬所包含的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礼仪、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云南境内的古代墓葬从葬俗上主要分火葬和土葬两大类。火葬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土著民族固有的葬俗。泸西石洞村的火葬墓发现有人为放置白石和碎石堆的习俗,应为氐羌系民族的火葬墓,时代大致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第二阶段的火葬墓与佛教的广泛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唐宋达到顶峰,一直延续至元明时期。这一阶段的火葬墓在洱海区域、滇池区域、云南西部东部南部等地均大量发现。其埋藏方法是将逝者焚化后捡骨入葬具内,有些在人骨上描朱书梵文或贴金箔,葬具为陶罐、釉陶罐或瓷罐,有单层罐和多层套罐,然后将葬具埋入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的土坑或石室中,有单人葬、双人合葬或多人合葬的形式。随葬品普遍较少,器型较小,有装饰品、镇墓兽或陶俑等。

鹤庆象眠山火葬墓地

象眠山墓地火葬墓

象眠山墓地火葬墓葬具

象眠山墓地火葬墓随葬品

大理大丰乐墓地

大丰乐墓地火葬墓

大丰乐墓地火葬墓烧骨

土葬墓从墓葬形制和构造方面又可分为土坑墓、石板墓、大型封土堆墓、崖葬等几种主要类型。

土坑墓最为普遍,规模大小不一,墓主人身份上至滇王,下至平民百姓。土坑墓的营造方式为由地面向下垂直挖成竖穴,逝者置于穴内或葬具中,有单人葬、双人合葬、多人合葬、叠葬等,随葬品置于墓穴内不同的位置。

武定江西坟遗址墓葬群

江西坟遗址单人墓葬

澄江金莲山墓地多人合葬墓

元谋江边遗址叠葬墓

云南最知名的土坑墓应为为出土了“滇王之印”的晋宁石寨山墓地。石寨山墓地墓葬形式结构简单,在天然的石头之间或平地上挖出墓穴,大型墓葬墓穴内有木质棺椁葬具,人骨置于葬具内,随葬品位于棺椁、二层台之上及人骨四周。云南省文物部门对石寨山墓地共进行了五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精美且独具特色的滇式青铜器,其中1956年第二次发掘的6号墓内出土的蟠龙钮黄金“滇王之印”与《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的记载相对应,从而确认了石寨山墓地即为“滇王及其亲族的墓地”,也印证了《史记》对滇国史实的记载。

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小型土坑墓

石寨山古墓群71号墓葬全景

石寨山古墓群出土“滇王之印”

石寨山古墓群出土叠鼓型贮贝器

石板墓,主要流行于滇中北、洱海周围及滇西北地区。金沙江中游的石板墓是云南境内时代最早的石板墓,其构建方式是先在平地挖出竖穴土坑,用石板或石块贴边或沿坑壁四周挖槽嵌成长方形石棺,底部平铺石板,顶部盖以石板。墓向多为头朝山顶,脚朝河流,头端略高,脚端略低,石板多为红色砂岩,随葬品有双耳罐、单耳罐、青铜剑等。云南境内的石板墓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汉,分布在与川西南及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相接的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民族走廊”之一,石板墓的流行与早期民族迁徙密切相关。

武定江西坟遗址石板墓

武定新村遗址石板墓

新村遗址石板墓

新村遗址石板墓

大型封土堆墓,云南当地将高出地表的大型土堆俗称为“梁王堆”、“梁堆”,具有大型封土堆的墓葬被称为 “梁堆墓”。梁堆墓主要分布于滇东北及滇东地区,多为砖室墓,有墓道,单室、双室或附耳室,墓砖上有几何花纹及画像,葬具有石棺,棺上雕有画像。墓葬的随葬品有铜洗、铜盘、提梁壶、铜镜、车马饰、摇钱树等,铜洗等器物内底往往铸有朱提、堂狼制造字样,俗称“朱提堂狼洗”。梁堆墓的时代从东汉至唐初,墓主人身份多为当时云南地方统治者的“南中大姓”。

曲靖罗汉山古墓群

陆良纪家坡梁堆墓

“建初元年朱提造”铜洗

另一类具有大型封土的墓葬还有文山广南牧宜墓地,牡宜墓地的墓葬结构较为特殊,其建造过程为:首先在平地上挖出浅坑作为墓室,再在墓室的中部挖出长方形腰坑,有的腰坑上有垫木,在腰坑及墓室内放入随葬品及棺椁后,再用青膏泥掺入大量大石块砌于墓室四周及顶部,最后用表土堆砌于青膏泥层之外,形成封土堆。葬具为木质棺椁,随葬品极其丰富,其中大型铜鼓和龙虎纹金腰扣反映出墓地的高等级和墓主人的身份信息,《华阳国志》、《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等文献中记载该地区汉代时是句町国的统治范围,牧宜墓地应该是句町国的王族墓地。

广南牡宜墓地

牡宜墓地膏泥石块封土

牡宜墓地残存的椁板痕迹及部分随葬品

牡宜墓地出土的金带扣

崖葬即埋葬于山崖上,主要分为崖墓和悬棺葬两种形式。崖墓为人工在岩体上开凿墓室,有单室、双室及多室,开凿规模大、工艺精细,多以墓群的形式存在。随葬品多为汉式器物,与四川等地的崖墓相似。崖墓在云南仅发现于东北部昭通地区,主要在昭鲁河、洒鱼河、横江流域。与砖、石建造墓室的墓葬一并流行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悬棺葬是将木棺悬置于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是一种古代少数民族奇特的葬俗,距今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东北金沙江流域的永善盐津威信等地,其形式主要有“木桩支持式”、“天然洞穴式”、“人工凿穴式”。威信长安瓦石棺木岩悬棺属木桩支撑式悬棺葬,对其的发掘是云南省内悬棺葬科学考古工作的首次尝试。棺木为整木凿制而成,葬式为二次葬,随葬品有少量的纺织品、木器、竹器、锡器等生活用品,年代为唐代,墓主人的族属可能为土僚或仡佬族。

盐津豆沙关悬棺

威信瓦石悬棺远眺

瓦石悬棺

瓦石悬棺葬具

瓦石悬棺内部

李小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