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民居

胡氏民居

胡氏民居为清朝盐商胡元和宅院,是自贡地区一座仿红楼梦大观园建造的宅院。建筑占地面积约2585平方米。整体建筑为两进四合院带配院布局,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构架,小青瓦屋面。主院由前堂、后堂及左右厢房组成,前堂已拆建。正堂面阔7间36.2米,进深2间19米。

天水胡氏民居附近景点 天水胡氏宗祠

1. 天水胡氏宗祠

你在哪里啊?胡氏故居就在秦州区步行街后面青年北路,进去的时候要门票,我没进去过,经常从边上酒过了!


2. 天水胡氏族谱

天水市有哪些旅游名胜?我的回答如下:

作为一个反复玩过天水景点的人来说,我想我的回答对你肯定有所帮助。

虽然天水没有那种惊人的景点,但是也有很多旅游名胜的,现列举如下的8个。

1、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景区的一个景点,位于秦岭西端北侧,距城区28公里。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经北魏、西魏……

2、伏羲

伏羲庙,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是我们中国华夏祭祖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天水市区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

3、甘谷大象山

甘谷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

4、南郭寺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

5、天水玉泉观

天水市玉泉观,地势紧依城垣,顺山势以此升高,随当地的山沟和崖壁还有基地而建。自下而上,分别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等。

6、武山水帘洞

甘肃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峡谷内。山中水帘洞,有著名的,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景色非常的美。

7、秦安凤山景区

秦安县凤山风景区是甘肃省秦安县的门面了,主要有凤山森林公园泰山庙、青莲念佛堂三部分组成。也是比较好玩的景区。

8、姜维文化园

姜维文化园位于甘谷县,主要文化遗存有姜维纪念馆(姜公祠)、姜维墓、姜维母子洞、将军岭……是比较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区。


3. 天水胡氏宗祠在哪里

天水市区内的人文 景点有南郭寺、玉泉观、胡氏民居、伏羲庙等。其中胡氏民居凭身份证免费游览,也叫南北宅子,南宅子更大一些,很值得一去。


4.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后人

说到甘肃,大家想的城市大多是其省会兰州 ,那是无可厚非的,兰州作为甘肃最大的城市,全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兰州正在引领甘肃的经济发展,可是大家似乎一个被兰州光环淹没的城市,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
天水作为是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城市,地处兰州、西安之间,承接着两座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天水正以高速发展的姿态,向世人宣布我才是甘肃的“二把手”在关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天水成为上榜城市之一,国家将会大力发展天水,未来天水将会建成空路交通枢纽,宝兰客运专列的通车,天水机场的建成,天水未来五年,将会实现县县通高速。

而据官方消息,天水将会加快秦安、甘谷撤县设市的步伐,加快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天水将是甘肃经济的增长极。看了这么多,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天水的重要性了吧。


5. 天水胡氏古民居历史

天水十景即:

  一、“麦积烟雨”:麦积山石窟夏秋时节常有烟云缭绕山境,景色清幽而多变幻,故以“麦积烟雨”胜名。

  二、“仙人送灯”:指仙人崖,群山环抱,林木葱郁,风景清幽,每与夏秋酷暑深夜,常有磷火浮动,古人传说是神仙携灯往来,故有“仙人送灯”描绘。

  三、“石门夜月”:指天水东南石山,每到中秋,圆月从南、北二峰中升起,分外清幽,故得“石门夜月”称颂。

  四、“伏羲卦台”:指三阳川渭南卦台山。史传伏羲原籍成纪,卦台山是伏羲氏画八卦的地方。后人为了追念伏羲,在卦台山修祠祭祀

  五、“诸葛军垒”:古传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领军北伐,军至天水,饮水后觉秦地水土与川蜀水土无异,遂将所带之土,堆积于天水城东教场南,成一土丘,此土丘至今犹存,遂为秦州之胜。

  六、“天水瀛池”:指天水城西南天水郡之天水湖。《秦州志》:“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水经注》:“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生,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这就是天水名称的由来。

  七、“东柯草堂”:在现在街亭。唐代诗人杜甫,因逢“安史之乱”,关中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迫使他弃官西行,至秦州东柯谷,在其侄杜佑处寓居三月余,后经赤谷、铁堂峡、同谷去成都。乡人为了纪念诗人杜甫,在他 处设祠追念。杜公祠后改为子美小学。

  八、“南山古柏”:指城南山上南郭寺。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天水时,南郭寺已是历史悠久的古佛寺。他的秦州杂诗中有:“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 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九、“玉泉仙洞”:指城北玉泉观。玉泉观始建于元代至元丙子(公元1276年),明、清曾多次维修,其境内占地约四万一千多平方米,沿山古柏参天,殿阁辉煌,簷牙高啄,气象轩昂,为城郊林泉佳境。观内有明眼泉、仓颉宫、神仙洞。神仙洞相传为元代卢、马、梁真人羽化处,“玉泉仙洞”由此而得。观内还有许多古碑碣,以元代赵孟頫亲笔书写刻制的石碑最为珍贵。

  十、“净土松涛”:指风景极为幽美的净土寺。净土寺位于麦积山后朱家后川东侧山谷中,其寺环境幽美,寺周遍山青松挺立,山风吹来,松枝起伏摆动,势如怒涛汹涌,因有“净土松涛”描写。


6. 天水胡氏民宅

甘肃天水十大景点依次为,麦积山石窟,伏羲庙,胡氏古民居建筑,南郭寺,天水武山水帘洞,麦积山温泉大象山石窟,,卦台山,李广墓,净土寺等。每年的9月至11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正是天水每年旅游的黄金季节,热情好客的天水人民欢迎大来天水旅游观光。美丽风景,名不虚传。


7. 天水王氏宗祠

天水堂赵姓堂号,秦始皇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由此形成一个望族,至汉代此族的赵充国封侯入相,功成名就。由此系赵氏望天水,后并以此为堂号。故“天水堂”、“天水郡”成为赵姓的著名堂号和名望。頭條萊垍

除赵姓外,闫姓,皮姓,尹姓,艾姓,狄姓,桂姓,上官姓,乐正姓,姜姓,严姓,庄姓,王姓,杨姓,梁姓,纪姓等姓氏以天水堂为重要堂号。


8. 天水胡氏宗祠简介

天水之美:美在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而丝绸之路在甘肃的起点,华夏文明的起源,却是同一个地方——天水。

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伏羲在这里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文明肇启,华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创造、成长,谱写了灿烂的远古文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有伏羲氏深邃博大的逻辑思维和开创精神,才有秦先祖嬴非子在天水的崛起和发展,尔后的秦国才一统天下,建立了秦王朝。

伏羲庙

一年一度公祭伏羲大典

卦台山,相传为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

秦安大地湾

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明朝年间的胡氏民居南宅子

< /p>

天水纪信祠

天水之美,美在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

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麦积山景区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

我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

仙人崖

小黄山”石门

石门山景色壮美,有甘肃小黄山之称。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和钟楼,峰间架通仙桥亭,从石门山脚下五阳观登山,上十八盘,山势蜿蜒,环绕攀登,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仿佛从石门缝中徐徐升起,变幻无穷。石门月夜,意趣盎然,为天水十景之一。

武山水帘洞

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是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景区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大佛。


天水胡氏民居附近景点 天水古民居介绍

1. 天水古民居介绍

驾车路线:全程约43.5公里起点:天水市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民主西路行驶270米,过右侧的胡氏古民居太常第(北宅子),调头进入民主西路2.沿民主西路行驶270米,过右侧的天水图书大厦约90米后,直行进入民主东路3.沿民主东路行驶570米,过右侧的1+1超市约120米后,直行进入建设路4.沿建设路行驶770米,过罗玉河大桥约80米后,直行进入岷山路5.沿岷山路行驶2.8公里,直行上匝道6.沿匝道行驶160米,直行进入天巉二级公路7.沿天巉二级公路行驶260米,直行进入秦麦高速公路8.沿秦麦高速公路行驶11.1公里,直行进入秦麦高速公路9.沿秦麦高速公路行驶730米,过右侧的建设大楼约110米后,在第2个出口,朝埠南路/桥南建材市场方向,右转进入埠南路10.沿埠南路行驶1.5公里,左转进入羲皇大道东路11.沿羲皇大道东路行驶6.2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G31012.沿G310行驶13.1公里,右转13.行驶3.5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曲溪

2. 天水市的古建筑

天水主要旅游景点:玉泉观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 ·大象山大佛·甘肃天水石门山 ·仙人崖 ·伏羲庙 ·甘肃天水水帘洞 ·南廓寺 ·千佛洞 ·甘谷大象山 ·曲溪 ·拉稍寺 ·天水师范学院·大地湾遗址 ·麦草沟 ·拉稍寺石窟 ·水帘洞石窟群 ·卦台山 ·显圣池 ·李广墓 麦积山 石窟位于天水东南部,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至八十公尺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攀援而上可达山顶。   麦积山石窟塑像的大小与真人相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低眉含嫣,有的俊俏活泼,形态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塑像馆”。在天水附近的武山尚有拉梢寺石窟,位于绝壁上的浮雕大佛高约六十公尺,远观尤觉雄伟。   麦积山洞窟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各洞窟。   羲皇故里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载人首蛇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即出生于天水,故天水又称为“羲皇故里”、“龙的故乡”。伏羲,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第一位人王,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伏羲诞辰日和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天水便举办规模盛大的祭典仪式,1995年起 ,又扩大办成了天水伏羲文化节。   现存的伏羲庙,又名太昊宫,在市区西关,当地称作人宗庙,其建筑肃穆古朴,巍峨壮观,是海内外华人寻祖追宗的圣地。   麦积山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 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冈、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玉泉观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北, 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在甘肃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传为元代陆、马二真人羽化处。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春来杂花丛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流连忘返。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玉泉观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   2006年05月25日,玉泉观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伏羲庙   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   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所植。   大像山石窟   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 ,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 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 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2001年该石窟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距离火车站有8公里。在车站有直达甘谷的汽车,也可乘火车直接从甘谷车站下车。   卦台山气势宏伟,环境壮观。卦台山山体如一龙马之态雄卧于景色秀丽的三阳川西首,集一川风脉于山岭,画卦台远视如一古老城堡。“文革”期间,这里的殿宇钟鼓楼等古建筑大部分被拆除。改革开放后,被破坏殿宇修复如旧,使卦台山恢复了历史的原貌。卦台山和山右渭峡中的“渭水秋声”同为秦州十景之一。   卦台山传有风胜龙石,洗脚真迹,龙马仙洞,卦台旧痕,九龙朝卦,姜维古城等八景之说。其中最为神奇当推“龙马仙洞”了,传说伏羲在卦台山创画八卦时刻,山右渭峡峭壁中突然有一洞窟訇然窍开,飞腾出一只身着花斑、两翼振动的龙马,便启迪伏羲触发灵感,创画出太极八卦图,易经学者张渊量来这里后写诗句赞曰:“卦台山上文明启,龙马洞中万象生。”   仙人崖   仙人崖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始于南北朝,据今近一千六百年。宋代称“华严寺”, 明代永乐皇帝赐名“灵应寺”。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景区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组成,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下,知名景点有“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等,其景色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景景相连,犹如仙境。其中位于朱家后川的净土寺,是天水最有名的佛教净土宗寺院。现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   仙人崖景区自然风景秀丽,山巍、水秀、崖峻、林密;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宇、庙观、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凹凸飞崖间。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泥塑雕像,遗憾的是多被损毁,遗存较少。据一九五三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鉴定,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兴建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   仙人崖景区主要由石莲谷、仙人崖、罗汉沟、净土寺、瀑布崖、翠英山和哭祷峡等景点组成。   仙人崖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三崖即东崖、西崖和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即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   在这一景点中最宏伟壮观的是由“五峰”和罗汉沟群峰共同构成的“十八罗汉朝玉帝”的景象。其景象的具体构成为:东、西峰和玉皇峰三峰参列,玉皇峰处于正中;宝盖峰和献珠峰与三峰比列,宛若仙童侍立;另有罗汉沟的群峰似具若揖若拜之势,故有“十八罗汉朝玉帝”之美称。在这里现保存有北朝、宋、明、清等朝代的塑像一百九十七尊,壁画八十七平方米,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5尊。以及明清两代建造殿宇二十七座五十四间,多数建于天然岩庵下和巉岩奇峰颠。   仙人崖三崖中,以西崖面积和佛殿数量为最,14座殿 内有唐、宋、明、清各代佛像100多尊,艺术价值极高。   仙人崖地势险要,群峰峦嶂,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以石岩洞、献珠峰、南天门、宝盖山千佛崖最为典型,奇山、秀水、绿树、野花相映,涉足其间,确有身临仙境之感。珠山与宝盖山之间有一孤峰,望之如塔,峰上有燃灯阁,内有明代塑像燃灯佛。相传这有天然仙灯,深夜有灯火自崖石飞出,故以“仙人送灯”的美称列入秦州八景之中。

3. 天水古村落

武山洛门高铁站建在天水市武山县富源中路附近,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1、武山县洛门镇是陇东南商埠重镇。位于天水市西部,距武山县城14公里。镇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物产丰富。陇海铁路、316国道纵贯全镜,省道洛礼路横穿南北,素有"旱码头"之称。镇北5公里处有建于北魏的水帘洞石窟,镇东南10公里处有西北第一的温泉山。

2、武山县洛门镇是陇东南商埠重镇。位于天水市西部,距武山县城14公里。镇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物产丰富。陇海铁路、316国道纵贯全镜,省道洛礼路横穿南北,素有"旱码头"之称。镇北5公里处有建于北魏的水帘洞石窟,镇东南10公里处有西北第一的温泉山庄,人文环境优越,是休闲、旅游之佳处。

3、洛门镇是甘肃省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镇党委、镇政府行使副县级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镇设综合办公室、农业经济科、财政经济科、城建土管科、社会事务科、司法科,条块管理的工商分局、国税 分局等行政、经济管理部门职能到位。1993年起兴建的洛门商贸新区占地110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4. 天水古民居介绍视频

天水十景即:

  一、“麦积烟雨”:麦积山石窟夏秋时节常有烟云缭绕山境,景色清幽而多变幻,故以“麦积烟雨”胜名。

  二、“仙人送灯”:指仙人崖,群山环抱,林木葱郁,风景清幽,每与夏秋酷暑深夜,常有磷火浮动,古人传说是神仙携灯往来,故有“仙人送灯”描绘。

  三、“石门夜月”:指天水东南石山,每到中秋,圆月从南、北二峰中升起,分外清幽,故得“石门夜月”称颂。

  四、“伏羲卦台”:指三阳川渭南镇卦台山。史传伏羲原籍成纪,卦台山是伏羲氏画八卦的地方。后人为了追念伏羲,在卦台山修祠祭祀。

  五、“诸葛军垒”:古传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领军北伐,军至天水,饮水后觉秦地水土与川蜀水土无异,遂将所带之土,堆积于天水城东教场南,成一土丘,此土丘至今犹存,遂为秦州之胜。

  六、“天水瀛池”:指天水城西南天水郡之天水湖。《秦州志》:“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水经注》:“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生,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这就是天水名称的由来。

  七、“东柯草堂”:在现在街亭。唐代诗人杜甫,因逢“安史之乱”,关中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迫使他弃官西行,至秦州东柯谷,在其侄杜佑处寓居三月余,后经赤谷、铁堂峡、同谷去成都。乡人为了纪念诗人杜甫,在他住处设祠追念。杜公祠后改为子美小学。

  八、“南山古柏”:指城南山上南郭寺。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天水时,南郭寺已是历史悠久的古佛寺。他的秦州杂诗中有:“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 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九、“玉泉仙洞”:指城北玉泉观。玉泉观始建于元代至元丙子(公元1276年),明、清曾多次维修,其境内占地约四万一千多 方米,沿山古柏参天,殿阁辉煌,簷牙高啄,气象轩昂,为城郊林泉佳境。观内有明眼泉、仓颉宫、神仙洞。神仙洞相传为元代卢、马、梁真人羽化处,“玉泉仙洞”由此而得。观内还有许多古碑碣,以元代赵孟頫亲笔书写刻制的石碑最为珍贵。

  十、“净土松涛”:指风景极为幽美的净土寺。净土寺位于麦积山后朱家后川东侧山谷中,其寺环境幽美,寺周遍山青松挺立,山风吹来,松枝起伏摆动,势如怒涛汹涌,因有“净土松涛”描写。

5. 天水古民居介绍图片

1 街亭古镇

古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东柯河畔,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厚重的千年古镇。这里地处天水市麦积山风景区核心位置,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民风民俗,奇特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经二千多年的历史沧桑,雄踞陇右,著称于世。

街亭自古为天水门户,秦汉、陇蜀咽喉,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得失街亭,安危关蜀。街亭古镇是汉唐古镇,先辈按“金、木、水、火、土 ”五行设计,十字形街道,四条大街,东西街长约五百米,临街两旁都是上楼下店两层铺面,全镇居民多为明清建筑,千室连,规模宏伟;石坊牌楼,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紫藤古巷。

古镇包括三国古战场遗址、东柯草堂、古树民居、古楼古宅、明清街衢商铺、城隍庙、崇福寺、千佛窑等多个景点。

2 天水古城

天水古城,在秦州旧城区位于藉河以北的阶地。古城始建于先秦,明代时,逐渐演变出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座城池,形成“五城连珠”的格局。如今古城中心有一座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年间,庙的格局是按皇家宫殿格局所修,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足足有三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祭祀伏羲建筑群。它既是这座城的地理中心,也是古城人的心之所向。

天水古城现存的古民居群共分为6个片区,占地面积约16公顷,是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民居院落群。在天水育生巷、三星巷、澄源巷、飞将巷等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内,明清古民居竟有161处之多。

天水古民居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朴素典雅,古风犹存。这些民居的始建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644年,最晚的也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走在其间,如同穿越时光。

天水古民居还具有较大的历史人文价值。三星巷古建筑群的修建年代至少要比山西平遥古城早数百年,专家称之为“东方木雕的艺术馆”。光绪年间武进士赵子培的故居——解放路边的赵家祠堂,不仅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全世界赵氏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自由路、澄源巷的古街区,均属于宋代周氏家族的古建筑群。此外,还有明中宪大夫胡来缙的南宅子、明太常少卿胡忻的北宅子及明清时期当地名门望族的私宅张氏民居、何家大院等。

3 古村

作为秦州区西南最为古老的一个村落,士子村曾经是秦人祖先耕作生活的中心区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天水西南有名的文风之地,耕读传家的习俗代代相传,明清时期士子村是方圆百里读书人最多的一个村子。

今天士子村人秉承了这一传统,在这个只有21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通过考学走出村子的人就有130多个。在士子村有一座保留较为完整的一个明代院落,房屋最早的主人是清朝时期的一名进士,在此后的300多年里,赵氏后人一直生活在先祖遗留的这座宅院里。

士子村与礼县红河镇相距不足十里,这里地形开阔,气候温润,自古以来就是西戎和羌氏民族长期生活的地方。士子村的西南方向 就是秦人先祖的祭祖之山一天台山。士子村人大多为赵姓,村里有一座修建于清代晚期的赵氏家庙,庙里供奉的是赵公元帅。

在士子村还活跃着一支秦腔艺术团,他们是红河、杨家寺、秦岭三乡的农民自发组成的民间剧团,取名为红杨秦民间艺术团。每逢节庆和农闲时间,村里总会响高亢的秦腔声。

4 胡家大庄村

天水市麦积区胡家大庄村,一座历经460余年的风雨沧桑的中国西北部古村落,传统文化脉络在这里近五个世纪的延袭变迁,依然较完整地保持着原有村落的风貌民俗和乡土人情。

胡家大庄村的宁谧,舒适,自然,恬淡的景象无不折射出乡村生活的自在和闲适。这座年迁现址定居的古村落,整体风貌保持原有两纵五横的基础上,扩大为三纵六横的村落布局。至今古风犹存。村内有建造于明、清时代传统建筑,庙宇清池观至今保持原有风貌,村落坐西向东依山傍河、渭水环绕,尤其显得儒雅古朴。

据了解,胡家大庄村境内还有新石器遗址、东汉古墓群、魏晋古新阳县城遗址、唐吐蕃人古墓、宋古墓文物、牛耳观遗址、明清古村落遗址、民国牌坊门、红二十五军渡渭河处、现有清乾隆1762年建道教圣地“清池观”等多处文物古迹。

5 梅江村

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庄占地240亩。村落至今保存有6棵明中期古槐树。2013年9月,在第二批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里,梅江村的名字赫然在列。

依山而建的梅江村,视线所及,是层层叠叠、紧密相连的泥墙和青瓦,沿着U字形的山麓向两边伸延,宁静而古朴。

位于梅江村的朱家大院,属于清中期古建筑,是清代中期一位朱姓进士的故居。古建筑有23间房,七座院落,紧紧连在一起,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四合院格局。房间为悬梁土木结构,粗柱宽廊,直棂隔窗,雕刻精美,整体古朴又不失雅致。书房、客厅均为花石铺地,端庄大方,气息不凡。

6. 天水文化古迹

天水有好多名胜古迹,如伏羲庙,麦积山,云崖寺等等,地方特色小吃如面鱼,呱呱等。只有去了,慢慢的游,细细的品。

7. 天水古民居有哪些

甘肃天水十大景点依次为,麦积山石窟,伏羲庙,胡氏古民居建筑,南郭寺,天水武山水帘洞,麦积山温泉,大象山石窟,,卦台山,李广墓,净土寺等。每年的9月至11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正是天水每年旅游的黄金季节,热情好客的天水人民欢迎大来天水旅游观光。美丽风景,名不虚传。

8. 天水民居图片

天水市内值得去的景点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是麦积山、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胡氏民居;次级有名的是城隍庙、李广墓、后街清真寺;还有哈锐故居、山陕会馆、万寿宫、州衙署、陇南书院、孔庙等

9. 天水古民居介绍词

天水市有哪些旅游名胜?我的回答如下:

作为一个反复玩过天水景点的人来说,我想我的回答对你肯定有所帮助。

虽然天水没有那种惊人的景点,但是也有很多旅游名胜的,现列举如下的8个。

1、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景区的一个景点,位于秦岭西端北侧,距城区28公里。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经北魏、西魏……

2、伏羲庙

伏羲庙,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是我们中国华夏祭祖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天水市区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

3、甘谷大象山

甘谷大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

4、南郭寺

南郭 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

5、天水玉泉观

天水市玉泉观,地势紧依城垣,顺山势以此升高,随当地的山沟和崖壁还有基地而建。自下而上,分别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等。

6、武山水帘洞

在甘肃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山中水帘洞,有著名的,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景色非常的美。

7、秦安凤山景区

秦安县凤山风景区是甘肃省秦安县的门面了,主要有凤山森林公园、泰山庙、青莲念佛堂三部分组成。也是比较好玩的景区。

8、姜维文化园

姜维文化园位于甘谷县,主要文化遗存有姜维纪念馆(姜公祠)、姜维墓、姜维母子洞、将军岭……是比较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区。

10. 天水自由路古民居

天水之美:美在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而丝绸之路在甘肃的起点,华夏文明的起源,却是同一个地方——天水。

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伏羲在这里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文明肇启,华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创造、成长,谱写了灿烂的远古文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有伏羲氏深邃博大的逻辑思维和开创精神,才有秦先祖嬴非子在天水的崛起和发展,尔后的秦国才一统天下,建立了秦王朝。條萊垍頭

伏羲庙

一年一度公祭伏羲大典

卦台山,相传为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

秦安大地湾

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明朝年间的胡氏民居南宅子

天水纪信祠

天水之美,美在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垍頭條萊

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條萊垍頭

麦积山景区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條萊垍頭

我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

仙人崖

“小黄山”石门

石门山景色壮美,有甘肃小黄山之称。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和钟楼,峰间架通仙桥亭,从石门山脚下五阳观登山,上十八盘,山势蜿蜒,环绕攀登,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仿佛从石门缝中徐徐升起,变幻无穷。石门月夜,意趣盎然,为天水十景之一。

武山水帘洞條萊垍頭

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是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景区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大佛。

天水胡氏古民居——全国罕见的明代民居古建筑宅院群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

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395年和388年的历史。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南宅子和北宅子的创建人是胡来缙和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胡氏民居由于是胡来缙、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

四合院是从正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且四面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中国四合院以北京清代和民国初年四合院为代表,而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以其西北地区特有的构建方式不同于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梁思诚先生说,“中国古民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住宅,殆无存者。”但因为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使得天水这些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所以愈发显得珍贵。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称它“是甘肃省唯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

甘肃省文物局(1998)14号文件对天水古民居的评价是:“天水古民居是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伏羲庙、兴国寺、大像山、水帘洞石窟等其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载体。

胡氏民居其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在甘肃省是唯一的,全国也罕见,为研究天水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丰富的历史资料,既是天水民俗博物馆,又是天水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也是甘肃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旅游场所。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筑行业相关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