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12年12月12日批准新设的省文物局下属的县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0名,主要承担甘肃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等职责。原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职责并入甘肃简牍博物馆。

1907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第二、第三次中亚考察,先后在敦煌至酒泉、张掖、额济纳旗一线汉塞烽燧掘获汉简3000余枚,被誉为上世纪出土文献的四大发现之一。1930年至1931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两汉居延地区发现汉简11000余枚,是当时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重大收获。1949年后,又先后发现武威《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460多枚,居延新简(甲渠候官)8400多枚,肩水金关汉简12000余枚,敦煌马圈湾汉简1200多枚,甘谷汉简20多枚,天水放马滩秦简460多枚,悬泉汉简23000多枚,水泉子汉简600多枚,黄家湾晋简30多枚。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吐蕃文、西夏文的木牍。甘肃是汉简大省,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在近世以来发现最早,研究历史最长,是研究历史、文化、丝绸之路、中外关系、西北边疆的中外学者奋力耕耘的重要领域。

甘肃简牍整理研究的专门机构始自1986年。甘肃省博物馆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设后,“汉简整研室”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个内设机构。曾先后在此工作过的同志有:初世宾、薛英群、吴礽骧、何双全、马建华、张俊民、张德芳、柴生芳、王元林等。

从2005年开始,甘肃简牍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利用问题受到省内外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连年提出提案和建议,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加强甘肃简牍保护利用的力度,充分发挥甘肃简牍作为特色优势文化资源的应有效益。2007年,省编委批准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加挂“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牌子,增加事业编制8人,专门承担甘肃出土简牍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利用等职责,并在用地用房以及经费问题上加以支持。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成立后,甘肃简牍的保护整理研究等各方面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是开始进行全面保护,对长期浸泡在水里的放马滩秦简进行了脱水、脱色、整形、灭菌、加固、封装等工作,对河西出土的汉简已经或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保护;整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初步文字释读已全部完成。延滞四十年之久的《肩水金关汉简》陆续出版,现已出版壹、贰、叁三册,使之进入了学术研究领域。2014至2015年,全书五册将全部出齐。《悬泉汉简》的整理释读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从明年开始陆续出版,力争在几年之内出版完毕。甘肃简牍研究中心还多次组织简牍学专家赴居延、敦煌等汉简出土地实地考察,召开了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居延遗址和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专门的论文集《居延敦煌汉简出土遗址实地考察论文集》、《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陆续同西北师大合编《简牍学研究》,并发表论文近百篇。

随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的提出,在“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简牍博物馆”,使简牍这一特色文化资源在全省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目前,“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建设已被列入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项 ,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正在积极开展选址、立项、建馆和制定保护、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力争在三年之内建成一座规划科学、设计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专业博物馆,为甘肃文化建设增添一座标志性建筑。

古老简牍述中国故事 甘肃简牍博物馆干货满满

12月18日,由甘肃简牍博物馆

新华甘肃频道主办的

“简述中国故事——《悬泉汉简》

玉门关汉简》成果发布会

暨甘肃简牍博物馆未来发展思享会”

兰州举行

百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碰撞观点,交流研讨

为推进甘肃简牍的

保护研究贡献智慧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甘肃作为简牍大省

自1907年以来出土8万多枚

其中汉简总量达7万多枚

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

《悬泉汉简》

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合作整理完成。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出版发行的《悬泉汉简(壹)》,将为学术界研究两汉、西北丝绸之路等专题提供高水准的原始材料。

玉门关汉简》

由甘肃简牍博物馆与相关单位合作整理完成,目前,两本著作均已出版发行。这是甘肃简牍博物馆继《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甘肃秦汉简牍集释》等之后的最新学术成果,将为“一带一路”的历史研究带来新的学术视角,为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玉门关汉简》收录了历年来敦煌地区各烽隧遗址出土并且收藏于敦煌市博物馆的全部汉晋简牍729枚,此次重新整理后对研究敦煌郡、玉门关在丝绸之路上的功能地位等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简牍博物馆与新华网甘肃频道

在兰州签署合作备忘录

甘肃省古老的简牍文化

借助新华网的数字技术、创意以及传播力

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八项合作内容

甘肃简牍数字展馆的设计建设 简牍研究成果新华网数字化、融媒体独家首发 文物数据数字化整合信息研究平台 衍生产品市场开发 博物馆多渠道内容营销 打造核心IP库 共建国内首个5G时代数字文物保护与传承联合实验室

甘肃简牍博物馆选址马滩

于7月31日开建

预计2021年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

甘肃简牍博物馆里会藏点啥“宝贝”?

让我们先睹为快,饱饱眼福

张掖都尉棨信

↓ ↓↓

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长21厘米、宽16厘米,红色织物,上边有系,正面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六字。为西汉晚期遗物。棨信又称“幡信”或“信幡”,是古代启闭关门的信物。此件棨信文字虽篆意很浓,但每个笔划都有屈曲,故作蜿蜒,为鸟虫书体,新莽六书,“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这件棨信的发现,为研究两汉时期的棨信种类和书写形式提供了实物数据。

塞上烽火品约

↓↓↓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16号房址内。共17枚,松木,每简长39厘米、宽1.5厘米、厚0.2厘米。计610多字。内容主要是居延地区殄北塞、卅井塞、甲渠塞遇到匈奴来犯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不同的警报信号的规定。该简册对研究汉代边塞地区的烽火报警系统和防御设施具有重要价值。

隧长焦永死驹劾状

↓↓↓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共16简,木质,长21.2-23厘米、宽0.9-1.1厘米。除一枚略有残蚀外,其余各简均清晰如初。全篇章草,一气呵成,潇洒飘逸,既是一篇重要文献,又是一幅书法珍品。可释读者409字。文义连贯,内容完整。第一枚为题签,第二简以下为正文,简背有书吏之签署。内容是一份追查死驹责任的文书。该册书具体生动,宛然一幅戍边士卒月夜巡行图。册书内容对研究汉代的马政、边塞行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都有重要价值。简文书法,是研究汉代章草的典范之作。

阳朔二年传车亶轝簿

↓↓↓

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木简10枚,松木,前9简中两简完整,长23厘米、宽1厘米。最后1牍宽2厘米。两道编绳尚完好。存字106个,主要记载悬泉置传车和亶轝的完好敝损情况。该册书在形制上较为完整,不仅为研究悬泉置的车辆种类和配备情况提供了原始记录,同时为研究册书形制和书体变迁提供了实物数据。

新莽征西域文书

↓↓↓

1979年出土于敦煌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木质,总计200余枚,为王莽时期五威将王骏等率军队征伐西域叛乱诸国时的上报战况的文书副本。对探讨西汉末期西域诸国的政治状况有极大帮助,通过该文书档案的记载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王莽时期的民族政策以及此次征伐西域的具体过程。对史籍记载具有证史、补史、纠史之用。

劳边使者过界中费

↓↓↓

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全册9简,编绳两道,完好无缺。简长约23厘米、宽1厘米。内容是朝廷派使者慰问边地吏卒途经肩水金关时的费用记录。该册的出土为研究汉人的饮食构成、接待习俗、劳边制度以及册书编联形式提供了实物依据。

元致子方书

↓↓↓

1990年出土于悬泉置遗址。出土时折成16折,受潮后墨迹浸洇,正体字下可看出浸染的反体字影。帛书长34.5厘米、宽10厘米。黄色绢帛,墨书隶体,共322字。抬头一行6字,落款一行18字;正文8行,每行29-43字不等。是两汉地下出土帛书对象中保存最完整、字数最多的私人信件。

相利善剑册

↓↓↓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共6简,每简长22.3厘米、宽1.2厘米,木质,每简一行。原有编绳三道,编绳处右侧有契口,编绳已朽毁不存。六简容字210个。规整隶书,墨色如新。内容主要是辨识宝剑的标准和方法,提出鉴定善剑四条标标准、鉴定敝剑六条标准以及辨识善剑敝剑纹饰的四条标准。对研究汉代的金属冶炼和兵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怎么样?

甘肃简牍博物馆里是不是干货满满?

让我们一同期待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吧!

来源:中国兰州网全媒体中心、兰州晨报

记者:刘淑萍 李楠 陈花玲 高贵祥

公益展播

时代楷模

END

甘肃省博物馆珍贵文物及简介

甘肃省博物馆珍贵文物及简介

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省内遗存大量珍贵文物,堪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为甘肃科学教育馆,始建于1939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正式成立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标本约35万余件。

甘肃省博物馆已经成为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我们甘肃的宝贝吧,看看它们的前世今生。

我们省博的“铜奔马”,“驿使图”画像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三件文物从省博珍藏的万千珍宝中成功入选《国家宝藏》。

我们先参观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给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古代文明的辉煌。

本厅集中展示了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是目前中国最早出现青铜器的地区之一。发达的早期青铜器文化和马的驯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使甘肃成为古代中国最早接受并传播东西方文化的前沿地带。

铜奔马

现在隆重推出省博的镇馆之宝——铜奔马,1969年9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铜奔马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铜马造型矫健美观,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只飞鸟,合乎力学平衡原理,作昂首嘶鸣、逸足奔腾状,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

1971年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来兰参观,将其定名为“马踏飞燕”,这一称呼流传最广。又有学者认为,马蹄下的并非燕子,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也有说是“鹰”,于是有称为“马超龙雀”的,也有叫“马踏飞隼(sun)”的。2018年甘肃省文物局提倡统一使用“铜奔马”。

铜奔马1969年被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2002年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1983年10月,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在全国的机场,旅游景点等地都能看到我们甘肃出土的铜奔马的矫健身姿。

铜奔马已列入《国家宝藏》。

多媒体动态全方位显示铜奔马,仔细看,马蹄下的鸟尾巴是齐的,我们可以展开想象,这到底是什么鸟呢?

国家级五A级旅游景区的标志也是我们的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门票上印的就是铜奔马

在这座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夫妻合葬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是墓中铜奔马仪仗俑的排列队阵。

陕甘宁三省区齐家文化玉器出土与采集地点分布示意图

瓦垄纹绿玉琮

齐家文化(约公元前2000年),甘肃省静宁县出土。国家级重点文物。

《仪礼》简

《仪礼》简 195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磨嘴子6号汉墓。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这批汉简绝大部分为木简,每简有字60个左右,上有削改和阅读的记号。这批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九篇完整的《仪礼》,共计27298字。

这批简出土时未有散乱,极少有破损的残简零札,简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大多墨迹如新。每一篇文章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篇题、页码和顺序,像这样完整的《仪礼》简是迄今出土汉简中空前的发现,是西汉经书的样本,另外,此简字体也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被誉为“天下第一汉简”。其中《仪礼》,《王仗》,《医药》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省博把木简都装在玻璃管内以保护这珍贵的文物。

全人类的文化瑰宝、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这是220窟(仿制)。

彩塑“一佛二菩萨

造像出自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第三窟。塑造年代距今约1400年左右。1959年随天梯山石窟大部分文物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

彩塑 “一佛二菩萨”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完全可以与莫高窟唐塑造像相媲美,属国宝级文物。

“驿使图”画像砖

国家级文物——魏晋时期“驿使图”画像砖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嘉峪关新城晋墓葬群5号墓。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上绘一信使,脸上没有嘴,意为保守秘密,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驿马四足腾空,奔驰在戈壁绿洲道路上。这块写实砖画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万国邮政博览大会上,此画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于1982年8月25日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此图也成为邮政储蓄绿卡的图案。怪不得画像砖上的这位老兄看着眼熟。

“驿使图”画像砖已列入《国家宝藏》。

20世纪90年代,甘肃礼县堡子山遗址遭到盗掘,一批珍贵的文物被盗,非法转卖流失海外。2015年国家文物局将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全部56件大堡子山流失的金饰片划拨给省博。大堡子山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研究秦国早期历史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器材:HUAWEI EVA-AL10

早期的丝织品

玻璃莲花托盘

元代,甘肃漳县徐家坪出土。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1964-12甘肃省泾川县城关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5件舍利容器。

西域国家的乐器(均为复制品)

这个像竖琴的乐器名叫 “竖箜篌”(konghou)

甘肃彩陶 

甘肃彩陶自大地湾文化伊始,经历了仰韶文化的昌盛、马家窑文化的繁荣,至辛店、沙井等青铜文化的余晖,构成了一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彩陶发展史,甘肃彩陶成为世界艺术殿堂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谱写了精彩华美的篇章。

让我们一起步入神奇的彩陶世界,拂去历史的尘埃,欣赏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领略古老的陶魂彩韵。

文明的曙光

——大地湾文化彩陶

1979年在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首先发现了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大地湾文化,距今8000-7000年。大地湾文化不仅是我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也是世界上时代最早生产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锦绣初展

——仰韶文化彩陶

彩陶鲵鱼纹瓶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仰韶文化器物。距今6000-5500年。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这是一件实用的盛水器具,距今5000多年。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人头形彩陶瓶,不仅是中国美术雕塑的起源,也是祖先美好而朴素愿望的载体。通过这件人头形彩陶瓶,我们可以尝试着与远古的祖先对话、交流。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已列入《国家宝藏》。

彩陶之冠

——马家窑文化彩陶

1923年在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首先发现,距今5000-4000年。创造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彩陶艺术精品,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器材:HUAWEI EVA-AL10

彩陶圈内图案

彩陶上的旋纹体现了旋动的美

旋纹,也称之旋涡纹,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晚期,兴盛于马家窑文化早中期。初期旋涡较小,半山期旋纹多装饰在大型壶瓮的肩腹部,黑色锯齿与红色条带间错组合,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浪花翻卷,变幻无穷的气势,参观者无不惊叹,连呼:太美了!太美了!

彩陶生活用品、摆件。

彩陶埙(xun,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彩陶铃、彩陶鼓。有的埙现在还能吹奏呢。

多媒体动态演示

让我们带着家人,带上孩子,走进家门口的博物馆。这是免费的课堂,这是有史物对照的教科书。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历史的旋律,和历史对话;触摸文化的脉动,和文化交流。在这里,我们可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走进博物馆,在历史文明的海洋中遨游吧!

甘肃省博物馆著名景点 甘肃省博物馆地理位置

1. 甘肃省博物馆地理位置

二楼,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2. 甘肃省博物馆地理位置在哪

开放时间:每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下午17:00(16:00停止入馆),星期一闭馆(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票价:免费 。甘肃省博物馆展藏各种物件约十多万件,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而且所展藏物件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都为历史文物,以彩绘陶器、汉唐丝路珍品和佛教艺术瑰宝为三大突出特点,尤以“铜奔马”、“黄河剑齿象”和“淳化阁贴刻石”最为珍贵和出名。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众多,实力雄厚,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多种刊物和书籍。扩展资料:甘肃省博物馆最佳旅游时间:兰州深居内陆,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冬季漫长且较寒冷,雨雪少;春季转瞬即逝,冷暖变化大;夏季短促,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秋季降温快。年平均气温9.3C,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最佳旅游季节为5月-10月。

3. 甘肃省历史博物馆介绍

秋高气爽的一天,我们迎来了研学旅行的好日子。那天是10月22日,我是第二次参加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了。

我们早晨七点半乘大巴出发,同行的人数大概有100多人。一路上,有的同学拿了手机放了好听的音乐,导游姐姐也组织我们唱了几首红歌。沿途我们还见了许多美丽的风景,越过山川后,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便抵达了第一站——柳湖春酒厂。

还没下车,我们就远远的看见了几位叔叔阿姨在门口等我们。到了酒厂,酒厂副经理大概讲了酒厂里主要以生产白酒和黄酒为主,及酒厂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这时已经下起了蒙蒙细雨,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柳湖春酒厂建于1951年,现已经有68年的历史了,是建国后甘肃省最早建设的四家重点白酒企业之一。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说黄酒和白酒发酵的时间不是不一样的,黄酒是在地上发酵的,需要30天,白酒是在地下发酵的,需要3个月能发酵成功。副经理还让老师们品尝了他们厂里的酒王,价值19999元,一杯就要100元呢。在地下酒库里,一缸缸的酒散发的酒香味道,我明白了“地下一年胜过地上三年的”含义。

到了第二站,我们便被这样雄伟壮观的平凉市博物馆吸引了,博物馆里有***历史馆,历史文化馆,佛教馆,道教馆和临时展厅。平凉博物馆是甘肃省博物馆中仅有三个国家的二级博物馆之一。馆藏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碑刻壁画,书画,皮影等十多种累的藏藏品共有19565件,其中珍贵文物有842件,看到这么多维妙维肖的雕刻,让我深 ..........

4. 甘肃省博物馆地理位置优势有什么?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国宝)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我去过几个城市,包括我的家乡大同,还有宁波,只要是国家旅游城市的,在其市内一般都有一座很大的马踏飞燕雕像。可见其知名度。

5. 甘肃省博物馆介绍(最新版)

第一步:进入“甘肃省博物馆免费预约单人票”入口;

第二步:点击“一键登录”;

第三步:选择您要预约的时间、场次;

第四步:选择门票数量,完善好游客信息,点击“提交预约”即可;

第五步:预约成功后,按照您预约的时间,前往参观即可。

开放时间:

周 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提醒:严格执行个人实名预约参观制,进馆前测量体温,核对身份证件无误、健康码正常后方可通行,观众参观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不扎堆、不聚集。

6. 甘肃省博物馆地理位置怎么样

甘肃省博物馆有停车场,但馆内停车场暂不对观众提供服务。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

7. 甘肃省博物馆具体位置

甘肃省博物馆在七里河区西站,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在城关区雁滩,兰州市博物馆在城关区庆阳路。

8. 甘肃省博物馆在什么地方

五泉山公园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的南侧,里面含有动物园和茂密的树木,最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就是槐树、杨柳和杨树,平均年龄都有一百年以上。它是本着大自然的山水而建,别有一番风味。

甘肃省博物馆

它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也较广,收藏了许多历史文物,可供大家欣赏,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同时,著名的马踏飞燕就在此处,非常值得一去。

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的北部,因为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山间含有众多宫殿式的建筑,植被也很好,登上山顶能够看到兰州市区全景,还可以看日出日落,十分唯美,非常推荐一去。

黄河铁桥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具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是兰州城内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不仅历史悠久,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很有年代感,而且它是由几位出名的工程师建造设计的,外形十分壮观。

9. 甘肃省博物馆地图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甘肃省博物馆已经成为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10. 甘肃省博物馆地理位置图

兰州有两个博物馆,不知道您问的是甘肃省博物馆还是兰州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位于兰州东方红广场西口的庆阳路上,在路的北侧,面积也比较小,博物馆内应该不提供停车服务,由于兰州市博物馆在主城区,寸金寸土,附近停车场也不好找。

而甘肃省博物馆位于七里河区原西站十字西津东路东侧,在路段南侧,博物馆面积比较大,院内可以停车,貌似不对外开放,但省博物馆所处路段虽然比较繁华,但对面的兰州中心有地下停车场可以停车。

11. 甘肃省博物馆地理位置介绍

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为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地区目前建设最大,设施最为完全,展品最为全面的博物馆,在这里展示了包括汉族、藏族、西域文化的各项珍品,包括了甘肃地区的城市历史发展,民俗文化变革以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文物。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有关甘肃地区千百年来的文化建设。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

门票:免费,预约参观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7:00,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