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工委纪念馆

甘工委纪念馆

甘工委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广武门后街邓家花园内,展览共分四个单元,全面展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兰州为中心建立的国统区主要组织及其活动,以详实的文献、档案、图片、实物史料为载体,并借助绘画、雕塑、沙盘、电子触摸屏、声光电模拟、多媒体影像资料等手段,再现党在甘肃国统区的光辉战斗历程。

早在1924年,在北京等地求学的甘肃青年张一悟、胡廷珍、葛霁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又有金自山、安世徽、马元凤、张雅韶、吴鸿宾、胡文斗、汪洋、韩缙、岳凌洲、田生荣、杨海清、袁子猷等一大批甘肃籍青年加入党组织,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在甘肃早期的主要传播者。

大革命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高潮的来临,大革命运动逐渐波及西北地区。1925年至1927年,中共北方区委、中共陕甘区委相继派出一批共产党员来到兰州开展革命活动,揭开了甘肃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新篇章。

1925年10月,随国民军第2师入甘的共产党员宣侠父、钱崝泉等按照李大钊的指示,在兰州成立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书记张一悟,委员宣侠父、钱崝泉。甘肃特支按照中共三届一中全会决议,帮助国民党发展党务,建立国民党甘肃省、兰州市及各县党部;创办宣传刊物《醒狮》《革命青年》《民声》等,宣传大革命的方针政策,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意识;积极支持甘南藏胞反对封建军阀压迫的斗争。同时,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在兰州发展了王陶、秦仪贞等一批共产党员。

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成立,原属中共北方区委领导的甘肃党组织正式移交陕甘区委。陕甘区委派胡廷珍、王孝锡、保至善、马凌山到兰州,利用担任的国民党公开职务,一面恢复旧有关系,一面发展新党员,很快便建立了中共兰州特支,书记胡廷珍,委员王孝锡、保至善、马凌山。兰州特支相继创办《妇女之声》《工农之声》《新陇民报》等报刊,大力宣传发动群众投身大革命运动。建立共青团、青年社、工会、农民协会等革命群众组织,迅速将全省反帝反封建的民众斗争运动推向高潮,使甘肃成为国民军联军东进配合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的重要根据地。

1932年12月,经中共临时中央和陕西省委批准,在兰州建立了中共甘宁青特委,书记吴鸿宾,军委书记先后为孙作宾、梁干丞。特委在兰州建立了2个军队支部、1个工厂支部、1个混合支部。1933年初,甘宁青特委领导建立了西北抗日义勇军,4月,发动了兰州水北门起义,使义勇军队伍进一步壮大。1933年7月,陕西省委书记袁岳栋、红26军政委杜衡叛变后,供出了甘宁青特委机关,特委军委书记梁干丞被捕牺牲,其他领导及暴露党员被迫转移,特委停止活动。

1937年10月,中共甘肃工委成立,孙作宾、罗云鹏、李铁轮先后担任工委书记。甘肃工委把建立甘肃国统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抗战作为头等大事。首先在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等单位发展党员,成立组织。1937年12月成立兰州学委,深入发动青年知识阶层投身抗战,并通过他们的带动,逐步推动社会各阶层。

甘肃工委创办进步刊物《西北青年》等宣传党的抗战政策方针;建立抗日救亡文艺团体联合剧团、西北抗战剧团等激发民众抗日热情;建立各种抗日救亡群众组织,甘肃青年抗战团、妇女慰劳会等凝聚抗日力量。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确保党中央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中央农委及甘肃工委开辟了安西、兰州到延安的国际交通线和地下交通站,保证了苏联 援华物资、往来人员及情报的通达。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实行“溶共、限共、防共、-”政策,甘工委的抗日活动被全面禁止,抗日刊物被查封,抗日团体被解散。1940年6月,甘肃工委机关遭到破坏,李铁轮、罗云鹏等被捕。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甘肃工委重新恢复。在短短4年内,甘工委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在建党工作中坚持以发展新的为主、整顿旧的为辅的正确方针,相继建立了5个地级工委、17个县级工委、1300多个支部,发展党员16000余人。甘工委积极贯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关于“用地老鼠打洞,有空子就钻”的指示,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大力建设两面政权和红村子,全面瓦解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带领全省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甘肃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6年8月,为接应王震所部从中原突围北上,开辟陇南、六盘山东西根据地,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电示甘肃工委和陇东地委,要求立即成立陇南特委、华平工委、平西工委及其领导下的三路武装,迅速进入指定地区开展工作。9月初,陇南、华平、平西工委带领各自的武装共计400余人,分路打出边区,因目标过大又难以抗击重兵,不久即被国民党地方部队打散。甘肃工委及时总结教训,将集0击改为分散派遣,在甘肃国统区广泛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开辟了解放甘肃的第二战场。1949年7月26日,中共甘肃省委正式成立,8月19日省委在定西召开成立后第一次委员会议,至此,甘肃工委完成了历史使命,即行结束。

甘工委纪念馆2014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党史学习教育丨华亭工委纪念馆

华亭工委纪念馆

华亭工委纪念馆位于平凉市华亭市文化街。

华亭地处陕甘宁交汇处,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在陇东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地下工作最早的区域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华亭即有进步青年开始传播马列主义。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平凉特支在华亭播撒革命理想。到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经过华亭,点燃了华亭革命的火种。1938年8月,华亭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在党组织的影响下,华亭有4000多名热血男儿和爱国青年学生积极应征参军。1938年9月,华亭第一个党支部建立,由此华亭革命的烽火愈燃愈烈。1947年6月,平东工委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华亭工作委员会,指导华亭的工作。华亭工委的成立,标志着华亭党的革命活动由秘密逐步转向半公开和公开,从此,华亭的革命运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到1949年7月华亭解放,华亭工委在全县范围内共建立党支部24个,发展党员551名。华亭党的地下组织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活动范围遍及陕、甘、宁各个区域,是一支重要、有影响力的革命力量。华亭各级党组织在中共陇东特委、华平工委、平东工委等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亭工委纪念馆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展厅面积560平方米,以120多张照片、80多件实物、10多名华亭早期地下党员的动人故事以及撑起抗日战争电瓷供应半壁江山的华亭电瓷厂等内容,构成了星火燎原、抗日救国、迎接解放的三大主题,展示了华亭工委从秘密建立到发展壮大的重大革命斗争活动,展现了华亭工委及陇东地区党组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

2013年7月,该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 址:平凉市华亭市文化街四馆两中心南院

联系人:高丹颖

联系电话:1500933385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7:00(周一闭馆)

甘肃文物局)

华亭市工委纪念馆迎来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热潮

近日,在华亭市工委纪念馆,各部门各乡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排队登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接受党史教育和精神洗礼。

华亭市工委纪念馆党工委委员 副馆长 郝宏亮:“华亭工委纪念馆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通过开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读一本大党史、聆听一部华亭革命地下史、观看一部党员党性教育主题片、品读一份红色家书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华亭汇聚人心、凝聚力量。”

面对鲜红的党旗,广大党员干部庄严宣誓,重温对党忠诚的誓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集体接受了一次生动系统的党史教育,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学习党史,透过文字、图片、军需用品和部队生活用品,深刻体验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努力、进行的斗争、做出的牺牲。

“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演讲,至此华亭革命的第一把火就此点燃.....”像这样的讲解,郭璐每天得重复十几甚至几十次,她告诉我们,每次讲解完,她的内心都会受到深深的触动,一件件留下岁月痕迹的烈士遗物,一张张见证革命历史的泛黄照片,一段段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让灵魂深受洗礼。

华亭市工委纪念馆讲解员 郭璐:“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讲述革命先辈们的先进事迹,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我们要以先辈们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参观学习后,大家认为,此次活动既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宝贵体验,受到了深刻教育,表示今后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岗位,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华亭不懈努力。

华亭市砚峡乡政府干部 张朝霞:“我们参观了革命遗址、瞻仰了烈士纪念碑、聆听了华亭早期共产党员王月梅、李义祥等人的先进事迹,使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在做好推动全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中展现新作为。”

截至目前,华亭市工委纪念馆共接待机关单位、社会团体80余个,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

来源:华亭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张辉 张焜

编审:李洁 秦海燕 编辑:李潇

红色研学|皋兰县皋榆工委纪念馆及革命历史故事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专栏(05)

皋兰县隶属于兰州市,地处甘肃中部

皋榆工委纪念馆位于皋兰县石洞镇梨花中路849号。纪念馆布展面积140平方米,共分两个展厅,六个单元,内容分别为:在风雷中光荣诞生;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在风暴中奋起反抗;在风浪中同舟共济;在烽火中并肩作战;在风雪中永不凋谢。全面展示了皋榆工委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发展党员队伍、领导群众运动、迎接兰州解放等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皋榆工委纪念馆浮雕

皋榆工委纪念馆展厅一角

1946年10月,中共甘肃工委决定派罗扬实为特派员,到兰州开展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并确定了"以城市工作为主,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搞好统一战线和加强工人、学生工作”的任务。11月,罗扬实携甘肃工委组织部长陈成义交给的70多个党员的组织关系,经平凉抵达兰州,以后五泉(叶家湾)王受天家为据点,展开秘密工作。

皋榆工委书记罗扬实

叶家湾一号旧址

罗扬实先后恢复了杨春霖、陆善亭、张悟、梁朝荣、金焯三、王锐青等人的组织关系,培养了30余名积极分子。1947年1月,罗扬实在兰州官升巷14号院内召集党员会议,选举并成立了中共兰州地区支部,由罗扬实任书记,陆庆林(即陆善亭)、杨春霖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2月,共产党员马水祥来到兰州,与党员禹兆南、肖焕章、史見新等在下沟开设了一处旅店,作为兰州党组织同甘肃工委的联络点。5月,甘肃工委派葛曼前来兰州协助罗扬实开展统战工作。

罗扬实及其工作人员乔装打扮成牧羊人的情景(影像资料)

在邓宝珊公馆的中共秘密联络点,葛曼与王新潮、吴鸿宾接头,并通过吴鸿宾、康尔信( 康君实)、赵定九等人分头开展工作,先后与史鼎新、陈伯鸿、王教五、魏自愚(原邓宝珊部参谋长)、周服之、许青琪(省参议员)、谢国泽、周戒忱、蔡景忱(省参议员)、张玉田(省会警察局秘书)、李翰园(被服厂厂长)、高勉斋(考诠处秘书)、马宵石(民意通讯社社长)、马锡武( 原国民党东路交通司令)等中上层人士建立较密切的联系,有些人经过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西北行辕特务团中的原红四方面军20多名战士恢复联系,建立了中共秘密组织。甘肃工委先后又派柴学侃到兰州,在榆中金崖一带联系到原有党员20余人,发展新党员25人。并重建金崖党支部,由金巨盈任支部书记。1948年3月,甘肃工委认为在兰州地区建立党的统一领导机构的条件已成熟,决定建立中共皋榆工委,书记罗扬实,委员葛曼(后窦志安)、张生强。

皋榆工委委员葛曼

皋榆工委委员窦志安

皋榆工委委员张生强

中共皋榆工委的工作方针是:发展党员,掌握武装力量,做好城市情报工作,准备做好解放时的内应工作。工委委员分工是:罗扬实负责兰州、榆中、皋兰、会宁河西地区,窦志安负责临洮、洮沙、定西华家岭地区,张生强负责靖远地区。1948年年底,甘肃工委派人前往兰州,向皋榆工委负责人传达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提出“思想进城、政策进城、工作进城”的方针,工作重点转向城市。皋榆工委及所属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发展第二条战线,开展反饥饿、反压迫、护厂护校及发展统战对象等斗争,为迎接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前夕的兰州百姓

罗扬实向彭德怀送交情报的情景(绘画)

兰大师生声援北平举行大游行活动

金崖工委活动旧址

至解放前夕,皋榆工委先后建立了洮啣工委、靖远临时工委、兰州东区工委,兰州西区工委、金崖工委5个县级工委和兰州市学委,支部百余个,党员总数达2100余名。

靖远临时工委秘密联络基地

国民党兰州大沙沟秘密监狱遗址

兰州解放前夕先后在沙沟监狱遇难的烈士:

陈仙洲

石凤玉

王善卿

魏郁

杨国智

杨仪

皋榆工委纪念馆2016年被命名为皋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