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田百户村。1936年6月,为配合红军西征,西北军委供给部在头道川铁炉沟设立后方医院,下设张涧、吊掌、田百户3所分院。田百户分院设在村民张怀金、张怀飞家里。其间,该院接转、救治了大批红军伤病员,并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1937年,分院撤离,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简介,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延安市吴起县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旅游指南

射阳湖红色旅游系列之二: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

缘分,或许就在“好看”里

射阳湖红色旅游系列之二

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

1944年3月,车桥战役刚结束,新四军一师暨苏中军区率先迁入宝应东荡地区,军区卫生部部长李振湘同志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和战地救护工作的实际需要,迅即在水泗落潮堡建立了后方总医院,院长先后由谢进,赵国宝同志担任,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后方总医院抢救了数百名伤病员,龙其是在车桥战役和三垛伏击战重伤员的救治中仅有一人在转运过程中牺牲。宝应地方党政组织和当地人民为运送、转移、安置、保护伤病员,甘冒生命危险,挖蕻筑路,提供器材和各种便利,使没有武装保护的后方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

2008年5月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被宝应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保单位,县旅游部门推荐进行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目的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民国时期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家祠堂)

民国时期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家祠堂)

地 址: 长沙浏阳市小河乡田心社区花园

级别:省级

红一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旧址位于浏阳市小河乡田心社区花园组,为一处土地革命时期红军设置于此的后方医院旧址。据考证:旧址原名“范家祠堂”,是当地范姓族人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祠宇建筑。旧址坐北朝南,砖木土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面阔三间,设前后两栋,栋宇之间有天井与天井两侧的厢房连接,主体建筑西侧搭建有披所屋。

雕花月梁

后方医院药房复原陈列

内景

鸟瞰图

住房复原陈列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曾设该祠宇内,下设分院三处分别于当地的青泥湾、黄家屋场和卜家祠堂内,时间约为二年。旧址内外墙上残存当年的红军标语三条,如:“医治白军伤病兵”、“国民党是屠杀工农的刽子手”等标语还十分完整,旧址是红一方面军在浏阳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1988年7月,浏阳县人民政府将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辟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由浏阳市各部门拨款对旧址进行全面修缮,并对外开放。2011年1月,旧址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END

红色印记 | 东方军野战医院旧址黄氏祠堂

东方军野战医院旧址黄氏祠堂

黄氏宗祠坐落在延平区王台镇王台村仙庵岭下、王台中心小学东北侧10米处,座南朝北(305°)。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物。现存为明清建筑,两进式合院式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总面阔15米,总进深47.9米,占地面积为719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分布有前墙,前天井,门楼,前厅,后天井,正厅,太师壁,后墙。大门开在左侧带过雨亭,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带前廊,硬山顶。两侧为防火墙,木构架稳定,柱网布局规整。祠内为砖、木,雕花精美,纹饰丰富。中门有古联一副,左为“氏族传江夏”,右为“馨香为越台”,横批“黄氏宗祠”。

1933年8月(农历七月)中旬,红军三军团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率领红军经闽西向东进军,解放沙县的夏茂、高桥地区,到达南平的王台乡。当时王台村到处都是红军部队,不仅八角楼旁边的小学校住上了红军,还有许多红军官兵驻扎在谢氏宗祠、林氏宗祠和行祠庙等建筑物里。东方军的司令部设在王台上大庙,野战医院就设在官后里的黄氏宗祠内。因祠堂附近有一口水井,取用水方便,场地又宽敞,东方军驻扎王台期间,就将此地用作战地医院,在此救治了许多红军伤病员。

2013年8月,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在此立碑纪念,是为延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共产党员教育基地。2018年9月,与“王台谈判”旧址八角楼、上溪口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闽赣省委常委会议旧址珠宝庵等王台革命旧址,一同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红色王台》 图:王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