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

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

位于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王家湾村。1935年2月,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四省5万余兵力,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4月上旬,陕甘边党政军负责人在甘肃南梁寨子湾召开联席会议,分析了红军主力北上陕北根据地后,陕甘边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局面。会议决定暂时放弃南梁,陕甘边党政军机关先行转移。13日,中共陕甘边特,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简介,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延安市甘泉县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旅游指南

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红石峡会议旧址

红石峡会议旧址内景

该旧址位于榆阳区榆阳镇北岳庙村北2公里处的红石峡景区内。

1929年4、5月间,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榆林红石峡翠然阁天门与地门之间的洞穴内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杨国栋、刘澜涛、冯文江、贾拓夫、白明善、李力果、常立德、刘秉钧、霍世杰、乔乃文、韩俊杰、胡颖民等10多人。

会议集中批判了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的右倾错误,并撤销其代理书记职务,重点讨论了加强武装斗争的问题,确定武装斗争可以有白色的(白军工作)、灰色的(土匪工作)、红色的(公开组织革命军队)三种形式。会议还决定加强对灾民斗争的领导,推动分粮、吃大户等运动。会议决定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

1992年4月红石峡景区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郑龙岗寺: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议旧址

龙岗寺遗址位于南郑县梁山镇爱国村西北,周围分布着旧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和汉代墓葬群。同时,龙岗寺不仅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寺院,也是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议旧址——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龙岗寺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寺院西侧的梁山上,距今大约100多万年,也被称为“梁山遗址”;龙岗寺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寺院东侧,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墓葬为主,年代距今约6000—7000年。2006年5月25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国保”级别的古遗址之外,龙岗寺现存古建筑也比较珍贵。它是一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唐宋时期已经有很大规模,清代曾经进行过三次重修。1990年,政府拨款10万元,新建大雄宝殿,形成三进院落,古建筑有48间。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11685平方米,坐北朝南,沿着中轴,左右对称。走进山门以后,迎面便是大雄宝殿,两侧柏树高大挺拔,东西配殿修葺一新。可惜,所有的殿都大门紧锁,殿内什么也没有供奉。

山门

院内

大雄宝殿

除了历史悠久的寺院之外,这里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也谱写了光辉的篇章。1931年5月,中共陕南地下组织负责人梁益堂、贾拓夫等,在龙岗寺西院主持召开了中共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

2014年6月9日,作为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梁山龙岗寺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议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院内东西两侧的配殿,已经被改造成纪念馆,专门介绍这次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

“省保”单位碑

西配殿

西院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段仲荪、赵勃生、谢佐民、王志明、周斌如等人,先后从上海天津、北平等地派回汉中,组成中共南郑小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建党等革命活动。

随后,刘甲三被中共湖北省委介绍回陕西,在南郑协作建立中共陕南特委。刘甲三任书记,易厚安任组织委员,陈宇霆任宣传委员。1930年夏,由梁益堂、贾拓夫和中共陕特委所派的杨维三、杨国光、刘顺元、张明远、刘英、张德生、张青、杨三等,在龙岗寺庙内召开了中共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

经过会议决定,党组织由城市转向农村,大力组织人民武装,以农村包围城市,开辟革命根据地。这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汉中各地的党组织发展很快,人民武装大大加强,革命斗争逐步深入。

现场教学点:冀鲁豫边区的抗战堡垒—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河南濮阳清丰县古城乡梁村。

中共直南特纪念碑 任德波 摄

旧址现保存有中共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总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房屋均为单层硬山顶,青砖包砌土坯房,灰砖瓦屋面。2015年,清丰县投资70余万元,在村东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梁村直南特委文化广场,内有延安亭、中共直南特委纪念碑和展板。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后的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任德波 摄

1930年6月,在顺直省委的领导下,中共直南特委在今河北磁县成立。直南,因地处直隶省南部而得名,包括今冀鲁豫边区的60余个县份。“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共直南特委已不复存在。抗战爆发后,华北危急,中共北方局决定重新成立直南特委,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古城集宣布正式重建。朱则民任书记,刘大风任副书记,王从吾任组织部部长,刘汉生任宣传部部长。1938年5月,朱则民调冀南工作后,王从吾继任书记,刘晏春任组织部部长。

梁村地处沙区,偏僻隐蔽,有利于开展敌后斗争。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梁村就建立了党组织,马采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群众基础较好。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古城集成立后,随即移驻梁村,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斗争条件。

1938年春,边西(清丰南乐西部)县委和清(丰)南(乐)大(名)边西抗日救国会同时驻在这里。抗战期间,在梁村驻过的机关单位有:直南特委、边西县委、四支队、黄河支队、清南大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战号宣传队、卫河县政府、后方医院、造枪局等,梁村遂成为直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指挥中心,成为直南坚强的抗战堡垒,梁村也成为进步群众向往的地方,故当时曾有“小延安”之称。

直南特委重建后,恢复和发展了直南、豫北地区党的组织,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创建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士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和拥护。同时,直南特委还与国民党濮阳专员兼冀鲁豫边区八县保安司令丁树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开辟了以梁村为中心的直南抗日根据地,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在抗战期间,梁村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梁村共有32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参战支前、传递情报、运送弹药、护送伤员、保护党的领导人与重要机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无比关怀,特派慰问团到老区进行慰问。1951年9月4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从吾任团长的老区慰问团专程来到梁村,看望当地群众。文工团还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放映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电影

2018年,清丰县委、县政府对中共直南特委旧址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颇具革命文化特色的美丽村落,梁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乡村旅游点,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位于中共南直特委文化广场的延安亭 任德波 摄

历史昭示未来,沧桑成就正道。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知道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