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坪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梁坪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㉒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22

赣水那边红一角

建筑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年代:清末

建筑面积:1023㎡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宜春万载县仙源乡

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仙源街桥头王家屋,始建于清末,原为民居“笃庆堂”。建筑坐东朝西,由南北两幢并列组成,相互连接贯通,共4厅12房,建筑面积为1023平方米。旧址内部为抬梁式木架结构,小青瓦屋面,木质门窗。外墙为砖砌风火墙,内墙为土墙、木板隔墙。中厅两侧走道上方,保留有当时书写的“列宁之路”、“马克思路”、“军乐”、“音乐”字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成功领导平江起义之后始建。

1931年9月,湘鄂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湖南平江召开。中共湘鄂赣省委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在这一年的7月与9月先后成立,并于随后不久迁驻修水上杉。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苏政府又随省委从上杉迁往万载县小源乡(今仙源乡),在此停驻至1934年1月,近2年时间。期间,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和劳动部、土地部、工农检察部、文化部、卫生部、内务部、国民经济部等七部机关在此办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银质印章

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湘鄂赣省委、省政府在仙源执政期间,召开了数次重要的会议。1932年8月,全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会上作了有关红军问题、土地问题等的11个决议案,选举王显德为省苏主席,彭德怀、刘建中为副主席。1933年10月,全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作出苏维埃建设、经济建设及肃反工作等项决议,选举何振吾为省苏主席,张金楼、孔荷宠为副主席,同时选出了30名出席全苏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1932年至1934年,在湘鄂赣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三省边区数百万民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湘鄂赣省党组织、苏维埃政权与主力红军都得以发展壮大,土地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从各方面支持苏区政府的工作,经济、文化显示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一时期,是湘鄂赣革命斗争史上的兴盛阶段,较稳定的苏区人口约有300万,包括湘、鄂、赣共40余县。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苏维埃在小源,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就是解决土地问题。为了正确整理与分配土地,土地部认真贯彻中央所颁布的土地法令,发出了《省苏通令土字第一号指示》。文件第四项在土地分配的问题上明确指出:分析社会成分,特别是在确定富农时,应以剥削关系为主要标准,反对少数人的随意攻击和感情观念,防止把中农当作富农。

1932年6月,土地部制定了有关土地问题的三个月工作计划,强调了“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农业生产统计”的重要性,以促进土地整理分配工作的展开。为了解决好土地问题,土地部以省苏名义连续颁布了5个相关通令,足见湘鄂赣省苏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因此,湘鄂赣省才会成为土地革命的重要实践地。

红三军团司令员和三个政治委员(左起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滕代远)

湘鄂贛省的军事革命历史同样值得铭记。在这里,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多条有关军事的政策法令,明确政治军事发展方向,开展武装斗争。1932年4月,湘鄂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成立。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围剿”、发展工农红军做出了有力贡献。次年,湘鄂赣省红军主力达到2.5万余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发生了多场战役。在这些战役之中,发生于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的小源保卫战,是规模较大,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

1933年3月,红十八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向南昌进发,牵制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之敌。4月7日,敌人乘小源兵力空虚之机,兵分三路向小源——也就是如今的仙源合围。小源危急,省红军总指挥部急令各路红军星夜回援。4月8日至9日凌晨,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和红三师在近万名群众的支援下,与敌激战一昼夜,摧毁了敌军指挥部。歼敌600余名,击毙团长1名,营长2名,连长8名,缴获大量重机枪、步枪,取得了小源保卫战的胜利。

1932年出版《湘鄂赣省红旗半月刊》

在苏区教育文化建设方面,湘鄂赣省苏也并不松懈。1932年5月,省苏政府发出文字第一号训令,在全国苏维埃区域率先提出了“以教育为阶级斗争的武器”的教育思想。训令指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无产阶级所需的政治经济等技术专门人材。因此,要“培养儿童有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集团的思想、劳动的身手、革命的热情”,与今天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教育方针。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干部,在工作中作风优秀、一心为民,因此获得了苏区群众的大力支持。1933年2月7日,苏区红军医院缺少伤病员使用的棉衣、棉絮,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发出了紧急命令。各地群众纷纷响应,捐出家中的旧棉衣。在小源界岭村,甚至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把自己准备用来百年后“睡棺”的新棉衣送往了红军医院。老人的真情不仅感动了红军医院的伤病员,更感动了其他当地群众。事迹传出后,人们纷纷将更多棉衣、棉被送往红军医院,解决了伤病员缺衣少被的燃眉之急。

从1933年9月开始,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湘鄂赣苏区红军和地方武装遭到严重损失。1934年1月,湘鄂赣省苏机关迁至铜鼓,此后不断在多地间迁驻;1934年8月,湘鄂赣苏区成为游击区;1937年12月,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机关撤销。

仙源是湘鄂赣省级机关连续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湘鄂赣省苏区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残酷的反“围剿”斗争。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傅秋涛、江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边区军民一道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仙源作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被称为“小莫斯科”。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主要由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五分校旧址、中共湘鄂赣省委《红旗》报社旧址等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组织机构旧址组成。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员会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仙源街月山下王家屋,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仙源当地财主王发润建造。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光绪末年,王氏后裔曾把该屋卖给外国传教士(英国意大利人)做天主教堂。旧址平面呈“凹”形布局,包括正屋和南北两端向东伸出的侧楼两部分,正屋有3厅8室,侧楼下层1厅1室、上层1室,整体占地面积1175平方米。

旧址内设省委办公厅、省委书记办公室兼卧室、宣传部、组织部、妇女部和少共省委办公室、技术科办公室、列宁室、接待室。旧址中厅墙壁上保留有当时书写的“办公厅”3个黑色繁体美术字。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鄂赣省军区旧址

湘鄂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原为清末民初民居。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呈“7”字形布局,建筑面积239平方米,内设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总务部。

湘鄂赣省军区于1932年春在小源成立,驻扎近两年时间。湘鄂赣省军区成立后,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先后对全省红军和地方武装进行了整编,增强了全省主力红军的力量。此外,军区还组建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培养了近千名军政干部;取得了港口战役、株木桥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湘鄂赣苏区的“围剿”;牵制国民党60多个团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员会《红旗》报社旧址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员会《红旗》报社旧址原为王家祠堂,建筑面积110平方米,是清朝同治年间由仙源王家会众集资建造。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2年4月15日,中共湘鄂赣临时省委的省委机关报——《红旗》在小源创刊。该报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党的政治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指导各地党的工作;揭露国民党的造谣与欺骗,动员全省苏区人民参军参战,巩固和发展新的苏区。该报每期4开2版,发行约1500份,共编辑出版了近70期,辟有“国内外消息”“省区要闻”和“红军简讯”等栏目。《红旗》报社在编印《红旗》报的同时,还负责编印临时性的《红旗小报》、《政治消息报》和理论性的《转变月刊》,在湘鄂赣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宣传作用。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位于新市村,始建于民国8年,原为村民袁爱家中的祠堂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分上下两进,进间有一口约9.5平方米的天井,有房屋4间,建筑面积462平方米,上进中墙上保存有当时书写的红五分校“校歌”,。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是1932年湘鄂赣省委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以后,以原省苏维埃领导的军事学校基础建立起来的。1932年4月12日,随湘鄂赣省委一道迁至小源,下设军事教育处、政治处和管理处。共培养军政干部近900人,加强了湘鄂赣省红军和各县警卫团、游击队的领导力量,为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胡代江

【热点】【美丽中国·乡约江西】快来婺源耍,这个古村进入颜值巅峰,错过再等一年!

⑲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19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建筑名称: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年代:明代

建筑面积:481.61㎡

风格:中式赣派

地址江西赣州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

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原为谢氏宣太宗祠,始建于明代,距今四百多年。坐东北朝西南,黛瓦灰墙、砖木结构,风格简单质朴;硬山顶,二厅一井,三开间,小青瓦屋面。

旧址俯瞰图

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中国革命出现了自大革命失败以来未曾有过的高涨形势:游击战争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白区党组织恢复、工人运动高涨。虽然从其规模和程度来说,还不具备举行全国武装起义的条件,但却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何制订斗争策略,以夺取革命胜利的新问题。

1930年9月,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在中央苏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统一中国革命的指挥与行动,使城乡的斗争、工农的斗争、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斗争,都密切联系起来。

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

此前不久,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中央苏区初具规模。位于江西东南之隅的瑞金,三省通衢,是赣、闽苏维埃政府的连接点,中央苏区的中心。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州、宁都吉安等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国民党军控制。相比之下,瑞金距离国民党军队较远,且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更为安全,是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的适宜之地。

经过历时一年多筹备,几次选址和四次延期,一苏大地点最终确定在瑞金,会址选于叶坪村谢氏宗祠。

会议筹备处的同志对谢氏宗祠做了许多改变:在上方原来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搭建一个主席台,新扎彩门,彩门上方嵌入一颗金色五星,上写“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两旁书写对联“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中央悬挂红四军军旗及马克思、列宁画像,台前挂“工农砲垒”、“民主专政”两幅标语。整个祠堂悬挂着三角彩旗,并将中间的天井铺上木板,完美地将古老的宗祠布置成庄严宽敞的会场。

庆贺“一苏大”胜利召开的木制牌楼

为了庆祝大会的召开,7日早上,红军广场举行隆重的阅兵典礼。清晨,红霞满天,一队队精神抖擞、英姿勃勃的红军战士,在嘹亮的军号声、鞭炮声中健步进入叶坪广场,接受大会检阅。下午举行大会开幕式,项英致开幕词。晚上,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精心准备提灯庆祝晚会,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考虑到安全问题,筹委会还在福建长汀近郊设置了一个假会场迷惑敌人。会议当天,假会场果然遭到敌机轰炸,而叶坪的真会场却安然无恙。

大会历时14天,听取了毛泽东的政治问题报告、项英的劳动法草案报告、张鼎丞的土地问题报告、朱德的红军问题报告、周以栗的经济政策问题报告、王稼祥的少数民族问题报告、邓广仁的工农检察问题报告、任弼时的苏维埃宪法问题报告。讨论通过了苏维埃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及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

会议选举毛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政权机关。大会最后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将“瑞金”改为“瑞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它标志着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已联合成一种国家形态的红色政权,出现在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

“一苏大”制定的宪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体—— “工人和农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任务是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宪法大纲与过去一切为剥削阶级压迫劳苦大众服务而制定的法律法令有着根本不同,是中国共产党制宪史上的创举。

“一苏大”结束后,谢氏宗祠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政府设在大厅,两边用木板隔成15个房间,作为各部办公室。中央执行委员会是政权最高权力机关。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其下设的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从此,毛主席的称呼在瑞金喊响并一直喊到北京,传遍世界。

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人民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和最高法院。人民委员会是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指挥全国政务,内设土地、内务、财政、军事、外交等11个部及总务厅、革命军事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局和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就在谢氏宗祠简陋的环境中,临时中央政府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事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驻沙洲坝,1934年7月又从沙洲坝迁驻云石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云石山离开瑞金前往于都,开始了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抵达陕北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飞跃,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预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一次成功尝试。旧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革命旧址群

在瑞金叶坪,保留了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有关的一系列革命旧址,除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外,还有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检阅台旧址、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营旧址等。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含毛泽东同志旧居)

原为谢氏私宅,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悬山顶,两厅一井,小青瓦屋面,占地189.81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中共苏区中央局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有:周恩来、项英、毛泽东、邓发、顾作林、朱德、王稼祥、任弼时等,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政治保卫处等机构。中共苏区中央局在这里创办了机关刊物《实话》和党建理论刊物《党的建设》。1933年4月,迁往沙洲坝, 与从上海迁来的中共临时中央合署办公。旧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检阅台旧址

旧址坐西南向东北,砖木结构,面宽三间,占地面积74.2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红军检阅台原是竹木搭成的简易台,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在这里举行了阅兵仪式和授旗、授章典礼,分别授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第十军、第十二军、第十六军和第三军团奖旗各一面;授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方志敏、徐向前等8人奖章各一枚。旧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原为谢氏民居,建于1924年,坐西朝东,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123.49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1年1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成立,是中央苏区时期最重要的新闻机构。内设编委会和新闻台,其主要任务为: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的国内外新闻;将抄收的重要消息编成“参考消息”,供中央领导参阅;编辑《红色中华》报;向各根据地和军队播发新闻稿件。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旧址

原为谢氏民居,建于1910年,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悬山顶,占地面积27.71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3年1月,总金库在此成立,隶属中央财政部管理,负责国家现金收付和保管等业务。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兼任主任,内设会计、出纳、审计等科。总金库存有钞票、银洋、金银首饰、珠宝等。在此之前,总金库的工作由国家银行代理。根据中央财政部颁布的《国库暂行条例》规定,总金库设于国家银行,各省分行设立分金库,各县支行设立支金库,红军部队不设金库,由政治部代理,从而统一了苏区的现金管理。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营旧址

原为谢氏墨太祠堂,建于1816年,坐北朝南,三合土砖木混合结构,悬山顶,面宽三间,占地面积358.18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1年9月,中央警卫连随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迁驻于此。主要担任中央党、政、军、群机关和领导人的警卫,同时也为中央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举行的重大活动及法庭开庭等担任警戒工作。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胡代江

【热点】浙皖闽赣四省携手“赣”了件大事!“半价游”合作协议发布!

中华苏维埃政府赣州瑞金景点 瑞金苏维埃政府旧址参观感悟

1. 瑞金苏维埃政府旧址参观感悟

听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吗?这是发生在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小村子的故事。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让乡亲们喝上了甜甜的井水。今天爸爸就带我去了见识了这口井。  虽然下车后,寒风凛冽,但挡不住我心里的热血沸腾。红井,现在是红色根据地的一个著名景区。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了红井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红红的两个大字:红井,映入眼帘,就像是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和石碑隔一条路的'是用石头雕成的解放军和老百姓一家亲的四个场景:第一个就是毛主席给老百姓送棉被。从老百姓两眼眯成一条缝,嘴巴合不拢的表情我知道他们的心里美滋滋。  在高大的香樟树下,这里陆陆续续显示出几幢幢黄墙黑瓦的四合院。中间一口天井,四周非常有序的一圈房子,有警卫室、办公室、住房……这是什么?走近一看:教育部、经济中心、学校……爸爸说:“这就是当时的苏维埃政府的中心,也是毛主席领导革命的大本营。”虽然我似懂非懂,但是看到小小的一个沙洲坝居然是中心,心想当时的生活一定非常非常艰苦,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到了,到了……”一阵阵欢呼声。原来是红井到了。一圈红色的栅栏围住了一口井。走近红井,井边的一行红色的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摸着石碑,我想起了如果没有这口井,以前的人就喝着池塘里的水,多么不健康啊!舀一口井水,真清、真甜!  回来的路上,红井水的清甜仍旧在我口中回味,我想有了红井,沙洲坝的人民有了幸福生活;有了毛主席,我们才有了甜蜜日子。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2. 瑞金苏维埃政府旧址图片

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党的群众路线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这里得到磨砺和淬炼,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赣江发源地。

3. 瑞金苏维埃纪念馆

1、瑞金红井2、瑞金叶坪红色旅游景区3、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4、罗汉岩风景区5、沙洲坝6、苏维埃旧址7、叶坪旧址8、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9、瑞金烈士纪念塔10、叶坪革命旧址群

4.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感想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县城东门,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的八大渡口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由中央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的。

红军长征原因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央红军被迫转移。

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

长征前的准备

1934年10月7日开始,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分别从反围剿战场或驻地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和瑞金陆续转移到于都地域的段屋、车溪、罗坳和县城集结休整,补充兵员、武器弹药、粮食物资,进行动员和军政训练。

开始长征

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7万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的孟口、鲤鱼、石尾、中埠和会昌珠兰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

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大力支援红 ,调集所有的民船,架设浮桥、摆渡,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还有的直接参加架桥。红军渡于都河时,于都人民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向红军将士送上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企盼着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修建原因

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

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

纪念碑

纪念碑高为10.18米,寓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

纪念碑详情

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右边为叶剑英1962年为缅怀当年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诗中引用秦朝燕国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典故,追忆叶剑英当年长征夜渡于都河时刘伯坚同志为他送行的悲壮场面和动人情景,抒发了叶帅对先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碑园西侧为渡口码头,浮桥,杨成武题写的“长征渡口”石刻,东侧为2004年移址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5.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是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的谢氏宗祠,谢氏宗祠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和1931年11月至1933年4月的驻地。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苏区等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出席会议。

6. 瑞金中华苏维埃纪念碑

在江西瑞金成立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并把瑞金定为首都。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00余人。大会宣布成立临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设立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

7. 瑞金苏维埃政府旧址在哪

瑞金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赣州市的下辖一个县级市。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城市。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蓝,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中央和国家22个部委在瑞金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瑞金山清水秀,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汉岩;瑞金又是全国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文化、风情、建筑和饮食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

8. 参观瑞金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

瑞金叶坪红色旅游景区

位于瑞金市叶坪乡的旅游景点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叶坪红色旅游景区位于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距瑞金市中心区6公里,在瑞金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占地面积160余亩,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之一。景区内现保存着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22处,其中1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博生堡、公略亭、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等。是中宣部首批公布的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之一,于2008年正式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瑞金将叶坪景区、红井景区、二苏大景区、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含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四大景区“捆绑”命名为“共和国摇篮”景区,开始争创国家5A级景区。

9. 瑞金苏维埃旧址的简介

1934年11月7日,中央红军长征在宜章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13日,红三军团第六师攻占宜章县城。15日,红六师在城隍庙门口大坪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并重新挂起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