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尸合葬群

干尸合葬群

干尸数量14具,距今约2600年(春秋时代)。1996年10月出土于新疆且末县西南约6公里处的扎滚鲁克古墓群,出土的干尸除男、女及小孩外,另有石、陶、木、铜、铁及棉、毛服饰织品和殉生等随葬品,1996年建成扎滚鲁克墓地陈列室。

大沟林区干群合力保安全

“感谢你们啊!下这么大的雨还跑上门来关心我们,比自家的娃子还对我们好些,共产党真是……”大沟林区村民郑秀英感动的说到。

6月5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大沟林区受山高坡陡、渠窄沟深等因素影响,雨水、山洪相比来的更加迅猛一些,区域内居民、房屋、交通、供电、供水、河道、作物等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暴雨即是警情。为保障区域内生命、财产、设施、作物等安全度汛,大沟林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入各村、单位巡回检查、督查,确保所有党员干部处在临战状态;林区所有驻村干部全部入村,深入到重要的居民区、道路、河道等处现场指挥抗灾、抢险;各村联络组织河道巡查员、交通劝导员、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中心户、楼栋长等,组成应急抢险突击队,深入到居民区、河道等处排险、抗灾,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目前,全区已紧急转移群众1户,疏通山渠13处,清除道路垮方5处,河道排险1处。

男子为让亲生父母合葬,盗挖埋葬30年女尸,带回家与继父配冥婚

内蒙古再现合葬古墓,二人尸骨紧紧相依,专家:原来是他们

人们历来讲究“入土为安”,不过古人的“入土为安”往往并非真“安”,在他们看来,人死之后依旧会在未知世界中继续活着。因此而对死后的丧葬文化尤为在意,不过就墓葬二字而言,常常使人忽略它的双重含义,存放尸体的谓之墓,安葬仪式谓之葬。我们通常认为古人都是土葬,其实因为地域的不同,葬的方式也有许多不同。其中火葬、水葬、天葬等等都存在于不同的习俗中。《吕氏春秋》将人们的这一行为称之为“葬死之义”,言“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总有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而古人的厚葬传统给了唯利是图的盗墓以可乘之机。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而罔顾人伦,毁墓掘棺。经常将古墓洗劫一空而扬长而去,对于那些暴露于天的古墓,有幸被人发现的自然受到考古专家的抢救,而无人知晓的自然曝尸荒野沦为野兽巢穴。那些被发掘的古墓在抢救性维护之时也给人们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许多与不为之人的历史真相,相对于任人粉饰的史书而言,古墓往往更为使人震撼。

1986年,内蒙通辽市青龙山镇需要开展水库建设,而当地发现的一座古墓正好位于施工范围内。其实古墓早在之前便一发现,因为秉持从不主动发掘的考古原则而没有行动。此次民生大计在前,相关人员便联系考古工作者进行清理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墓葬原是夫妻合葬墓,两具尸骨紧紧挨着,后来得知二人身份后,专家忍不住惊讶“原来是他们”。

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地位历来不高,即便是身后丧葬同样免不了这种思想的影响,所以古人的墓葬里很少出现夫妻合葬的情形。而这个墓穴不仅保存完整,各项陪葬物品也大多维持原貌,经过一番清理之后总计找到三千多件陪葬品,大多是真金白银玉石珍珠等名贵之物,足见墓主的身份地位绝非常人,在识别墓志铭后更是证实了这是辽陈国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因为驸马是入赘而成,所以在地位上正好相反,也为合葬提供了可能。

陈国公主乃是称号,她本是辽景宗皇帝孙女也就是秦晋国王辽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的女儿,根据历史记载她是在18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由于家世显赫所以得以厚葬。她的丈夫是圣宗齐天皇后之兄萧绍矩,曾经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等要职,与其妻死于同一年,卒年35岁。

而辽国的墓葬大多依山而建,这和中原的丧葬文化极为相似,所以大多难逃盗墓贼的魔掌。不过这座公主墓却逃过一劫,其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对古代辽国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印证作用。证实了当时的契丹皇族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而对于近亲通婚并不忌讳,所以才让16岁的公主嫁给了大自己十多岁的叔叔。

虽然年龄差距甚大,但二人感情深厚,公主在皇室中更是数次受封备受宠爱。据专家介绍,墓穴初开之时,公主平卧在尸床左侧,而后入葬的驸马则在右侧。两人从头到脚所穿戴的都是契丹皇族独特的葬服,戴着金冠和金面具,倚着银花枕,十八年华的契丹公主带着爱情誓约,与驸马在此沉睡千年,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