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地旧址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地旧址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地旧址位于道镇象鼻子湾村北的洛河岸上。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在甘泉下寺湾解决了陕北错误肃反问题后,11月6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经乔庄到达象鼻子湾村,与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领导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徐海东向毛泽东汇报了陕北革命形势及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情况。当天下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象鼻子湾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大会,在纷飞的大雪中,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

他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

在总结长征时他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最后,毛泽东说,今后,我们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做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会师后,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红一军团(军团长-)和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

浏阳红军会师旧址来了900新“红军”——浏阳三中军训拉练纪实

重走红军路

有梦不怕山高路远

敢拼无畏赤日炎炎

敢拼不惧风雨绵绵

2018年8月26日,浏阳三中举行了2018级新生军训拉练,900新生在老师、教官、家长志愿者和学校教导队教官的陪伴下,“重走红军路,寻根铸军魂”踏上了寻根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的拉练之路。

早上6:20,浏阳三中高2018级全体同学准时集结到位。副校长沈琦发表动员讲话,宣布拉练开始。同学们以连为单位,呈两路纵队,从学校升旗广场出发,向目的地——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挺进。

拉练,是秋游?散步?还是一段痛苦之旅?NO,NO,NO!

急行军交通疏导

在城镇内线路拉练过程中,同学们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序等待红绿灯,急行军快速通过路口,避免了交通拥堵,执勤的交警不停地竖起大拇指。

蜿蜒的乡间马路

大雨淅沥都不能阻止我们奋勇向前

面对行军途中的突降大雨,一路跋涉的同学们竟然没有半点畏惧和埋怨,保持队形,互相照顾,相互鼓劲,一路高歌,朝目的地迈进!

一路上,同学们嘹亮的歌声、整齐的步伐吸引了大批群众的围观,他们对狮山学子朝气蓬发的风姿称赞不已。

头顶风和雨,脚踏水泥路,与昆虫为友,以小草为伴,我们狮山的萌新们出去拉练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拉练途中,每前行一小步,都代表一个新的高度。漫漫长路,小腿酸疼,疲倦不堪,全身湿透,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绵绵风雨给拉练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同学间的相互鼓励,老师们的全程陪伴,家长志愿者们的强力保障,教官们满满的斗志,无不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一只燕子无论如何飞不过疾风骤雨的大海,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遮天蔽日,才能飞过风暴的海洋。如果让一个人去完成这次拉练任务,那么会艰难痛苦的多。但是大家凝聚到一起后,相同的任务实施起来便会容易得多,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男儿路,只一步,

勇往直前无退路。

高歌猛进势若虎,

历尽艰险笑回顾。

朝阳不明,风雨不轻

任何时候的困难

都像是一场完美的穿行。

哪怕再多的艰难险阻,

最后还是会看见崭新的光明

绿水青山百余里,

条条大道任我行。

今朝若问谁英雄?

唯我狮山好儿女!

“孩子们,来来来,喝点姜汤,吃点东西,暖暖身子,来,吃个包子,不够还有!”上午10点,当经历了跋涉和风雨洗礼的同学们,成功抵达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永和镇李家大屋的时候,热情的欸毑和几个周边群众早已准备好了姜汤和鸡蛋,零食,炒面,包子等食物,一边招呼着同学们,一边把一个个包子往同学们手里塞。一直跟随护航的家长志愿者们,也将早已准备好的水和各种食物,塞到同学们的手中。“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当年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红军的场景,在时隔88年后,再一次重现。

国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上,张小宝校长带领大家重温了红军会师和红一方面军成立的历史,希望同学们扣好进入高中的第一粒“扣子”,将红色精神红色基因根植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磨练,为今后的三年,乃至三十年埋下成功的种子。永和镇人大副主席黎浩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句话: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少年强、青年强,则国强,勉励同学们要通过爱国教育基地学习,深刻了解我国、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认真学习,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20公里,近四个小时,两万多步,这无疑是一个自我挑战的历程;学生、老师、教官、家长,义务车队、爱心伞、鸡蛋、零食、炒面、包子,这无疑是师生同心、家校联动、军民情深的生动体现。

路途虽然远、天气固然差,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信仰,我们的脚下便有力量。以后的日子中还会有30公里,50公里,甚至更多……一路走来,或迷茫,或失落,或彷徨,或无助,但都需谨记那最初的20公里,那颗最初的拳拳报国心。

主 编 | 瞿 皓

审 核 | 田振华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指挥河西战场、连接陕北中央的神经中枢​

盛夏时节,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庄严肃穆。尽管酷暑难熬,但不时有游客前来拜谒、参观。讲解员说,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现已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又是红色旅游的理想圣地,常年游客不断。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永昌县城南大街十字东100米处。原为县城兴泰洋行的老宅子,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天主教会购买了这座老宅子后改建为天主教堂。这是一座清末民初的建筑,占地面积118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主要由坐南向北的会堂、东西厦房组成。德国神甫马歇尔和一名修女在此处传播天主教并开办西洋诊所推广西医。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革军委命令西征河西走廊执行打通国际通道任务。红西路军占领古浪的消息传到永昌县城后,德国神甫马歇尔和修女在炮火声中离开永昌回到天津

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进占永昌县城。21日,红西路军总部移师驻扎永昌,将总指挥部设在位于永昌县城南街的天主教堂。11月22日,发布《告指战员书》。

中国抗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

唯我抗日红军 大举北上抗日 扫清抗日障碍 诛讨卖国之凶

联合全国将士 一心一德抗日 不分阶级派别 无论部队武装

只要抗日讨逆 联合一致救国 立即停战议和 互派代表协商

收复一切失地 保存领土完整 没收日寇财产 富户土豪捐助

保护商人营业 救济失业灾凶 对于知识分子 以及职员学生

联合共同救国 毋庸观望疑心 所有爱国官兵 速其联合红军

一致对日作战 杀身即以成仁 家属一体保户 财产土地不分

西北回蕃民族 均我抗日友军 共助独立解放 打倒共同敌人

改善工农生活 加饷增加工银 红军所到之地 买卖一律公平

严守政治纪律 秋毫不犯居民 召开抗日大会 共组抗日联军

成立国防政府 普遍武装人民 不分民族国界 抗日即我联盟

踊跃参加红军 抗日救国救民 唯我共产政党 主张正大光明

愿起领导抗日 不顾一切牺牲 是非自有公论 功罪厥有权衡

兹次丢南北上 汇合全国红军 成败在此一举 友敌理应分明

毋信谣言诬蔑 毋置敌人奸情 家亡国破在即 特此凯切陈明

务望全国人主 其各触目惊心

总指挥 徐向前

政 委 陈昌浩

主 任 李卓然

公历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11月23日,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总部驻地(天主教堂),召集永昌社会各界乡绅、群众代表召开了大会,宣传红军宗旨,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永昌区临时政府。后相继建立了13个乡村级基层苏维埃政权。同时,县抗日青年大队和妇女代表会也正式成立。抗日青年大队以城内200名队员为骨干,编为4个直属中队,13个基层苏维埃政府各成立1个分队,总人数达1000余人。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的成立,使永昌人民自发地支援红军的行动变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全方位的行动。

红军亲手帮助人民建立政权,人民大众当家做了主人,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大力帮助支援红军。红西路军在永昌停留期间,各级苏维埃政府的成员、群众代表及办事人员胸前佩戴用红、绿绸子做成的身份证件及标志,来往于军民之间,出入于村庄院内,走家串户,为进一步宣传动员群众,全力支援红军而积极工作,各级政府协助红军惩治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吏为民除害,维护地方治安,监视预防奸细的破坏活动,帮助红军侦查敌情提供情报,积极为红军筹募粮秣给养,征集制做冬装,帮助红军制造防御武器,掩护救治伤员、掩理烈土遗体、营救失散红军,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动员师生回校复课。根据调查和国民党永昌县政府对此所作的统计显示,红军在永昌期间,从各方面征集、购买提供柴禾、草料200多万斤,购买征集粮食200万余斤,猪、牛、羊近4000头(只),宰杀提供肉食8万余斤。

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权中仅参加宰杀肉食的群众就有100余名。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红军在永昌驻守期间,粮、油、肉、盐、草料都相对充足。永昌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加油站、供给所。永昌人民为红西路军西征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昌浩、徐向前等高级领导人,一直在天主教堂坐镇指挥红西路军在永昌、山丹等地的军事、建政和抗日宣传工作。两位首长在此指挥大小战斗20余次、生活住宿40多天。天主教堂是军政委员会召开重要会议、指挥河西战场、连接陕北中央的神经中枢。永昌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天主教堂),是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在县城唯一驻扎过的地方,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办公地。现保存有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总指挥徐向前及军政委员会的作战室、办公室、卧室、桌子、椅子、油灯等许多革命文物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采用传统的文物、图片、照片等陈展方式,有效提高了总指挥部旧址的影响力、震撼力和吸引力。该旧址于2016年6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图 金昌日报记者 翟雄 通讯员 钱文民

来源:金昌日报

↓ ↓ ↓

定西日报》移动新闻客户端“新定西”

下载方式

2.安卓手机用户打开华为应用市场、腾讯应用宝搜索“新定西”下载安装。苹果手机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搜索“新定西”下载安装。

END

往期荐读

【陇中文苑】浆水面的滋味 “万聚定西·薯我最潮” 定西万达广场盛大开业 以酒为媒,相聚畅饮!9个主题之夜燃爆定西 定西师专大学生们直播带货啦 安定: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典范 定西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脱贫攻坚摄影

监制:宋 伟 编审:牛小栋

编辑:牛静文

“红色景区中国万里行”摄制组走进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关注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全国红办于2015年4月18日组织发起了“红色景区中国万里行”活动,集中对全国红色经典纪念馆、故居、遗址名录的各类景区(点)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国家红色景点数据库。

4月12日至13日,“红色景区中国万里行”摄制组来到革命圣地会宁,走进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进行拍摄、采集信息。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现场的情况吧!

拍摄现场

First Year

会宁,这里因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而蜚声中外,拥有会师楼、会师纪念塔、长征胜利纪念馆、将帅碑林、长征胜利景园等众多红色景点,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评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50个廉政教育基地。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团队17000多个,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示范基地,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会师旧址已成为重温长征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长征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来 源:会宁大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