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披寺

曲披寺

曲披寺(乡城县)

保护范围:大殿台基向东、南各外延10米,向西、北各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各外延200米,向西外延500米,向北外延25米。

碌曲县郎木寺旅游景点 碌曲县郎木寺简介

1. 碌曲县郎木寺简介

碌曲郎木寺没有不开放。

郎木寺正常开放,开放时间是8:00—17:00,门票价格30元一张。

郎木寺是一座小镇,在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交界处,周围被草原、树林、山丘、红色的石崖围绕,环境优美,有“东方小瑞士”之称。镇上有两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分别叫甘丹赛赤寺和格尔底寺(两寺都自称为郎木寺),两座寺院之间是一条清澈小溪,名叫白龙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龙江峡谷,景色十分美丽。


2. 碌曲县距离郎木寺多少公里

甘南尕海离九寨沟为441.5公里。

1、尕海,位于甘肃省甘南碌曲县尕海乡,属黄河支流洮河支流周科河水系,距离郎木寺约36公里。尕海湖是甘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草原中心。尕海湖还是一片鸟类保护区,每年夏季这里都有黑天鹅、白鹭、雁鸭等多种水鸟在此栖息。

2、尕海,藏语称“姜措”“姜托措柑”“姜托塘",意思是“高原古湖”“高寒湖”。当地牧民群众称其为“高原神湖”,又称“勒加秀姆”。

3、尕海位于甘肃省甘南碌曲县碌曲县城西南50公里处尕海乡尕海滩,西倾山东北的尕海盆地,距离碌曲县城 49.0公里,湖面海拔高程 3480米。关于其面积大小,文献曾有35.0平方公里的记载,自1960年代以后,由于地下水往下降,逐年缩小,到21世纪初已不足10平方公里,2006年的《碌曲县志》显示为6000亩(4平方公里)或3300亩(2.2平方公里)。但仍是甘南草原第一大淡水湖,甘肃省第一大高原淡水湖。湖呈椭圆形,平均水深仅1.0-2.0米,最深处约5.0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


3. 碌曲县郎木寺简介图片

郎木寺是位于川甘交界的一个小镇,具有回藏汉三族的文化特色,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名族。在这里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郎木寺曾经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小瑞士”之美称。藏地佛国圣地,牧民与牛羊相伴,心灵在这个充满佛教国度得到升华,不一样的甘南草原像极了梦幻中的佛国净土,当这一切在这里交融时,不由得让人向往。那关于郎木寺的历史,具体是什么呢?

郎木寺原本是三座寺院组成,人们总爱字面理解,以为郎木寺就是寺院名称,再加上近些年郎木寺的两个寺院都将自己的寺名冠以“郎木寺”来对外宣传,导致游客在概念上的混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是三个寺院组成,分别是:达仓郎木赛赤寺、格尔底寺、郎木清真寺。

郎木寺的“郎木”在藏语里是仙女的意思,这是由于纳摩峡谷口的石崖上有一个天然的溶洞,正是一位内这个洞内的岩壁上有一个貌似美女的雕像,并且是纯天然未被雕琢过,所以才有了“郎木”这个名字。郎木寺环境优美,四面都是山,可以说是被群山环绕,树林也是相当的茂密。

在郎木寺四川与甘肃交界处有一条小溪,人们称它为白龙江,这条小溪将郎木寺分成了两半,中间是郎木清真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川北名寺,隶属于四川若尔盖管辖,江北则是达仓郎木赛赤寺,是甘南碌曲县的领地。两座寺院由江隔开,隔江相望,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两座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1748年,是由格鲁派高僧 --- 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萨木察坚赞僧格创建。由它的规模和名气虽没有拉卜楞寺那么大,但主持的声望却出奇的大,据说在藏区活佛中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

其实郎木寺由藏语地名"达仓郎木"演化而来,"达仓"是藏语音译,有"虎穴"之意,"郎木"为藏语音译,有"吉祥天母"、"仙女"之意 。因而郎木寺在以前都是用藏语地名,全称为“达仓郎木”。这一地名在起初也是广为流传和使用,并且历史相当悠久,很多年以后才简称“郎木”。郎木寺镇是一个具有回藏汉三族文化的地方,目前已经普遍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当地的居民也开始真正的接触汉文化。

虽然郎木寺只是一个居住着几百户人家的小镇,但去是个“国际化”的小镇哦!镇上大概居住着3000多居民,大多为藏族的牧民,当然也有汉族和回族的同胞。因为是在交界处,因此实属两个镇,分别归四川和甘肃管。不过这里的游客可是来自四面八方,经营者也是不同地区的。经常可见的就是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意大利等国的游客,如果你在这里碰到了以色列的游客,那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4. 碌曲县郎木寺简介历史

成兰铁路(Chengdu-Lanzhou Railway)为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连接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的铁路。

成都至兰州铁路通道主要由两个项目组成,即新建兰州至合作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兰州至合作铁路自兰州枢纽兰州西站引出,经临夏州永靖县、临夏市、临夏县后,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唐尕昂乡,与西宁至成都铁路唐尕昂站接轨,经合作市、碌曲县郎木寺镇、四川省若尔盖县、松潘县,接入在建成兰铁路黄胜关站,利用在建成兰铁路共线引入成都枢纽,共同构成兰州至成都间快速铁路通道。[1]

2021年4月26日上午9时58分,成兰铁路榴桐寨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成兰铁路茂县至松潘段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为成兰铁路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碌曲郎木寺

藏族吉祥寺庙

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穿镇而过。其中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郎木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6. 郎木寺到碌曲县城的班车

碌曲县海拔2860-4483米之间,碌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013536"至102°58'15",北纬33°5821"至34°48'48"之间。

碌曲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北接夏河县,东邻卓尼县,西南与玛曲县接壤,西连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径1013536"至102°58'15"之间,北纬33°5821"至34°48'48"之间,最大直线距离东西长126公里,南北宽93公里。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


7. 碌曲县郎木寺镇

成兰铁路(Chengdu-Lanzhou Railway)为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连接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的铁路,全长727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每小时。

成都至兰州铁路通道主要由两个项目组成,即新建兰州至合作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兰州至合作铁路自兰州枢纽兰州西站引出,经临夏州永靖县、临夏市、临夏县后,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唐尕昂乡,与西宁至成都铁路唐尕昂站接轨,经合作市、碌曲县郎木寺镇、四川省若尔盖县、松潘县,接入在建成兰铁路黄胜关站,利用在建成兰铁路共线引入成都枢纽,共同构成兰州至成都间快速铁路通道。

2021年4月26日上午9时58分,成兰铁路榴桐寨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成兰铁路茂县至松潘段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为成兰铁路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8. 碌 县寺院

说你干嘛是第三十一集。

自然风光方面,这里有尕海、则岔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莲花山、冶力关、桑科草原、黄河第一弯、阿万仓湿地等知名景点;哆啦a梦说你干嘛。在人文方面,这里有拉卜楞寺、卓尼禅定寺、碌曲郎木寺等众多藏传佛教寺院。


9. 碌曲县郎木寺简介资料

门票30元。

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穿镇而过。其中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郎木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芝第一寺:巴尔曲德寺

初识西藏,浮现脑海的是宗教文化以及红色系的寺庙。在朗县,就有一座红白色调的寺庙,它是“林芝第一寺”,它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明珠,它是雅鲁藏布江畔的巴尔曲德寺

01初识巴尔曲德寺

巴尔曲德寺位于朗县西北部朗镇堆巴村,占地20672.9平方米,主要包括经堂、佛殿、伙房、果园、僧人房等。离县城 18公里,560国道旁,海拔 3200米。依山傍水,气势雄伟,是林芝地区规模最宏大的寺庙。

该寺始建于公元1035年,由芒玉落丹、索朗申格二位活佛所创建,原寺建于朗镇巴热村前往1公里处(现可以看到废墟荣卡或荣登寺),后因历史原因搬迁到堆巴塘新村对面的半山腰上。从远处看该寺建筑形如阶梯上的一座佛塔,以形状取名为“朋仁曲德”。该寺原所尊奉为噶举派,后因教派的斗争,改奉黄教派。历史上该寺最多的时候拥有宗教教职人员500余人

因为原来该寺所在的台地,很像一叠印经书的印版,故称“巴尔曲德”(意为“一叠印经版”)。又因目前这座寺庙在山壁上高耸如塔(藏文“塔”的发音也接近于“曲德”),故也有人理解为“台阶上的白塔”,“画一般的寺庙”。

历史上该寺最多的时候拥有宗教教职人员500多余人。文革时该寺被撤毁,1985年经山南地区批准,恢复修建,现该寺除经堂等其它建筑外规模未改变,无学经班。

02 风云曲折的历史

在藏地游走,印象中寺庙规模较大的,绝大多数都是格鲁派寺庙。事实上,在格鲁派兴起之前,吐蕃王朝崩溃后,兴起了许多不同的藏传佛教教派。

当时藏地的形式甚至比内地春秋战国时期还要乱,各教派不光在佛学上开门立派,往往还与各地政治势力合而为一,成为占有大量土地、牲畜、农牧民户的领主。

而寺庙也不再只是供佛烧香之所,还逐渐演变成号令一方的“统治基地”,寺庙的规模慢慢扩大,样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然而,有时教派纷争,也必然要殃及这些“政治据点”,战火中寺庙被摧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到明末清初,格鲁派兴起,因这一派戒律最严,僧人不得成家,必须住寺学法与修行,所以该寺庙从一开始就建得规模宏大,如一座大学城。也正因为有这种僧人众多的“大学城”作后盾,格鲁派在明末清初与噶玛噶举派的争斗中,虽屡遭打击,却挺立不倒,终于在1642年,取噶举派而代之,成为藏地统治教派。

03巴尔曲德寺藏香

巴尔曲德寺藏香以朗县特有的雅江巨柏为主料,配以藏红花、白“鳝”香、“山”香、冰片、丁香等30余种珍贵纯天然药材辅料,遵循传统秘方精制而成。其药用价值极高,具有解毒、杀菌、净化空气、滋润肌肤、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睡眠等奇效。

藏香的制作过程,是一门繁杂又带有宗教色彩的学问。每一次藏香的制作,都受到天气、药材、水质的影响,从采摘药材、晾晒、捣碎、研磨、成粉、调和、压形到最后的风干,最少要一个月时间,一根普通的巴尔曲德寺藏香才制作出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小心翼翼,专心致志,才能制作出完美的藏香。

巴尔曲德寺的藏香制作,在制作程序和用药搭配上,经书有个记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但制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口口相传,每一代制作藏香的喇嘛们,都是师傅带出徒弟。配料的比例、泉水的调或、时间的长短、温度的感知,这些只能在无数次学习中体验理解,是秘而不宣的技艺。

寺庙完全靠以寺养寺来解决僧尼饮食,这样不仅减轻僧尼家庭负担,又能减轻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

04巴尔耸珠节

巴尔耸珠节是巴尔曲德寺在每年藏历四月组织举行的一场宗教佛事活动,内容以跳神为主。

节日一共四天,前三天为跳神表演,第四天为活佛摸顶。跳神,藏语称“羌姆”,是寺庙所举行的特定的祭神仪式,由僧侣头戴鬼头面具,身着五彩绚烂的袍服,跳跃着进入寺庙主殿前的一种宗教舞蹈,带有浓厚的密宗色彩。

动作灵活多样,舞姿神秘热烈,沉重激烈中有轻松诙谐,华美隆重中有狰狞威严,体现了僧俗大众朝拜神佛,祈求今生福乐和来世转生的宗教文化。

参加活动的信众除来自我县外还有的来自山南地区部分县及米林等县,每日约达2000余人,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的个体工商户及当地农牧民展销农畜产品。到了晚上农牧民自发组织跳锅庄舞,歌咏比赛的活动。

这四天来说既是佛事活动,也是一项民间的物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当地农牧民群众一年中最热闹、开心的时刻。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体现。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巴尔曲德寺 画一般的寺庙

↗ 点击上方“藏地旅行”关注我们

巴尔曲德寺位于朗县朗镇的堆巴村,距离朗县县城18公里。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一座象鼻般伸入江中的山壁上,离十三世达赖的出生地冲康庄园不远。这是林芝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因为原来该寺所在的台地,很像一叠印经书的印版,故称“巴尔曲德”(意为“一叠印经版”)。因藏文“塔”的发音也接近于“曲德”,而现在这座寺庙在山壁上高耸如塔,故也有人理解为“台阶上的白塔”。准确的含义,应是“画一般的寺庙”。

确实像是贴在山壁上的一幅画。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巴尔曲德寺的情景,晨光熹微,沿着山影中的省道306线,出朗县县城往山南方向西行。左手的路坡下面,是依稀泛着波光的雅鲁藏布江。

林芝第一寺

朗县光明之路

汽车经过朗镇所在的堆巴村,忽见江北岸一片霞光里,有一从白墙红顶的建筑群,层层叠叠,如同贴在对面的山壁之上。乍一看,仿佛是一幅亭台楼阁油画,展开在碧莹莹的江水上方。这景象,看去很是震撼。同行者告诉我:这就是林芝市规模最大的寺庙——巴尔曲德寺。

林芝最大的寺庙?仔细想想,在林芝看过不少寺庙,但规模确实都不大,像这样壮观的寺庙群,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不像在拉萨,哲蚌、色拉、甘丹,这所谓的“拉萨三大寺”,个个都像一座小城镇,又好比是北大、清华之类的大学校园,如果要认真地游览,在里面可以转上一整天。

巴尔曲德寺庙主景

在藏地游走,印象中寺庙规模较大的,绝大多数都是格鲁派寺庙。事实上,在格鲁派兴起之前,吐蕃王朝崩溃后,兴起了许多不同的藏传佛教教派。当时藏地的形式甚至比内地春秋战国时期还要乱,各教派不光在佛学上开门立派,往往还与各地政治势力合而为一,成为占有大量土地、牲畜、农牧民户的领主。而寺庙也不再只是供佛烧香之所,还逐渐演变成号令一方的“统治基地”,寺庙的规模慢慢扩大,样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然而,有时教派纷争,也必然要殃及这些“政治据点”,战火中寺庙被摧毁的现象,屡见不鲜。到明末清初,格鲁派兴起,因这一派戒律最严,僧人不得成家,必须住寺学法与修行,所以该寺庙从一开始就建得规模宏大,如一座大学城。也正因为有这种僧人众多的“大学城”作后盾,格鲁派在明末清初与噶玛噶举派的争斗中,虽屡遭打击,却挺立不倒,终于在1642年,取噶举派而代之,成为藏地统治教。

寺庙

据寺中僧人介绍,巴尔曲德寺最初据说是一座噶举派寺庙,后因教派斗争,原寺被烧毁,迁到现址,改奉格鲁派。寺中原来有一尊观世音像,在大火中右臂被烧坏。传说就是这尊观世音像发话对寺中主管说:我要到大象鼻子上去!所谓“大象鼻子”,就是现在巴尔曲德寺所在的“温”山,山势如一座大象的头,余脉探入雅鲁藏布江,正似一条大象的鼻子。

这种种信息,完全把人搞晕了。不过藏地寺庙,能够说清来龙去脉的,委实不多。即使有的寺庙留有藏文类似寺志的记载,也掺入不少神话传说,需要吹沙拂尘,才能得知大概。作为“林芝第一寺”,巴尔曲德寺的历史留存,应该算比较丰富了,但要完全还原历史真相,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战火风云、历史积淀中,巴尔曲德寺的前身“荣登寺”,至今仍有一片残垣断壁,孤零零立在雅江北岸高台上。从江对岸看过去,极为醒目—这绝不是在兵荒马乱的年头、远避灾祸的好地点。如果有军队从山南方向过来,第一个发现的攻击目标,就是这座显眼的寺庙。

残寺所在的高台,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叠长条形的经书。或许这就是“巴尔曲德”一名的来历:“巴尔曲”的意思是“印经版”,“德”的意思是“群、集团”,故“巴尔曲德”可译为“经版群”或“一组印经版”。所以有人认为“巴尔曲德”的含义,就是“叠垒在一起的经书”。

很有意思的是,同样的藏文名词,“巴尔曲德”也可理解为“画一般的寺庙”。因为“巴尔”意思可以是“印版”,也可指“画”或“照片”;“曲德”合在一起则是“寺庙”的意思。由于在藏语中,藏地最常见的“塔”,发音接近于“曲德”(写法不同),所以也有人认为“巴尔曲德”是“中间的塔”或“台阶上的塔”的意思—因为巴尔曲德寺是依山式建筑,佛殿顺山势而且,层层升高,仿佛是高耸入云的塔群。最为难得的是巴尔曲德有依山傍水的优势,与如画般的秀山丽水浑然一体,恍若佛经中所描绘的西天乐土。但是谁能想到,这如西天乐土般的古刹,居然叠垒了那么多藏地的沉痛历史。

而如今,自1996年寺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来,寺庙定编数50人,现有僧人27名。重要文物有27尊佛像、38面唐卡,2007年该寺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主要传统宗教活动主要有“燃灯节”“巴尔耸筑节”。其中规模最大的活动是“巴尔耸筑节”,该活动每年藏历4月30日至5月3日举行一次,参加活动的信众除来自我县外还有的来自山南地区部分县及米林等县,每日约达2000余人,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的个体工商户及当地农牧民展销农畜产品,到了晚上农牧民自发组织跳锅庄舞,歌咏比赛的活动。这四天来说既是佛事活动,也是一项民间的物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当地农牧民群众一年中最热闹、开心的时刻。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体现。

▼2016年圆梦西藏成都+川藏线+稻城亚丁+拉萨+青藏线+兰州,组队拼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