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磁窑遗址

青磁窑遗址

青磁窑遗址

青磁窑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大同市西郊云冈镇青瓷窑村西

青瓷窑遗址分布在十里河北岸第二级阶地后缘。发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同市文化局、大同市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旧石器1000多件和一批动物化石。石器包括石锤、石凿、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有三门马、羚羊、古棱齿象、扭角羊等8个种类。这一遗址距今约十万年左右,地质年代暂定为中更新世后段,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后段。

峰峰彭城旅游景点磁州窑产业园 峰峰磁州窑遗址博物馆

1. 峰峰磁州窑遗址博物馆

赵朴初题字。

邯郸市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华北大街45号,成立于1984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体建筑的前身是1968年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

邯郸市博物馆建筑总面积11000平方米,有新时期早期的《磁山文化》、赵国两汉时期的《赵文化》、《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等五大基本陈列。有馆藏文物9627件,其中珍贵文物252件。

2001年,邯郸市博物馆被评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得国家二级博物馆资格并实行免费开放。 2017年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 峰峰矿区磁州窑博物馆

目前,邯郸共有8家国家级博物馆,其中一级馆1家、二级馆3家、三级馆4家。

邯郸市博物馆

河北省内有3座国家一级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占其一。邯郸市博物馆新馆于2020年11月13日正式开馆。 邯郸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件,藏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遗址文物、先商文物、先秦两汉赵国文物、邯郸境内佛造像和各个时期磁州窑精品文物等。

它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化的陈列手段,描绘出邯郸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过程,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普通民众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识和历史事实。

3. 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简介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09:00—17:00,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汝州青瓷博物馆位于汝州市广成中路金鼎时代广场八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藏品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区。藏品陈列展览区分三个展厅和一个文化走廊。

汝州青瓷博物馆一号展厅,以耀州窑系、临汝窑系、钧窑系、越窑系和龙泉窑系为主,兼藏部分原始瓷、搅胎、三彩陶器和汝、官、钧瓷片标本;二号展厅,以磁州窑系、定窑系、建窑系、耀州窑系和影青为主,兼藏部分玉器和造像;三号展厅,以邢窑系、磁州窑系为主,兼藏部分龙泉瓷和鲁山瓷。文化走廊以宣传汝州三宝文化为主,兼藏部分窑具和钧瓷修复器。馆藏藏品共计1980余件。

4. 磁州窑博物馆游记

目前,邯郸共有8家国家级博物馆,其中一级馆1家、二级馆3家、三级馆4家。

邯郸市博物馆

河北省内有3座国家一级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占其一。邯郸市博物馆新馆于2020年11月13日正式开馆。

邯郸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件,藏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遗址文物、先商文物、先秦两汉赵国文物、邯郸境内佛造像和各个时期磁州窑精品文物等。

它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化的陈列手段,描绘出邯郸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过程,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普通民众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识和历史事实。

地址:邯郸市人民东路339号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位于磁县城内,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磁州窑,我国北方最著名、最伟大的民窑体系,在磁州窑博物馆里保藏着这些古老的器皿。

磁州窑博物馆内设有序厅—“黑与白的艺术”以及“窑火初燃”、“化境黑白”、“余韵悠长”和“美器由来”四大展厅。在这里陈列着自北朝隋唐时期流传于今的磁州窑器物。

窑火初燃,千年不息,一件件古瓷越过岁月的风霜与人世的烟火,于玻璃展柜里陶然而立。磁州窑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万四千多件珍贵文物,也保藏着一段古老的文明记忆。

地址:磁县磁州路中段路北文化广场中心

邺城 考古博物馆

邺城,位于河北邯郸临漳县,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2012年,考古工作者抢救发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邺城遗址东郊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2020年临漳佛造像博物馆更名为邺城考古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三次佛教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隋和唐代,大部分是东魏、北齐时期造像。

中国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征,在这里都有呈现,并出现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龙树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

地址:临漳县临漳镇金凤北大街33号

一二九师纪念馆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赤水湾及相关红色产业园区组成,是国内唯一一处全面、详实记录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历史的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自1986年建设至今安葬有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17位129师革命先辈的灵骨,1990年邓小平亲笔题写“将军岭”岭名及“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亭名。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率

5. 峰峰磁州窑历史文化

我的家乡在峰峰矿区,那里的传统文化很丰富,例如:赵文化、女娲传奇的文化,今天我来给你们说说我们那里磁州窑的文化吧。

我家乡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少瓷器啦。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釜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厂。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强,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书、诗、画为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鼓楼”“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我的眼中,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它给我们家乡的人带来无限美好的生活。

6. 峰峰矿区磁州窑文化

磁州窑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系是我国最大的陶瓷体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磁州窑产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磁州窑历史悠久,溯源于距今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北朝时期彭城一带的陶瓷生产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制瓷工艺与美学体系。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陶瓷产地,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与北方特色,其中尤以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与独到的造型艺术见长。

明代彭城磁州窑窑火鼎盛,被誉为“彭城陶冶之利甲天下”美名。清代至民国时期,彭城陶瓷销售到我国北方十三个省、区。中国陶瓷产业出现了“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局面,彭城陶瓷作为北方的陶瓷业代表,与景德镇陶瓷不相伯仲,足以证明彭城磁州窑陶瓷业曾经的辉煌。彭城磁州窑千年窑火不断,成为我国陶瓷发展史的精彩代表。

7. 峰峰磁州窑博物馆内容怎么写

邯郸市博物馆主要展品有:磁山文化、赵文化、东魏茹茹公主墓、磁州窑、 邯郸百年和城市建设规划成就,这几个部分组成。

磁山文化:磁山文化陈列是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的代表。陈列有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渔猎采集与饲养、原始艺术与信仰四部分。这里可以看到石磨盘、石磨棒、家鸡骨、炭化粟、支架陶盂、炭化胡桃等文物。

赵文化:赵文化邯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战国时期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成列有赵国胡服骑射、赵国经济、赵王世系、赵国疆域、赵国城建、赵氏王陵、赵国礼乐制度、汉代赵地封国、汉代邯郸城建等几大部分。在这里可以看到玉片、编钟、编磬、青铜马、金牌饰、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等战国和汉文物。

东魏茹茹公主墓:茹茹公主墓,这里也是北朝文化缩影,可以看到兵马俑、按盾武士俑、萨满法师俑、东罗马金币等文物。

磁州窑: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精品文物,在宋金元时代成为民窑的杰出代表。

邯郸百年:这里有大量的资料展示了邯郸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以及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复兴的百年历史资料。

城市建设规划成就:这里展示了邯郸城市规划的成果,和城市的巨大变化。

邯郸:原来磁州窑盐店遗址是这个样子!

1999年,邯郸峰峰矿区筹建了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

经过近十年来的改造、完善,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已经变成集保护文物、演示制作、展示陶瓷作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目前已经成为邯郸市的一处知名的旅游品牌。

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占地约3000平方米,馆内保存元代窑址一处、明末清初期窑炉遗址一处、民国时期窑炉一座,窑洞式古作坊五条。

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把传统的制陶工艺流程与遗址展示相结合,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工房内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传统制陶工艺全流程的演示,另有所仿历代磁州窑陶瓷艺术精品展示。

下幅照片就是工房。

磁州窑的标准样品就是以下几幅照片中的样式,黑白相间的,这些磁州窑都是在工房内展示的磁州窑的制品,价格上有高有低,自己去想去吧!

走进一个已经开放的磁州窑的窑池内,看到的窑池的场景。

磁州窑的窑顶部的场景。

清代磁州窑的遗址。

清代磁州窑的窑底部。

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与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合作,为高校提供学生实习创作基地,最大限度地传授和弘扬了磁州窑文化。

没有参观磁州窑博物馆前,我一直以为生产磁州窑的原料就是一般的泥土,后来才知道不是泥土,而是一些专用的石头子。

以下几幅照片是生产磁州窑所需要的一些专用的石子原料。

来源 新浪博客 agwyh71的博客

柯桥的官山越窑遗址发现高规格越窑青瓷残片,莫非这里曾是官窑?

近日,考古专家在柯桥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灶官山越窑遗址,发现了高规格越窑青瓷残片,引发业内人士对官山遗址前身的猜测,莫非这里曾是真正的官窑

日前,在柯桥区平水镇剑灶村的柯桥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灶官山越窑遗址,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精美的越窑青瓷残片,其中包括一片越窑青瓷八棱壶和一片刻有鹦鹉纹的越窑青瓷残片。这片越窑青瓷八棱壶残片呈青绿色,釉色柔和,质感紧实,棱角分明。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杨水土:“这种器型我们可以推论它拉坯的难度,还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釉色,都已经接近当时北宋时期官窑的工艺水平。”

柯桥区官山遗址位于平水镇剑灶村一座海拔40多米的小山坡上,占地约60多亩,1987年7月24日,“上灶官山越窑”被当时的绍兴县人民政府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灶村党总支书记沈立波告诉记者,他们小时候在这一带玩耍,经常能捡到瓷器残片。柯桥区剑灶村党总支书记沈立波:“现在碎片也有捡出来的,这个窑址应该也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原来村里人说,官山窑烧出来的东西都是送到官府里去的。”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对于越窑青瓷的制作,业界历来有“十圆抵一方”的说法,意思是烧制方形的越窑青瓷难度比圆形的难度要大得多。越窑青瓷八棱壶叫琢器也叫镶器,壶身是方形的,拉胚的难度非常大,而另一片刻有鹦鹉纹的越窑青瓷残片也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越窑青瓷爱好者任和成:“刚刚那片残片制作工艺的高度完全符合唐宋时期那种高品质青瓷的品种,相当于秘色瓷,和它后期的工艺非常接近,有这样精致的残片标本,窑址很有价值。”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官山越窑遗址的瓷土含铁量低,是优质的烧瓷用土;剑灶村是越文化的发源地;加上官山窑址名称里有个“官”字,都令人对官山越窑遗址的“身世”产生了猜想。当然,官山越窑究竟是不是曾经的官窑,目前还有待出土更有力的越窑青瓷实物才能予以佐证。

(来源:柯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