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庄汉墓群

麻庄汉墓群

麻庄汉墓群(第一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浑源县城西北8公里麻庄村

西汉时,麻庄汉墓群所在地为雁门郡崞县境,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频繁接触的地区之一。墓群位于麻庄村的古城洼周围,有封土堆20余座。

1973年发掘清理了两座汉墓群。两座墓群的形制均为斜坡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墓。一座有两具漆棺,木周围填有沙子和卵石。出土的随葬物有铜钉、铜熏炉、铜博山炉、铜绢、石砚等,推测此墓应是官吏夫妇合葬墓。另一座有棺具一付,骨架为男性,出土的随葬物品有素面铜釜、洗、筒形器、熏炉、刷把等。在尸骨下有很多碎铁片,推测死者身份可能为武职官吏。

馆藏精品丨泗阳博物馆馆藏:三庄汉墓群文物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刘彻将时属东海郡的陵、泗阳、于三县别出,置泗水国。从刘商到刘靖,相继传五代六王,历时123年。

三庄汉墓群就是泗水国留下的一处历史遗存,位于江苏宿迁泗阳县三庄乡东境,面积约693万平方米。2013年3月,三庄汉墓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原宿迁市文化局、原泗阳县广播电视文化局组成的考古队对三庄汉墓群中的陈墩、大青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

铜盉是一种礼器,可以作为祭祀用的物品,也是一种盛酒器、温酒器,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铜盉制作精巧,最突出的是嘴在倒酒的时候能自动张开,既干净又方便使用,后面有孔的地方可以装木柄防止被烫,腿部雕花精美。

铜镜是一种生活用具,跟现在的镜子类似,后面的钮可以悬挂起来。

三庄汉墓群出土的人物俑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仪仗兵俑的威严、侍卫俑的谦恭、侍女俑的端庄、伎乐俑的夸张,不同人物俑的艺术造型无不切合自己的特殊身份。除了面部胡须、眉毛、眼珠、眼白等均把握准确、刻画细腻之外,还用红、白、黄、紫等色彩将这些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博山炉是一种焚香的器具,炉体为圆形,用来放香料,体下有高足。炉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峦形状,象征海上仙山“博山”,故名“博山炉”,盛行于汉代。

三庄汉墓群出土的文物充分反映了西汉时期工匠的高超技艺,为研究泗水王国和汉代物质及精神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转自:泗阳文旅,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临沂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沂南汉墓石画像,沂南汉墓群

景点介绍

沂南汉墓博物馆位是在文明遐尔的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基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汉墓群及出土于沂南县各地的汉画像石。该馆所藏汉画像石及其它文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佛教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北寨汉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北寨汉墓博物馆是在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属东汉时期的建筑,主要向人们展示汉代墓群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优秀历史文化。馆内设有一号墓保护房、二号墓保护房、画像石拓片陈列室、画像石廊、接待室等。

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

墓穴概况

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门的横额和立柱上均刻有画像。立柱部分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捣药等祥瑞图像。门楣横额部分则表现出一战争场面。 前室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从地面到墓顶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顶部是用石条构成几个方形重叠而上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前室画像内容不少,但主题是祭祀,主要表现了墓主人死后的衷荣,分布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肃穆虔诚的致祭者 或躬立,或跪伏于地,足见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横额及八角擎天柱上,则刻有大傩驱鬼、伐鼓、拥彗和神灵、祥瑞图像。 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画像内容更为丰富,有车马出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等,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逸乐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12处28个汉字,这些画像生动细腻,令人惊叹。 后室由一个斗拱分隔成两间,仅有一个侧室,很显然是一带便池的厕所。拱的式样同中室一样,梁拱也是由整块石头雕成。分布于后室隔墙上的画像,主要描写了墓主人的闺房内的生活,有侍女持奁图、仆人洗涤图等

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画像石墓以气魄雄伟、结构谨严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是汉代民间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作品,是将两汉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作品。 一号墓早年被盗,仅存有少量残破的陶器和铜镞,墓主姓名无考。

二号墓

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墓早期被盗,墓券顶砖的丢落,使墓室内积满淤泥,经精细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及100多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 沂南汉墓博物馆大站东侧为拓片陈列室,展有一号墓画像拓片。图像清晰,资料丰富,给人们参观以更多便利。 院内东侧则陈列有从沂南各地收集而来的34块汉画像石,内容有:车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兽等。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文物出土

1954年出土,定名《百戏图》。此图从左至右可分为四部分,杂技演出成为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表演“跳丸弄剑”和“载竿”节目的,载竿技巧高超,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上有三儿倒悬翻转表演。顶竿者脚下尚有七个圆盘。表演者要瞻上顾下,力量灵巧均达极高水平。第二部分是乐队,有磬、钟、建鼓、琴、埙、排箫等多种乐器,共十五人演奏,可见当时之盛况。第三部分是“刀山走索”和“鱼龙曼衍”之戏,前者惊险,一人在地下立着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顶倒立,两端还各有两人在索上相对表演,一似手挥流星,一似双手执戟。后者气魄雄伟,既有鱼龙之巨型,又有人扮之大鸟。第四部分是“马戏”和“鼓车”表演,马上或作倒立,或耍流星,人欢马跃,技巧高超;鼓车更是隆隆如闻其声。这些节目如手技、倒立、走索、顶竿、马上技艺、车上缘竿等。

2007年4月2日,沂南阳都故城汉墓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砖石混合汉画像石墓。汉墓前室里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汉画像石,同时出土的还有陶耳杯、五铢钱等文物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铁鸳鸯席镇、陶耳杯、五铢钱等文物。在清理前室东西立柱间的墓土时,考古人员发现了陶耳杯,这种状似现代碟子的东西在汉代是一种酒器。考古人员清理墓土时发现了铁鸳鸯席镇。据介绍,汉代没有凳子、椅子,汉代人是席地而坐的。席是当时的坐具。席在人们起身、落座时常会移动,又容易卷角,席镇的功用就是在席的四角将席压住。

考古之谜

2008年10月16日,山东省沂南县文物部门在砖埠镇发现东汉墓葬群。考古人员对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除出土釉陶壶等大量文物外,又有新的发现,考古人员在对1号墓的发掘清理中,发现石壁上有多幅独特的人物画像,头冠奇特各异,人物全部盘腿打坐。据临沂市文物考古队介绍,这种造型在以往出土的画像里是没有的,有史可查的资料还没有见到,画像人物身份成为考古之谜。

文化价值

该墓价值极高,博物馆方出于保护目的,将所有地面均铺上地毯,防止灰尘。最令人震惊的是整个墓室的石刻装饰,形式是浮雕加线刻,内容则涉及当时墓葬文化中所流行的一些图景,如阴阳两界、车骑出行、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石刻保存极好,观之越发显得精美。那些浅浮雕加线刻,其处理手法轻盈洗练,显示当时作者找到手法语言后所获得的自由酣畅的感觉。墓室的东北有一小室,内有一个长约20厘米的微型茅坑,是死者在阴间的厕所。茅坑制作精巧,一丝不苟,令整个墓穴一下有了人间的烟火味。

北寨汉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俗称“将军冢”。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

该墓群现已探明古墓六座,科学挖掘三座,对外开放两座。北寨墓群的保护范围为:以北寨墓群一号画像石墓中心为基点,向北365米,向南300米,向东280米,向西23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以北寨墓群重点保护范围界桩为基点,向北625米,向南155米,向东135米,向西至汶河。北寨墓群1977年12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寨汉墓,是一座典型的东汉时期的家族墓群,目前经发掘整理开放的有两座。分别是一号墓和二号墓。

一号汉墓,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均在一中轴线上;东西两面各有侧室,东三室、西三室,共八室。墓由280块石材砌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2幅,总面积442.27平方米。1954年考古发掘。

全墓共有汉画像石42块,画像总面积44.227平方米。

画像分为四组:

第一组为墓门画像石,以刻在门楣上的胡汉战争图为主心。

中部有一座有桥柱、栏杆、华表的大桥,桥上和桥右有大批手执刀、盾、矛、斧的汉朝步、骑兵和一辆昭车由右向左行进;左边有执刀、盾、弩箭的胡骑、胡卒翻越重叠山峦向右而来。汉、胡双方正桥头展开激战。桥下有划船者和捕鱼者,表示桥下有水流。三根门柱上刻有代表方位的东王公、西王母以及羽人、玉兔捣药、伏羲、女娲、蹶张、仙人、异兽等。

第二组为前室画像石,画像刻于四壁、立柱、斗拱、过梁及室顶。

这一组以刻于东壁、南壁和西壁三横梁上的吊唁祭祀图为中心。南壁上横额的中部雕刻一重檐双阙的祠堂,祠堂前的广场上陈列大量祭品,祭拜者已下车正在进行祭拜。东、西壁上横额刻有捧简牍、执彗、持挺、执笏的墓主亲属在堂屋前迎候前来吊唁祭祀的众多宾客。南壁横额下刻有捧盾、执彗,击建鼓的侍者和兵库。其他各壁及中柱、斗拱、过梁、室顶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奇禽、异兽、神怪、铺首、云纹等,两室顶分别刻有穿壁纹和莲花纹。

第三组为中室画像石,画像刻于四壁、中柱、斗拱、过梁及室顶。

这一组以刻在四壁上、横额上的以反映墓主人生活内容的画像为主。东壁横额上刻有众多伎艺人表演飞刀执丸、顶?、走绳、七盘舞、鱼龙漫衍之戏、戏车、马戏,以及敲击钟、鼓、磬、铎,吹奏排箫、笙、竽、埙和抚琴等的乐舞百戏图。南壁横额东段刻粮仓、粮堆、装满粮食的牛车,主人督导仆役装粮入库的丰收图和屠夫们抬猪、椎牛、剥羊、酿酒、切菜、烧灶等的庖厨图,生活气息相当浓厚。南壁横额西段和西北壁上横额刻有墓主人车骑出行归来图,众多亲朋在宅院、双阙前恭迎庞大的车骑队伍。从宅院的建筑形式和车骑队伍无后送者反映出墓主人应该是出游归来。上横额下的四壁则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晋灵公放獒逐赵盾、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相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齐侍郎”、“苏武 ”、“管叔”、“令(蔺)相如”、“孟?”、“铁?”、“晋灵公”、“敖也”等12处。八角型柱、斗拱、过梁刻有奇禽、异兽、神怪、东王公、西王母、佛教造像、龙、云、纹等。两室顶刻莲花纹、方格纹和圆饼纹。

第四组为后室画像石,分布于石室中隔壁墙上。

主要刻在南北两端承过梁的隔墙上的家具、日用品、酒器、兵器架和备骑的仆人,捧着梳妆用品及洗涤溺器的侍女以及驱邪逐鬼的方相氏,表明后室为墓主人的寿藏(寝室)之地。斗拱、过梁雕刻奇禽、异兽、翼龙、凤鸟、水波纹等。两室顶刻菱格纹和莲花纹并加施黑、绿、红三色彩绘。

一号汉墓根据有限的资料记载,曾经被发掘过至少三次,

其一,晚清期间的挖掘。晚清时期,沂水县政府曾组织过对该墓的发掘,这次发掘情形,所见何物,一切均不见记载。

其二,1947年期间的发掘。1947年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之前,当时民主政府怕文物散失,曾组织力量,用了三百多个工,进行挖掘。

当时,沂南县政府在南寨村办公,县政府司法科、公安局等在北寨村办公,“老四团”在南寨村休整。县政府民主进步人士、参议员刘佛缘(俗称十一少)建议对北寨“将军坟”进行挖掘,在县政府和南寨村庄长刘乃章的组织下,“ 老四团”和公安、司法科配合,使用了村里的一些民工,进行挖掘。这次发掘从清理墓顶封土开始,在墓门前挖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土沟,拆除了墓门两侧的砖墙,墓顶东南角盖石已经没有了,东北角厕所间的石块有缺口,是盗墓贼砸开的。墓门挖开后,未见墓门石;进入墓中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发现,只是在墓门里侧有一个陪葬用的灰色陶狗,在后间室前有一具人的骨架,还有几枚五铢钱。见没有什么东西,人们又将其堵死,填土前,到东山采石场里定做了两块墓门石和一块盖顶石,把墓门和东北缺顶堵上了。

其三,1954年期间的发掘。

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1994年春发掘。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也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二侧室组成。除墓门和前、中室四壁,西二侧室的隔墙为石材外,均有青砖作材料。后室由一道砖墙分隔为东西两间。各室间有门相通。室顶为青砖起券。室外南北长9。10米,东西宽8。52米。整个墓室布置相当平衡,均在一中轴线上,主轴线南北向,墓门南偏西9度。

一号墓是夫妻合葬墓,但是与众不同之处是女方葬在东面,明显地位高于男方。而根据东汉家族墓流行的昭穆顺序看,二号墓是一号墓墓主的儿子,也是合葬墓。

三号墓在二号墓的西面,相距12米,群众修建房屋时发现,199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试掘,未发现。

四号墓在一号墓西南100米处,小型砖石墓,1994年10月村民挖地窑发现,经沂南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50余件,清理后封土保护。

五号墓、六号墓分别位于距二号墓南约25米、东30米处,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994年5月勘探发现,未发掘。

北寨汉墓墓葬均多次被盗,随葬器物残存较少且绝大部分残毁。特别是一号墓残存遗物极少,除1947年出土一件灰色陶狗和数枚五铢钱外1954年出土完整器物仅一件小陶盘(应为盏)和一件三棱形铜箭镞,其余均为陶器残片。可辨器形有三足盘、耳杯、器盖、灯座把(原称豆柄)、案、罐底、鼎足、屋宇明器残片等。

二号墓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7件及100余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这些遗物主要分布于前室、中室、前室西侧室、中室东侧室和后室隔墙的券门中。

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泥质红陶。器形有鼎、盘口壶、头颈壶、盆、盒、盘、碗、圆案、长方案、耳杯、魁、灯座、盏、 釜、灶、甑、博山炉、井、灶、勺、猪厩、狗、鸡、鸭等。石器有五龙戏珠三足砚、猪、黛板;铜器有女俑、泡钉(漆器附件)、“五铢”钱、“大泉五十”钱、“货泉”钱:铁器有刀、棺钉(均腐殖不完复原);银器有小环等。其中的灯座为宋代博山瓷油灯,据专家分析认为,此墓宋代就曾被盗过,瓷油灯系盗墓贼盗墓后所弃用之物。

五龙戏珠三足砚和铜女俑,在汉代文物中极为少见,弥足珍贵。砚为石灰石质、圆形、子母口,由砚身和盖组成。砚身圆底,饰三熊足;砚首,线刻莲瓣纹和旋涡纹,其中部凿刻一椭圆形墨池;砚堂平滑,子口平直沿;砚外缘及子口上缘线刻莲瓣纹。砚盖呈圆弧形,中心突起成圆柱状,其上刻“五铢”钱纹;周围环绕五条身体线刻鳞纹的透雕的龙,龙首紧贴“五铢”钱,组成一幅五龙戏珠(铢)的图案;盖周边及外缘线刻勾连云纹。直径19。7厘米,通高7。4厘米。铜女俑出土于东后室东北角,裸体,发后梳,似围巾帻;高大鼻,阔嘴;细长身,扁胸,凸腹露脐,宽臀;双臂微曲下垂,手指并拢,手心外向;略屈膝,跣足。高8。4厘米,肩宽3。7厘米。

参观需要提前预约,门票和业务联系电话:15610666620

汉文化景区楚王墓 楚王山汉墓群

1. 楚王山汉墓群

铜山区。

古称彭城郡,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因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部与萧县、丰县、沛县毗邻。区域面积1911.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1237760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铜山区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古有“五省通衢”之誉,今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汇流”之便。铜山区内的徐州高新区为苏北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区内有楚河、悬水湖、吕梁山风景区、拔剑泉、彭祖故里、楚王山汉墓群、千佛洞、徐州娇山湖等旅游景点,有彭祖、刘裕、李昪、李煜、张昭等历史名人。

铜山区是徐州的工商业、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也是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2020年,铜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1.5亿元,总量继续保持苏北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28位。

2. 楚王山汉墓群第几批

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微山湖。总面积2,035.02平方千米。总人口1,204,721人(2007年末)。

铜山区辖8个街道:利国街道、三河尖街道、垞城街道、义安街道、张集街道、电厂街道、张双楼街道、拾屯街道,20个镇:铜山镇、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柳新镇、刘集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徐庄镇、大许镇、茅村镇、柳泉镇、利国镇;国营沿湖农场。区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3. 楚王山汉墓群收费吗

铜山区属于徐州市辖区,所以铜山区属于市区户口。

  拓展资料:

  铜山区,古称彭城郡,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因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部与萧县、丰县、沛县毗邻。铜山区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古有“五省通衢”之誉,今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汇流”之便。铜山区内的徐州高新区为苏北首个国家级高新区 ,区内有楚河、悬水湖、吕梁山风景区、拔剑泉、彭祖故里、楚王山汉墓群、千佛洞、徐州娇山湖等旅游景点,有彭祖、刘裕、李昪、李煜、张昭等历史名人。

4. 楚王山汉墓群主人

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地区的身份证。 铜山区,古称彭城郡,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因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部与萧县、丰县、沛县毗邻。区域面积187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1237760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铜山区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古有“五省通衢”之誉,今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汇流”之便。铜山区内的徐州高新区为苏北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区内有悬水湖、吕梁山风景区、汉王拔剑泉、彭祖故里、楚王山汉墓群、千佛洞等旅游景点,有彭祖、刘裕、李昪、李煜、张昭等历史名人。铜山区是徐州的科技、通信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也是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5. 楚王墓葬群

1. 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有长治久安的意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建立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 城市,也是三国时期十大城市之一。

2. 洛阳

  洛阳是西汉十大城市之一,有5000多年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有很多文明遗址,洛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3. 成都

  成都是十大古都之一,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古城,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天府之国。是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4. 南阳

  南阳在西汉时期成为宛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文化厚重,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是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有南都,帝乡之称。

5. 邯郸

  邯郸富有天下名都的称号,是五大都会之一。有3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同样也是汉朝十大城市之一。

6. 临淄

  临淄在西汉时期,是齐国王都,和长安并称西游长安,东有临淄的称号。是西汉五都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7. 徐州

  徐州在西汉时期称为彭城,有五省通衢之称,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节点城市。也是先历代楚王墓葬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区。

8. 长沙

  长沙是国家历史文化古城之一,是西汉时期湖南出现的第一个诸侯封国,其王室墓,是湖南文物保护单位。

9. 广州

  广州在西汉时期叫番禺,历史悠久,其第二代国王赵昧之墓就在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墓的发掘是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10. 扬州

  扬州古称江陵。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是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悠久,有着中国第一运河的美称。

6. 楚王山汉墓群什么时候开发

多数学者认为应为第一代楚王刘交及其夫人墓, 但也有学者认为墓主可能为西汉晚期的某代楚王。对于楚王山汉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我们目前还是无法确定。

7. 西楚汉王墓

刘邦在秦朝灭亡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四川。所以刘邦打败项羽后,就把朝代起名为汉,而不是沛。

刘邦出生于江苏沛县,起兵于沛县,在跟秦朝的战斗中,采用了张良,萧何的计谋,首先攻入秦朝首都咸阳,但刘邦不动宫室的财宝,并于咸阳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灭了秦朝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把刘邦封到了四川,为汉王。

刘邦到了四川,听萧何的举荐,任用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明烧栈道,暗度陈仓。大败项羽,最后项羽自刎垓下。刘邦建立西汉。

8. 楚王山汉墓群英文

没有开发价值了。因为这里已经可开发的古迹墓地了。

9. 楚汉古墓群

荆门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湖北实施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战略中,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国家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出土文物异彩纷呈。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建立于此,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和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 址等分布于此。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23种主要矿产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矿产累托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体系日臻完备。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纺织为主的产业新格局,拥有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荆门热电厂、葛洲坝水泥厂为代表的中央、省属企业,以金龙泉啤酒集团、京山轻机、洋丰集团、宝源木业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干企业。   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综合优势突出。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   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速。荆门处于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旅游线的交汇处,得中独厚、山川秀美,有国家一级旅游景点60多处。明显陵文化内涵深厚,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植被保存完好。大洪山风景区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令人留连忘返。漳河、温峡风景区碧波万顷,岛幽林深,恰似人间瑶池。   交通枢纽优势明显。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城区汇集,已建成通车的襄荆高速、荆宜高速、随岳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武荆高速公路在此交织成网。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水运资源得天独厚。市中心距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襄樊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境内冷水机场将按4C级标准扩建成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民用机场,形成鄂中地区最大的航空物流中心。   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位居三峡电网之内,是北电南送、西电东送交汇的通道,拥有一座100万伏特特高压变电站、2座50万伏特变电站、1座装机180万千瓦的主力电厂。总库容20亿立方米的漳河水库为城市提供充沛水源。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不断充实。   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全市正致力于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创新、亲民、务实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已经成为中西部承接境外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先后引进了李宁工业园、福耀汽车玻璃、中粮集团、中海油、中集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   荆门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开明的投资政策,必将成为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和温馨生活的家园。勤劳淳朴的荆门人民正在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热情好客的荆门人民热忱欢迎您来此洽谈商务、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在这里,您将亲自感受和体验到荆门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希望之城。

10. 汉代楚王墓

狮子山楚王陵目前还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从文物价值、独特性、普遍价值认同方面,徐州的汉代楚王陵墓群完全有实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扩大徐州汉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日前,徐州市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活动,“徐州汉楚王陵墓群”初步拟定为世遗申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