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墓

赵武灵王墓

赵武灵王墓, 位于灵丘县新华西街西段,灵丘县名由此而来。原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00平方米,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

中文名:赵武灵王墓

地理位置:大同市灵丘县新华西街西段

景点级别: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20元

占地面积:60000 m²

谈古论晋:关于山西灵丘与赵武灵王墓,为何会在山西灵丘?

----史话三晋之灵丘

战国时期诸多大事件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堪称彻底改变了战国最后近百年的格局,影响了以后近千年的历史。梁启超赞其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是最值得后代子孙骄傲的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缰辟土,令赵国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

那以后呢?其墓又怎会在山西灵丘县

先看赵武灵王之后干了点啥?

灭掉“千乘之国”中山后,赵国南北疆土彻底连成一片。《战国策》载:“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天下莫能害!”

赵武灵王在北疆设郡移民,为防止匈奴南下袭扰,在崇山峻岭间修筑了长城。然后于公元前299年,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何,史称赵惠文王。他自称“主父”,专心去干一件大事。

《史记.赵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於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

哇塞,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居然打算亲率赵国骑兵,从云中(今朔州北)至九原(今包头),然后南下直扑秦国都城咸阳,出其不意实施闪电一击。

这样不但绕开了天险函谷关,在破秦后便可据守关中,与太行两路出击扫灭其他五国。

为此他还专门扮成使者去了秦国咸阳一趟。秦昭襄王见“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当赵武灵王平安离开秦境,方知“乃主父也”,“秦人大惊”。

赵武灵王之胆略豪情可见一斑。

就在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出事了!

赵武灵王因宠爱吴娃,居然废嫡长子赵章,立吴娃所生之子赵何。

随着赵武灵王自称“主父”传位于赵何,身为长兄的赵章不得不跪倒在自己年幼的弟弟脚下,心中那份失落令其萎靡颓废尽显。

赵武灵王看到长子如此,心中恻隐难捱,决定不如将赵国一分为二,两个儿子各自为王。因赵何年幼,尚未亲政。被相国肥义婉言拒绝,悻悻而归的赵武灵王告诉了长子赵章,这无疑给了赵章增添了无穷的希望和梦想。

赵惠文三年(前296),赵武灵王灭中山,封长子赵章代郡,号安阳君,派田不礼为相辅佐。

赵章再度为君的希望大增,心中的火焰腾腾燃烧.....

可他并不知道,相国肥义、赵成(赵武灵王的叔叔)大权在握,怎能允许赵章得逞?早已暗中布置防患于未然。

次年,赵章决定铤而走险,假借赵武灵王之命,召唤赵何前往,准备在途中率部将其击杀。果不其然被击败,仓皇逃至赵武灵王宫中请求庇护。

望着自己的长子一副狼狈相,赵武灵王心中不忍将其留下。

随后率兵追来的赵成和将军李兑冲入宫中将赵章杀掉,赵武灵王大怒。

赵成和李兑认为“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赵武灵王宫殿团团围住,“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

雄才大略之赵武灵王,居然被活活饿死了。

叱诧风云的赵武灵王,壮志未遂,实在令人唏嘘。

赵武灵王到底埋葬到哪呢?

关于此有河北邯郸永年平山沧州灵寿及山西灵丘之说法。

1982年,邯郸、永年说被证实为赵敬侯、赵成侯、赵惠文王、赵孝成王及赵悼襄王五人陵墓,并非赵武灵王之墓。

平山根据考古发现为中山国中山王陵,也非赵武灵王墓

沧州仅仅存在于民间口头传说,但是无遗迹

灵寿呢,为当年攻破中山国所建城,城内建台,台上有赵武灵王庙,也非陵墓。

惟有山西灵丘赵武灵王墓,有墓且县名因此得名。

最早记录出自《史记.赵世家》:“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也就是说赵武灵王墓的具体位置早在其生前安排妥当。

这就能确定当时的陵墓选择是在灵丘吗?

史上最早肯定赵武灵王墓的是东汉的应劭,所著《汉书集解》载:“五灵王葬此,因氏焉。”肯定了因赵武灵王墓而得名的灵丘县。

康熙《灵丘县志》载:“此前无名邑也,至武灵数度出塞游猎.....既表其丘,遂命为邑......地因赵武灵王所葬,故名。灵丘之得名,盖准此。”

但也有不同意见,理由是灵丘距离沙丘宫以及都城邯郸都在千里迢迢之外,怎么会这么远呢?

赵成在赵武灵王死后便把持了朝政,如果埋葬在都城,是不是有些尴尬呢?这也是猜测,但当时的灵丘已是规模宏大的“赵国城”了,且又为生前游猎场所,胡服骑射后开疆扩土的起点,也就是赵武灵王亲自所选的“灵寿”,还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吗?

赵武灵王之王之传说

作者:庄秋

赵肃侯励精图治优点,也有贪图虚名的失误,但真正让赵肃侯头疼不已的却是他自己战略指导思想上的错误。

赵肃侯一直希望向中原腹地发展,战略构想虽好,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因为,赵国南面是魏国、和部分齐国地区,而这两个国家实力都不可小觑,那个也都不白给!赵肃侯通过多次征战,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赵肃侯十五年,他派兵去攻打魏国的黄邑时,经过激战,赵国损兵折将之后,却仍旧以失败而告终。赵肃侯这才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他调整了战略方针,把原来的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开始在赵国南部修建南长城。也就是现在,经考古学家证实了的,由武安磁县肥乡,沿漳河、滏河岸边修建的这一段长城,现在还有部分遗址尚存。

赵肃侯晚年,齐国、魏国、秦国,或单一,或联合,不断侵略赵国,使得赵国国力遭到持续性破坏。赵肃侯遂在不得意中驾鹤西去。而留给赵武灵王的,就是这么一个身处‘四战之地’,处于战略防御,积弱的国家。赵国地处列国中央,号称中央之国,其北面有中山国、燕国和诸胡;南面是魏国、宋国;西面则是秦国和韩国;东面是齐国。谁想攻打赵国都很容易。再加上,战国时期‘国无定交’,国家之间又极容易翻脸,说打就打,所以,赵国必须四面临敌,四面作战。这就是四战之地的大概意思。而就当时情况来讲,赵国在实力上,也仅仅是稍强于韩国,既没有地理上的优势,又没有强大的国力,再加上有中山国横亘在赵国腹地,对赵国构成极大威胁,北边又有诸胡的侵扰。可谓是强敌环伺,政治经济积弱之国。这就是赵武灵王继位时,赵国的基本国情。而穷则思变,变则通。困窘积弱的国情,也成为赵武灵王,后来实施胡服骑射的最原始的动力。

赵武灵王继位不久,赵肃侯下葬,齐、楚、燕、秦、魏,五国各派了一万精兵前来会丧。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五万人,不过,这倒也符合赵肃侯贪图虚名,喜欢奢华的个性。

可是,这些国家又为什么这样做呢?每个国家都出一万人。

五个国家这样做,可能含有以下三个目的:第一,就是,这些人纯粹是来捧场的。来凑热闹的。第二个目的,这些人,是来考察赵肃侯寿陵的。赵肃侯修建的寿陵,是以山为陵,也就是在山上凿一个大洞,作为陵墓。这在当时,绝对是超级水准的,绝无仅有,也是绝对引领时尚潮流的。第三个目的,炫耀武力。这种可能性最大。五国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乘着赵肃侯刚刚去世,赵国新君、赵武灵王年纪尚小的机会,派精锐部队,来赵国炫耀。

五国会丧一事,就这么平平稳稳地过去,而赵肃侯以山为陵的这种做法,却得到历代帝王的追捧和效仿,开创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

赵肃侯时代结束,属于赵武灵王的一个崭新时代终于来临。

赵武灵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史书中有关于他的确切记载很多。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的祖先赵襄子,去晋阳备战知伯时,有很多人跟着他去晋阳避难。人一多,难免就出意外。赵襄子有一个随从,叫原过,就落到队伍后面。没想到,原过走着走着,忽然就看见前面出现了三个奇怪的人。奇怪在哪里呢?奇怪在云雾缭绕,而且三个人从腰带以下,什么都没有,是空的,透明的!我估计,当时原过一准是吓晕掉了,肯定是张口结舌,什么话也没说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呀!关于这三个人,后来有的史学家曾考证过,说,‘三’这个字,大写的 ‘三’,在甲骨文里又当‘气’字讲,空气的‘气’字。先是三,三横,然后下面加上勾,最后演变为现在的气字。气人,也就是仙人,就是咱们说的神仙!就是三位神仙一起大驾光临人间了。当时,这仨神仙,对彻底晕掉的原过说,我们是霍泰山神的使者。奉霍泰山神之命,来见赵襄子。同时又交给原过一个竹管,二节,绿油油的。说这是霍泰山神送给赵襄子的。说完,“嗖”一声,仨神仙,就一块闪了,不见了!原过吓的立刻撒腿就跑,很快追上赵襄子,说了事情经过。赵襄子一看那竹筒!?没有丝毫动过的痕迹,很惊讶,忙斋戒三日,沐浴熏香之后,打开竹筒一看,里面有卷黄色的绢,上面用朱砂写着红字,前面是说要在什么什么时候帮助赵襄子打败知伯,后面则说:“至于后世,乃有伉王,赤黑,龙面儿鸟口蜀(宙音)。鬓麋髭髯,大膺大胸,修下而冯……等等”。什么意思?就是说霍泰山神要赐给赵襄子一个伉强的后代做大王。这个大王,面色长的红里透着黑,黑里透着光,而且,面貌像龙、嘴像鸟一样向前突出,满脸连鬓络腮胡子,体魄高大壮硕。将来有很大的作为,等等!这个人是谁呀?就是赵武灵王。

我说到这儿,你或许又该说了,这个故事,倒是很神奇,但它毕竟只是个神话传说,能有多大可信度?我们作为现代人,又应该怎样去理解和分析古代神话故事呢?

这个故事,确实有着浓重的神话色彩!

两千多年前的事儿,很多现象,是当时人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的。所以,古人这才以神话,或迷信来说事儿。这在古代很正常,我们也应该用扬弃的眼光去看,去伪存真,发现其所含带的历史真实信息。

那么,这个神话故事,带有怎样的历史真实信息呢?

有三点:

第一,体现了赵氏先民的高山崇拜和鸟图腾崇拜。

先说高山崇拜。

原过,在途中碰见了三个神仙的故事。而那三个神仙,不是自称是霍泰山神的使者吗?这个霍泰山,就是赵国先民,对高山崇拜的具体实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霍泰山是赵氏的发祥地。原先,赵氏有一个叫飞廉的远祖,就是那个跑得特别快的飞廉,他去世后,就葬在霍泰山。另外,在赵姓诞生一段,我还说过一个人,叫造父,善于驾驭马车的造父,他不是被封在赵城了吗?赵城就在霍泰山脚下。霍泰山也就是现在山西霍山。因此,赵国历来把霍泰山作为神山来祭祀

至于图腾,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古老的崇拜方式,带有浓重的氏族特点。赵国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玄鸟是凤鸟的一种,凤鸟也就是传说中的凤凰。而凤凰本身,就是多种鸟的组合体。赵氏远祖女修,吞食鸟卵的故事。这个故事就直接反映了赵人对于鸟图腾的崇拜。而赵武灵王‘龙面鸟口蜀’一说,则也是这种图腾崇拜的间接反映。其实相关证据还有很多,像《史记·赵世家》里说,赵武灵王在筑云中城时,看见鹄鸟在天空盘旋不下,鹄鸟就是天鹅,于是赵武灵王就在那里建造了云中城。包括咱们现在发掘的插简岭遗址,也是一只头部朝东的鸟形图案。还有陆续出土的鸟樽、鸟柱盘等等,都能反映出赵国先民对凤鸟图腾的崇拜之情。

第二,这个故事,还反映出,古赵国和有周边少数民族融合的特征。为什么这么说呢?对赵武灵王的描述‘龙面儿鸟口蜀,鬓麋髭髯。’就是赵武灵王的面部,具有棱角分明的特征,而且体毛胡须都很浓重。这显然是具有外国人、也就是胡人的长相特征。其实早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就曾经有过很多次胡汉通婚、融合的记载。像赵国先祖赵衰,咱们曾说过他,他跟着晋文公重耳在“狄”这个地方避难时,不是就曾娶了少数民族姑娘当媳妇吗?而赵氏另一祖先赵襄子,他也曾经娶过空同氏为妻。空同氏,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再有,赵襄子的姐姐也嫁给了代地之王,而代王,就属于赤狄血统。也就是说,赵国人早就有和异族通婚的历史。而上行下效,自古使然。所以,在赵国人的血管里,同样流淌有胡人的血脉。而有了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就不难理解,赵武灵王为什么敢于实施胡服骑射改革了。

第三点,还反映出,赵武灵王将有着迥异于同一时代,其他的帝王的文治武功

···持续未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转载自:赵武灵王酒公众号号

赵武灵王——统一领土

因军事实力较强大的中山国阻隔,赵国一直难以有效控制代郡、上党郡、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等重镇,代郡甚至有脱离赵国的危险。通过推行胡服骑射,赵国军队战斗力迅速增强后,中山国便成为赵武灵王出兵的首要对象。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进攻中山国,一直攻到宁葭(今河北获鹿北)。接着,赵国又数次进攻中山国。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国,中山国灭亡,中山国王投降,被迁往肤施(今陕西榆林)。不久,中山国国王与楼烦王谋反,被赵武灵王攻杀。通过灭亡中山国,赵国代郡和邯郸连成了整体,赵国实现了版图真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