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

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

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位于思明区公园南路2号市图书馆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

保护范围:石碑本体及碑亭。

董何明:重建黄龙庙碑记/重修北洞碑志

(21)重建黄龙庙碑记

【原文】

龙神之说,吾不知其何所昉也。易曰云从龙,又曰云行雨施,夫亦以云固龙之嘘气所为,而作霖雨以济苍生。实云之所为云固神矣,而实本乎龙。然则云之神,神似龙,龙又神乎,云者也然。不有神乎龙者以为主,则龙也能独行乎,是龙之兴神。固令之而无可合,亦令之而莫能分也。乡曲之间见云之能致雨也,而惟乎云之所以出则为龙。於是莫测其龙为何物?云为何物?而以为是有神焉。以为之操纵变化于其间,则不得不立庙以祀其神。盖以龙之行藏惟神司之,即雨之行止亦惟神司之,不可不祀也。明矣!吾村村之北旧即有龙王庙,庙之神有口口、口口,而未尝有黄龙也。俟道光十二年,本村又上巷父老因岁旱祷雨,复倡塑黄龙一尊。又闻地师论,韩奇山宜建龙王庙。遂共议建庙于此山之麓,亦以冀夫地之灵固神,以显神之灵因地以传。功成勒石嘱余为叙,亦聊以之志。夫立庙之始,使之历以不忘耳。

邑贡生赵乾撰邑增生赵鸿宾书

道光二十二年仲春毂旦

【译文】

关于龙神这一说法,我不知道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易经》中讲云总是伴随着龙,又讲当云积聚到一定的厚度时,就要下雨。云本来就是由龙慢慢呼出的气形成的,故而才有了天降甘霖,以养育众生。事实上云的行为,原本出自神的意志。而实际上又全在于龙,然而云的主宰就是神,这个神似乎是龙,殊不知龙却受控于神,当然云也一样,不过有的时候神也以龙为主,所以龙也能独立于神而行动,而这种情形要根据神的兴致了。因此龙本身就是完全由神操控,而无所谓合,自然更不存在分了。当人们置身于扑朔迷离之间,看到的就是云能变成雨,而云的出没变幻唯一依赖的就是龙。于是人们在诡异莫测中不禁疑惑,这龙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云又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乃至终于明白了其背后的主宰还是神,认识到了神的法力操纵变化于其间,所以人们纷纷立庙,隆重祭祀这位神灵。全是因为龙现身与隐藏的出没之间,唯有神能掌控。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下雨,雨下多大,什么时候停止,唯有神能左右。因此对这位神的祭祀,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忽视的。这是多么明白无误的道理呀!

我更乐村的北面,在很久以前就建有一座龙王庙。庙中供奉的神位是口口、口口,而就是没有黄龙。直到道光十二年的时候,本村又上巷的父老乡亲们,因为天旱祈雨,才又重新倡导塑造一尊黄龙神像。又请教地理风水大师称,应该在韩奇山建造一座黄龙庙。因而大家一致同意,并立即付诸实施,将庙宇肇建于韩奇的山坳之中。希望这块灵异之地,也是神的灵验之所,自然神的灵应也会因地而传播。总之这座庙的建立,不失为一次天人合一,神地相得益彰成功之盛举。故而立碑时嘱我作序叙,权为之志。让今天创建立庙的这段难忘的经历,留给我们的后世吧。

(22)重修北洞碑志

【原文】

村之东偏十里许有北洞在焉。所建神位一曰荤山昭懿圣母,一曰九龙圣母,历代重修,不知创于何时。至道光二十一年,予充膺香首。乡间父老咸啧啧焉,以北洞兴工为最余。因离村遥远,年岁又饥,目前且却心摇摇而未定。奈是岁之秋天来雨,而庙宇忽颓。此冥冥默默中或有神之所使耶,乃不意事犹未举。而张君春贵忽辞於世,斯时也,余与赵君文炳、赵君桂馨,欲择日兴工。苦于无水,欲待时修造,神无所依。不得已二十二年春,拔各巷总甲轮流送水,又念前人所造因陋就简,求能巩固。因而开山凿石,不求仑奂之美,止期完结之。及二十三年夏,虽无麦而秋成颇顺。始金像改作太補与山门、垣墙、周围柏树一并修理。工成之后勒石以誌之。

邑岁贡生候选训导王云峰沐手撰书

清道光二十三年吉日立

【译文】

在村子正东稍偏南,距村约十里的北洞山坳之中,有一座称作奶奶庙古建筑群。庙中供奉的有两尊神位,一位是荤山昭懿圣母,一位是九龙圣母。年深日远,历代多有修建。而这座庙宇究竟创立於哪一年,至今无人知晓。

时值道光二十一年,我当选为新一届香首之一。乡中老少爷们对新任香首多有赞许,并寄於厚望。上任伊始,盘点庙宇修缮状况,发现北洞奶奶庙的遗留问题最多。然而该庙离村远,又遇饥荒年。对此,我们几位香首深感纠结而举棋不定。怎奈当年秋天一场暴风骤雨的突然袭击,致使庙宇坍塌。这一切似乎都是在冥冥默默之中,神明所使然。当这件始料不及的事发生后,尚未理出头绪付诸行动时,而张春贵先生又恰在这个节骨眼上溘然辞世。我只好与赵文炳、赵桂馨两位先生共同商量,准备选择吉日开工兴建。然而,正当按计划推进之时,却因无水无法修建与重塑金身而被迫停工。只好等到第二年即道光二十二年的春天,责成各巷的总甲,(当时的基层组织,十户为一甲)分班轮流送水。又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先辈在修建施工中秉持的“因陋就简,严格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求实精神。因而在开山凿石中脚踏实地,尤其在加工构件时,不求表面的华丽之美,只求如期保质保量完工之固。修造工程至二十三年时春旱,虽夏收无麦,但秋收颇丰。因此,破败的神像由重塑改作全面的大修大补,殿堂与山门、围墙及四周的柏树一并修葺和整治。值此工程全部告竣之时,特刻石以志。

董何明 :笔名可月、曹重。更乐东巷人。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和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撰写专业技术管理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数十篇,分别在《文汇报》、《中国船舶报》、《河北企业》等报刊和省、部级专业会议和专题研讨会发表。其中获中国船舶总公司、河北省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同时,在报刊上发表报告文学、小小说、诗词、评论、杂文等数万字。先后出版了《企业配套改革探索》、《国企规章制度》、《董家圪节记忆》、《故墟长歌》等书。

启事

《故墟长歌》尚有部分存书,预购者请与本平台联系!

民间碑碣 —— 重修古柏岩重兴寺记

碑文: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吏部稽勋司郎中乔宇撰,翰林院中书科中书舍人壬子京围进士前峰乔宗书,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南京刑科给事中尚党李岱篆。

乐平东南七十里,有村名水谷,其北村,曰石龛,曰横山。横山,余故园也。缘溪而南十里许,山水朗秀,草树葱郁,东有小径,隘迫纡曲,上垂峭壁,下临不测之谿,行者必侧足,然后能进。进数百步,势颇峻,其地稍开,敞至五六尺,仰视悬崖,攒蹙中可庇风雨,左右多老柏,森立偃伏,而怪石参错,故名曰“古柏岩”。岩北自山阳峪,肇脉峦嶂,环列崟岑嵬,东曰“凤台”,西曰“团红”,南有峰,更蜿蜒闳荡,数兰若隐其中。下则平原沃壤,周袤绵邈,民依山而居,有泉出焉,是为水谷村。每景物澄霁,倚岩四望,历历如指诸掌。群山裒青,一水缭碧,飘然有凭虚御空之势。

金大定间(1161-1189),僧福惠始结庵于此。世传其奉母张氏,外祖母陈氏,居久之,皆端坐而逝。元至大庚戌(至大三年 1310年),县奉平定郡牒乃建寺,曰“重兴”。树石勒文,其名乃益著。入国朝百余年,旧基日圮,不过为樵夫牧竖游憩之所。成化丁未(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潞之僧曰清琦,来登兹岩,顾而乐之曰:“异哉!此可为吾藏修窟也。”乃汲水伐薪,募于众人,闻而高之,各效所有,而伯兄医学训科宪、实主之,区画营度寒暑罔间,至弘治壬子(弘治五年 1492年)落成。为殿四,为堂一,堂之西,又别构一厦,为僧之居。大抵因岩为室,势虽峻,不觉其险;地虽逼,不觉其隘。自下观之,参差掩映,出没恍惚,如楼阁之在空中,信为吾乡胜地也。

比伯兄书来,命宇记其事。余自入官曹,瞻故冈,羁绊职务,欲再往而未可得。因叹:夫天地之间,名山大川以人而显者有之,考诸历代亦不多见。至为缁衣黄冠之所据者,则不可胜数也。非物各有数哉,然则,兹岩之胜,余固乐之,其不得为隐君子考槃而乐道者,则不能无憾于其间也。遂述其颠末,且使观者知余为文之意云尔。

大明弘治九年(1496)岁在丙辰冬十一月吉旦募缘住持僧清琦立石

简介:

石碑在古柏岩重兴寺旧址上,由我县明代官至吏部尚书的乔宇撰文。我县现存由乔宇撰文的碑石,仅余两通,此为其一(另一通在卧佛寺)。石碑规制极高,上有二龙戏珠碑额,额篆“重修古柏岩重兴寺记”九字,下有赑屃昂首负重。碑身正文文书俱佳,乔宇的记文,由景及史,由记事而抒情感怀,一气呵成,读来令人赏心悦目;记文的书写者为乔宇之兄乔宗,亦为当时之名士,刚劲有力,为书法佳作。

整个石碑宽75厘米,高234厘米,厚16厘米,青石质地,保存完整。

五台山山泉寺之重修山泉寺碑记

五台山山泉寺坐落于菩萨顶西北一公里处的山腰上。从山脚下放眼望去,山泉寺四周青峦翠嶂、重叠绵延、白云缭绕、碧霞汇萃。崇山秀岭之前,清水档口细波粼粼,蜿蜒流淌,灵泉小溪,奔流回环。一时间从寺内飘送出阵阵悦耳的佛乐,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更兼此地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正是佛门清修的佳处。

山泉寺始建于元,明正统年间(一四三六年至一四四九年),僧人性琏法师重修中殿一座,并铸阿弥陀佛铜像一尊,安置於殿内千叶莲花台上。清雍正三年至十二年(一七二五年至一七三四年)黄教喇嘛罗藏札什又予重修。

山门前有古碑三通。一通为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重修山泉寺碑,碑载:明英宗正统年间有圆照寺僧人觉空、觉亮在此居住,重修殿舍僧舍;此前,明孝宗弘治年间两度修葺,建殿塑像。还有一通,明代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所立碑石,记载的是举办僧斋的事情。另外一通是西藏喇嘛罗藏扎什重修山泉寺的功德碑,系清朝雍正年间所立。

其中,重修山泉寺碑上记载:夫说法利生,人天垂范,兴绝举废,贤圣所崇。如三泉一寺,莫溯其由,及考卖书云:“寿宁寺在三泉寺之南,其为古刹明矣。”再证遗碑载:“明时天顺年,有法空祖师,于此诵莲经而悟道;至正德改元,有僧觉空、觉性及徒众重修,为办道之所。”迨我国朝定鼎以来,其寺已残废无存矣。幸于康熙二十三年,门有牙尔贡囊、宿大尔罕、绰尔智嵩住藏务喇嘛,曾经西藏恭请班阐上师,授说此处,有解脱禅 师领命来山羡慕携徒众罗藏朋错、罗藏扎什、罗藏钻燧等,乃其化缘将至,一见此地,三泉并涌,清澈幽香,即歇心栖止。于是刈草伐木,结茅盖顶,师徒共宣佛化,至康熙四十年间,绰尔智与其家徒,罗藏朋错皆年高,相继圆寂。而罗藏扎什,终苦行维持,而罗藏钻燧,随机应化,法道益隆,感 塞外诸王善信及时供给之余。始于雍正一年,兴工重建。数年之内,焕然一新,造佛建塔,壮严毕备,且助道旁栖者,不一而足,今罗藏扎什僧腊渐高,虽有徒舍乐朋错、罗藏诺 尔等,尤恐将来堕换。特请命敕封五台山清修禅师,提督丹巴胡图度,钦命督理五台山扎萨克大喇嘛罗卜藏。嘱余书石,述其已往,并建修功迹,以垂永久。庶使后来之来者,亦将有以观感矣焉!是为之记。(申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