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位于思明南路453号消防一中队西北侧,占地面积831平方米,现存牢房3幢,前幢5间,中幢5间,后幢10间,并有露天过道,其顶部设置铁栅。1982年,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精心布置的陈列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陈列了反映真人、真事、真地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厅内还有一台电视机,用于播放电影《小城春秋》中与破狱斗争事件相关的剪辑片断;第二部分陈列了复原的刑具,在一间间“审讯室”内,玻璃钢制成的警察和烈士形象栩栩如生,老虎凳、木马椅等“刑具”触目惊心;第三部分是监狱实景区,基本恢复了当时的牢房,牢房正对面的墙上还有图文结合的浮雕《小城故事》。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53号消防一中队西北侧

类型:纪念馆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再现革命斗争时期残酷的监狱场景,望珍爱和平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位于思明区思明南路451号,厦门华侨博物院公交站(往厦大方向)正对面,两侧分别是思明消防和400年历史的闽南古厝-蒋厝,现址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

厦门破狱斗争遗址(2019年9月13日摄)

开放时间:

上午9:00-下午4:30(周一闭馆),免费参观

乘车路线

乘车路线:1路、2路、20路、21路、22路、29路、45路、48路、96路、659路、841路、959路公交车在华侨博物院站(往厦大方面站点)下车。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发展的历史时间轴:

厦门破狱斗争遗址

1、旧址始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初为厦门海防同知署关押犯人之所。

2、1912年,厦门设思明县时改为思明县监狱。

3、1927-1930年,国民党当局逮捕了近二十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关押在思明监狱内的“政治犯”增加到40余人。

4、1930年5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实施了劫狱计划。破狱特别委员会武装人员骗开监狱铁门,打死民党警卫队及狱卒6人,成功救出40多位同志,破狱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5、1982年,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思明监狱旧址命名为“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6、1986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1998年,旧址中的五座监舍被改造成“破狱斗争”展览室,成为思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2004年,厦门破狱斗争遗址重修,厦门市委宣传部正式将该址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2005年,厦门破狱斗争遗址布展陈列。

10、2006年,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破狱斗争过程简介

如今的厦门破狱斗争遗址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自2006年5月25日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陈列正式对外开放后,大批游客怀着对先烈敬仰的心情来这里追思和参观。

其中不少的参观者是以学校、党支部、社区、 企事业单位等团体队伍的形式前来参观,开展主题活动,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辈!

现在的破狱斗争遗址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厦门破狱斗争遗址现存牢房3幢,前幢5间,中幢5间,后幢10间,并有露天过道,其顶部设置铁栅。按照游览顺序可分成正门小院,破狱斗争展室区,审讯室区,监狱实景区四个部分。

1、正门小院

正门口:

厦门破狱斗争遗址正门

从思明南路顺着“厦门破狱斗争遗址”石碑旁小巷走进去10米,在右手边就是现在破狱斗争遗址的正门了,是一个比较小的铁门。

在正门右侧,墙上镶嵌着“厦门破狱斗争遗址”8字石刻碑,碑下写着开放时间,以及免费参展的提示,而边上另一石刻上的文字完全记录了当年破狱斗争具体过程。

正门小院内:

小院内一些石刻碑

进入小院,门口左手边是福建省政府于1986年颁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门口右手边是厦门破狱斗争2004年重修和2005年布展陈列的石刻碑。

院子并不大,正面前是管理室(属于前幢5间),而眼前左侧是一幅反映破狱斗争场景的石雕,墙上“厦门破狱斗争遗址”格外醒目。同时,周边还有一些绿植

2、破狱斗争展室

破狱斗争展览室

从正门小院西北角校门进入展区,眼前的是破狱斗争展室,也就是中幢5间中的第一间。

展室内右侧是一处录像厅,用于播放电影《小城春秋》中与破狱斗争事件相关的剪辑片断。

整个展厅以图片为依托介绍讲述破狱斗争过程,陈列了反映真人、真事、真地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有部分实物展品。而展厅右侧还有一个当时监狱情形模型。

3、审讯室区

审讯室

从破狱斗争展室出来,从展室右侧过道走进去,走到展室的后侧,就能看到中幢5间中的后四间,第一间为封闭的管理室,剩下三间是审讯室。

三间审讯室陈列了复原的刑具,在一间间“审讯室”内,玻璃钢制成的警察和烈士形象栩栩如生,老虎凳、木马椅等“刑具”触目惊心。

而在审讯室正面的墙上是图文结合的浮雕《小城故事》。著名作家高云览以厦门破狱斗争事件为背景写下了著名的《小城春秋》长篇小说,并拍摄电影。

4、监狱实景区

监狱实景区

从审讯室东北角或者破狱斗争展厅右侧过道都可以走到监狱实景区。(后幢10间)

监狱实景区基本恢复了当时的牢房原景,从中间露天过道走进去,面前的是一幅国民党党旗标志,而两侧各五间监狱,部分牢房是闭门,而开门的牢房内真实再现了当年牢房内的情景,看到眼前牢房内的一切,仿佛能看到当年场景,心中非常复杂,感慨万千。

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辈

厦门破狱斗争监狱实景区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深居陋巷,知晓的人并不多,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安逸、幸福了,我们更应该追忆这段艰辛历史,缅怀革命先辈。

幸福不易,望珍爱和平!!!

厦门革命遗址上的故事∣厦门赤色总工会旧址

粘文华

粘文华,1905年出生于泉州市浮桥镇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粘文华10岁时,因鼠疫流行,他的祖母、父亲等7位亲人在20天内相继离世,他被舅父带回养育。他仅念四年半小学就辍学了,15岁和18岁时两度南下新加坡打工谋生。

1924年初,年轻的粘文华忍受不住外国资本家的欺凌,回到了祖国,在厦门馆仔内(即大同路)延风糖店当店员。

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厦门的工人运动日益兴起。尤其是五卅运动爆发后,一股反帝怒潮席卷了整个厦门。粘文华积极投身到运动中,参加控诉声援大会、万人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英货等斗争,以实际行动声援上海工人。

在五卅运动的推动下,1925年6月,厦门第一个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度门分会成立。1926年2月,厦门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在厦大建立,5月,厦门店员总工会以半公开的形式成立,粘文华担任理事长。10月,北伐军之东路军从广东进军福建。在这大好形势下,厦门的基层工会纷纷建立,厦门总工会筹委会也于年底成立,粘文华积极参与了总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1926年11月,北伐军击败了北洋军阀孙传芳驻闽的主力,击溃了张毅部队。张毅的败兵逃到同安前场(即杏林,要挟万顺号客轮载他们逃往安海。粘文华当时正好在万顺号客轮上,他与船员商量对策,决定由司机到机舱将海底阀打开,让水入舱,把船弄沉,使败兵想乘此船逃的企图落空。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工人的革命热情高涨,纷纷报名参加工会,工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

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筹备会)在中共厦门市委领导下成立了。会址设在大同路土堆巷红楼

厦门赤色总工会旧址(麦仔埕40号)

总工会成立后,粘文华工作更加繁忙,他继续着力发展基层工会。到4月份,基层工会增加到30多个,会员从1万多人增至2万多人。这支工人阶级队伍,成为厦门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坚力量。

4月9日凌晨,厦门国民党右派勾结海军警备司令部,出动武装包围厦门总工会,逮捕了总工会正副委员长罗扬オ、杨世宁以及学联负责人黄埔树。

罗、杨等人被捕后,粘文华、柯子鸿等继续领导工人与反动派作斗争。当国民党厦门市党部派工贼接管总工会时,总工会人员不畏强暴,不承认被接管,拒不移交;基层工会也拒绝接管,工人们甚至用扫帚把工贼赶出门去。为抵制那些工贼走狗改组工会,粘文华领导店员总工会由红楼搬到出米埕。工贼们不罢休,包围了出米埕店员总工会。粘文华又将店员总工会搬到新租的雍菜河达华理发店二楼秘密办公,继续领导店员与反动派作斗争。

在中共厦门市委领导下,幸存的总工会委员在白色恐怖下继续坚持地下斗争。他们在粘文华、柯子鸿的带领下,先后在虎溪岩莲花寺、妙释寺等地召开秘密会议,研究重新组织赤色工会。经过努力,印刷厂、电厂、海员、码头、店员等行业的工会,很快又恢复起来。

由于粘文华、柯子鸿均有“色彩”,国民党出动大批特务四处搜捕他们。两位工运领导人只好暂时撤离厦门,赤色工会暂由白文庆、曾炎等负责。

1930年春,粘文华、柯子鸿相继回到厦门,又担负起领导工运的重任,把厦门工人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1930年4月9日,在粘文华和柯子鸿等领导下,各基层工会派出代表300多人,在菜行口隆重举行“四九纪念大会”,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著名工运领袖罗扬才和杨世宁。会上,工人们高呼“纪念罗扬才、杨世宁”、“打倒国民党”、“工农兵万岁”等口号,并散发传单4000余份。工人们在纪念会上庄严宣誓:“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奋勇前进!

1930年4月25日,粘文华在厦门天主教堂召集基层赤色工会代表开会,筹备成立厦门赤色总工会。1930年5月4日,厦门赤色总工会在中华中学礼堂宣布成立,粘文华任总工会委员长,柯子鸿任副委员长。

厦门赤色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厦门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第二次大高潮。

柯子鸿烈士

柯子鸿,原籍晋江青阳,1893年9月15日出生于厦门太平妈街一户贫民家庭。

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厦门人民无比愤恨,掀起了一场反帝大风暴,全市举行了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在这场革命风暴中,柯子鸿认识了罗扬才,并在罗的启发帮助下,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柯子鸿长期在工人中活动,努力接受救国救民的新思想,领导工人群众积极参加反帝斗争,在斗争中立场坚定,表现突出,1926年2月厦门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后不久,他就被吸收入党。1926年4月,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成立,柯子鸿担任大中支部书记和特支工运委员。

1927年1月24日,厦门市总工会(筹备会)成立,柯子鸿担任宣传部长。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恐慌。1927年4月9日,厦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政变,逮捕了总工会委员长罗扬才、副委员长杨世宁。中共厦门市委立即组织营救。柯子鸿也积极地找粘文华、颜泗等工会委员商议,研究营救办法。

由于柯子鸿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以及他在四九反革命政变中和反动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此成为反动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国民党反动当局四处张贴告示,派大批侦探跟踪追捕,下令通缉柯子鸿、颜泗等共产党人。

有一天,他参加秘密会议归来,被埋伏在太平妈街的几个侦探发现。柯子鸿勇敢机智,迅速躲入他叔父家里。侦探追至门口,见门斗高挂“大美国籍民柯国水”(该人系华侨,加入了美籍)的牌子,不敢岐声,夹着尾巴溜走了。

柯子鸿眼见处境越来越恶劣,就暂避于电台山下一处花园的山洞里。该花园位于华侨的别墅区,长期雇聘一位名叫吕秒的人管理花园。吕秒是柯子鸿的亲戚,十分关心柯子鸿,三餐送饭给他吃。当夜幕降临时,柯子鸿又出来进行革命活动。

在白色恐怖面前,柯子鸿毫不畏惧,经常化装后出现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民党当局不断派出侦探到处侦查柯子鸿的去向。后来,柯子鸿不得不携带妻儿暂离厦门,先后在海澄白水营下尾村、同安西柯、埭头等地,隐姓埋名,以镶牙、开药铺等职业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反动派的阴谋没有得逞。

风声稍过,柯子鸿又勇敢地回到厦门,在省委领导下,与粘文华等总工会负责人起开展地下斗争。1930年5月4日,厦门赤色总工会成立,枯文华、柯子鸿为正、副委员长,把厦门工人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1932年2月7日,他被选为总工会委员长。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长期过着艰苦斗争生活的柯子鸿终于积劳成疾,大量吐血。但他隐瞒病情,仍然坚持斗争,最终于1937年12月30日不幸病逝。厦门工人阶级痛失了一位值得信赖的领袖。新中国成立后,柯子鸿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红色景点 | 厦门革命遗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九条巷7号。从1946年至1949年厦门解放,这里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一个重要的联络站。

红色九条巷7号

厦门市区九条巷7号的洪碧玉家里,从1946年至1949年厦门解放,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的重要联络站。洪碧玉不但冒着生命危险给地下党提供革命活动的场所,还节衣缩食供应地下党同志吃饭。在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洪碧玉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经受住了历史严峻的考验。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

当年的洪碧玉,是一位40开外以洗衣服营生的寡妇,扣除洗衣服用的肥皂、水及熨衣服用的火炭等开支,每月可赚10元左右。她依靠这微薄的收入,上要赡养年迈的母亲,下要抚育两个十几岁的儿子,生活十分艰苦。

▲郑种植先生

1946 年初的一天夜里,洪碧玉的侄儿洪国琮突然带一位“朋友”到她家里。这位“朋友”穿着朴素,很有礼貌,一见面就跟着洪国琮叫洪碧玉“姑妈”,俨然如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会儿问:“姑妈,这条巷为什么叫九条巷?”一会儿又问:“姑妈,这个厝里住几家人,都是做什么的?”洪碧玉都一一作了回答。此时,洪碧玉当然不知道那位“朋友”是什么身份,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那些问题。

那位“朋友”叫郑种植,是中共 (闽中)厦门工委委员。洪碧玉的侄儿洪国琮,当时已经是共产党员。他们来洪碧玉家里的目的,是为了看一看这里是否适合做地下联络站。郑种植了解情况以后,认为九条巷纵横九条小巷,四通八达,发生情况容易转移;住在这里的7户人家,21口人,都是贫苦的劳动人民,是我们的基本群众;洪碧玉对革命虽然还没有什么认识,却是一位正派厚道的妇女,同另外6家人的关系很融洽;她是洪国琮的亲姑妈,国琮7岁时父母去世,是洪碧玉把他抚养成人的。根据这些情况,郑种植决定把洪碧玉的家作为中共(闽中)厦门工委的地下联络点。

▲1949年9月,泉州解放时许集美与泉州中心县委成员朱义斌(右一)、施能鹤(右二)、郑种植(左一)合影。

从此以后,原来门庭冷落的洪碧玉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找“姑妈”。洪国琮曾经跟洪碧玉讲过,凡是叫洪碧玉“姑妈”的,就是他的朋友,就可以接待。因此,不论是白天或晚上,也不论有没有洪国琮作陪,凡是叫洪碧玉“姑妈”的,洪碧玉就以自己人相待。在来找“姑妈”的人中,有第一任工委书记许集美,第四任工委书记郑秀宝,工委委员施能鹤、梁明富,还有地下党员吴学诚、胡惠敏等。他们来了以后,有时要在洪碧玉家里过夜和吃饭。如果是女同志,就同洪碧玉睡在一起,男同志就同她的儿子睡一张床。来的人多了,床上睡不下,就睡地板。最使洪碧玉难办的是家里穷,来她家“做客”的同志,吃不上一顿好饭,有时还吃不饱。常常是一家四口人吃的饭,分成五人或六人来吃,配饭的菜也只有青菜、酱瓜。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牌

洪碧玉家里成为地下联络站以后,不仅来往的地下党同志多了,在那里进行的秘密活动也多了。如果说供应地下党同志吃饭要加重她的经济负担,地下党同志在她家里进行秘密活动,她则要承担坐牢杀头的风险,责任也更加重大。但是,我们的“姑妈”同志,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党的感情也更加深刻了。她已经下定决心,同地下党同志生死共患难,把个人得失和生死置之度外!她的家里,经常是地下党同志接头会晤或开会的地方。这时,为了保证同志们的安全,洪碧玉总是自觉地站岗放哨,直到同志们开完会,她才回去休息,再晚再迟也坚持不懈。许多同志夜里来、清早走,在同志离开之前,她总是要先到巷口看一看,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才把同志送走。厦门解放前夕,地下党员吴朝明住在她家里。一天晚上,宪兵来到 7号敲门,情况非常危急。洪碧玉一面让吴朝明从后宅爬墙出去,一面来到门边大声说:“我们这里都是老人、女人,你们来查什么?”硬是不开门,把宪兵顶在门外。估计吴朝明越墙走了,才把大门打开。宪兵进来了,却扑了一个空,吴朝明早已走远了。

▲九条巷

为了地下斗争的需要,九条巷7号同励志路1号妙法林斋堂,还建立了一条红色交通线。妙法林斋堂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领导机关,需要更加隐蔽,只让少数人同妙法林直接联系。洪碧玉是可以同妙法林直接联系的一个,她经常来往于这条红色交通线上,送人送文件不计其数。

1949年3月间,洪碧玉曾在这条交通线上,演出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化装戏——“送子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地下党曾设法弄来一批子弹,寄存在洪碧玉家里。后来她接通知,要把子弹送到妙法林去,但这些东西很重,携带不方便。为了把游击队急需的子弹安全地送到妙法林,那一天,洪碧玉向邻居借来一个颇为精致的红漆篮,把子弹放在篮子里面,上面则放香纸蜡烛。然后,她又把自己打扮一番,穿上一件多年没有穿过的黑色旗袍,头插一对红春花。不明底细的人,都以为洪碧玉是要到哪个寺庙去烧香拜佛。平时节衣缩食的洪碧玉,今天也特别阔气,雇了一辆人力车,乘车前往妙法林斋堂。谁能想到,这位虔诚的“香客”,竟是地地道道的红色交通员呢?洪碧玉就在人力车的帮助下,安全地来到妙法林,完成了送子弹的任务。

1949年10月17日,洪碧玉满怀胜利的喜悦,迎接厦门解放,欢庆厦门的新生!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