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

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

良山洪氏民居位于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坂埔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洪氏民居由顶点金、封君祠、思源居、若莲居等建筑组成,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砖石木构筑,均为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顶点金:坐东朝西,由水池、石埕、下落、天井暨两厢、上落、南护厝、北护厝、棋盘厝等组成,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主座面阔五间,抬梁穿,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简介,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泉州市南安市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旅游指南

“国保”眉山观山村李氏民居:深山里的“皇宫式古厝大观园”

昨天

我们探访了英都的坂埔古厝

《探寻南安新增3处“国保”》系列一

“国保”英都坂埔古厝, 历经230多年,仍是清朝中期模样……

今天

我们要到眉山观山村

去看看集闽南古大厝和南洋风格为一体的

“古厝大观园

观山村有三十多座百年以上古大厝,闽南风格的燕尾脊、南洋风格的“番仔楼”“八角楼”“雨伞厝”、苏联风格的“石印厝”,以及古厝内精美的洋砖、木雕石雕砖雕,体现了观山李氏民居特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铭刻着代代观山人飘洋过海、敢拼会赢、不忘乡情的赤子之心。

眉山乡位于南安西北隅,平均海拔560米,这里群山起伏,生机盎然。站在观山村内放眼望去,红色的闽南古厝在群山环抱中很是显眼。

眉山乡观山李氏民居是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于清朝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现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有石碣大厝、顶新厝、下新厝、功藏厝、成器厝等10座。

李氏民居

跟随观山村李氏家族后人李渭生

记者来到了百年古大厝之一

也是观山村最富有盛名的古厝——番仔楼

番仔楼:中西结合典范

番仔楼

与传统闽南建筑风格不同,番仔楼分上下两层,歇山式屋顶,屋坡柔和流畅,整体建筑外墙线条硬朗,主屋上下两层四面均有走廊,廊柱为西式拱形,上下两层共有56个拱。处处体现南洋风格浓厚的同时,闽南红砖的墙体,精心雕刻石雕、木雕,又让番仔楼彰显出闽南建筑风味。中西建筑方式的融合,形成了这栋独一无二的番仔楼。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番仔楼是我的太太公李功藏盖的,请了师傅到印尼去绘画图纸,然后一起研究怎样盖房子。

番仔楼已有110年的历史,当初,清中宪大夫、印尼商界领袖李功藏在南洋谋生,赚得银两后便回乡建造大厝,直至竣工共耗时10年时间,花费几十万两白银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整栋房子的石头是用的白石头,都是从丰州石砻带回来,用船把石头运到仑苍珠渊,再用人工抬回来。

铁的材料,是从印尼直接用大船通过太平洋,运回泉州港,再从泉州港雇小船运到珠渊,最后把它搬回家。

大厅地板的砖,是从香港运回来的,经过100多年,还是没有变色,还很光滑。

而要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里建设具有南洋风味的房子,除了讲究的用料以外,考验的也是工匠的技术。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四周的走廊,是用砻石铺的,当时用手工打磨得很精细,里面每块石头的接缝,是先在一块上打一个凹槽,相邻的石头打凸槽,最后用石灰、红糖、糯米加工成的粘合剂黏贴,雨淋都不会渗下去。拱门是T型体的砻石,为了使拱门能够结实,每一个拱门的中间都加上了T型体的砻石。

历经岁月洗礼,这栋中西典范的建筑,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番仔楼门匾上刻有一句话“为高必因”,蕴含着李氏先人对后人的殷切希望。

为高必因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为高必因”出自《孟子》,意思是说要向上发展,要高,鼓励我们下一辈人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功藏厝:经历多次被盗

镶金木雕仍可看出早年辉煌

功藏厝

顺着番仔楼右侧台阶,跟随李渭生脚步,我们来到功藏厝,这栋房子建于1890年,是李功藏故居,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是传统的皇宫起大厝。

因早年间多次被偷盗,现在的功藏厝内不少物件均已丢失。但从留存下来的建筑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当年这栋建筑的风采。

功藏厝外墙采用辉绿岩和花岗岩再加红砖垒砌,门廊上彩绘鲜艳,门廊石雕内容丰富。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惟妙惟肖,颜色也没有变化。吊顶的莲花也是涂金的,太阳一直晒,都坏了,隐约还可以看到金色。

走进厝内,不少木雕金漆仍未脱落,精致的木雕、石雕,仍可看出当年这栋建筑的富丽堂皇。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用金磨成粉,再涂上去。我从1986年搬出去,这些年都没有打扫过,30多年了,虽然都染上了灰尘,但看起来还是亮堂堂,金灿灿的。

成器厝:古厝大门藏家训

成器厝

在功藏厝右侧前方,是李功藏长子李成器故居,建于1936年,这是一栋具有双头护厝的红砖大厝。在门口处,有四副石刻很是明显,主人将名家寄语以石刻方式镌刻在大门处,目的是让进进出出的人能随时看得到,去领悟其中的精神。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告诉我们君子有九思,看、想、做都要经过思考,要做什么样的人;右边的这一副是泉州著名的镜潭先生写的,告诉我们要言忠信笃行。

除了镌刻家训,在门口的两副对联 “古寨青岚浮玳瑁,名坵朱柱响琵琶,万仞青峰蜚鹧尾,一泓绿水龙潭”,描写的就是观山村的美景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古寨青岚浮玳瑁”,后面有一个玳瑁山,这个玳瑁山很久了,所以称为古寨。“名坵朱柱响琵琶”,我们对面有一个琵琶坵,这边琵琶会响,那边山会动,写得有声有色。

移步有厝、厝厝不同,在观山村,这里拥有百年以上的古厝共有30多座,其中具有闽南文化载体之称的古厝20多座,南洋风格的古厝3座,苏氏风格的古厝1座,古厝与美景,让观山村这一山区小村正焕发新的魅力。

编后语

建筑是凝固的记忆,一个小山村,看似其貌不扬,但每一幢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建筑背后都藏着故事,都品得出闽南建筑独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铭刻着南安人飘洋过海、敢拼会赢、不忘乡情的赤子之心。它们身上凝聚的历史与光芒从不曾褪色,漫步其间,厝屋与青山、绿水、梯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

【记者:李美玲 张海辉 通讯员:黄宝佳 石倩雯】

编辑: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长岛

50年雕琢传承 百年古厝祖训流芳——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走进官桥古镇漳里村,青山绿水间,皆人文脉络。碧空澄澈,热浪浮沉,远远便见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落,头大尾小,身如琵琶,石埕石板间整齐划一的切缝,宛若琴弦,似光阴白。风光秀丽,殿堂典雅,不事雕琢与巧夺天工在这里相辅相成,谐奏古建绝代风华,铿锵而又婉转的音符遍地流淌,在这一座玲珑小城。我们轻装上路,旅途奔忙,只为探幽寻古,见证一方雕琢技艺,传承一方古建传统,守护一方地域文化

砖雕圆润  祖厝家深

沿着石埕路线白石铺地,偶见青草,点缀其间,为古民居巧添一份清幽。凝注古建,目光流转之处,无不显古人的精细与雅致。

(世双厝砖墙体上的砖雕工艺)

(红砖组砌的“万字堵”)

我们一路迂回驻足,红砖绚丽,白石秀雅,温暖华丽的色调搭配尽显蔡氏家族一派世家风韵,墙面外观设计则流露大家风范。红砖墙体上,砖雕圆润,题材丰富,上雕刻麒麟凤凰、松柏牡丹、猛虎雏鸟等图案,寓意和谐美满。建筑墙面均以红砖组砌,贴面镶嵌各式图案,万字堵、海棠花堵、人字体、工字体等花样时有见之,“吉”、“寿”等吉祥字样如星点缀,拼砖技艺独到,构筑蔡氏古民居独特的红砖文化。

(蔡浅厝正立面砖墙体上拼嵌的对联:“锦亭衍派”、“荔谱传家”)

(德典厝立面墙砖柱上拼嵌的对联:“仁义礼智”、“忠孝廉节”)

走在条石板上,随时可撞见蔡氏古民居贴拼镶嵌墙工艺。于蔡浅厝正立面砖墙体上,拼嵌有“锦亭衍派”、“荔谱传家”等题字,也多出现在其他宅第的砖墙体、大门匾额、门扉上,书法大多是楷书或行楷,由书法功底深厚的名贤题写,庄重严谨。经查阅资料,可知莆田别称荔城,又一说莆田指莆阳,南朝时属南安、隋朝时改莆田县。可知该类题字是蔡氏家族由来的记载,昭示漳里村的蔡氏一脉自莆田迁徙而来,体现主人追本溯源、不忘先祖的情感。题于德典厝立面墙砖柱上的“仁义礼智、忠孝廉节”家训语录,体现主人推崇“仁爱、正义、礼让、明智;忠恕、孝敬、廉洁、节制”的优良传统美德。以红砖拼雕的隶书、古篆体对联,与典雅的红雕拼花图案相和成章,肃穆而又不失典雅。

木雕精妙  醉意书香

古厝悠悠,布局传统,明暗相谐,暗藏风水玄理,让人不禁放慢脚步,收敛起尘世的喧嚣,不忍惊扰这一院雕琢岁月的印象。

(蔡浅厝精细的木雕工艺)

醉经堂里随处可见人物木雕)

走进内院,木房、木门、百叶窗、家具等木质构件琳琅满目,虽表层斑驳,难掩沧桑,但木雕富丽,构思精妙,诉说着主人高雅的生活意趣。繁复精美的雕刻爬满窗棂、廊柱乃至厅堂隔扇,根据不同的装修部分,雕镂刻琢以不同题材,圆雕、浮雕、镂空雕、立体雕等不同工艺手法随处可见。装饰题材多面向生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吉祥图案成为主角,寓意深刻,寄寓主人美好生活的愿景。更有玲珑木雕,搭配书法,妍丽空灵。

(题于醉经堂下厅堂东、西侧隔扇的劝学之训)

家风文化席卷院落,彰显蔡氏族人崇尚风雅、题文别致之趣。晚年的蔡资深考虑到“创业难,而守业更难,唯有教育好子孙后代,整个家族才会长盛不衰”,为沿袭教化之风,兴建醉经堂,倡导唐诗研习,至今,醉经堂内的厅壁及木隔扇上仍保留着当时塾师留下的劝学名言。“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纷;精则至意得,纯则成功多。”题于醉经堂下厅堂东侧隔扇的劝学之训,蕴含读书哲理,提醒后人处事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切勿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格言警句,同隔扇楣首间的精湛木雕相映生辉,木质古朴,文言深刻,精雕细刻之处,不乏囊括细节,可见主人的精致典雅与远见学识。

石雕古朴  处世风雅

迈出石坎,却走不出一方平整明净、堂皇讲究的家族历史文化。碧空如洗一般,白条石,红砖墙,燕尾脊,乃至屋脊彩绘浮雕,均在这里和谐共奏,为古建增添几分明艳与活泼。

(德典厝石基上的“老鼠吃南瓜”石雕题材)

(蔡浅厝石基上的“喜上眉梢”题材)

流连古居门前,上观两侧仪门,下到地角石基,石雕作品俯视即是,表现有“门当户对”、“喜上眉梢”、“送别书生”等雕刻题材,青石古朴,雕琢细致,让人忍不住俯下身来一探究竟。仪门石脚运用阴刻、阳刻、影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石雕技法,凿刻出花鸟虫鱼、传说故事、书画作品、图案与符号,寓意和谐,集审美与功用于一体,不仅美观大方,彰显蔡氏一脉的显赫地位,更承担着实际的建筑功能。

(彩楼厝仪门额阴刻的“培福地”、“种德门”题字)

(蔡浅别馆仪门额阴刻的“苟完”题字)

蔡氏家族崇尚孔孟之道,深得儒家精义,尤为注重子孙的道德教化。题于蔡浅厝西护花厅门额上的“积善余庆”,可见蔡资深积德崇善的处世性格。在幽深的古厝仪门前,伴随着精美的石雕作品,处处可见蔡氏族人的治世良言,蕴含深刻的处世哲学。于彩楼厝仪门额阴刻有“培福地”、“种德门”题字,教育子孙只有行善积德,才能福报绵延;题于蔡浅别馆仪门额的“苟完”祖训,体现主人尽善尽美的行事风格;于蔡浅厝仪门门匾的“竹茂”、“松苞”题字,体现了主人为人处世风格:做人当如松,做事当如竹;题于世用厝两侧仪门的“居之安”名言,源自《孟子》,意指脚踏实地,彰显主人“居安资深”的训诫哲理。古训深邃,与古朴的石雕风格、典雅的木雕风格相应和,寓意雅致,显露主人崇尚风雅、推崇和谐的家世遗风。

雕琢奇葩  家风绵延

天色渐迟,清风向晚,遮不住蔡氏古建风华,掩不住古居三两温情。走一遍蔡氏古民居,饱览闽南成熟的雕刻艺术,却品不完蔡氏传统家风文化。

(德典厝“水车堵”位置色彩斑斓的泥塑雕刻)

(在启昌厝仪门上的第五种雕刻工艺)

走在以条石铺就的防火通道上,不时迎面遇见几位留守老人,皆精神矍铄,笑颜轻张。风打巷道而过,似有暖意,书记边走边向我们介绍两种奇特的雕刻工艺。色彩斑斓的泥塑雕刻,表现有山水风景、人物花鸟等内容,常出现在屋檐下常称“水车堵”的位置。梳妆楼里,楼厅前檐下东西壁面题有的“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对联,外饰以色彩明艳的泥塑雕刻,设计独特,醒目非常,展示出主人清以持己、廉以待人的品格性情。在屋脊和厝正面护栏上一种颇为奇特的泥塑雕刻,由摔碎的瓷碗材料彩绘以各类图案,属于独特的“剪粘堆粘”工艺。值得一提的是,在启昌厝,存在着第五种耐人寻味的雕刻工艺,其仪门两侧绘有南洋吉祥物——鱼尾狮图案,彰显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但因技艺年久失传,其中奥秘尚有待考证发掘。

(蔡浅厝下厅西隔扇的一则格言警句)

如今,古居尚遗存60多条家规家训,格言警句,意蕴丰厚,不乏名流雅士手笔,篆、隶、行、楷、草等书体一应俱全。虽历经岁月洗礼,有些已斑驳难以辩认,却依然透露着不变的浓情与雅致。蔡氏古厝祖训资源丰厚,不乏惊艳世俗的家训遗风,同凝聚在古民居的雕刻技艺形成一大特色。题于蔡浅厝下厅西隔扇的一则格言警句:“奴辈愚顽坠(堕)下尘,只应怜念莫生嗔;若能事事如君意,他自终身做主人。”意为随从、奴仆之辈虽地位卑微,但寄人篱下,有其辛酸苦楚,上位者当怜惜爱护而不是动辄就发怒责备。其诗句内蕴深刻,流露不俗的处世之道,足见蔡氏族人一视同仁的崇高品德;题于德棣厝东北角梳妆楼楼梯间的“读书处”,体现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是蔡家特地为状元家的千金所建造,打破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道德规范,再次彰显蔡氏先祖的高远学识。

(彩楼厝一隅)

凿石声声,40多年的雕琢锤炼,成就一方百年历史大厝。回首宅弟幽远,人文淳朴,古建多姿,无论是装饰艺术——雕刻技艺,还是内核所在——祖训家风,在这里,百年历史传承,使得精湛雕刻与流芳祖训汇聚相融,协奏一曲浓郁而又独特的蔡氏古建风格。

踏上一方人文地脉,带走的不仅仅是一场赏心悦目式的旅游体验,而恰恰是一次发人深省的懂得。每一位走近的游客,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弘扬古建传统文化,维护一方地域特色,不断丰富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激发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是历史发展的一次次幡然醒悟,更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林芬  吕梦妮/文图)

来源:今日南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夕佳山古民居景点 夕佳山古民居简介

1. 夕佳山古民居简介

宜宾景点如:李庄古镇、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珙县僰人悬棺、翠屏山、大观楼、承相祠堂、流杯池、五粮液工业园冠英街古居居、夕佳山古民居、七沟洞、赵一曼纪念馆、西部大峡谷、哪吒行宫、宜宾天池,周边景点如:自贡恐龙博物馆、吴玉章故居、尖山风景区、海汤神泉,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自贡富顺文庙,尖山自然风景区(国家2A级),旭阳荣县军政府旧址, 盐业历史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富顺西湖.

2. 宜宾夕佳山古民居景区

1、仙寓洞

仙寓洞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佳,被誉为“竹海明珠”,其位于四川宜宾市蜀南竹海南部仙寓洞景区擦耳岩陡崖之中,是游览蜀南竹海一定要去的地方。

2、兴文石海

兴文石海景区内景点丰富,有石林、溶洞、石海等。人们可以观赏到高耸的石林、巨大的溶洞及其内部鬼斧神工的钟乳石,是一个观赏大自然地貌奇观的绝佳景点。

3、夕佳山民居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宾江安县夕佳山境内,始建于明万历40年,清代扩建竣工,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富丽堂皇。

4、流杯池

流杯池为北宋诗人黄庭坚于元符年间(1098-1100)谪居戎州时所凿,现今在宜宾市郊1公里岷江北岸江北公园内。入园不远处,巨石嵯峨,平地拔起,裂石中开,一道天然峡谷,长约数十米,即池所在处。

5、建武僰人悬棺

悬棺是古代少数民族僰人的一种墓葬形式,建武僰人悬棺保存完整者约有50余具,均在100米之高处。游者自曹云邓家河放舟而下,举目可眺望明代僰人悬棺古迹。此地山峦起伏,奇峰林立。

3. 夕佳山古民居主人是谁

1 概况

夕佳山古民居坐落夕佳山镇,具体位置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江安县东南处。该地为川南浅丘地区,它的建筑古朴典雅,环境优美独到,是一座典型的川南封建地主庄园。该民居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开始兴建,随后历经了四百年的不断完善才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从整体上看,该民居为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达到1005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高达5146平方米。民居内共有123间房舍与11个天井。整个格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在院内绿意葱葱,古木生机勃勃,在院墙处也种植了楠木、竹子等各种植物,这些植物和白墙黛瓦相呼应,别有一番情趣。

2 选址

从选址上看,该民居非常讲究,其暗含易经八卦与堪舆风水学方面奥妙,其左侧可遥望“青龙”山,右侧远观可见“白虎”山,正面应对“朱雀”山,后背则依靠“玄武”山。根据当地传说,祖辈在修建这一民居的时候,特别请风水先生来指点。由于“玄武”方面的薄弱,原有的灌木被清除,全部改种桢楠,整个种植面积达到80多亩,成为四川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桢楠林。

鸟瞰夕佳山,穿斗式木结构的庄园建筑就宛如一只巨大螃蟹在山间悬挂着,正门前的水塘好比蟹口,而门内的两个水井好比蟹眼。在整个民居前远望,大大小小的山丘就如同小螃蟹一般,气势十分磅礴。

3 布局

夕佳山古民居建筑随着山体呈北高南缓之势而坐北向南,主次分明、结构紧凑。其建筑轴线明确,有着两横两纵四条轴线。那条正中的纵轴线是主轴线,正对着门前朱雀山,以大门——前厅——后厅为其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张开,开合有序,组成了一个个类似于用途各异的四合院。

其整个庭园间间相连,院院相通,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在中轴线往东是晚辈、佣人的工作和居住区 ,集东宾客房、粮仓、织布房、轿房、马房建于一体,建筑格调较为粗放,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4 艺术

夕佳山古民居建筑均饰以雕刻雕塑,描金绘彩,挂匾悬对。无论门窗、脊顶、斜撑、柱础、墙饰,还是木刻、石雕,制作都极具匠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琅琅书声的私塾、典雅逸致的亭台楼阁,还有那些富丽精美的雕刻艺术??夕佳山古民居都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卓绝的园林艺术景观及其百年的艺术沉淀向我们陈述着儒家修身齐家的人生哲学以及它往昔的辉煌,与此同时将旧时代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展示得淋漓尽致,也是凝固了家族宗法制度的礼仪和森严,值得更多的人来瞩目欣赏。

4. 夕佳山古民居简介资料

坐落在江安县江安镇东南20公里处坝上村的夕佳山,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古镇,只能说是古民居。

田野宁静地铺展在道路两旁,渐渐地有了些村舍模样的房屋稀稀散散地排列在路的两侧,古朴的味道一点点近了。

仔细观看民居的建筑,会发现在这里,除了院落的独具风格,每一样物件的制作也都是极具匠心、手法细腻。

门窗木壁、挂匾悬对上的雕刻雕塑,描金绘彩,十分精美;柱础、驼峰多绘有云水、莲花、几何图形等吉祥图案,寓意深刻,又有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5. 夕佳山古民居图片

蜀南竹海门票

  旺季票价(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成人票:100元/人/次,优惠票:50元/人/次

  淡季票价(2021年1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成人票:60元/人/次,优惠票:30元/人/次

优惠门票价格及范围:

  1、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或其他有效证件

  2、60~64岁老年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凭居民身份证

  免票范围:

  1、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者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60-64岁老年人(不包含国家法定节假日)凭居民身份证;65岁以上老年人凭居民身份证

  2、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凭有效证件;残疾人凭民政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对盲人和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残疾及以上),允许1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景区

  3、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英雄模范凭有效证件

  4、新闻记者采访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

  蜀南竹海以万顷竹海著称,呈“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狭,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内共有竹子400余种,7万余亩,楠竹枝叠根连,葱绿俊秀,浩瀚壮观。

  登上全长2700多米的竹海索道,可以俯瞰竹海全景,眼界更宽广。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当地著名的“全竹宴”,满桌菜品都是竹制品。

  索道:蜀南竹海索道往返为75元/人(单程50元),可观浩瀚竹海,可揽悠悠白云。坐在索道里,就像乘坐一叶小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航行,时而直冲云霄,时而滑向谷底。惊险人生的无穷乐趣,尽在其中。蜀南竹海索道有别于其他风景区的索道,它是一条典型的观光索道,上起观海楼景区,下至墨溪景区,全长2742米,相对高度350米,行程时间近30分钟,是我国最长的索道之一。

  蜀南竹海海拔600~1000,气候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15.5℃,冬季很少在零摄氏度以下,夏季不超过30℃。一般每年3~10月为旅游旺季,尤以5、6、7、8四个月是最佳的旅游季节!

6. 夕佳山古镇

到宜宾翠屏山,翠屏山门票是免费的,山上看哪吒庙,千佛寺

宜宾燃面,很巴士,

岷江大 去看三江汇聚,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源头啊

李庄,10多块一个人的车票,吃李庄白肉,看李庄古镇

去长宁蜀南竹海

兴文石海

对了还有夕佳山

参考资料:

7. 夕佳山名居的历史

四川宜宾!宜宾是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是全国十大竹资源聚集地之一,在全省14个竹产业发展重点县中,宜宾有7个县名列其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目前,该市竹林面积已突破300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17.9%。

在4月3日召开的全市竹产业发展动员大会上,宜宾宣布正式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市上下将围绕优势资源,分别在加强竹生态资源保护和培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蜀南竹海生态旅游品牌、推动竹资源精深加工、深度挖掘和展示竹文化,以及深化开放合作上下功夫,推动宜宾竹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目前,宜宾正同步编制《宜宾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和《宜宾市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多个区县的竹产业将围绕重点领域,形成区域协调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围绕建设“中国竹都、最美竹海”的目标,宜宾正实施开展竹林增量行动、基地提质行动和宜长兴“美丽乡村百里竹翠风景线”示范行动等三大行动,按照“强二产、拓三产、壮一产”的思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竹产业全链条式提升。

宜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宜宾将新增竹林面积40万亩以上,改造低产竹林10万亩以上、丰产竹林50万亩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市竹林面积达350万亩,竹林综合产值达300亿元。

8. 夕佳山民居历史

市境最高点为海拔2008.7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最低点为海拔236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宜宾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岭谷相间,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市境内海拔500―2000米的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占8.1%。宜宾有许多值得一去的4A级景区,著名的有蜀南竹海、李庄古镇、石海洞乡、兴文石海、夕佳山民居、白塔、五粮液酒厂、�k王山等。工业产品中新闻纸、化工产品在中国均占重要地位。特产有糟蛋、五粮液酒、叙府大曲和功夫红茶,其中五粮液酒和功夫红花茶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