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冢遗址博物馆

熊家冢遗址博物馆

熊家冢遗址博物馆距荆州古城45公里,是目前国家所见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陵园分布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

楚王车马阵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园分布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被著名词作家乔羽称为:“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

楚王车马阵位于荆州城45公里的楚故都纪南城遗址西北。2006年8月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考古工作人员开始多次勘探与发掘,已探明出殉葬墓132座,目前已已发掘50余座,出土玉石、水晶、玛瑙等精美文物共3000余件。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前新路(位于楚故都纪南城遗址西北,地处川店镇宗北村与张场村)

门票:100元。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从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获悉,近日,经报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成为滨海新区唯一一家获得专业定级的博物馆。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全景

据了解,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工作中,共有800家博物馆参评,最终评估结果为一级博物馆74家、二级博物馆221家、三级博物馆225家。其中,天津市有1家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博物馆被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目前,天津市共有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国家二级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位列其中。

炮台遗址

多年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监督机构健全且运行机制有效,专业技术岗人数占在编人员的90%以上,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项基础设施齐备,安保规章制度健全;馆内拥有的藏品资源丰富,其中“乐威毅公祠铁钟”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管理制度完善,入藏手续齐全,文物库房面积符合收藏需要,档案完备;此外,博物馆积极发挥社会职能,策划设计特色临时展览,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展教结合,开展如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小小历史宣讲员”等品牌研学主题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成为教育实践基地。

乐威毅公祠铁钟-大沽铁钟

“此次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对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发展现状的肯定及鞭策,我们将以更高标准,不断促进和完善博物馆各项职能有序发展,实现更高的目标追求。”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负责人崔志华说,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将以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标准为基础要求,加强及深化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等核心职能建设,力争新的佳绩。

背景资料

大沽口设防于明代嘉靖年间,大沽口炮台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重要战场,是首都的海上门户,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国内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近代海防遗址之一。“庚子事变”后,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被迫拆毁。作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是近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88年国务院将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被评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属遗址类博物馆,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其建筑外形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犹如炮弹爆炸的形状,取义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民族精神的迸发”。主要由序厅、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等部分组成,采取博物馆与纪念馆相结合的陈列艺术形式,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陈列方法,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客观而生动地展现大沽口炮台历经外敌入侵、几经兴废的悲壮历史和中国人民不畏列强,顽强抗争的史迹,更多地体现大沽口炮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丰厚的历史积淀。

有关客家的景点博物馆旧址等 客家文化遗址及文物

1. 客家文化遗址及文物

广东十大历史名胜古迹说明问题:

1、韶关马坝人遗址: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证明了早在12.9万年以前,广东地区就出现了早期古人。

2、广州南越王博物馆:秦国时秦将赵佗建立南越国,带来汉人血脉和中原文化,南越王博物馆就是他的孙子赵眜之墓,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3、潮州韩文公祠:

中唐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推动乡学、振兴文风、兴修水利、驱除鳄鱼、关心农业等,极大地推动了粤东地区的发展,潮州至今尚有韩文公祠纪念他。

4、阳江“南海一号”:“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被称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敦煌”,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5、南雄珠玑古巷:珠玑古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广东很多汉人的祖先都经此入粤。

6、新会崖山崖门古迹:崖门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建立行都的地方,崖门古迹至今悲叹南宋王朝悲壮的落幕,当年崖山海战失利后,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

7、梅州大埔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围龙屋见证了汉人举族南迁的故事,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原因被迫南迁,在魏晋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

8、东莞虎门销烟池遗址:虎门销烟展现中国人的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19世纪初期,英国鸦片大量输入中国,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9、开平碉楼与村落:开平的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建筑精美,风格多样,原本作用是御贼和走避洪水,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10、岭南四大园林: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东莞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是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四大园林景致清雅优美,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2. 客家文物有哪些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秦置龙川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南越王赵佗曾担任龙川县首任县令,是岭南开发最早的地区。

  河源是恐龙蛋化石藏量全球第一、恐龙蛋化石馆藏量最多的地方。2005年,河源市博物馆获颁第3届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河源也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华恐龙之乡。

  2200多年来,自古地处冲繁的河源,今总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历朝历代,大量中原人士南下岭南,部分留在今河源五县一区内繁衍生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发展,最终形成一种内容丰富、开放包容、独具地方特色的河源客家地域文化,是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至今,河源拥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多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个,全市有馆藏文物5.6万多件,省级评定三级以上600多件。全市有23个省级古村落。

  河源大地上的“文明碎片”

  河源巨量的恐龙蛋化石、露天保存的恐龙脚印化石和藏在河源恐龙博物馆 的恐龙骨骼化石,“三位一体”的珍贵恐龙化石资源,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1996年3月6日在市区东江边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至今,河源已抢救、发掘1.6万多枚恐龙蛋化石。据专家估计,河源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虽然超过全世界发现数量的一半以上,却只是地下海量埋藏中的沧海一粟,在“河源盆地”的红砂岩中,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分布面积约70平方公里,光河源城区周围一带的埋藏,估计就达十几万到100万枚之多,其中包括40多种恐龙蛋化石。

  河源还陆续发现了8具恐龙化石,其中7具恐龙化石被正式命名为“黄氏河源龙”,其中一具化石骨骼完整程度80%以上,现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河源市区南端的2.26平方公里保护区内,裸露的恐龙蛋化石数量、品种之丰富在世界绝无仅有,河源也因此成了恐龙蛋化石藏量全球第一、恐龙蛋化石馆藏量最多的地方。

  因为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巨,2005年,河源市博物馆获颁第3届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河源也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华恐龙之乡,这是全国16个唯一经国家权威部门批准的“恐龙之乡”。

  在河源市区南端,河源市政府划定2.26平方公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源石硖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的保护范围,其中1平方公里为核心保护区,对遗址原貌进行保护。

  古龙川物华天宝,远古时代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多年来,东江流域的系列考古发现有力地佐证,从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再到夏商周时期,人类就在河源大地繁衍生息。也就是说,不管你穿越到旧石器时代还是穿越到夏商周时期的河源,你都会发现,在这片土地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发现第四世纪6目12种古动物种化石的东源上莞必寿洞,到龙川县登云镇荷树排的17座新石器时代古墓群,到连平大湖高栋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窑址,再到和平三角山遗址发现的战国中晚期越国贵族“米字纹陶类型”文化遗存……

  一件件重见天日的“文明碎片”证实,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苍莽的河源大地上,已经有大批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虽地处华夏文明边陲,但先民们依然通过各种方式,与吴越保持密切交往,间接接触华夏文明,逐渐催生文化嫩芽,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汲取养分并茁壮成长。

  起步龙川,赵佗成开拓岭南第一功臣

  赵佗曾被毛泽东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20岁出头就成为大秦帝国南征岭南大军副将;平定岭南后,出任龙川首任县令;秦末乱世,已成为南海郡尉的赵佗,趁机吞并桂林、象郡,建南越国,裂地封王,君临岭南。

  古龙川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也是他开发岭南、播种中原文明的“试验田”。任龙川县令和南越王期间,赵佗细心呵护早在新石器时期以前就萌动绽放的岭南文化嫩芽,并大量施予中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为兼具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之美的岭南文化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令尉屠睢发卒50万,20岁出头的赵佗作为其中一路的副帅,与主帅任嚣同征南越。在精兵利器的秦军铁蹄下,任嚣、赵佗平定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岭南设置桂林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象郡(今越南北部与广西一部分)与南海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把岭南纳入版图,任嚣任南海尉,赵佗任龙川县令。龙川,是当时广东地域最早置县的4个古邑之一。

  身为龙川县令,赵佗深入越族地区,了解越人风俗民情,总结历史经验,采取“和辑百越”的 民族融合和民族自治政策,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全面推动汉族与南越族的融合。具有了一定文明基础的古龙川,在赵佗任上得以推行许多大力促进龙川文明发展的措施,设置政区、移民实边、开垦山林、修筑城池、兴教办学、推广中原文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使古龙川成为南越国的一个先进地区,并带动整个东江流域的发展。

  赵佗接替任嚣为南海郡尉后,因中原大乱,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境内相对安宁。汉朝建立后,赵佗二次归汉。南越国存近百年后,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被正式划入汉朝版图,龙川县仍归南海郡管辖。

  从中原来到岭南的赵佗,使原本“蛮荒蒙昧”的岭南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获得了飞跃式发展。

  “和辑百越”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政策,更是一种文化策略。因为“和辑百越”,让岭南有了较长时间安定团结的局面,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如促进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融合。有了这一基础,才使南方各越族最终大多融入了汉族大家庭。赵佗奠定了汉越文化融合期的基调,是岭南文化形成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正因为古龙川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以及在交通、军事、商贸、政治等方面的地利,使其成为先民生息、文化萌动的沃土,成为孕育岭南文化的重要关节点,最终成为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府”,成为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划过河源上空的“文曲星”

  一个地方,山川人文灵气所钟,必生聪明俊秀之人杰。河源,虽为古时蛮荒之地,却是今日南国明珠,地域虽小,而杰出人物却很多,五县一区见诸史料者有数百人,其中各代翘楚,也有数十人。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岭南本土俊彦,功绩显赫、彪炳史册,百世犹师,至今闪耀在千年古邑的人文谱系中。

  唐代有“循州第一进士”的韦昌明,宋代有苏东坡为之写过两首诗的“岭南首第”古成之,明代有官居二品“民称神明”的李焘,清代有广东巨族“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连平颜氏家族,民国时有曾被提名副总统候选人的徐傅霖,等等。

  在封建王朝,不少中原人杰由于贬官、流寓等原因来到河源地区后,在此著书讲学,传播文化,对河源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中原人杰的到来,如同手把梅枝种岭南,给当时岭南“蛮荒地”带来了满园春色。除前面提到的赵佗,还有状元宰相吴潜、文天祥,有文豪苏辙、名将俞大猷、思想家王阳明等。

  时至今日,河源拥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多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个,全市有馆藏文物56000多件,省级评定三级以上600多件;全市有23个省级古村落。

  千年古邑走进高铁新时代

  河源市区地处东江中枢,位于东江中上游、新丰江下游,双江汇合,三面环水。旧时水运以东江为主干,上游可达龙川、和平,下游至惠阳、博罗,长年船只不绝;其次为新丰江,由新丰流经原河源县之龙尾、回龙至县城汇合东江,新丰物产多从此道出口。

  自秦以来,尤其是唐宋年间,东江航运发达,此后逐渐成为一条交通大“动脉”,而这大“动脉”的节点,便是在龙川。在明洪武年人口锐减之前,作为湘、赣、闽、粤四省或“四州门户”,龙川的航运业、商业非常发达,人口兴旺。

  清代中叶,佗城占漕运、盐运、河务三大政要之利,经济发展更是达到鼎盛。保存至今的龙川老隆镇福建会馆 ,建于清朝初期,是龙川县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址。《龙川县志》还记载有潮州会馆、惠博会馆等。作为“三省咽喉,四州门户”,周边省市都在龙川建有会馆,有力地证明了龙川“为水陆舟车之会,闽粤商贾辐辏”的商贸中心地位。

3. 客家文化遗产

河源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一、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Ⅰ)

客家童谣

市直

二、传统音乐(1项)

序号

1

传统音乐(Ⅱ)

客采调

和平县

三、传统技艺(6项)

1

传统技艺(Ⅷ)

客家菜烹饪技艺

市直

2

传统技艺(Ⅷ)

铁炉功夫汤制作技艺

源城区

3

传统技艺(Ⅷ)

彩扎(楼镇彩扎)

和平县

4

传统技艺(Ⅷ)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月光饼制作技艺)

龙川县

5

传统技艺(Ⅷ)

擂茶制作技艺

紫金县

6

传统技艺(Ⅷ)

糖环结制作技艺

连平县

四、民俗(2项)

1

民俗(Ⅹ)

渔梁习俗

连平县

2

民俗(Ⅹ)

临江镇关帝庙会

江东新区

河源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2项)

一、传统技艺(1项)

序号

分类(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传统技艺(Ⅷ)

绿茶制作技艺

(石坪茶制作技艺)

东源县

1

民俗(Ⅹ)

上灯习俗

(龙川上灯习俗)

龙川县

4. 客家文化的遗址

何葆国写过客家土楼,著名作家何葆国多年来行走在闽西南土楼乡村,对土楼有着真挚的热爱和深刻的发现。

他的土楼系列小说是反映客家文化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为中国地域文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近年来,他深入南靖梅林镇官洋村和书洋镇河坑村等世遗土楼村落与正在申遗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东溪窑,通过采访,田野调查,创作了气象开阔的长篇小说《东溪谣》。

5. 客家文化遗址及文物介绍

中国,山河壮丽,就单单翻阅那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书籍都要花上一段时间,更别说去逐个城市的了解它了。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中国,景点多的也是数不胜数,在我国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总数达多到55处,居世界第一,自豪感油然而生! 可以说这些世界遗产是我国文化历史的缩影,每个都是精华!

今天随我一起走进我国的37处世界文化遗产,一起来感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吧!

长城

巍峨磅礴的长城,是中国亦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浩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长城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敦煌莫高窟

一眼便是千年的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内的壁画,丰富的内涵,精美的画工,更有超高的艺术价值。

北京和沈阳的明清皇宫

庞大的规模,气派的宫殿,见证了清朝历史、满族和中国北方其他部族的历史文化的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神态各异,充分表现了古代匠人的艺术才能。

周口店北京 猿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历史书上的北京猿人封面了,也让我们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认识。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西藏地标建筑。始建于公元7世纪,红砖白墙的布达拉宫,气势宏伟,是去西藏必走的一个打卡点。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庙宇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至今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历史遗迹。

曲阜三孔

曲阜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的庞大建筑群,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建于唐贞观年间,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有着“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之美誉,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至今已有2700年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北方古城的典型代表。

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早已深入人心,庐山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一步一美景,园林内每一细节之处都是精致典雅,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丽江古城

古香古色的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独具特色。

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有着“皇家园林博物馆”的美誉。从公元11世纪起始建,到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浩大的园林实属罕见。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老城区的南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面积约270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丰年的场所。古时在北京城南北东西分别设有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现在都是对外开放的公园,以天坛规格为最高,是全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分为前后山,前山文物古迹众多;后山景色优美,自然野趣。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始凿于北魏年间,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历经八个朝代,开凿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堪称石刻艺术的宝库。

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保存完整,是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反映了皇家陵寝的原貌。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指分布在中国安徽、江西境内,长江以南的一些传统村落。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选世界遗产的西递村和宏村,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山清水秀,白瓦黑墙,处处如画卷。

云岗石窟

“塞上名城”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是闻名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其中的昙曜五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 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邓拓先生在此曾感叹:“危崖万佛迎风笑,艺术人间第一篇。”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展现了我国时代更迭。分别有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

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以碉楼而著称,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鼎盛时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建筑规模大,品类多,电影《让子弹飞》就在此取景拍摄。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每处土楼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内涵,深入了解便会惊叹于其中蕴藏的劳动智慧与诗书传家的客家文化。

登封“天地之中”古迹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是中国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各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有着“东方古建的艺术殿堂”之美誉。

元上都遗址

可以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的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始建于公元1256。是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

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全长5000公里,从长安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涉及到三个国家,其中我国共有22个申遗点,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历史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是中国唯一湖泊类文化遗产。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等组成有100多处景点。

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第一个以民族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

土司遗址是中华文明在元、明两代发展出的这种统治制度的特殊见证。土司遗址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当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况,更让世人了解我国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岩画主要分布在崇左市管辖的宁明、龙州、江州和扶绥境内。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上,绘制了巨大的赭红色岩画,岩画描绘了古骆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带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岩画经历千年风雨的洗礼,仍保持着原来的颜色,数不多见。

鼓浪屿

文艺清新的鼓浪屿岛可是热门的旅游胜地,有着“海上花园”之美誉。岛上现留存有931座展现不同时期、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鼓浪屿凭借宜人的气候加 上自然风光和浪漫情调,被评为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是石锤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圣地,还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良渚古城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区域性国家,以及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6. 客家人的文化遗址 文物

龙川县,博罗县,番禺县,四会县。依据是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南征岭南,并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同时期,置四会、番禺、博罗、龙川县1、番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西北岸。总面积786.15平方公里,(公元前214年),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南海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是历史重要港市,为历代通商口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现在广州市区里有一个南越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所在的这片地区就是以前番禺的中心地带。著名景点有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宝墨园等旅游景点。

2、博罗: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置县,是广东四大古县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为东莞、惠州、河源、增城等城市所环绕,面积2858平方公里。客家文化、南粤文化在这里相互辉映交融,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罗浮山,集道、佛两教于一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和“中国道教圣地”之美称。此外,还有元音古寺、银岗古窑场遗址、九天观、洗药池、平安山,象头山等景

3、龙川:隶属广东省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赵佗为首位县令。龙川名胜古迹众多,县城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附近还有涧洞三叠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境内北部有风光秀丽的枫树坝水库、梅子山矿泉山庄度假村;境内中部霍山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之美誉。

4、四会:处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西、北、绥三江下游。据说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境域广阔,经过2000多年的变迁,境域虽然不断缩小,但四会之名一直沿用不变。四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众多。有野狸岗古人类遗址、大岗头寨堡和"三台四塔",以及扶卢山六祖庵等遗址;古建筑物有唐代的贞仙祠、宋代的宝林寺、莲花寺,以及白雾台等。

7. 客家文化的文物

梅州有好多图书馆,像我这梅州市梅江区图书馆是在2007年成立的,位于梅城江北民主路井头街5号梅江区余陈梅冰文化中心大院内。作为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梅州城区文献资源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和图书馆事业中心。具备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

  图书馆馆舍由北楼、南楼组成,北楼位于“大院”大门入口处,南楼与北楼相对。北楼一层(流动馆、外借室)、二层(地方文献室、自习室)、三层(会议室、档案室),南楼一层(采编室、书库)、二层(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等)、三层(培训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

汉阳陵博物馆附近景点 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汉阳陵博物馆

1. 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汉阳陵博物馆

博物馆免费参观!疫情防控期间需要预约,注意距离,带好口罩!

2. 汉阳陵遗址范围

1.昆明池—七夕公园。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主题。

2.诗经里。诗经文化主题小镇。

3.茯茶镇。品茯茶,尝美食。

4.乐华欢乐世界。震撼,刺激,上瘾。

5.张裕瑞那城堡酒庄。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

6.崇文塔。中国第一高砖塔。

7.寿平民宿小镇。汽车营地主题区。

8.汉阳陵博物馆。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9.丰镐遗址车马坑。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10.大石头村。可以娱乐,垂钓,采摘等。

3. 汉阳陵文物

1.汉陵之冠—茂陵.

汉·茂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2.唐·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是中国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公元628-683年)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24-705年)的合葬陵.

3.汉阳陵博物苑是依托西汉景帝刘启陵园建设的大型汉文化旅游核心区,苑区占地3000余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咸阳·博物馆咸阳博物馆位于咸阳市中山街中段,馆址为明代1371年,咸阳博物馆馆藏文物1.4万馀件,藏品级别高,数量大,品类丰富,种类齐全。珍贵文物有:汉代玉马、玉俑头、彩绘指挥俑;战国时期错金银鼎、安邑下官锺、龙钮錞于、鲁王虎符;唐代刻花赤金壶、三彩单峰驼等。

5.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6.彬县大佛寺石窟修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李世民为他指挥下的彬州浅水塬的大战中阵亡将士超度亡魂所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

石窟依山傍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架木为楼、凌空飞阁,气势磅礴。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开凿石洞石阁130多孔,神兮460处,大小造像1988尊。窟内20米高的阿弥陀佛坐像是陕西第一大佛,自古就有关中第一奇观之称,造像雄伟庄严、凝重优美、线条明晰,保护完好,被誉为中国胜唐石窟艺术的奇观。

4. 汉阳陵历史博物馆

1.在市图书馆坐游4路(2元),汉阳陵博物馆下。但车比较少。

2.坐游10路,同仁村下。车多,但得走1公里。游10路:火车东站-华清立交东-华清立交西-华清村-三府湾西口-多彩商城-火车站东-西闸口南口-北门-北关-北稍门-龙首村-方新村-方新村北-公交六公司-雅荷花园-市图书馆-尤家庄-凤城五路-张家堡-城市运动公园-渭河桥头-梁村-张家湾-张旗寨-同仁村-渭河灰厂十字-正阳电管站-渭河电厂

3.从汉阳陵到咸阳机场没有公交车。从汉阳陵回西安市区可以坐游4路。

5. 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号

属4A级旅游景点。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依托汉阳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年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目前设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个基本陈列,展示文物一万余件。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独具特色的地下 遗址博物馆、秀丽宜人的园林风光,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日益发展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6. 汉阳陵博物馆介绍

西安钟楼到汉阳陵约24公里:

1、先在地铁钟楼站乘坐2号线,坐5站到市图书馆下

2、在市图书馆换乘 游4路,坐3站,在汉阳陵博物馆下

7. 汉阳陵考古陈列馆

汉景帝刘启,是汉武帝刘彻的父亲,在位时间16年。

他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缔造了古代大一统时代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顾名思义,就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两代在位期间治理天下的成果。文景之治的美名最早出自《汉书景帝纪》“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然而史学们提到文景之治大多把汉文帝作为重点,汉景帝则是因为史籍中的一句“景帝遵业”成了汉文帝萧规曹随的继承者,加之其刻薄寡恩的事没少干,其子汉武帝光环太亮,汉景帝甚至被后世看成是庸主、中主。实际上,汉景帝和雍正帝及其相似,都是容易被忽略,但起了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君主。

8. 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汉阳陵博物馆哪个好

汉阳陵博物馆(Hanyangling Museum),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2020年2月,从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汉阳陵博物馆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

9. 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汉阳陵博物馆的区别

汉阳陵是西汉帝陵之一,在咸阳原上,为汉景帝陵墓。汉阳陵最值得一说的是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10. 汉阳陵和汉阳陵博物馆是一个地方吗?

1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史渊源久长,积淀了我国二、三十年代由张学良先生和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教授等人创建的国内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类学科,聚结了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州工专等著名高校的优势学科,于1956年在西安合并而成。2006年9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迎来了办学110年并校50周年庆典。作为校庆重点工程的校史馆,全面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建大历经沧桑,自强不息之发展轨迹,展示建大育才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以及历届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艰辛历程。

14、西安高陵奇石博物馆

2013年7月,西安“博物馆之都”建设项目之一的高陵奇石博物馆建成。该馆分六个展区,馆藏化石、奇石、矿晶数万方,常年展出千余件。其中展出的从渭河流域张卜河段出土的猛犸象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的地理位置最偏南的一个猛犸象真化石。该馆位于高陵县桑军大道,毗邻汉阳陵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分为展览馆、奇石园两大部分。其中展览馆由化石馆、奇石馆、科普馆等三部分组成。馆藏奇石、化石、矿物晶体数万方,常年展出1000余件。

13、蓝田县蔡文姬纪念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距西安市区38公里,西蓝高速及312国道直达。蔡文姬纪念馆占地面积45亩,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及蓝田文物、碑石精品展,其中有《胡笳十八拍》的石刻。建有《胡笳十八拍》雕塑园,详细地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风土人情。纪念馆内还有历经1800余年的蔡文姬墓,其冢高7米,林木葱郁。相传,蔡王村就是当时给蔡文姬看墓的人,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村庄。

12、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西安城墙内,是为保护唐长安城皇城含光门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2006年11月开始筹建,2008年9月建成开放。现隶属于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属于国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设有行政部和文保部两个部门。博物馆仿城墙建筑并与城墙相连,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博物馆内主要展示隋唐含光门门道遗址、城墙断面遗址(包括隋唐、唐晚期至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的城墙土遗址)和隋唐长安城皇城过水涵洞遗址。

11、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

西安临潼博物馆是一所地志性历史博物馆,位于骊山脚下驰名中外唐华清宫东侧百余米处,建馆三十余年历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物万余件,展出面积六百余平方米,设有五个陈列室,一个历代石雕碑廊,一个石雕明墓保护室。随着临潼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该馆狠抓基础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不断开辟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科研、展览、收藏、保护为一体的区县级地志性的博物馆,在陕西省区县级博物馆乃首届一指。

10、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自强东路585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是一座以展示唐代大明宫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采用半地下式建筑格局,总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以独特的展示手段,将古代文物精品与新型展示手法完美结合,向世人全面展示了大明宫宏大的宫城规模、精巧的宫殿建筑以及博大精深的唐代历史文化。馆内展出的文物共计267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9件,等级文物占全部文物展品的2/3以上,均为唐代文物精品。

9、陕西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大门,长安南路电视塔周围的舟形环岛上,北望钟鼓楼,南眺终南山。主要面向社会普及科学自然知识,丰富市民文化娱乐生活。占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包括自然馆和科技馆两个独立建筑,科技馆中设有西北第一家穹幕影院。博物馆拟设生命科学、地质、古生物、生态和科技五大主题,生命科学将是陕西自然博物馆的主要特色,而生态则是陕西的优势所在。博物馆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博物馆为目标。

8、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7亿元。该院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30余年创办,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战略带动项目,是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7、 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是西安市“唐皇城复兴计划”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15亩,计有“十字街”、“道路车辙”、“石板桥”、“房基”、“水沟”等多处遗址,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区面积8000平方米。博物馆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体,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20多年来收藏的文物为主。

6、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要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这里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堡垒”、“红色兵站”、“红色桥梁”的历史。

5、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1982年2月23日,西安事变旧址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4、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3、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河东岸、半坡村北。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半坡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半坡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2、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2007年对外开放。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西安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由文物展馆区、小雁塔以及荐福寺为核心的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总投资2.2亿元(由国家投资2000万元、西安市政府投资近2亿元),占地面积245亩。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

1、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经过三 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