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鼻岭遗址

羊鼻岭遗址

羊鼻岭遗址

位于房县白窝乡长龙村西南,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铲、刀、镞和陶片。新石器时代仰韶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黑陶和彩陶,彩陶纹饰有草叶纹、花瓣纹,器形有盆、钵、碗、锉等;屈家岭文化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细绳纹及彩绘;器形有鼎、杯等;石家河文化陶片以泥质黑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鼎、杯、罐、研磨盆等。商周陶片有夹砂红陶绳纹鬲足及泥质灰陶板瓦等残片。(第二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张沟遗址和洪岭寺遗址:散落先行区境内的商周文明

文物名片

01、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沟遗址

张沟遗址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先行区孙耿街道张沟村东北70米处,遗址地标暴露部分南北长49米,东西宽47米,面积约2303平方米。遗址上覆盖着黑土,四周长满了松树,遗址北部还有一排30米左右的杨树。远远望去十分优美壮观,当地人称为“冢子”。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在此挖出一个秦代灰陶鼎。1979年,考古人员又在此发掘出商周时期的陶器标本多件,青铜剑一件。

2013年12月,张沟遗址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岭寺遗址

洪岭寺遗址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太平街道东坡涯子村东北约300米处,现存高台,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高出地面1~2米。从遗址中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有灰陶、褐陶2种陶器及红陶鬲足、鬲口沿,还有石刀残片、骨匕残片等。据考古学家分析,洪岭寺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据记载,早年此处有洪岭寺,后被烧毁。

2013年12月,洪岭寺遗址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1、遗址有“传说”

01、“张沟遗址”传说

张沟遗址位于孙耿街道办事处张沟村东北70米处的一个高地,当地村民称之为“冢子”。由于其年代久远,经过代代相传,这里便被赋予了“神秘”的“民间色彩”。

张沟遗址和邝冢遗址一样,因为历史感、年代感而被当地百姓添加上了很多“神秘色彩”。这些没有经过历史考证的传说就这样靠着口耳相传一代又一代的传了下去......

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去每逢三月初三人们都会来张沟遗址这里赶庙会。高跷队、玩旱船、烧纸烧香的男女老少有很多,非常热闹,特别是逢年过节来冢子上玩的人也特别多。此外,当地百姓传言,此地“神通广大”能驱散“来历不明的阴晦之物”,此冢子还能助百姓“心想事成”。于是,这里便成了人们祈福还愿的地方。

后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加上土地整改,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此地周边也被百姓用来种田。除了遗址仅存的高台,其余四周都已是茂盛的庄稼地。直到文革结束后几年,考古人员来此挖掘,因其出土文物才被再次重视起来。

02、“洪岭寺”传说

位于先行区太平街道东坡村东北约230米处的洪岭寺遗址被当地百姓称为坡涯子冢子,(东坡村与西坡村本是一个自然村,村名就叫坡涯子)。这处流传到现在并不起眼的田间高地同样有着民间口耳相传的“神奇故事”。

据当地百姓相传:当年洪岭寺遗址这里有一座寺庙——洪岭寺,香火旺盛,附近十里八庄的善男信女常来此祈福还愿,庙里的僧人也是越聚越多。到了后来,人们发觉很多年轻的女子来寺院烧香拜佛后却不见了踪影,于是便报告了官府。

官府接到报案后,当即派兵包围了洪岭寺。经过搜查,很快找到了那些失踪的女子。原来这些女子都被僧人绑架在寺内,并关押起来。查明真相后,官府大怒,处决了为非作恶的首犯,并烧毁了寺院并强令其他僧人还俗。从此,这个寺院变成了一堆瓦砾。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该传闻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但是中国历史上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其中最近的一次是五代时期的后周朝,后周一朝,兴起于951年,960年灭国,包括现今山东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那个时代都属于后周,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曾在后周朝范围内大举灭佛。据《旧五代史》记载,所谓世宗灭佛确切地说是限佛,并不是全部拆毁寺庙、强令所有僧尼还俗,而是拆除了一部分,保留了一部分,对普通人出家做僧尼规定了详细的条件。目的是减少寺院僧尼的不断增多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日益阻碍。因此,洪岭寺也极有可能是在这次灭佛运动中被销毁的。不管洪岭寺最后消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该寺庙曾经香火旺盛后,又致倾颓应是一种事实。

《旧五代史》

无论是张沟遗址传说还是洪岭寺遗址传说,归根结底还是“传说”,没有历史可以考证,它的流传靠的是百姓的代代传承。如果说传说是虚无缥缈的彩云,那么遍布眼前的古老遗址,则是可以震撼人心的历史见证。遗址里发掘出土的文物则印证了历史,也为后人认识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02、遗址有“文物”

01、“张沟遗址”出土文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专家来先行区孙耿街道办事处张沟村进行过2次考察,村内组织了8人对遗址进行挖掘,挖出了2米宽、3米长、2米深的大壕。经过现场考察,发掘出土了青铜器剑、陶器、陶瓷碗、陶瓷罐、陶瓷片、香炉等文物,现已存入原济阳县文化馆。除此之外还有古老的大青砖块,长60公分,宽30公分,上边带有花纹,很是精致。经专家评估,此遗址属于商周文化遗址。

张沟遗址出土的陶罐

02、“洪岭寺遗址”出土文物

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对洪岭寺遗址进行了探沟挖掘,出土了大量文物。根据出土的文物分析,洪岭寺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挖掘出土的文物有灰陶、褐陶两种陶器,以及红陶鬲足、鬲口沿;另外还有石刀残片、骨匕残片等。

洪岭寺遗址出土的陶片

洪岭寺遗址出土的陶片

现如今的洪岭寺遗址

考古专家对两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了评估研判,将遗址历史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发掘出土的文物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张沟村和坡涯子村,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两处遗址的“悠久历史”。

03、遗址有“历史”

01、遗址“溯源”

无论是张沟遗址还是洪岭寺遗址,据考古专家分析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将遗址追溯到商周时期。遥想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居住着“繁衍生息”的人类,就已经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开始了早期的“人类文明”......试想,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这里也是一片繁忙,一片欣欣向荣,一片生生不息。

现如今这两处并不起眼的“遗址”,曾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也曾是商周时期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人类发展足迹不可逾越的重要部分。

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没有了曾经的繁华与壮观,但其现存的高台和围挡圈起的高地依旧诉说着曾经“博大精深”的千古文明,而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出土的文物更是曾经“辉煌”的历史实证。周边被三千年风雨洗涤的黄土地,见证了三千年历史的起起落落,目睹了这古老文明由盛转衰再到后人发掘的整个历程。三千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古老文明的延续,不变的是曾经辉煌的历史,不变的是一代一代黄河北岸人民的初心和坚守,不变的是人们对商周文化的敬仰和对那个时期的新奇和热爱。

02、“走进”古老的商周文化

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56年)三个时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最为著名的是司母戊鼎),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

司母戊鼎

《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由此可知,商周时期包含了两个朝代即:商朝和周朝。商朝是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帝国后建立。经历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商汤画像

周武王画像

文字——金文

商周时期使用的文字是金文。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政治制度

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军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即“天子”的观念),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

武器配备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于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

科学发展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关于商周文化的历史知识还有很多,我们能展示的也仅是这伟大古老文明的一星半点。但张沟遗址和洪岭寺遗址属于商周文化遗址的事实却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考古人员的伟大发现,我们是万万不曾想到这片茂密的庄稼地属于曾经辉煌的商周时期。这两处没有生命的遗址,却是真切的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它们用自己的“执守”“保护”着历史,“保护”着沉睡在地下的商周文明。

04、遗址有“情感”

无论是张沟遗址还是洪岭寺遗址,渐渐远去地是历史的年代感,逐渐淡化地是民间代代流传的“遗址故事”,但百姓对这些遗址的敬重之情却丝毫没有缩减。

现如今,遗址四周都被大量农田包裹,但原址的方圆数里依旧被朴实的农家人用围栏挡了起来。站在高空俯瞰,这两处万亩良田里的“方框”格外“扎眼”,虽然都是绿色的植被包裹,却依旧能够层次分明的看出这两处隔离的区域,这是百姓对历史的敬畏,是百姓对历史的瞻仰,是百姓对历史的缅怀......

远眺洪岭寺遗址

黄河以北,450平方公里的先行区代管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历史文化。境内的一座又一座遗址,是历史参与的痕迹,更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遗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岁月的“洗涤”越发地沉淀下古老的墨迹,在黄河北这片万亩平原里熠熠生辉。

黄河北岸,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现有的遗址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辉煌和繁华,历史的痕迹却依旧存在。三千多年来,先行区的百姓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用勤劳和勇敢铸就了属于自己的文明。这两处散落在先行区境内的商周遗址,也见证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巨变,像极了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无闻的“守护”着自己的“儿女子孙”......

来源:乐活先行区

探访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期,我们慕名探访了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命名地、长江中游首次发现史前稻作遗存的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其已于2019年11月26日建成试运营。1988年,屈家岭文化遗址为国家公布的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废墟的遗址,该遗址是一处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故定名为"屈家岭文化",其年代距今约5000-4600年,是更早期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的继承者。

屈家岭遗址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2005年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先后进行4次发掘。遗址发现于1954年,1955年及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工作队两次发掘,出土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石器和陶器,蛋壳陶器、彩绘陶器和彩绘纺纶,说明新石器时代江汉平原地区已具有较高水平的烧陶技术和纺织手工业。

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周丽介绍道、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展出了玉钺、玉璜、石锛、石斧、石镰等800多件文物。展出文物中,还有厚度仅0.5毫米的蛋壳彩陶酒杯,有红黑灰三种颜色。屈家岭遗址先后出土8000多枚蛋壳彩陶。蛋壳彩陶能做得这么薄,说明先民已掌握先进的快轮制陶技术。

屈家岭管委会主任赵冬安介绍道、下一步,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重点保护展示项目建设,把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示范园区。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永靖文物》——营盘岭遗址

营盘岭遗址

营盘岭遗址位于永靖县王台镇永乐村宋家城社东北350米处的山岭上。西南邻宋家城社,南面至刘新公路,西面为深沟,北为松树湾。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保护面积15000平方米。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采集到宽带纹深腹钵和折线纹彩陶罐残片,彩陶钵内外有彩。陶质均为泥质橙红陶,施黑彩。文化层厚0.5-1.5米。综上所述,该遗址为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存。

营盘岭遗址标本

营盘岭遗址全景

来源:《永靖文物》

编辑:王晔梓

审核:陈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