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宗祠

卫氏宗祠

卫氏宗祠

位于英山县金家铺镇象鼻咀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由戏台、天井、大厅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粱架,两山设如意式封火山墙。该祠建筑布局、装饰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研究湖北乡土建筑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海珠|沥滘卫氏大宗祠筵开250围,三百余年贺元宵贤寿会,不变的敬老传统!

2012年,卫氏大宗祠入选为广东文物保护单位。

元宵夜是一年一度的团圆节。

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村,

正月十五元宵节

也是一年一度的敬老节。

昨日,位于广州海珠区沥滘村的卫氏大宗祠里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这里正在举行贺元宵贤寿会。

据悉,这种敬老传统已经在这个古村延续了三百多年。现场,卫氏大宗祠外筵开250桌敬老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卫氏宗亲在有404年历史祠堂里团聚,共庆元宵,场面十分热闹。

1993年,卫氏大宗祠入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宴传播孝道已有三百余年

上午,祠堂的工作人员就在内外进行布置,摆下了超过250张宴席桌。而祠堂外的侧面通道,则被临时改造成厨房,烹饪队从早上就开始准备着可供超过2500多人晚宴的食材。

“85岁以上老人在吃饭之余,还能收到一封100元的利是。”卫氏宗亲管委会会长卫志雄表示,元宵节沥滘卫氏族人设置元宵敬老村宴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村里传播孝道、敬老尊老的传统活动。沥滘村卫氏族人希望通过设宴让族人有一个相聚沟通的机会,传承族人一直坚持的孝道。

祠堂张灯结彩 共享节日欢腾

下午4时半,活动仪式正式开始,各地宗亲开始祭拜祖先,并参观修葺后的祠堂新貌。此时,祠堂内外,张灯结彩,鲜花、年桔、春联,处处都透着过年的喜庆气息。

据介绍,去年的活动还加入了传统民俗飘色巡游的环节。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取消了,仅保留了祠堂内的仪式。

6时许,晚宴正式开始。祠堂前鞭炮齐鸣,伴随着锣鼓声,栩栩如生的狮子通过一系列的表演,获取悬挂于高处的“利是”。随后,来自城中各个艺术团的演员为乡亲们献上一个个精彩节目,为节日助兴。当晚,除了卫氏族人可以在祠堂碰面叙旧,不少亲朋好友也前来感受这场盛宴。

演出团队

热心宗亲们捐款

吃“十全十美”,联络宗亲邻里情

“吃了十多年了,从小时候跟着父母来,现在我带着自己的孩子来。”30岁的的卫氏村民小燕表示,这是村里的大活动,从小就参加,有浓浓的年味 ,现在也会带自己的孩子来参加贺元宵贤寿会 ,让他们感受父母小时候过年的气氛,也借此机会向下一代传递孝道。

“今年订了3桌,除了和家人一起吃饭外,还邀请了一些挚友来参加,感受一下卫氏家族的盛事。”居民阿新表示,到祠堂聚餐是每年元宵节的固定节目,吃完正月十五的元宵饭,寓意新一年的开始。她认为,祠堂持续举办这个活动有助于宗亲联络感情,让亲友团聚,保持春节的热闹气氛。

过年的大聚会,吃什么呢?

在广州,过年吃的都是“意头菜”,

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小e从菜单了解到,今年的菜式食材与往年差不多,有鸡、清蒸鱼、炒丁、焖猪手、西生菜、虾等一些有好意头的菜式,寓意十全十美。

村里的故事宋明两代卫氏成望族

广州有俗语称“未有河南,先有沥滘”,早在清代,这里便是“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名村。而沥滘卫氏是开村大族,据《卫氏族谱》记载,在南宋年间有一个叫卫宁远的人,儿子们一支去了东莞茶山,一支来到沥滘,在村东龙眼树脚下定居下来,成为沥滘卫氏的开村之祖。在宋明两代,卫氏家族在沥滘拥有大片良田,影响力已远远超过其他家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沥滘村的祠堂数量特别多,曾有30多座祠堂历经宋、明、清和民国多个朝代,是广府地区朝代最齐全的祠堂群之一。如今举办盛会的卫氏大宗祠规模最大。

卫氏大宗祠

南宋时,卫氏先祖来到这里安家,经世代辛勤劳作,虔心向学,终成望族。位于海珠区沥滘村振兴大街23号之一的卫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至今已经404年整了。

卫氏大宗祠其建筑结构、手法及祠堂内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等,都是广州现存明代建筑的佼佼者。其主体建筑有仪门、门楼、前廊、主殿、后殿、青龙巷、白虎巷等,占地2000多平方米,宗祠为四进三天井结构。

据了解,目前在广州地区的众多祠堂中,只有卫氏大宗祠才有此“燕子斗拱”。这因为祖上有明嘉靖皇帝的外孙婿,才准许建造这气派不凡的大宗祠,宗祠二进牌坊上的“燕子斗拱”是身份的象征。

【记者 卫静雯】

【编辑 子禾】

来源:微社区e家通梦缘南洲(微信号:xxsbejtnz )

安徽余氏宗祠旅游景点 余氏宗祠图片

1. 余氏宗祠图片

余虎恩(余蛮子)官至云骑尉清光绪总兵平江县白尔村人。。慈禧赐匾在余氏祠堂。目前还可以看到。。

2. 余氏宗祠在哪里

1962年余茂春在重庆出生,1979年,17岁的余茂春参加高考,成为当年的市文科状元。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攻世界史。

1985年,余茂春被公派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斯沃斯莫尔学院学习。

1985年12月,美国历史协会召开100周年成立大会,余茂春以中国研究生的身份进去参会。

1994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毕业后,余茂春进入美国海军军官学院做副教授,教授“东亚军事史”。

自那以后,身为华裔的余茂春不仅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还跻身美国上层社会,与一些政客有了来往。

余茂春为了向上爬开心自己的私利,毫无顾忌地出卖祖国,不断为特朗普的反华政策摇旗呐喊,很多我们熟悉的反华政策都出自其手。

余茂春曾自鸣得意地说:“教导美国自由和民主的捍卫者既是荣幸又是特权。”

余茂春家族所属的是新安郡,堂号是静胜堂,宗祠在安徽寿县迎河镇。其父余益瑾生在安徽寿县,战争期间随军进入四川,留在当地工作。余益瑾一生奉献于革命,忠于国家。

但余茂春不认这个余氏宗祠。余茂春为摆脱“汉奸”之名,说自己的祖先是元末的铁木健,家族为了躲避朱明的屠杀而改姓“余”。他认为自己不是汉族人,自然也不是“汉奸”。

余茂春生在新中国,公派学习后却公然背弃祖国,热衷于“亲美反中”,如此数典忘祖行为,被无数国人唾弃。

余茂春身为华人助纣为虐、充当美国政客的“狗头军师”和反华“急先锋”,也让全球华人一片哗然。

特朗普下台之后,余茂春也和自己的主人蓬佩奥一起被赶出了白宫,两人一起加入哈德逊研究所,继续狼狈为奸地兴风作浪。

3. 余氏宗祠图片高清

1. 开先县令詹公祠,古时在县衙鼓楼东,今迁建于凤冠山南麓大石垵,安溪一中体育场北侧,内祀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

2. 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屿区忠门镇,与湄洲岛妈祖祖庙遥遥相望。

3. 蓝氏宗祠年代:明、清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简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

4. 长泰杨氏宗祠,俗称杨海纪念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为杨海居住的一所简陋平房。

5.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6.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

7. 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简介:北宋宣和元年(1119)始建,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

8.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位于福建省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

9. 永安市贡川镇城南巫峡头陈氏大宗祠是明代宫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10. 光明余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简介: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

4. 余氏祠堂在哪里

“五马拖车”是一座民居古建筑文物的住宅,位于饶平县黄冈镇城内(瓮城)余氏大宗祠后面西侧紧邻,座北向南,走偏东门亭,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乾隆五十一年立契(1786年)。

经过粗列量仗,整座面宽22米,进深65米,前厅门至照壁的门口埕230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165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1344.31平方米。

建造格局既繁又简,所谓“五马拖车”, 其建筑特点是“五进门”、“四进厅”、“三天井”、“一广埕”(驷马拖车三进门),地平一厅比一厅稍高,前厅与最后厅地面跌差高低约2米,每厅造型是一厅二房,前后滴水,厅是直通厅无后壁墙,最后厅才有后壁墙。

屋顶是宫庭型瓦造,灰沙墙体,木楹、石柱比较大,木雕属一般工艺,左右有花巷各随主体进深顺进建造一厅二房各有五套,面向主体,后包为花圃,古井一口,今水清冽,整座大小厅房几十间,开大小门一百个。

踏进群宅,令人有“千门万第重重入,穿廊走巷是谁家”之感。

5. 余氏宗祠的家训

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

三番五次,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但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6. 余氏祠堂图片大全图片

上联:余德祐后辈;下联:氏族人才出。横批:余氏旺族内涵:余氏家族积累的厚德,保佑着余家后人。因此家族兴旺,【余氏人才辈出】。因而余氏家族形成了【旺族】!

7. 余氏宗祠图片欣赏

福建的余姓基本上是属于汉族。余姓虽然入闽比较早,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但福建的余姓人数并不算多,有将近30万的余姓,主要分布在闽北、闽东、闽中,闽南和闽西则比较少。

另外余姓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有湖北省、四川省、广东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

8. 余氏宗祠堂

在唐朝天宝年间,爆发了安史之乱,许多大家族为了避免灾难,纷纷举家南迁。余姓的先祖从京口出发,一路向南,来到了当时睦州遂安县境内,最终定居在武强溪畔九势山下之萝蔓塘,他们就自称为“萝蔓世家”。每一支族人外迁,都会在落脚之地建祠堂,祠堂大门上挂上书着“萝蔓世家”的牌匾,以示家族荣耀和人散心不散。

9. 江西余氏最大宗祠

冬塔及附近有以下景点:

向钧烈士故居

向钧烈士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钧烈士故居位于平江县向家镇山陂村,东北距平江县城45公里。故居座东朝西,总面积约900平方米。故居整体为砖木、夯土结构,。

方氏宗祠

方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方氏宗祠位于平江县木金乡保全村店头大塅,距平江县城70公里,是一处清代家庙建筑,始建于清康熙30年(1693),座北朝南,四进三厅。

张岳龄故居

张岳龄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张岳龄故居位于湖南省平江县瓮江镇英集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藏经楼、慎思堂、听雨楼、澹园等单体建筑组成。

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

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始建于公元1919年,原建筑为北方典型的四合大院组合形式。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湘鄂赣革0据地纪念馆位于平江县城三犊源花果山,占地11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平江一处新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靓丽的人文景观。

沱龙峡

沱龙峡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沱龙峡生态旅游景区以徐家洞大坝及水库、沱龙峡、连云山主峰为物质基础,以龙湖(水库湖)水上娱乐和沱龙峡(徐家溪峡谷)激流探险为核心项目,打造成可供漂流探险、蹦极攀岩、休闲度假、大型娱乐、户外运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3A级综合性景区。沱龙峡生态旅游景区特色沱龙峡漂流是国内落差的最大的山地两人自助峡谷漂流,全长5公里,总落差299米,漂流过程中最高落差19米。

纯溪小镇景区

纯溪小镇景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纯溪小镇景区位于平江县连云山,从长沙驱车前往只要一个半小时。纯溪小镇景区是集娱乐、餐饮、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有客栈、青年旅馆、亲水酒吧等。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时间为1925年。位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湘鄂赣苏维埃政权的纪念建筑。1930年,平江、浏阳、铜鼓、万载、大冶等。

平江余氏宗祠

平江余氏宗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白尔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建筑面积95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平江上荆寺

平江上荆寺为文化旅游景点。上荆寺原名国皇寺,后易名为上荆寺,原址位于向家镇梅树村。上荆寺历史久远,1510年,明正德皇帝私访江南时,曾为该寺题书“佛法大殿”的匾额,使得国皇寺闻名遐迩。漫长的历史长

平江起义纪念馆

平江起义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江起义纪念馆位于岳阳市平江县天岳经济开发区东兴大道。纪念馆由平江起义旧址、彭德怀铜像广场和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组成。建筑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平江“三月扑城”失败后,国民党湖南省清乡督办署,立即从南县调周磐所部独立第5师来平江“清剿”共产党。

徐安贞墓

徐安贞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安贞墓位于三墩乡中午村。徐安贞,原名楚壁,亦作楚玉,字子珍。原籍信安龙丘(今浙江龙游),生于公元699年,卒于784年。徐安贞为唐玄宗时中书侍郎,盛唐时著名诗人。

岑川李氏宗祠

岑川李氏宗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岑川李氏宗祠位于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又名陇西堂,位于湖南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李氏宗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其谱载明成化五年(1469年)就已存在。

连云山峡谷漂流景区

连云山峡谷漂流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连云山峡谷漂流景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嘉义镇境内,湘东北第一高峰,连云山的崇山峻岭深处,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98%,年平均气温15℃。

10. 余氏宗祠在哪里寻根

佘:读音作shé。和“舌”一个读音。

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太君 、佘熙璋、佘国观。现有女明星佘诗曼。

佘姓源出有二:

1、出自余氏音变后转化而来。据《姓氏寻源》载:“古有余无佘,余转韵为遮切,音蛇。”在汉代以前无佘氏,因此在周、春秋、战国时代都无“佘”氏的记载。后来“佘”字是从“余”字音变后转化而来的。那么“佘”氏也应是有一些余氏的后人改变而来的,遂形成佘氏。

2、出自以地名为氏。汉后有佘山(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南),居住在佘山的周围的居民,其中就也有以山名为姓氏,称为佘氏。据古书记载,佘姓人多住于江西 南昌。钱大昕曰:“佘姓音蛇,即汉书荼恬之荼,省文。”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前一百位。从历史文献看来,佘姓是余姓转化而来的。佘姓,初见于南朝宋人何承天的《姓苑》。

据《姓苑》上记载,佘姓起源于南昌。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佘氏,音蛇,从示,唐开元年间太学士佘钦,是南昌人。另从《姓氏寻根》上追溯,古时没有佘姓,只有余姓,余转韵读蛇。

佘与余,这两个写法十分相近的姓氏,它们之间也确有关系,从古人杨慎的笔记可看出其大概。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五书》上也指出,古代有余写作佘,音蛇。从这两书记载可知,佘、余两姓关系同出一源。

从《姓苑》介绍的主要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带的情况考察,二姓可能是一家。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

佘姓的得姓始祖,当同余姓一样,是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富强基础的由余,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聚集地:据宋朝时候的古书《姓苑》上说,佘姓人多来自南昌那一带。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唐宋年间,余姓佘姓先后进入莆田、仙游、泉州等八闽大地,江西、江苏、湖南、广东也留下他们迁徙足迹。

佘姓宗氏祠堂往往刻有“雁门衍派”字样,说明他们源于山西佘太君一族。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佘姓望居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新郑(今河南省中部新郑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佘

黄氏宗祠为什么会叫黄氏大宗祠

加一个大字 一般是区别于一村或一地之祠 想来应该都会是几村或几地的

甚至有可能是几县乃至一省内的一支或多支同源同姓家族所共有的 宗祠

何氏宗祠是怎样建造的?

何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武义郭下村,占地 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 分为头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头门(前厅)三大 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厅五大间及东西回廊, 厢房左右各三间;后厅五间与左右回廊及东西 厢房各三间。正厅前的天井中建有宇台(俗称 戏台)一座,戏台正面宽58米,侧面宽62 米,面积36平方米。祠堂门廊大门边一对直径 90厘米的抱鼓石(俗称户对)连同石雕底座共 高176米。门口上方一块白色匾额上书“源泓派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明朝崇祯癸未年( 1643年)明 朝世袭靖南王、浙江抚台耿精忠题赠的。两扇大门各绘彩色 门神像,大门两边木刻对联是:“入堂思起敬,绳武乐明伦。” 门口上方墙上凸雕楷书“何氏宗祠”四个庄重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