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祠堂

程氏祠堂

程氏祠堂

位于浠水县绿杨乡查儿山村。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坐东朝西,由正屋和偏房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正屋后殿正面供奉祖先牌位,上部悬挂有康熙御题的“学达性天”匾。(第五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肥城郭氏家族举办祠堂揭碑庆典暨二期工程启动仪式

2019年1月25日,肥城市郭氏家庙揭碑庆典暨二期工程启动仪式肥城桃园镇郭刘村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郭氏宗亲代表参加了庆典活动,山东郭氏文化研究会领导成员郭万洋、郭玉清、郭伟、郭靖、郭文耀应邀出席了庆典活动。

城郭氏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山西洪洞县迁居肥城老佛庄(今桃园镇郭刘村),刀耕火种,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肥城郭氏家族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肇建郭氏祠堂,道光年间重修。因朝代更迭,战乱兵燹,风雨侵凌,木损墙颓,其状令人心痛。2014年,由郭庆才、郭启刚、郭庆珠、郭同庆、郭庆臻等人发起重修郭氏宗祠,成立了郭氏家庙修缮理事会。众宗亲齐心协力,历时四年,祠堂大殿修缮完成,为表彰捐款宗亲,郭氏祠堂修缮委员会立功德碑一通。在庆典活动上,举行了功德碑揭碑仪式,并就二期工程做了安排。活动现场,许多宗亲慷慨解囊,共襄盛举。(摄影:郭 靖 郭 伟)

左起:山东郭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郭万洋、执行会长郭玉清、外宣会长郭伟

朱氏又一值得一提的祠堂,义阳堂大坝朱氏祠堂

南平延平区南山镇大坝朱氏祠堂

固始发祥千年远

龙坡传承一脉长

义阳郡,指现代的河南信阳地区。大坝朱氏始祖古倞公,公元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公元893年特差建宁军节度使判官。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延平西芹。为牢记祖先的来历,祠堂寝室制作“义阳堂",以示纪念之意。

祠堂门楼由朱古倞三十七代孙长贵捐款修建

大坝严禁碑

仿朱文公题字

由朱古倞公三十七代孙长河捐赠的烛台

由朱古倞公三十七代孙长河捐赠的香炉

由朱古倞公三十九代孙建新、从军(孟房)、志宏捐赠的钟鼓

福建文化厅颁发的纪念证书

义阳堂文公牌位

古倞公牌位、十二代申伯公牌位。申伯公,号梅荘,行千九。宋开禧乙丑科进士,晚好佛教,建龙山寺,开水圳,修大坝。龙坡从此更名大坝,引水灌溉的千亩良田改称“大坝洋”。

大堂寝室,由三十八代孙玉见捐赠的香案。

外迁宗亲之牌位

文风开鹿洞,道承洛水证渊源

武德著龙津,职受建州昭义勇

古倞公三十六代孙成康(火旺)捐款重修的寝室

二0一七年春节联谊会

南平市《朱子文化》在祠堂设立教育基地

古倞婆之墓。位于南山东门水尾。古倞公英年早逝,古倞婆身怀六甲,投奔古倞公妹夫南山吴司马,生植公至弱冠后,再迁龙坡。生五男,水公行十一迁尤溪,火公行十二迁沙县,木公行十四迁西芹,金公行十六迁建阳,土公行十五居龙坡。

2016年祭祖时,各地宗亲前往东门祭拜古倞婆!

大坝早名“龙坡”,南宋时,朱氏第十二代孙朱申伯率领乡众拦河筑坝,所溉之田称大坝洋。“龙坡”始称大坝。

整理不易

支持,敬请打赏

多少随心,感谢您的赞赏

天下第一祠堂——唐氏总祠堂(晋祠)

山西唐氏ID:天下唐人

汇聚四海唐人,传承唐族文化

互动唐人轶事,公益成长唐家!

你知道唐姓祠堂在哪里吗?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位于山西省太原晋源区晋祠镇,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唐叔虞祠。晋祠的根儿。祭祀剪桐封弟之晋国开国君侯唐叔虞。现在的祠堂是在元代建筑的基础上,于清乾隆36年修缮扩建的,唐叔虞塑像大约是明代的。晋祠从这根上缘起,,包容并和,林林总总,已成中国传统文化之集锦。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大约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重建。历千年战火而幸存,实为国之瑰宝。

晋祠赤桥村的清末举人刘大鹏撰写《晋祠志》有言:“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而今晋祠之最珍贵者,当为圣母殿。

献殿。圣母殿建成百余年后的靖康元年(1126年)秋天,太原经大半年攻防血战,被金兵攻陷,次年北宋亡。圣母殿幸存,且于金大定8年(1168年)在其前添建了一间享殿,即献殿。

大殿前是宋代所建的“鱼沼飞梁”,呈十字桥型,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晋祠三绝”周柏,没有寒风中挺立的雄姿,也没有繁枝茂叶,只有不屈的精神和不老的心。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棵周柏。明傅山曾立石上书:“晋源之柏第一章”。无疑,周柏是晋祠的根。周柏不仅是晋祠三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晋祠三千年连绵不绝的庇护神。宋欧阳修曾感叹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晋祠三绝”唐槐,位于水镜台前,虽不是晋祠古槐中年代最久远的,但却是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对越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晋祠东庄的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吕祖庙求得签题“添砖加瓦”。 高应元见晋祠里殿堂楼阁亭台等俱全,故建对越牌坊,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 对越匾为高应元手书,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浮屠院内的舍利生生塔,曾建于隋开皇年间,后被毁,现塔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

全球唐氏祭祖大典

2016年全球唐氏祭祖大典在太原晋源区晋祠盛大举行。中华唐氏宗亲总会荣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释怀善大师(俗姓唐)莅临现场,500余位唐氏企业家代表、文化名流、社会活动家齐聚一堂,与来自全国20余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唐氏后人聚首晋祠,共同见证这场以“唐氏文化”、“宗亲血脉”为主题的盛会。

唐氏宗亲祭祖现场

晋祠既是怀念、奉祀第一代晋王唐叔虞的祠堂(唐姓起始祠堂),也是中华唐氏的总祠堂。尽管晋祠经数代扩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于唐叔虞祠文化发展、丰富起来的,包含多种文化内蕴、透析着华夏古今文明的奉祀建筑群。

中华唐氏宗亲总会会长唐传勤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本次祭祖活动有来自北京、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福建云南新疆陕西天津二十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等地代表共计五百余人,是近年来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