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纪念馆

董必武纪念馆

董必武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东北处稞子山上,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国庭院式结构,白墙碧瓦,飞檐翘角,依山而建,古朴庄重,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董必武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社会主义法制奠基人。

1984年经中央批准,董必武纪念馆于次年清明节破土动工,1986年3月5日董必武诞辰一百周年落成开放。董必武纪念馆在开放的二十年间,于一九九二年和二00四年分别进行维修,修改后的纪念馆不论是外观建筑还是陈列形式都焕然一新。展览内容以董必武的生平和业绩为依据,通过740余件珍贵文物、照片、字画、硅胶像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董老光辉战斗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走进董必武纪念馆,首先要登上 级台阶,迎面抬头可见,正面门楼匾额上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董必武纪念馆”六个馏金大字。从正门进入,便是纪念馆的正院,院子中央安放着董必武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基座的后面是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合葬墓,二000年十月六日,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安放在纪念馆内,实现了他们生前的愿望,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人们在这里缅怀董老的丰功伟绩,学习董老的革命风范,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墓后是一道 长, 高的屏风,上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董必武同志生平”。正院的东面有一侧院,环绕正、东两院建有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进入纪念馆序厅,迎面看到的是万里长城壁画,以恢弘的气势、强烈的民族凝聚感,表达了董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浩瀚胸怀。第一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辛亥革命失败后他东渡日本的内容。第二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内容。第三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崇高思想品德。

信息来源:黄冈市旅游局

本溪望溪公园烈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朱德、董必武、谢觉哉题词

在辽东山本溪市中心,有一座花园山,背靠平顶山,前有太子河蜿蜒流过,保护和孕育着本溪这座山城。花园山被修建的如同花园一般,是山城人民休闲锻炼的好地方,人们也称为望溪公园

在花园山的山顶有座巍峨耸立的烈士纪念碑,是凭吊革命烈士的理想场所。纪念碑的题词有朱德元帅、 董必武、 谢觉哉三人共同题词,四侧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各有不同含义,怎么会有三位开国元勋的题词,大理石浮雕又各代表什么含义?今天一起来介绍下,及烈士碑修建经过。

本溪革命烈士纪念碑

本溪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因当时形势紧张,没有办法很好安葬,只能尽力择一块佳地安葬。烈士的坟墓数年后,有的变得荒芜,有些甚至尸骨裸露。

为使革命英烈安眠于地下,辽宁省民政厅于1956年冬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对所辖区内的烈士陵墓进行调查、登记并集中管理的具体方案上报省民政厅。

本溪市民政局通过一年多的调查,查明我市在各地的烈士陵墓有500余座,其中平山区桥头和高丽坟背(高峪)就有63座,市民政局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写成书面材料,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上呈省民政厅。

本溪花园山上城区

原文如下:

“本溪市民政局(57)民优字第22号,《关于修建烈士塔和烈士陵园的报告》经市研究确定,明年在游人较多的望溪公园原伪满纪念塔的旧址,修建烈士塔一座。

为加强对烈士陵墓的管理和利于人民瞻仰、凭吊,还决定明年在前进沟修建烈士陵园一处。分春、秋两期将市内分散埋葬的烈士墓加以迁移集中,上述两项工程中,烈士塔一项需人民币9万元,烈士陵园需人民币3万元,计12万元。

由于本溪市无力解决,特备文上报,请审准拨款,以便在1958年开工建设。”

民政厅很快批复了本溪市的方案,并将款项一同拨下来,民政局的同志欢欣鼓舞。一方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纪念塔和烈士陵园的设计图案,一方面开始整理烈士尸骨。许多妇女自发地组织起来,拿出自家本来不宽裕的布料,为烈士们赶做小被、小褥。民政局的同志,用双手把烈士的尸骨一个个小心翼翼地从土里扒出来,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火匣子里(小木棺)集中管理。

在花园山顶看本溪平顶山

本溪烈士纪念碑题词经过及浮雕的含义:

1959年元旦期间,中央领导来本溪视察,知道这件事后特别高兴。朱德委员长和中央其他几位领导,不顾旅途劳累,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一道登上山顶,亲自查看。

朱德委员长站在东瀛塔座上,看到背依巍峨的平顶山,左右群山莽莽,前面太子河浩浩荡荡,不住声地说:“好地方,好地方啊,你们一定要把烈士纪念塔建好啊!”

回到宾馆,市领导请求他为纪念塔题字时,他高兴地笑着说:“光让我写不行,他们几个会不高兴的啊。”

于是,朱德委员长提起本溪特产毛笔万年王”,略加沉思写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董必武副主席接过笔写道“光昭日月”,谢觉哉院长写道“与日月同光”。

董必武题词

望溪公园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各条战线义务劳动队伍,分三路进入预先划好的白灰线内。市政府两侧的山路是日伪时期所开,此次需加宽铲平。而重新立碑垂直下来的山路,需要重新开拓。

谢觉哉题词

随着东瀛塔底座炸毁的炮声,各个建筑队伍进入施工地 段。他们一边建设露天剧场,一边用砖混砌成399蹬台阶,30个平台,一座桥涵和一个竹凉亭。并且在顶端用灰石条砌成33级台阶。

立体建筑外分为五层,第一层用61根矮石方柱钻孔用铁索串成半圆形护栏;第二层是宽4米的板油马路;第三层,用青石板铺平长12米、宽10米的祭奠广场;中间用汉白玉石雕扶栏,四角分别有4座尖顶方体塔灯;第四层,上窄下宽对称各61蹬青石台阶;第五层,中央石台阶为21蹬,16根汉白玉石栏分四个出口,将7米见方碑底座,18公尺高的碑身围在核心。

飞夺泸定桥

底座为灰色花岗岩砌成,上有栩栩如生的四幅浮雕;正面的图案是飞夺泸定桥,两侧为东北抗联抗击日寇和辽西追击战,后面是解放平顶山战斗。碑身呈凹型,正下方有麦穗和齿轮石透雕花环。

抗联抗击日寇

辽西追击战

正面是朱德59年元月5日题词,左、右是董必武和谢觉哉的题词,后面是碑文,大意是向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致敬

平顶山战斗

纪念碑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庄严。工程从1959年4月5日起至1961年10月1日止,历时二年六个月,耗资37万人民币大功告成。

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里已成为山城后来人凭吊先烈,激励精神的圣殿。

武昌起义纪念馆附近景点 武昌起义纪念馆游览图

1. 武昌起义纪念馆游览图

3月6日下午,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2013年全省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们,前往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该馆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 宏伟壮观 “V”型建筑配以光彩夺目的“楚国红”,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象征着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先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共和之基”雕塑,黄褐色的巨幅浮雕由鄂军都督府、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全副武装的湖北新军将士们战斗的场景组成,生动再现了一个世纪前那场开天辟地、史无前例的革命洪流。武昌起义第一枪成为辛亥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掀起了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从此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开创了历史新纪元。随后,学员们依次参观了五个展厅,分别为:晚清中国、革命源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

第一展厅的条约墙深深刺痛了我们的目光,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大家驻足思索,久久不愿离去。12面巨幅的石墙上刻上了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厦门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五口通商章程等。 12幅条约墙被粗壮的铁锁链牢牢牵住。这些条约和铁锁链,是耻辱的标记,是沉痛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更是催人奋进的力量,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三展厅的武昌首义部分,革命志士为筹集起义经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真实故事:焦达峰、居正“盗金菩萨”;邹永成“骗金首饰”;刘贤构“捐助夏布”;张振武“出售祖产”;刘公捐献巨金。先辈们为救国求存、民族独立甘愿抛家舍业、将个人安危和生命置之度外,这种伟大无私的博爱、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勇立潮头、坚定不移、不断奋进。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忆深刻的还有中山先生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中国近代革命史,从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到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国在中国诞生,直至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失败,共产党诞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客观的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参政党的一员,将矢志不渝的跟随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复兴、人类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2. 武昌起义纪念馆游览图高清

驾车路线:全程约3.0公里

起点:武昌区

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中山路行驶80米,调头进入中山路

2.沿中山路行驶1.0公里,过左侧的广西大厦约230米后,右转进入民主路

3.沿民主路行驶660米,过左侧的财苑大厦约290米后,左转进入武昌路

4.沿武昌路行驶290米,右转

5.行驶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黄鹤楼东路

6.沿黄鹤楼东路行驶270米,左转进入红楼路

7.沿红楼路行驶1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

3.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资料

首义纪念馆有停车场,但最好不要开车去,车位很紧张。

辛亥革 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旧址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廷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里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4. 武昌起义纪念馆游记

预约方式1:在微信上的微信公众平台(名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上预约,7日内参观。

预约方式2:微信上“武汉文旅码”小程序上预约,7日内参观。

预约方式3:微信上方搜索“游湖北”小程序-进入小程序后直接进入武汉地区进入预约,在上方搜索栏搜索自己想要去的景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5. 武昌起义纪念馆游览图简笔画

1.湖北省博物馆:这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2.湖北地质博物馆:设有地球演化厅、生命演化厅资源与环境厅、多媒体功能厅共四个展厅。

3.武汉自然博物馆: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常设展览“大河之旅,生命之歌”以大河为背景、以生命为主题、以贝林捐赠标本为基础,着眼于世界主要大河流域的地质生态环境,重点展示其地质生命史、生物多样性。

4.桥梁博物馆

5.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全国大学首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大观众认识地球、了解自然的科学殿堂。

6.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示、研究及武汉近现代史的研究。免费参观,值得一看,可当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中国建筑科技馆建筑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包括常设展厅、主题展厅、临时展厅、科普互动展厅,常设展厅免费对外开放。

8.武汉科学技术馆武汉科学技术馆(新馆)是一座集多功能、综合性、智能化于一体的特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场所。

9.湖北美术馆 免费参观地址:武昌区东湖路三官殿1号(近湖北省博物馆)。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10.东湖衫美术馆。地址:洪山区鲁磨路668号,开放时间:10:00-17:00。

6. 武昌起义纪念馆平面图

我总结了一下武汉市内大大小小值得去看的博物馆列表,可供参考

武昌 湖北省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汉革命博物馆 中科院水生博物馆 武汉万林艺术博物馆 武汉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中国武钢博物馆 湖北美术馆

汉口 武汉博物馆 武汉钻石艺术博物馆 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 江汉关博物馆 性学博物馆 宋庆龄汉口旧居 詹天佑故居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 谌安明蝴蝶博物馆 武汉科技馆新馆

汉阳 武汉桥文化博物馆 武汉中华奇石馆 武汉白求恩纪念馆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其他区 中山舰博物馆

7. 武昌起义纪念馆图片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简称为(武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等,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北端,又称红楼。原是清政府于宣统元年(1909年)所建的“湖北省咨议局"大楼。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即在此组成革命军政府,颁发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通电号召各省起义。

2、江汉关大楼 江汉关大楼 于湖北省武汉市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大楼使用英国建筑形式,主楼四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四层,总高度46.3米,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汉口开埠以后,清政府于1862年在汉口设立海关,名江汉关。

现存江汉关大楼落成于1924年。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

3、明楚王墓 明楚王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南40公里处江夏区龙泉山,系明朝八代九位楚藩王的陵寝。

明楚王墓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龙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现被辟为风景区。

4、鲁台山古墓 鲁台山古墓葬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村,属周代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滠水东岸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整个墓葬群范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共有西周与春秋战国墓35座。 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战国墓30座。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铜、玉、陶器,其中青铜器约占二分之一。

铜器造型严谨,花纹繁缛。198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鲁台望道为黄陂十景之一。

鲁台山椒的双凤亭亦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了“长子狗”铜鼎和“公大史”铜方鼎等重点文物。

5、盘龙城遗址 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

原认为中心区面积约 1.2平方公里,但在后来发现了面积2.5平方公里的外城,其遗址面积应更为广大。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地层),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内城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时期,外城则尚未确定兴建年代。 盘龙城出土的104厘米长的大玉戈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

8. 武昌起义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武昌区闯马场,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在此组建了革命军,宣布废除清王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这年是辛亥年,称辛亥革命。周围有,地标建筑黄鹤楼,武昌起义门,长江大桥一桥,辛亥革命首义烈士纪念馆,烈士祠,纪念馆全称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又称红楼。

9. 武昌起义博物馆参观

湖北省重要景点:武汉黄鹤楼、东湖公园、湖北博物馆、武昌起义相关旧址。

武当山。荆州古城。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看自然风光。

武昌起义纪念馆景点描述 武昌起义纪念馆平面图

1. 武昌起义纪念馆平面图

纪念武昌起义纪念馆,主要是教育国人不忘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2.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图片

武汉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7年末,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盘龙城遗址、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会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等29处。

扩展资料: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着力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2016年2月至11月,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相继获批,落子武汉。2018年11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正式上线。

3. 武昌起义纪念馆平面图手绘

武昌督府堤: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陈潭秋故居武昌阅马场: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昌首义路:起义门(武昌起义)汉口长春街:八路军办事处汉口洞庭街:八七会议旧址汉口沿江大道(兰陵路附近):宋庆龄旧居

4. 武昌起义旧址馆介绍

清代武昌城有9座城门,沿长江边分布,从北到南顺时针方向分别是武胜门、忠孝门、宾阳门、中和门、保安门、望山门、文昌门、平湖门、汉阳门。9座城门中的中和门,因纪念武昌起义,而被冠名为起义门,现在武昌火车站附近。

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方便交通,在宾阳、中和二门间增设通湘门,所以有时也会看到武昌十座城门的说法。

5. 武昌起义纪念馆平面图简笔画

武汉的八大红色教育基地如下: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武汉野战国防园、中山舰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二七烈士纪念碑、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首义文化区。

6. 武昌起义旧址图片

免费开放;持有效证件免费领取门票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首义广场南侧,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也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串联成首义广场炫目的文化符号。

博物馆的外观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从空中俯瞰是一个红色的“V”字的造型,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和武汉的腾飞。博物馆共有4层,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这些陈列设施,让现代人能清 晰的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学习先辈的精神。

7. 武昌起义纪念馆图片

1、武昌区所属的省:湖北省。

2、武昌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是中心城区之一、武昌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介于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之间,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

3、武昌区始建城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区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而东向湖区缓斜,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4、武昌区境内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红楼、放鹰台、无影塔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武昌也因此事件而闻名。

8.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资料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