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坝堰崖墓群

头坝堰崖墓群

头坝堰崖墓群

位于建始县长梁乡桂花村东南,宋代墓群。共十七个洞穴,开凿于盛竹河北岸崖壁上,距河面高约12米。洞口分方穴式和横穴式两种。方穴式边长约2米,横穴式一般宽3米,高2米。(第三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浙·平阳』浙南石棚墓群-龙山头石棚墓

浙南石棚墓群-龙山头石棚墓

年代:商、周

保护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拍摄时间:2018年4月、2020年1月

神秘洞穴系汉代崖墓群

  5月3日,本报报道了达川沿河乡高峡子村发现神秘古洞穴的消息。这些洞穴到底是古代巴人躲避战乱所挖?还是崖墓群?当地村民众说纷纭。近日,达川区文物管理所的专家通过现场勘查,揭开了这些古洞穴的神秘“身世”……

洞穴“身世”揭晓

据了解,“藏”在高峡子村灌木和草丛里的古洞穴共有四个,分布在河的两岸,由一处独洞和另一处群洞组成。“经文管专家实地考察鉴定,这些洞穴就是我们所说的崖墓,距今约有1800多年的历史。”达川区文管所所长潘洁告诉记者,崖墓也叫岩墓、蛮子洞、仙人洞,是古人仿造居所为逝者建造的墓室,在山腰或山脚的崖石上直接开凿。不论开凿的时间先后,这些崖墓一般都排列有序。

“这种墓葬形式西汉后期开始出现,东汉时期盛行。”潘洁介绍,在东汉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厚葬之风盛行,崖墓这种墓葬形式在岷江流域尤其流行,很多地方还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

我市现存崖墓近千座“崖墓在达州分布非常广,绝大多数乡镇都有。”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告诉记者,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达州发现现存崖墓总数近1000座。在渠县渠北乡前锋村发现了40多座崖墓,开江县靖安乡蛮洞子村的崖墓也有近百座。

“很多村民以前对崖墓都不了解,对这些崖墓进行了开凿,把取得的条石另作他用。”王平说,根据规模和数量,有的崖墓群已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崖墓群是汉代祭祀文化的历史见证之一,对研究达州地区古代社会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报记者 姚丹

静海旅游 天津东滩头东汉墓群

天津东滩头东汉墓群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东滩头村东150米处。1982年发现后,进行3次挖掘,共清理出砖砌回廊墓、多室墓、单耳墓等3种形式的砖室墓座。

回廊墓规模宏大,形式特殊,南北长39.7米,东西宽15.4米,由4条墓道22个墓室和徼道(是庄园卫士巡警的道路。《汉书》载:“龟兹王数来朝贺,归其国,汉官室,作徼道,周卫出入。”)等建筑组成。墓前3条墓道,中间墓道长10.4米,墓后1条墓道长7米。墓室有前、中、主、后4室和耳室,中间1条南通墓室,连接前后墓道。墓室的券门正中多墨书题记,前室方形,边长2米,南连甬道,北接中室,东西两侧开券门通徼道。中室方形,边长2.4米,壁用花纹砖平铺交错砌成,地面铺素面大砖。东壁砌两个券门通向南北两耳室 ,耳室做穹窿顶。主室是最高大的墓室,长方形,南北3.9米,东西2.1米,壁残高2.6米,穹窿顶,底铺素面砖两层。后室近方形,南北2.1米,东西1.8米,高2.3米,穹窿顶。北壁设券门,正中有墨书“北出大户”题记。东西两壁设券门通徼道,券门正中分别有墨书“徼道东入户”、“徼道西入户”题记。徼道绕墓室修建,状似回廊,周长49.8米,宽75-80厘米,墙壁平铺交错砌成,沿线砌有14个穹窿顶小室,高1.7-2.2米,均匀分布。此墓用材讲究,砌墙用的素面青,砖质坚、火候高;券门和穹窿顶都用楔形砖;墙面和门用砖都有菱形、乳钉等花纹,局部有墨、朱、白等不同颜色的彩绘。砖壁皆采用平铺交错砌法,缝隙灌注白灰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