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美土司遗址

容美土司遗址

容美土司遗址,是明清时期鄂西南势力较大的容美土司留下的包括万人洞、万全洞、情田洞、中府、爵府、南府等多处遗址的遗址群,分布范围达44平方公里,位于今湖北省鹤峰县等地,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入选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

中文名:容美土司遗址

地理位置:湖北省鹤峰县容美镇

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编号:Ⅰ-164

所属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文物保护单位

乡村一隅 ​ · 容美土司(屏山爵府)遗址 ​ · 雪阳印记 | 土司人文倡汉学​ 生息自强重农耕

有这么一个地方,深藏密处,水美山美、人美心美、与世无争;有这么个地点,深藏密处,美景美食、美酒美歌,浑然天成......这便是土司王城。在历代容美土司王中,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意识,提倡汉学,重视农耕,在建筑、冶炼、铸造、教育等多个领域,吸取中原、江浙的文明精华,生息自强,并彰显文化的光辉。明末清初,就形成了田氏土司诗人群。自田子寿、田九龄到田舜年,六代九人,人人有诗集传承,跨世二百余年。

有这么说的一句话“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这也是2021年“五一节”期间,因土司文化之旅,雪阳先生一行,走读完鹤峰屏山峡谷后,目标直指容美土司遗址,以《土司人文倡汉学 生息自强重农耕 》为题,录入《乡村一隅》专栏。

屏山土司爵府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土王田楚产主建,容美土司王田氏世袭相承、苦心经营,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土司爵府建筑群,不仅设有爵府正堂、二堂、三堂、历代土司行宫、司署大街、后街、花园、戏楼、小昆仑读书台等,还设有跑马场、习武场、阅兵台、地牢、杀人台、杀牛台、榨油作坊等,形成“三堂二街”的布局。

平山,又名屏山,地形狭长,山顶较平缓,四周十分险峻,绝壁千仞,易守难攻,容美土司曾有8代司主在此苦心经营,营建了规模宏大的爵府等建筑群落,现虽绝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但遗迹遍布整个屏山。

屏山土司爵府,元 末时兴起,并逐渐壮大,至明末发展至鼎盛。亦即容美土司治所位于鹤峰县城及周边区域,海拔在500米左右。

明清时期,土司制度发展至巅峰。清雍正十三年开始全面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后,湘鄂西土司制度基本消亡。其中,容美土司是实力最强、疆域最大的土司,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研究价值。

容美土司遗址群,分别是中府遗址、平山爵府遗址、南府遗址、司署遗址、细柳城遗址、水寨遗址、大屋场遗址、紫云山祭祀遗址、天泉山关寨遗址、九峰桥万全洞洞府遗址、万人洞洞府遗址、情田洞洞府遗址、容美土司家族墓地、向氏家族墓地、官坟园“奉天诰命”碑、“百顺桥”碑、“保善楼记”碑等18处原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鹤峰县容美镇、太平镇、五里乡、燕子镇、下坪乡5个乡镇10个自然村内。

容美土司,是田氏世袭。因其先祖墨施(或称墨色什)之“墨色”在土家语言中有天王之意或首领之称,故随着容美土司逐步与汉文化交融,由“墨”到“天”,再由“天”到“田”,就是容美田氏的来源。第一代土司为墨施什用(元至大三年被授予黄沙寨千户),到末代土司田旻如共传承15代23位王。

据介绍,建立黄沙寨千户的元至大三年(1310年),到容美宣慰司改土归流之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425年。鹤峰曾是“容美土司”王府所在地,司治设在今鹤峰县城,现已不存。但容美土司喜游居,另建有别府多处,留下了众多遗址。

其中有括爵府遗址(含戏楼、鸣虎山关庙、瞭望台、大堂、二堂、院堂、小昆仑、地牢、油榨、祭祀台、向氏墓群等)、司署遗址(含城门洞、杀人沟、后街、槿树园等)、天牢及跑马场遗址、竹坝子坪聚落遗址、躲避峡平步桥和古城墙遗址;万全洞、情田洞、万人洞遗址等以及九峰桥、细柳城遗址、紫云宫遗址、古墓葬(向文宪墓、向遇春墓、尚氏墓等)、官坡园碑刻等50多处。

2006年,鹤峰容美土司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容美土司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与兼容,自田九龄始,至田舜年止,期间连续6代,涌现10位诗(文)人(含田楚产),创作各类诗词3000多首(今存有380题、524首),于清康熙年间汇成《田氏一家言》。容美田氏诗人群的形成,构成湖北乃至中国称奇的家族文学现象。

来 源:雪阳印记【湘音湘韵 】

作 者:周 雪 阳【雪阳印记】

图 片:雪阳影像【三 色 阁】

微 信 号

雪阳印记

雪阳印记:

最别致的文字

最独特的视角

最淋漓的表述

最畅快的吐露

元土城遗址公园(元土城遗址公园美篇)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怎么去

旅行意思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怎么去,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交通信息:

公交车

一号地:乘坐941、21、734、小73、921路可达;

二号地:乘坐734、941、849、小73、21路可达;

三号地:乘坐849、380、409、941、小73、702路可达;

四号地:乘坐104、117、108路可达;

五号地:乘坐422、运通101路可达;

六号地:乘坐361、422、119、62、419路可达;

七号地:乘坐361、422、119、62、419路可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甲8号

*** :010—64222820

三元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线路1:从三元桥出发,乘坐419路上行(甘露园—东北旺中路),在对外经贸大学换乘409路下行(来广营—阜成门内),抵达安贞医院北站。约8.59公里

线路2:从三元桥出发,乘坐300路快外环(大钟寺—大钟寺),在安贞桥西换乘407路上行(安定门—回龙观小区),抵达安贞西里北门。约7。77公里

线路3:从三元桥出发,乘坐302路上行(朝阳辛庄—巴沟村),在安贞桥西换乘407路上行(安定门—回龙观小区),抵达安贞西里北门。约7.75公里

线路4:从三元桥出发,乘坐300路快内环(和平东桥—和平东桥),在安贞桥西换乘407路上行(安定门—回龙观小区),抵达安贞西里北门。约7.77公里

东四十条—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线路1:从东四十条桥东出发,乘坐113路上行(大北窑—民族园路),抵达安贞西里。约9.1公里。

线路2:从东直门出发,乘坐966路上行(东直门外—平西王府),在东直门北换乘特2路上行(丽泽桥南—炎黄艺术馆),抵达安贞医院北站。约9.07公里。

线路3:从东四十条桥东出发,乘坐758路下行(管庄惠河建材市场—天通北苑),在奥体东门换乘409路下行(来广营—阜成门内),抵达安贞医院北站。约9.84公里

线路4:从东四十条桥东出发,乘坐406路下行(单店—慧忠里),在对外经贸大学换乘409路下行(来广营—阜成门内),抵达安贞医院北站。约9.73公里。

拓展:

探寻元大都遗址之“城垣怀古”作文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题记

元大都是中国元代的都城,由忽必烈所建,据说是当时世界上更大、最繁华的都城。700多年后,都城逐渐消失,只剩下一些遗址。后来, *** 在遗址上建起了公园。

去年三月末,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北京,探寻了元大都遗址公园。公园很大,共有20多个景点,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城垣怀古”。

经历了700多年的'沧桑巨变,城垣看上去就是一个大土堆。城垣周围有一圈平台,站在平台上,在导游的指引下,看着已经变为山丘的都城,我仿佛跌进了时光机,穿越至数百年前的元大都,看到了元大都的车水马龙、流光溢彩。我想象着古人站在城垣之上,俯瞰喧嚣的市井,遥望远方的重峦叠嶂。

几经战乱,城垣坍塌了,在荒草中沉睡了几百年。从平台上下来,我在山丘上漫步,寻找古城的影子。我拾起地上的一个土块,细细研究,好像在博物馆里 品鉴历史长卷。遥望城垣,我似乎望见了一条蜿蜒奔腾的历史长河,在这条长河的冲刷下,一切繁华都归于沉寂。我不禁叹息了一声。

如果说城垣是悲剧作家,古树与护城河就是两个快乐的歌手,沙沙沙,哗哗哗,整个公园都是它们的舞台,它们一边拍手一边唱,声音中带着笑意。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公园的尽头。回头望是过去的城垣,朝前走是如今的繁华,几步之间,古今相隔,让人不禁又生出许多感慨。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遗迹众多、秋色醉人、晨跑、遛弯的生态园林

元大都城垣(土城)遗址公园呈狭长带状,全长9公里,跨朝阳、海淀两区。公园中“蓟门烟树”、“大都建典”、“古垣新韵”、“大都盛典”和“龙泽鱼跃”五大节点把朝阳段和海淀段连接起来,从西到东展示了元大都至今北京城市700多年的发展脉络。

改造后的元大都城垣(土城)遗址公园创下4个北京之最和1项全国之一:更大的城市带状公园、更大的室外组雕、更大的人工湿地、更先完成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公园,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之一个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的城市。集 历史 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于一体的,是一座“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平灾结合”的,有文化 历史 内涵的经典园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元大都城垣(土城)遗址公园海淀段,海淀段由西土城和北土城成90度直角两段组成。西土城段北至北土城西路,南至学院路南路,横穿北三环蓟门桥,全长2公里。北土城段西至学院路,东至京承高速,全程7公里左右。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3%,小月河横穿而过,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七个水生植物区内种植了荷花、芦苇、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建有亲水观景平台。

沿小月河修建了五个木质游船码头和六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小桥,使两岸不同风格的美景相互连接。两岸柳树成林,树木众多,有些都已成为参天大树,如银杏树、白蜡树、松树和海棠树等。

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柳绿花红、海棠盛开;秋天柳绿叶落,红叶、银杏叶、白蜡叶,五彩斑斓。尤其是到了秋天,公园里的那几棵银杏树叶子,它们会变成金灿灿的柠檬黄,在阳光的映照下,全身透亮,照亮了周边的一切。来到银杏树下,就仿佛是来到了一片金碧辉煌的天地。

大都城垣(土城)遗址公园公园,沿小月河两岸有一条健身步道,这是附近居民晨跑散步的人最多的地方,也是周边写字楼里白领午午饭后出来遛弯散步的地方。

当年在西土城上班时,每天中午都过来走一圈。河上还建有红木栏杆的石拱桥,站在桥上能欣赏到小河流淌、杨柳依依的两岸美景,还有那些散步、晨练、跳舞、打拳的人,个个神清气爽、悠然自得,享受这清晨仅有的宁静。

在北土城段的西端,有 历史 遗迹“大都建典”,这里有北京市更大的室外组雕,雕塑造型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却有建典的气场。

在公园的最内侧有一条在元大都遗址上的茅草土路,蜿蜒起伏横穿整个公园。

在西土城段的北端就是“蓟门烟树” 历史 遗迹。有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城墙遗址和“蓟门烟树”石碑,边上有几栋红砖蓝瓦的古建筑。

在北土城段花园路东侧的公园里,修建有很多马的雕塑,造型也是栩栩如生,是小孩子更爱游玩的 方。

我是吾影吾行,喜欢爬山和旅行,爱好摄影,用镜头去发现美、记录美、分享美,喜欢我的分享请加我关注,谢谢!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哪里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北京。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更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

元大都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段,已成功地解决文物保护、园林绿化、污水截流等问题获得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全长4200米,宽100米至160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怎么样

元大都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在元朝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分为海淀和朝阳两段,全长9公里,是北京市城区内更大的带状公园,公园集历史遗迹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休闲游览于一体,是一座“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平灾结合”的现代城市遗址公园。

元大都遗址公园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分为海淀和朝阳两段,全长9公里。

公园是依靠着一条长条的元大都城墙建设的,围绕着古城墙的周围种植了树木花卉,还有开阔的草坪等,环境优美。城墙两侧有几处位置设置了雕塑、浮雕画等文化景观,可以来此漫步参观。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北京市城区内更大的带状公园,集历史遗迹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休闲游览于一体。在黄亭子恢复了旧时"燕京八景"之一"蓟门烟树"景区,并建元代武士雕像。沿墙有小月河,园内多植洋槐、松树,毛白杨和核桃树等树木。

公园内共有七个主要结点,从西向东分别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大都鼎盛、水街华灯、龙泽鱼跃七个园区,均匀分布在长9公里的长条公园区域内。每个园区都背靠着古色古香的原始城墙,城墙边主要以文化雕塑、浮雕等为主,可以看到元朝皇帝忽必烈等人的雕像,还有很多的绘画等。

“龙泽鱼跃”景区湿地园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是城区内面积更大的人工湿地,种有千屈菜、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游人置身其中,可感受到郊野风光的自然情趣。沿河岸可以步行浏览自然风光,的确是闹市中的一个好去处。

更多关于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赏花丨元土城遗址公园之“紫薇入画”

元土城遗址公园,是一个横跨海淀和朝阳的公园,在元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的。

在海淀区内的元土城遗址公园,有十个有名的景点,分别为:城垣怀古、蓟门烟树、铁骑雄风、蓟草芬菲、银波得月、紫薇入画、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燕云牧歌。

其中“紫薇入画”,位于地铁10线西土城站C出口(东南口)附近,出了地铁右转步行一会儿就能看到公园 口,比较简洁的入口,免费入园,扫 健康 码和测体温后即可进入园内。

从公园入口,到“紫薇入画”的亭子,要走一段路。

道路两侧种了很多紫薇树,基本是小叶紫薇,已经绽放了很多。

小叶紫薇的花色有粉红色、紫粉色、紫红色、白色等等。目前开的最多的是粉红色和紫粉色,还有很多正在陆续绽放,花期很长,可以随时去看它们。

紫薇花开,总是一簇簇,一树树,像仙子,感觉挺梦幻的,真的很美。

小叶紫薇,学名紫薇,又称细叶紫薇,百日红,痒痒树等。

花姿优美,花色艳丽,花期长,绿化效果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紫薇花的花语:独立、好运、女性、和平、沉迷的爱。

这个夏天,去公园遇见紫薇花吧,去遇见好心情~

越西大寨土司衙门遗址和末代土司岭邦正

越西北大门新民镇约5公里的西北部大寨村(彝族名称为“尔马地”),现在还保留有12多亩地的彝族末代土司岭邦正(兹莫苏哈)家衙门遗址。

遗址还能看到的只有几段石墙,横亘在东、西、南、北四面,北面很短,只有左边的一小截。墙是当年土司衙门的围墙,坐北朝南,宽处有二百五六十公分左右,窄处只有六七十公分左右。残墙高低不一,高处足有二百五六十公分,低处尚不足九十公分。城墙皆是鹅由卵石糊上稀泥砌成,里面混有石灰等黏合物,一段一段石灰的含量还比较重,这种状况如今还依稀可见。东面的城墙保存最好,有相当长一段高度达二百五六十公分(据说,这是围墙本来的高度),其中有截10米左右的厚度达二百五六十公分(据说,这是围墙本来的厚度)。

据82岁高龄、从小生活在土司衙门周边、“文化大革命”时组织村民拆土司围墙石头修路的大寨村八组老组长朱德明老人讲,土司衙门围墙由内一层、内二层、内三层和外层共四层组成,每层厚六七十公分,现残存的围墙除东面的有一截是外层、10米左右的那一截是高度和厚度都完整之外,其余都是内一层。土司衙门围墙的东西两面外边有两条人工挖掘的河流,像护城河一样对衙门起防守作用。朱德明老人还补充说,土司衙门院墙顶端有意识地砌成内低外高,稍稍倾斜,下雨时雨水朝内流淌。另外,院墙西边开有一道小门。站在城墙上,可以想象出这里曾经的显赫。

据文史记载,至清代,岭邦正先祖、邛部宣抚司岭峻翠,其先岭安盘,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投诚授职,颁给印信号纸,住牧在邛部今越西县大瑞镇柏香坪,雍正末移至新民大寨。邛部宣抚司衙门遗址位于大寨村八组和九组。该建筑始建于清代,为木构架土坯墙盖瓦建筑。遗址长110米,宽75米,占地面积8250平方米。建筑毁于1952年冬月的一场火灾,原因是土司小老婆早已去世,土司本人长期住在甘洛县田坝,衙门内的住户不慎失火。当时,天气干燥,刮起大风,火借风势力,风助火威,成片的架子房及其房内的一切东西迅速燃烧起来,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都烧了个一干二净,几乎没有剩下什么。现残存若干段围墙。

据《越西古道拾遗》一书记载,“衙门是石头基脚的明清风格金包银木架建筑物,由前厅、中厅、花厅、后宅等组成,有石斗桅杆、石门框、雕花窗格等。”

当地老人朱德明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土司衙门的建筑规模。土司衙门略呈椭圆形,南面有石头拱门,进门后有一宽阔院坝,院坝右边还有一个舂米的“对窝”,然后是一扇大门,两边还有侧门。整个建筑有三进三院,两个天井,房子都是木结构,柱子粗得一人抱不拢。

“大门很壮观宏伟,进门两边两排牛羊圈,再进去一个很大的操场。”一说起衙门规模,老人们都说操场很大,平时是用来练兵、晒荞子谷子、聊天的地方。过了操场,上两级台阶是一个相当于前厅的大房子,大房子紧连着一条通往内院的封闭式走廊,走廊两边两个带有小天井的院子。走廊的尽头是七级阶梯,上了阶梯便是一个带有大天井的四合院,东西两边住人,南北方向的厢房是存放粮食的仓库。过了粮仓最后才是后宅,尼狄兹莫居住的地方,一个有着很大的天井的四合院。每当过年过节或者贵宾光临,从大门口铺个红地毯一直到内院。

听朱德明老人强调说:土司衙门是结构复杂、很有彝族特色的建筑群,房内设有拘留室、调解室、办公室、粮仓室、客房、厨房、卧室和卫生间等;房前有4000平方米的院坝,院坝周围栽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一到春天鲜花扑鼻;衙门内配备有50多名彝族土司自卫队、4名土司干将(彝族管家)、6名彝族厨师、20多名彝族男女青年接待服务员。

朱德明老人又说:“春景、茶园、后山三条沟的荞麦土豆,还有燃料煤,大屯、新民的米,每年要把粮仓装得满满的,多出来的部分还要往外运,兹莫书哈几乎每年都要自己运送荞麦等粮食赶往甘洛,然后在甘洛住到第二年才回来。”

新民大寨土司衙门是岭邦正祖辈岭承恩曾经组织当地他所属的百姓参与围剿石达开太平军有功而受到清政府在越西嘉奖的大豪宅。当年,清政府还授权岭承恩直管6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覆盖了当今凉山彝族地区10多个县的地盘,所辖区的彝区(旧称黑彝和白彝)都在他代管之下,每年都向他进贡粮食、牲口、土特产等食物和财物。后来,朝廷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度,凉山黑彝势力进一步崛起,土司的力量衰弱。民国时期,土司的力量进一步衰弱。到了解放后的1952年接近年末,再加上失火衙门的房屋、家具、粮食等大都化为灰烬,岭土司放弃了新民大寨的衙门,彻底退居黑彝势力较薄弱的甘洛县,留下了土司衙门遗址。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反明,率军万余攻建昌,利利兹莫被授予建昌卫指挥使,继续辖治凉山大地,直到清同治年间,利利兹莫家绝嗣。时值凉山北部暖带密土千总岭承恩(岭邦正的祖辈)以截杀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有功,被授予暖带密土游击,恒勇巴图鲁名号,在承袭了邛部宣抚司之后,被允许进入建昌,承袭了刚绝嗣的利利兹莫家罗罗宣慰司的印章。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邛部长官司第十一世土司岭安盘投诚,清王朝升授其为邛部宣抚司职,颁给印信号纸,让其统辖尼乃、阿伙、苏呷、咱户、慕虐、阿苏、滥田坝、普雄、黑保、大孤山十大土目。同年,又封其支庶岭安泰为土千户,辖治瓜倮(甘洛)、上官等乡总和土目。

土司治所原驻越嶲,后迁甘洛下田坝,传至岭承恩(岭邦正的祖辈)一代,便有了截杀石达开、承袭斯兹兹莫、又承袭利利兹莫等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号称五印三司,七颗半印,辖区北起大渡河南至西昌南。岭承恩曾经率领所属彝兵参与围剿从凉山经过的石达开的太平军受到清政府嘉奖,被升为土游击宣抚司,从三品。随后,岭承恩又因利利土司家绝嗣,而继承了利利土司的家业。

在北洋军阀时代,老牌滇军头目唐继尧大肆扩军混战,一度控制滇、黔、川等省,势力盛极一时。期间,滇军入邛,强行派粮派款,当时掌管印章的岭镇荣(岭邦正的父亲)被迫配合任其施为,等到川军入邛赶走滇军,认为岭镇荣有通敌之嫌,打入大牢,后被外国传教士保出。1918年,岭镇荣土司被四川军阀李梓材迫害致死。岭镇荣死后,岭邦正嫂嫂饼尔嫫吉吉当家掌权,家事再次走向顺道。不久家中再遭不测,嫂嫂被杀,刚刚成人的岭邦正继承了土司之位。

岭邦正的彝族名字是兹莫苏哈,其使用“岭邦正”作为汉族名字,当时由于岭邦正土司在凉山彝族中的影响甚大,1932年,20岁的岭邦正被国民党24军委任为“夷(彝)务大队长”,1939年又被西康省委任为少将彝务总指挥、保安司令等职。1943年,岭邦正加入国民党,又任地方袍哥的总舵把子。

1955年3月,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成立,岭邦正被缺席安排为副主席。当年5月3日,岭邦正与另外25名彝族土司、黑彝,随同张冲将军往西康省省会雅安和四川省省会成都参观,前后受到西康省省长廖志高、四川省省长李大章和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的接见和宴请。这次出访对岭邦正感触很深。当年8月,岭邦正作为团长,率领有30多名彝族上层爱国人士组成的观光团,坐汽车火车重庆,游长江,看三峡,到武汉,进杭州,逛上海,9月底到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并宴请了参观团。

1956年,岭邦正被选为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他积极地参加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自己的声望影响其他彝族奴隶主,拥护共产党的解放奴隶等一切民主改革措施。在此期间,他力戒恶习,不再吸食鸦片。岭邦正后来被调到成都,任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副主任,第一、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第三届四川省政协常委。

1966年“文革”开始后,岭邦正受到冲击,被红卫兵从成都押回甘洛批斗,劳动改造。1973年岭邦正瘫痪后,被甘洛县政协送回成都治疗,1977年,岭邦正在成都病逝。

凉山土司概况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名符其实的多民族地区。先秦两晋时期主要有“邛”、“笮”、 “叟”、“摩沙夷”、和“僚”、“濮”、“牦牛夷”、“昆明”等;唐宋时期主要有乌蛮、白蛮、磨些、吐蕃、施蛮、顺蛮、栗粟蛮等;元明清时期主要有罗罗、吐蕃、白人(白族)、西番、摩梭、俐苏(傈僳)、蒙古、回回、摆夷(傣族)等民族。

凉山为地处僻远的多民族地区,不仅民族成份复杂,而且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状况很不平衡且非常落后,与汉区更存在着天壤之别。元代以前,中央王朝对凉山地区的统治,是通过少数民族酋领来实现,即中央王朝封授少数民族贵族职官封号,不过问内部事务,仍由少数民族的酋领领其地,掌其民,即所谓的羁糜制度,亦谓后来所称的“以夷制夷”政策。

从元代开始,朝廷开始在西南和西北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所谓土司制度,就是中央王朝通过分封地方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是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俱有品级的土官。土司之间的势力和统治范围差别很大,中央王朝也根据其势力的强弱、控制范围的大小、统治人口的多寡,以及与他们中央王朝的亲疏,任命他们担任不同等级、不同职衔、不同名称的土官职衔。民间对这类人等通称为土司,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正式职衔的名称。

土司制度从元代开始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并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展与完善。民国时期,虽然不再实行土司制度,但并没有明确废除,故凉山许多土司的统治仍然在其辖地得以保留。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土司制度,凉山的土司制度才最后彻底消亡。

由于土司制度推行了元、明、清三个朝代,因此土司的职官名称也存在时代上的变化,有参照当时正式朝廷官职设置的,也有沿袭上代官职名称的,其中还有土武职和土文职之分,种类十分繁杂。

元代的土官有宣慰司宣慰使、宣抚司宣抚使、安抚司安抚使、招讨司招讨使、诸蛮夷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另外,还在民族地区或接近内地的地区设路、府、州、县,同样设置各级土司,路为总管府总管、府为知府、州为知州、县为知县。

明代的土官职官分为文职和武职。设置武职土官系统,将元代置于边境的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和长官司等职衔,变更成授予土官的武职职衔。文职土官系统,则将唐宋以来封授少数民族首领充当州县土官的做法变为定制,形成“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土司职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卫所,还参用土人,形成卫所土司的职衔,即卫指挥使司设土指挥使,千户所设土正、副千户,千户所下设土百户。

清代的土司职官较之明代要复杂。除营、卫土武职之指挥使、千户、副千户、百户、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司长官(副长官)等沿袭明代外(品级略有差别),又参照绿营兵制增置了诸如土游击、土都司、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千总、土外委把总、土外委额外、土屯守备、土屯千总、土屯把总等屯土武职。清代文职土司职衔与明代相同,只是品级略有差别。

凉山土司的主要职官有:宣慰司宣慰使、卫指挥司指挥使、宣抚司宣抚使、安抚司安抚使、抚夷司长官、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土副将、土都司、土千户(土副千户)、土百户等,又有土游击、土都司、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等,还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土司。

土司为朝廷命官,职衔较高的土司均设有办事衙门。所谓土司衙门,就是土司们居住并行使其权力的地方,但这些数量众多、民族成分不同、职衔高低不一的土司并不是都有衙门,许多小土司并没有“衙门”,只有级别较高的土司才有衙门。

来源:作者提供

编辑:蒋志聪(吉乃)

小编个人微信号:yzrjjn

投稿邮箱:278439053@qq.com

声明:《彝族人家》弘扬彝族文化,展现彝乡美丽风光与人文摄影图片,呈现彝民族诗的天赋,关注彝乡最新资讯和民生动态。《彝族人家》用稿没有稿费,版权归原作者。用稿一般都有个人简历和个人图片,投稿时一并发来。个别作者只署笔名,不愿意公开个人信息者另外。 稿件以彝学稿件优先发稿,由于吉乃没有能力编辑彝文稿件,目前暂时只收汉语稿件。少部分转发内容如有版权要求,请来信告知,吉乃定在最短时间内删除。

注:如喜欢请关注《彝族人家》。点开原文链接做客吉乃的空间。图片文字来自作者。

扩展阅读:中国诗文网文集雨夜诗语〖彝族人家〗中国诗歌网-吉乃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