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皂山北宋墓

何家皂山北宋墓

何家皂山北宋墓

北宋墓葬。位于衡阳县何家皂山中部山坡。1973年发掘。为北宋晚期石椁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中除保存有陶器、木器、铜镜、铜钱等文物外,还出土了一具男尸和大量的丝麻织品。在男尸体内发现大量典型的华支睾吸虫卵,为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史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丝麻织品主要是从死者的垫褥、被衾和袍、袄、单衣、裙、帽、鞋、带等服饰中获得的,质地品种有麻布、素纱、花纱、素罗、绢、本色花绫等多种。在花纱、花罗、花绫的纹样装饰上有大、小两种提花织物。小提花织物由回纹方胜、联毬、菱形、水波等几何纹构成,大提花织物的单元纹样有狮子戏绣球和牡丹、莲蓬、寿桃、佛手、菊花、藤花等花卉,有的还点缀人物、仙鹤和吉祥文字。这些纹样与宋代建筑、瓷器和铜镜上的装饰作风极为相似,对研究当时的纺织技术状况,尤有重要的意义。大量北宋纺织品的出土,在湖南尚属首次,在国内也很少见。

重磅!泉州清源山发现北宋宰相家族古墓群……

重大发现!

泉州清源山发现

北宋宰相家族古墓群!

日前,南安文史学者王赞成在清源山麓室仔村(亦称昔仔村)一带发现众多曾氏古墓道碑,疑有古墓群存在。王先生遂将此情况转告南安地区、泉州市区的曾氏族群。

不久,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和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分别组织人员前往该地踏勘,证实当地确有曾氏古墓群,且有两方墓道碑为泉州北宋历史名人曾公亮亲立。消息一经传出,引起文史界的广泛关注。

“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墓道碑为曾公亮所立

宰相曾公亮亲自立碑

汽车驶近清源山麓,拐入一条乡间小路,缓慢地驰往山顶。在室仔村附近,我们见到这里有大片林子,草木茂盛,幽深秀丽。在接近坡顶之处,猛然发现数块古墓道碑坐落于林间、道旁。

“快看,这块‘高祖母’墓道碑,即龙山曾氏五世祖——‘唐录事参军’曾瓒的夫人张氏之墓道碑。”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曾华林指着一块花岗岩材质的墓道碑告诉笔者,“张氏是曾氏家族的五世祖妈,她算起来是北宋宰相(尚书左仆射门下平章事)曾公亮的高祖母,故,曾公亮特为其立此墓道碑。”果然,在这块高达1.2米、宽0.7米、厚达0.3米的碑上刻有“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十个大字,一侧纵镌一行小字:“门下平章事、鲁国公曾,志”。曾公亮是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集贤殿大学士;神宗即位后,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熙宁二年(1069年),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所以,此墓道碑应是立于熙宁二年之后,但具体哪一年,未找到相关文献记载,尚无定论。该“高祖母”墓道碑虽有些许风化,但所幸碑文尚清晰可辨。张氏是唐代人,故其墓应为唐墓,但其墓道碑是北宋时才立的,故为“唐墓宋碑”。我们在现场看到,由于年湮代远,墓穴方位并不明显,如果不是有高大的墓道碑立于此处,实在看不出有古墓在此。曾氏族裔表示,他们正在进一步考证、调查墓穴的具体位置。

“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墓道碑有近千年历史

在离张氏墓道碑不远之处,另有一方古碑立于道旁。此墓道碑同样为花岗岩材质,碑上中书“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旁镌“(门)下平章事、鲁国公曾”,“门”字因风化难辨。该碑高1.3米、宽为0.7米、厚为0.15米。据介绍,这位楚国夫人黄氏为龙山曾氏八世祖曾会之夫人,同时也是曾公亮的亲生母亲。据介绍,曾会有两位夫人:前配夫人为吴氏,但无生育;第二任夫人为黄氏,为曾会诞下六子。吴氏封夏国太夫人,而黄氏则封楚国夫人。

据悉,曾会的六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曾公度(濠州钟离县主簿);次子曾公亮(宰相);三子曾公立(大司空);四子曾公奭(都官员外郎);五子曾公望(光禄大夫);六子曾公定(秘书丞,集贤殿校理)。而其中,又以公亮的地位最为显贵。

王赞成夫妻俩在为古碑拓片

武翼大夫曾公究竟为何人,尚待调查。(泉州龙头曾氏大宗祠管委会 供图)

山上亦有清代墓碑

宋代界石碑尚未发现

目前,在室仔村附近调查到的北宋曾氏古墓道碑有两方,即“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碑与“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碑。另外,还有两方曾氏祖墓道碑、墓碑也被先后发现,一方是直接镌于巨岩之上,上书“诰赠 龙山 武翼大夫曾公、太恭人辜氏封茔”,疑为明代立的墓道碑;另一方则为花岗岩碑,半截埋于土中,露出地表的碑面上书写着“清 曾氏世祖”字样,应为清代曾氏墓碑。两块碑的主人究竟何人,尚待考究。

“此地的龙山曾氏祖墓,可能不止这几处。”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管委会秘书长、泉州曾公亮学术研究会会长曾文军表示,《温陵曾氏族谱》记载着“郡城外东北晋江鸾歌里清源山后国田院”有十几座北宋时期的曾氏祖墓。清乾隆《泉州府志》载:“泉自宋初,始分乡、里。”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本县(晋江县)宋分五乡,统二十三里。”鸾歌里古为晋江二十三里之一,大致方位即在泉州府城东北方。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清源山后的“国田院”的地理位置,很有可能就位于当今的室仔村一带。这里即为文献记载中的龙头曾氏的“五世祖妣坟山”。

从曾氏族谱的记载来看,古时曾公亮在“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和“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旁立有墓道碑,还在五世祖妣坟山的四围,“各立石界”。目前这些界石也仍未被发现。

族谱还载:“曾瓒妣张夫人坟地,在郡城外东北晋江鸾歌里,清源山后国田院。菌峰龙自清源山分落,仙带飘空而下,旁枝左抱右拥,正脉中出。至穴后大开屏帐,成五星聚讲贵格。面山笏石朝拜,拱抱周密,穴坐未向丑,号腕上牙笏形。”由此可知,张氏墓的穴号为“腕上牙笏形”。族谱又载:“曾会妣封江夏郡君、追封楚国太夫人黄氏。附葬五世祖妣坟山,穴在张夫人坟后一仑。坐坤向艮。亦号‘腕上牙笏形’。”

曾会神道碑资料照片(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 供图)

曾瓒墓道碑资料照片(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 供图)

水上的精心布局

古时,在南安县三十五都钦风里白石窟斗山(今南安市官桥镇泗溪村屈斗自然村),即有龙山曾氏祖墓群,其中就包括五世祖曾瓒与八世祖曾会之墓。白石窟斗山位于泉州古城南方,而清源山后国田院位于北方,这两个曾氏祖墓群地一南一北,是一种巧合吗?曾瓒、曾会又为什么不与自己的夫人合葬一处呢,这似乎与世俗的夫妻“生同衾、死同穴”的观念有所不同。曾氏族谱告诉我们,曾氏祖墓群地之所以这样安排,皆是出于古人的“风水观”所致。风水八卦中南方“丙午丁”属火,主丁。北方“壬癸水”属水,主财。而传统观念里,男即为丁,女则主财。夫妻分葬两地,是特意在风水上精心布局,以此来实现玄学中的“丁财两旺”。

据泉州曾公亮学术研究会理事曾长源、曾国贤介绍,宋代龙山曾氏诸多先祖皆附葬于这五世祖妣坟山。按照族谱的记载,曾建于此地的曾氏祖墓有:宋八世祖曾会元配、封夏国太夫人吴氏墓(附葬于五世祖妣坟山蔡湖,穴号“冲天烛”);宋乡进士、赠秘书丞、八世祖曾介夫人黄氏之墓;宋中议大夫、赠大中大夫、封司徒、九世祖曾公济之墓;宋朝议大夫、提点宫使、朝奉大夫、十世祖曾孝仁及妣王氏合葬墓(穴号“钟鼓山”);宋从政郎、淮东总管、十一世祖曾詝墓;宋右从政郎、十一世祖曾䛒墓;宋十世祖妣黄氏墓(一云林氏、赵氏合葬墓);宋十一世祖曾諌、妣石氏之墓;宋十一世祖曾誡之墓。这意味着,随着曾氏五世祖妣坟山调查的开展,或许将会有更多的宋代古墓出现在世人面前。

专家们正从族谱中找寻线索(泉州龙头曾氏大宗祠管委会 供图)

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成员在室仔村附近寻觅古墓群

族谱中有关于国田院及五世祖妣坟山的记载

为文史研究提供新契机

龙山曾氏家族以其开闽始祖曾延世为一世祖,至八世祖曾会于宋端拱元年(988年)乡试、端拱二年(989年)会试联捷,而殿试则高中榜眼。曾氏家族古代科举登进士第之荣,实始自曾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泉州曾氏家族中进士者19人(其中状元和榜眼各一人),特奏名7人,上舍释褐一人,共计27人。其族在宋代还出了4位宰相,七世封赠11位国公,是泉南最耀眼的家族之一。正如《晋江新志》所谓“曾氏家族,科甲联绵”,龙山曾氏在宋代开创了衣冠家族彬彬之盛的局面。

此次清源山室仔村曾氏古墓群的发现,也引起了泉州文史界人士的关注。泉州市文博研究员、原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鹏表示,龙山曾氏古墓群的发现,为进一步发掘、研究泉州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展现“海滨邹鲁”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他还呼吁对曾氏古墓群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文化古迹遭到人为破坏。

虽然春节假期刚过完不久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

期待下一个假期

三八妇女节

放假半天! 就在下周一!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吴拏云 实习生 陈榆萍

编辑:黄珊

审核:赵鹏云 等

泉州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支持的点 和 !

重磅!泉州清源山发现北宋宰相家族古墓群!

日前,南安文史学者王赞成在清源山麓室仔村(亦称昔仔村)一带发现众多曾氏古墓道碑,疑有古墓群存在。王先生遂将此情况转告南安地区、泉州市区的曾氏族群。

不久,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和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分别组织人员前往该地踏勘,证实当地确有曾氏古墓群,且有两方墓道碑为泉州北宋历史名人曾公亮亲立。消息一经传出,引起文史界的广泛关注。

01

左中括号

宰相曾公亮曾亲自立碑

左中括号

汽车驶近清源山麓,拐入一条乡间小路,缓慢地驰往山顶。在室仔村附近,我们见到这里有大片林子,草木茂盛,幽深秀丽。在接近坡顶之处,猛然发现数块古墓道碑坐落于林间、道旁。

“快看,这块‘高祖母’墓道碑,即龙山曾氏五世祖——‘唐录事参军’曾瓒的夫人张氏之墓道碑。”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曾华林指着一块花岗岩材质的墓道碑告诉笔者,“张氏是曾氏家族的五世祖妈,她算起来是北宋宰相(尚书左仆射门下平章事)曾公亮的高祖母,故,曾公亮特为其立此墓道碑。”

△“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墓道碑为曾公亮所立

果然,在这块高达1.2米、宽0.7米、厚达0.3米的碑上刻有“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十个大字,一侧纵镌一行小字:“门下平章事、鲁国公曾,志”。曾公亮是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集贤殿大学士;神宗即位后,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熙宁二年(1069年),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所以,此墓道碑应是立于熙宁二年之后,但具体哪一年,未找到相关文献记载,尚无定论。该“高祖母”墓道碑虽有些许风化,但所幸碑文尚清晰可辨。张氏是唐代人,故其墓应为唐墓,但其墓道碑是北宋时才立的,故为“唐墓宋碑”。

我们在现场看到,由于年湮代远,墓穴方位并不明显,如果不是有高大的墓道碑立于此处,实在看不出有古墓在此。曾氏族裔表示,他们正在进一步考证、调查墓穴的具体位置。

在离张氏墓道碑不远之处,另有一方古碑立于道旁。此墓道碑同样为花岗岩材质,碑上中书“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旁镌“(门)下平章事、鲁国公曾”,“门”字因风化难辨。该碑高1.3米、宽为0.7米、厚为0.15米。据介绍,这位楚国夫人黄氏为龙山曾氏八世祖曾会之夫人,同时也是曾公亮的亲生母亲。据介绍,曾会有两位夫人:前配夫人为吴氏,但无生育;第二任夫人为黄氏,为曾会诞下六子。吴氏封夏国太夫人,而黄氏则封楚国夫人。

△“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墓道碑有近千年历史

据悉,曾会的六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曾公度(濠州钟离县主簿);次子曾公亮(宰相);三子曾公立(大司空);四子曾公奭(都官员外郎);五子曾公望(光禄大夫);六子曾公定(秘书丞,集贤殿校理)。而其中,又以公亮的地位最为显贵。

△王赞成夫妻俩在为古碑拓片

0 2

左中括号

宋代界石碑尚未发现

左中括号

目前,在室仔村附近调查到的北宋曾氏古墓道碑有两方,即“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碑与“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碑。另外,还有两方曾氏祖墓道碑、墓碑也被先后发现,一方是直接镌于巨岩之上,上书“诰赠 龙山 武翼大夫曾公、太恭人辜氏封茔”,疑为明代立的墓道碑;另一方则为花岗岩碑,半截埋于土中,露出地表的碑面上书写着“清 曾氏世祖”字样,应为清代曾氏墓碑。两块碑的主人究竟何人,尚待考究。

△武翼大夫曾公究竟为何人,尚待调查。(泉州龙头曾氏大宗祠管委会 供图)

山上亦有清代墓碑

“此地的龙山曾氏祖墓,可能不止这几处。”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管委会秘书长、泉州曾公亮学术研究会会长曾文军表示,《温陵曾氏族谱》记载着“郡城外东北晋江鸾歌里清源山后国田院”有十几座北宋时期的曾氏祖墓。清乾隆《泉州府志》载:“泉自宋初,始分乡、里。”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本县(晋江县)宋分五乡,统二十三里。”鸾歌里古为晋江二十三里之一,大致方位即在泉州府城东北方。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清源山后的“国田院”的地理位置,很有可能就位于当今的室仔村一带。这里即为文献记载中的龙头曾氏的“五世祖妣坟山”。

从曾氏族谱的记载来看,古时曾公亮在“唐故高祖母夫人张氏墓”和“宋故楚国夫人黄氏墓”旁立有墓道碑,还在五世祖妣坟山的四围,“各立石界”。目前这些界石也仍未被发现。

族谱还载:“曾瓒妣张夫人坟地,在郡城外东北晋江鸾歌里,清源山后国田院。菌峰龙自清源山分落,仙带飘空而下,旁枝左抱右拥,正脉中出。至穴后大开屏帐,成五星聚讲贵格。面山笏石朝拜,拱抱周密,穴坐未向丑,号腕上牙笏形。”由此可知,张氏墓的穴号为“腕上牙笏形”。族谱又载:“曾会妣封江夏郡君、追封楚国太夫人黄氏。附葬五世祖妣坟山,穴在张夫人坟后一仑。坐坤向艮。亦号‘腕上牙笏形’。”

△曾会神道碑资料照片(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 供图)

△曾瓒墓道碑资料照片(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 供图)

0 3

左中括号

水上的精心布局

左中括号

古时,在南安县三十五都钦风里白石窟斗山(今南安市官桥镇泗溪村屈斗自然村),即有龙山曾氏祖墓群,其中就包括五世祖曾瓒与八世祖曾会之墓。白石窟斗山位于泉州古城南方,而清源山后国田院位于北方,这两个曾氏祖墓群地一南一北,是一种巧合吗?曾瓒、曾会又为什么不与自己的夫人合葬一处呢,这似乎与世俗的夫妻“生同衾、死同穴”的观念有所不同。曾氏族谱告诉我们,曾氏祖墓群地之所以这样安排,皆是出于古人的“风水观”所致。风水八卦中南方“丙午丁”属火,主丁。北方“壬癸水”属水,主财。而传统观念里,男即为丁,女则主财。夫妻分葬两地,是特意在风水上精心布局,以此来实现玄学中的“丁财两旺”。

据泉州曾公亮学术研究会理事曾长源、曾国贤介绍,宋代龙山曾氏诸多先祖皆附葬于这五世祖妣坟山。按照族谱的记载,曾建于此地的曾氏祖墓有:宋八世祖曾会元配、封夏国太夫人吴氏墓(附葬于五世祖妣坟山蔡湖,穴号“冲天烛”);宋乡进士、赠秘书丞、八世祖曾介夫人黄氏之墓;宋中议大夫、赠大中大夫、封司徒、九世祖曾公济之墓;宋朝议大夫、提点宫使、朝奉大夫、十世祖曾孝仁及妣王氏合葬墓(穴号“钟鼓山”);宋从政郎、淮东总管、十一世祖曾詝墓;宋右从政郎、十一世祖曾䛒墓;宋十世祖妣黄氏墓(一云林氏、赵氏合葬墓);宋十一世祖曾諌、妣石氏之墓;宋十一世祖曾誡之墓。这意味着,随着曾氏五世祖妣坟山调查的开展,或许将会有更多的宋代古墓出现在世人面前。

△专家们正从族谱中找寻线索(泉州龙头曾氏大宗祠管委会 供图)

△南安市曾延世文化研究会成员在室仔村附近寻觅古墓群

△族谱中有关于国田院及五世祖妣坟山的记载

0 4

左中括号

为文史研究提供新契机

左中括号

龙山曾氏家族以其开闽始祖曾延世为一世祖,至八世祖曾会于宋端拱元年(988年)乡试、端拱二年(989年)会试联捷,而殿试则高中榜眼。曾氏家族古代科举登进士第之荣,实始自曾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泉州曾氏家族中进士者19人(其中状元和榜眼各一人),特奏名7人,上舍释褐一人,共计27人。其族在宋代还出了4位宰相,七世封赠11位国公,是泉南最耀眼的家族之一。正如《晋江新志》所谓“曾氏家族,科甲联绵”,龙山曾氏在宋代开创了衣冠家族彬彬之盛的局面。

此次清源山室仔村曾氏古墓群的发现,也引起了泉州文史界人士的关注。泉州市文博研究员、原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鹏表示,龙山曾氏古墓群的发现,为进一步发掘、研究泉州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展现“海滨邹鲁”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他还呼吁对曾氏古墓群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文化古迹遭到人为破坏。

来源:泉州晚报 泉州网

美国这块墓地有何来头?宋家姐妹、孔家人都葬在这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中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

宋氏三姐妹和孔氏一族生前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物质财富,这些财富固然耗费了他们的精力,但是比起宋家为改变旧中国付出的心血,还有孔祥熙等大发国难财而背上的骂名,这些钱仿佛变得轻如鸿毛。孔宋家族去世后都葬于芬克里夫墓园,今天本文要讨论的中心内容也是这片墓园。

晚年的宋美龄

宋美龄出生在1887年,是宋氏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从小就独立要强,不仅会说六国语言,在中国古典艺术领域也是颇有造诣。她20岁时跟随二姐宋庆龄到美国留学,7年后宋美龄回国,攻读中国的古典文集,还专门邀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导她,这为她以后所做的动人的演讲奠定了基础。

宋美龄32岁时在弟弟宋子文举办的宴会上遇到了蒋委员,蒋委员对优雅美丽的宋美龄一见倾心,蒋委员克服重重障碍追求宋美龄,最终成功邀请她和自己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1975年蒋委员去世,宋美龄飞离中国再次前往纽约,此去经年,宋美龄曾短暂地返回台湾居住,但再没有返回过大陆。在美国,宋美龄的长期居所位于纽约的蝗虫谷,虽然名字听起来既吓人又恶心,但蝗虫谷却是实实在在的富人居所。

宋美龄在蝗虫谷的住处是一所装修古典的大别墅,这座别墅历史悠久,始建于1913年。在蝗虫谷时,宋美龄的一切生活安排均由孔令仪照料,但是随着宋美龄年纪增长,身子越来越虚弱,在蝗虫谷看医生不方便,20年后宋美龄就搬离了蝗虫谷的这栋别墅,前往医疗设备完善、交通便利的曼哈顿居住。

宋美龄在曼哈顿时居住在孔家的豪华公寓里,为了方便照顾宋美龄,孔家买下了公寓的第九层和第十层,然后将两层之间的隔断打通,宋美龄住在第十层,照顾她的佣人住在第九层,这样一来,一旦宋美龄有任何不舒服,用人都可以及时前去查看情况。

在这栋公寓里,宋美龄潜心研究圣经和中国绘画,她还在这里准备了在美国国会做的二战结束50周年演讲。

去世:安葬芬克里夫

2003年10月23日,宋美龄在美国曼哈顿的这栋豪华公寓里安详地与世长辞。宋美龄十分长寿,去世时刚好满106岁,她在所有这些参与过二战的领袖夫人中享年时间最长。

她去世时,美国总统基辛格还感叹她是一位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周围环境的伟大女性。宋美龄生前就为自己选好了下葬地址,这个强势独立的女人生前要自己掌控人生,死后对所有的事情也要亲自下决定。

宋美龄告诉为她处理后事的人,她想要被安葬在纽约上州的芬克里夫墓园里。在芬克里夫墓园里,有许多长眠的知名人士,他们或许是风云一时的富豪或军火商,也或许是像宋美龄这样的尊贵夫人。

2003年10月30日,宋美龄的棺椁从殡仪馆被运出,在孔令仪夫妇等的护送下,宋美龄的遗体被装上灵车。两辆警车为这位伟大的女性开路,后面有10几辆宋美龄家属的车跟随保护。

牧师为宋美龄主持了封棺仪式,宋美龄的家族成员为她完成了启灵仪式,她最终被安葬在了芬克里夫墓园。这座墓园建于1903年,它是美国最著名的墓园之一。和大多数墓园一样,它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从外形上来看,这座墓园十分特殊,院内绿植环绕,环境幽谧,与其说是墓园,它更像是一座森林公园

墓园里的墓碑都是被平躺着放置,像是一块块青石阶,与常见的竖立着的墓碑大不相同。墓园的外墙由灰色大理石建造,凸显庄重肃穆。

孔宋家族合葬一处

孔宋家族买下了芬克里夫墓园的两个相邻的墓龛,就像宋庆龄在曼哈顿居住的公寓一样,两大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埋葬在这里。这两个墓龛内,除了宋美龄的墓碑上用中文写着:蒋委员夫人——宋美龄以外,所有孔宋家族成员的墓碑上都只有其名字的拼音。

在宋美龄这个墓龛中,还有在她生前一直照顾她衣食起居的孔令仪,宋美龄的私人墓室里常年摆放着鲜花,祭台和长条凳上还画着梅花,一如宋美龄的性格:刚毅要强。

而另一个墓龛中安葬的是宋美龄的姐姐宋霭龄和宋霭龄的丈夫孔祥熙,还有他们的三个儿子。墓园的内部墓室分为壁葬和私人墓室,有着颜色丰富的彩色玻璃窗和用心雕刻的石像。

在墓室里长长的走廊两边放置的是非常高耸,都快要接触到天花板的壁龛,这些壁龛是用于安放死去之人的骨灰的。壁龛的表面有光滑的大理石,上面刻着死去之人的生平。

宋美龄晚年虽然很想与蒋委员合葬一处,返回祖国,但是她一旦回国必定会引起众多麻烦,并且蒋委员的遗体只是暂时停留,到底要葬在何处还未可知。尽管宋美龄没能再回故乡,她在美国也算是实现了她的很多梦想。

她在这里四处做演讲呼吁和平、为祖国援朝战争募集物资。在这里,她还回忆起了曾经和宋庆龄一同学习的美好场景,想起了她曾在美国著名女校韦斯利学院度过的欢快时光。可以说,宋美龄的晚年过得既充实又幸福。

结语

尽管历史上人们对于宋美龄和孔氏家族存在着很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也曾推动过历史的进步。

针对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不能用一个单一的角度来评判人物,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孔宋家族的成员已经离世很久,人们也应该用更客观、更辩证的思维来分析他们的功过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