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寺

大善寺

大善寺位于南岳古镇北支街。该寺始建于南北朝,为陈慧思禅师唱道之地,后毁。唐初重建,宋元时兴废情况不明。明崇祯七年(1644)毁于火。清初,寺址、菜地变成民产,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冬,默庵、淡云和尚与居士王哲堂、饶少甫等捐资赎回,后两年(1897)重修并扩建。

中文名:大善寺

地理位置:南岳古镇北支街

开放时间:7:30-17:00

费用:免费

大兴善寺(大兴善寺要门票吗)

现存历史悠久的西安大兴善寺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如今的中国对于佛教那都是虔诚的,几千多年前开始佛教就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上,那时起大大小小的寺院就开始兴起,在 佛教文化 中大兴善寺可是见证着时代变迁的的“老人了”它始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是西安现存最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史料记载

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初曰遵善寺,隋文承周武之后,大崇释氏,已收人望。移都先置此寺,以其本封名焉。神龙中,韦庶人追赐父贞为酆王,改此寺为酆国寺,景云元年,复旧。

《酉阳杂俎》月:“寺取大兴城两字、坊名一字为名。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时,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以三藏役龙,意其枝必有灵也。东廊素和尚院,庭有柏四株。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柏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招国郑相恶其汗,谓素曰:‘笛子为伐此树,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曰:‘我种汝三十馀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之。’自是无汗。

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听经,斋时鸟鹊取掌中食。天王阁,长庆中造。本在春明门内,与南内连墙。其形高大,为天下之最。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拆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筒。”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号曰太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总章二年,火焚之,更营建,又广前居二十亩之地

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诏建大兴城。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因以“大兴”命名。敕令迁寺于新都,命为国寺。《长安志》载:寺建成后,其正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制度与太庙同。之一任住持为文帝的布衣之交灵藏。灵藏兼领昭玄都,后昭玄大统僧猛、继任昭玄统昙延及其随员等均住本寺。

开皇七年(587),召慧远、慧藏、僧休、宝镇、洪遵、昙迁入京为“六大德”,并有僧众300余人入寺供养,令其为国行道。寺又创设译场,隋开皇时先后有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彦琮等译经于此。唐时寺在长安城内靖善坊。

贞观三年(629),太宗令以波颇主寺内译场。开元四年至八年(716~720),密教僧人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此寺中译密籍500余部。其时寺为长安三大译场之一。日僧多有来此寺中住学者,圆仁、圆珍等人即于本寺受传密教。

天宝十五载(756),着名密教高僧不空住持本寺。不空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师,又曾与寺内行息灾咒法,设灌顶道场与戒坛。此后本寺与青龙寺并称为密教之中心道场。一行和尚也住寺中研习天文数学并密法。

唐武宗(841~846年在位)会昌灭佛时,寺院损毁,至五代时,世几不闻寺名。

顺治五年(1648),川陕总督平安纳又率文武官僚施资大修,历十余年始竣工。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修复工程最多,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

清同治(1861—1875)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

1945年,太虚法师等于寺内创设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

1955年, *** 拨款全面大修。有殿堂五进,配以廊庑僧寮,规模为西安今存众刹之首。寺内有唐建中元年(780)所立之不空三藏碑。

西安大兴善寺求什么最灵

大兴善寺求姻缘比较灵验。

大家只需要拜观世音菩萨即可,一定要诚心诚意的祈福,带着纯净真诚的心来追求自己的另一半,获得美好的姻缘。

西安的大兴善寺的概况:

于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这也是这里更大的寺庙,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西安历史上最久的寺庙之一。

寺院是在晋武帝在朝的时候建造的,在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关于佛教的文化,虽然佛教是从国外流入,但是在我国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晋武帝时期,这里有很多著名的僧人都来过宣传佛法,其中还有著名圣僧达摩等,如今已过去了千年却依然屹立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从古代至今这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文化胜地,大兴善寺还出现在《长安志》中,可想这座皇家寺庙的名声有多大了吧。

殿里面所供奉的就是大肚弥勒佛了,看起来特别的和蔼,在弥勒佛的两边则是四大天王的雕像,他们四人都是手持兵器庄严肃穆的站在那里,给人一种不敢靠近的感觉,在后面则是寺庙的守护神韦驮尊天菩萨,这座雕像是在明代的时候雕刻的,特别有观赏价值。

大兴善寺开放时间

大兴善寺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至下午5点。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距今1600余年。

本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

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大兴善寺目前的建筑已有五殿(山门殿、天王殿、三佛殿、大雄宝殿、菩萨殿)、二堂(说法堂、罗汉堂)、一院(佛学院)、一楼(藏经楼)的佛教建筑群。

同时在东西两厢修建亭、廊、阁,建有佛教宾馆、素餐馆、大茶坊等配套建筑。

大兴善寺是外国僧人居住最多的地方,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都把此处当作自己的家,其中的不空大师,是将密教传往 *** 的空海之师祖。

太原十大寺庙之崇善寺

崇善寺初名白马寺,唐代初建,属于太原市著名的古刹,后改为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正式更名为崇善寺。明代以前这里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有说它的隋朝隋炀帝巡游晋阳的行宫;还有的说它是武则天年少出家的旧址,不一而足!如今山门右额的“宗唐遗址”四个字就源于此说。据寺内木匾记载:晋恭王为纪念其母亲孝慈高皇后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四月,奏请明太祖朱元璋批准建立新寺,历时8年至洪武二十四年竣工,名为崇善禪寺。公元1864年的一场无名大火将崇善寺几乎全部烧毁,火势整整烧了四十八天。 幸存下来的只有位于寺院最北位置的“大悲殿”以及附属设施。

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为明代最完美、最标准的古代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前檐安装有隔扇,背面装备有板门。殿内布置有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黄绿色琉璃剪边,瑰丽壮观。殿内神台上供奉着千手千眼十一观音,左边是千手千钵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象高8.5米,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完美无损。殿内珍藏着宋绍定四年宋版碛沙藏经(全部)、元版藏经(全部)、明下统五年明版北藏经(全部)、明成化八年赤金罕得华严经七卷、明嘉靖三十年南藏经(全部),此外,还保存着上下两册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和善才童子五十三参王彩画(这些画册虽然是明代作品,但色彩如初,十分引人注目 )。明洪武二十四年铸造的铁狮一对,明正统十四年铸造的大钟一口。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宋、元、明各代艺术的宝贵资料。

明代所建崇善寺完全是按照标准的宫殿的建筑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各大殿左右又整齐划一排列着一系列小院,它们不仅对称而且整齐,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与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似。当时占地二百四十五亩的崇善寺建筑在当时看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它不仅外表富丽堂皇,关键是内涵极为丰富!就凭主殿内馆藏经书在全国的寺院里实属罕见!它不仅是一座寺庙,而且是朱家的祖庙。尤其是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大殿——金灵殿,就是一座没有帝王的祖庙。这在中国古代佛教寺院的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崇善寺既是一座佛教寺院,又是一座皇家祖庙。因此它享受着比一般寺庙更多的香火。在这种背景下它度过了自己的旺盛、兴隆、辉煌的大好时光。现在我们看到的崇善寺面积只占原寺面积的四十分之一,寺内原来的六大主殿之一大悲殿是该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大殿,其他的殿堂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实在令人惋惜! 虽然只剩下了一座大悲殿,但它确保存着崇善寺的精华,保存着我国的无价之宝。

作者:王恭俭

隋唐皇家寺院-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是隋唐皇家寺院,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隋唐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今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长安志》卷七载:“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1700余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

隋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阇那崛多、达摩笈多等先后来长安,在大兴善寺译经弘法。唐开元年间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驻锡本寺,翻译经典,设坛传密,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宝库――唐密,后来又经空海、最澄等传之日本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流布广泛,影响久远,大兴善寺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

西安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