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故居

左宗棠故居

左宗棠故居即桂在堂,俗称贵子堂,位于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距隐山东麓3公里。是方上望族周系舆与夫人王慈云(1789-1862年)的故居。也是清永绥厅训导周系蔚、户部左侍郎周系英(1765-1824年)的故居。桂在堂,满门文采,男女同辉,仅女诗人就有13位之多,形成湘潭历史上的第二个女诗人群。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左宗棠故居,左宗棠故居简介,左宗棠故居-湘潭市湘潭县左宗棠故居旅游指南

湘阴左宗堂酒店图 湘阴县左宗棠故居

1. 湘阴县左宗棠故居

属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居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把全县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岗地,西部为滨湖平原,湘阴县地处长沙、岳阳、益阳三市五县中心,紧邻湖南省省会长沙,县城距长沙中心城区38公里,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湘阴县是“长株潭”地区沿湘江、过洞庭湖、经长江出海的必经通道

2. 湘阴左宗棠故居原址

洋沙湖,属于南洞庭水系的分支,水域面积约8000多亩,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原生态内湖,在长沙以北35公里处,湘阴县袁家铺镇。湖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周边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交汇于此;潇湘八景之“远浦归帆、洞庭秋月”亦出自于此;同时项目与南洞庭观鸟湿地公园、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一脉相承、互为呼应,生态环境无出其右;左宗棠故居、屈子祠与之互成掎角,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当地受江水滋养物产丰富,鱼肥蟹美、鹅肉飘香,一杯芝麻姜盐豆子茶让人口留余香。洋沙湖湖域面积近万亩,沿湖岸线长达20公里,南部拥有1500亩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区内拥有岛屿、冲沟、浅滩、缓坡、湖岔等原生态的地形、地貌;各种原始植被分布两岸,各类候鸟常年在此繁衍栖息。从长沙伍家岭北,均有到达湘阴的大巴,可以到达洋沙湖,值得一看。

3. 湘阴县左宗棠故居纪念馆提质改造

有韶山毛主席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里、汩罗任弼时故居、湘潭齐白石故居、长沙贾谊故居、湘西凤凰沈从文故居、双峰曾国藩故居、湘阴左宗棠故居等等。

4. 湘阴县左宗棠故居二手房

从汽车北站坐到湘阴樟树镇的汽车,经过柳庄。一个小时的样子。

如果自驾,从芙蓉北路往汽车北站方向一直直行上长湘公路,有个收费站还在收过路费,记得保留票据,回来不用给钱。

大约30来公里的样子有个左宗棠旧居指示牌,左拐进去还有18公里。柳庄门票30,游客很少。很多人不记得他老人家了。

5. 湘阴左宗棠纪念馆简介

左宗棠。

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是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会试屡次落地,心灰意冷之下就放弃了科举,开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6. 湘阴左宗棠的故乡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左宗棠娶妻周诒端,湘潭黄荆坪辰山人。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父亲曾麟书,初为山乡塾师,母亲江氏是同县江霈霖之女。他俩是朋友也是敌人。

7. 湘阴县左宗棠故居地址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不是甘肃人。

8. 湘阴左宗棠故里在哪里

左宗棠故居柳庄位于今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离界头铺镇约15公里,为左宗棠36岁闻达前在家务农的地方。

9. 湘潭左宗棠故居在哪里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南部内陆,因大部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之誉,近代更是出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盛况。

湖南历史悠久,而省内历史名城众多,如长沙、常德等均为全国闻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古代地名多以山、水为名,“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仔细看湖南省地图,我们会发现以“阳”为名的市、县格外多,如岳阳、邵阳、衡阳、浏阳、耒阳、益阳、祁阳等 ,这些市、县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以“阴”为名的县虽仅一座,但同样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各县,更是因地处省内最大河流湘江之阴而得名,这个县就为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湘阴,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处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之滨,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现为湖南省地级市岳阳市辖县。湘阴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株潭沿江出海的必经要道,其历史更是非常悠久,为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的清末“中兴名臣”左宗棠故里。

湘阴历史悠久,其古属荆州,为三苗部落所居之地,西周时为罗子国,春秋战国属楚,秦灭楚后为长沙郡罗县地。两汉时,今湘阴县域均为罗县地,隶属于长沙郡(或长沙国)。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罗县、湘西、益阳三县地置新县,称湘阴县,以其地处湘水之阴而得名,湘阴县制自此而始,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制史,为千年古县。

湘阴设县后隶属于湘州(治临湘,即今长沙),隋朝及唐初湘阴建制多变,治所数迁,曾并入岳阳县,后岳阳县改称湘阴,到唐初罗县并入湘阴县,此时湘阴地域广大,大致为今湘阴、平江、汨罗三县地。公元707年,昌江县自湘阴析出,两县同属于岳州,而此昌江县即今平江县,此后直至建国初期湘阴大致为今湘阴、汨罗两县地。

两宋时期,湘阴隶属于潭州,元朝时升为州,称湘阴州,隶属于湖广行省潭州路(或称天临路),明朝初降州仍为湘阴县,为长沙府辖县,清袭明制。建国后,湘阴县先后为长沙专区、湘潭专区、岳阳专区、岳阳地区辖地,1966年析其东部数区设汨罗县,汨罗、湘阴自此分置。1983年3月,岳阳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岳阳市,湘阴县划归长沙市,同年7月岳阳地区复设,湘阴县重归其管辖,1986年岳阳地市合并后,湘阴为岳阳市辖县。

晚清名臣左宗棠共有三处故居 分别位于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名人故居只有一处。比如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位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旧属湘乡),李鸿章的故居位于安徽合肥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此外,就再也没有其它故居了。

鲜有人知的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共有3处故居。这是怎么回事呢?

左宗棠的第一处故居,位于湖南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即桂在堂。

桂在堂并非左宗棠自己的家,而是岳父母的家。左宗棠是湖南湘阴界头铺镇新光村左家段人,由于父母早逝,他家道中落,不得不在1832年入赘湘潭周系舆家,娶了周诒端为妻,当了一名上门女婿。

此后,左宗棠一直在岳父母家生活,直到1844年举家迁回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算起来,左宗棠在桂在堂生活了13年之久。

左宗棠在桂在堂一边读书,一边研究地理学、农学,旁及水利、田赋、荒政、盐政等,为自己将来展翅高飞积蓄能量。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寄人篱下”,左宗棠还搬到西屋居住,并在那里留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闻讯林则徐被当做替罪羊革职流放以及清军借机败退的消息后,左宗棠愤然写下《感事四首》诗,一抒胸怀。

其中一首写道:“司马忧边白发生,岭南千里此长城。英雄驾驭归神武,时事艰辛仗老成。龙户舟横宵步水,虎关潮落晓归营。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

2000年8月15日,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左宗棠故居”为名,将桂在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宗棠第二处故居,位于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

1844年,左宗棠在岳父母家生活了13年后,利用自己四处讲学赚的钱,在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购买田地,修建了一处房屋。

此后,左宗棠在柳庄生活了8年之久,直到1852年才在郭嵩焘的鼓励下,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邀请出山。后来,左宗棠回湘探亲、祭祖,也是居住在柳庄,断断续续地生活了10年。累计算起来,左宗棠在柳庄生活了18年。

如今,走进柳庄,朝门上还保留着左宗棠亲题的“柳庄”二字。穿过晒谷场,庭院南侧是左宗棠的书房“朴存阁”,书房外面挂着一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两司马”是指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卧龙”则指蜀汉名相诸葛亮。左宗棠为人自负,自喻为“今亮”,从对联里便可看出端倪。

左宗棠在柳庄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隐居状态,犹如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可是,他那时候已经声名远播,得到了胡林翼、郭嵩焘、陶澍、林则徐等封疆大吏、京都高官的争相举荐。就连咸丰皇帝,也听说过他的名号。

左宗棠第三处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堂子胡同25-27号。

1881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应诏进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并管理兵部,参与练兵、治河、禁烟等事。期间,左宗棠住在西堂子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度过了一段正常而温馨的家庭生活。

这栋院落的第一个主人,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德保。左宗棠以租赁的方式,住在最东边的一个院落里。没过多久,左宗棠就得到朝廷的调令,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来,这里还居住过著名国画家溥雪斋。

后来,这座不起眼的院落,因为左宗棠曾经居住过的原因,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左宗棠全集》等】

培养出曾国藩、左宗棠,比牛津大学早300年的四大书院之一,竟然这么有故事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也必不可少。而岳麓书院就是长沙的文化高地,它之于长沙,就如同清华和北大之于北京

岳麓书院坐落在文化名山岳麓山清风峡口,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创建,比法国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早300年。历经宋、元、明、清,至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

如果放到当下,岳麓书院一定是个“网红学校”。它刚创立的时候,就以培育人才和传播学术闻名于世。北宋时期,真宗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南宋时期,理学家张栻掌教书院,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千里来打卡,后留下了“朱张会讲”的千古佳话。明代的阳明心学、清代的考据学等都曾在此传播和交流,从岳麓书院走出的学子不乏像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这样留名青史的巨擘之才,对中国往后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这也能看出,岳麓书院的“千年学府”美称,可谓名副其实。

除了历史悠久、人才济济之外,岳麓书院的建筑设计也颇具特色。

在空间布局上,岳麓书院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说到讲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湘水校经堂,这个讲堂的布局和摆设没什么特别,容易让人忽略。但我却认为,它才是书院的精髓所在。这与一个人有关,他叫欧阳厚均。

欧阳厚均早年也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师从罗典。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各方面表现优异,于是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任山长,掌教27年。

在他掌教期间,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将湘水校经堂移建于书院内,并在里边授课,培养出了一大批大神级的门生,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岳麓书院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学府,里边还有不少文物。尤其是四块匾额——“岳麓书院”匾额及讲堂内的三块匾额,都是稀世珍宝。

“岳麓书院”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的大门之上,是宋真宗赏的御匾。而这个大门也大有来头,它始建于宋,现存大门则建于明代正德四年。

讲堂里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两块匾额,分别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御赐之物。

讲堂里的另外一个牌匾写的是“实事求是”,虽然年代没有前两块久远,是1916年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并以此为校训。但“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却贯穿了中国文化之脉,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奋勇前行。

留心细看,我发现讲堂的中间有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那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放有两张椅子,与现在学校的讲台摆放一张椅子有所不同,这与前面提到的“朱张会讲”有关——两把椅子是专为纪念张栻和朱熹两位大师而设的,也是传递一种后人对老师的缅怀和敬意之情。

从北宋到当下,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这座千年学府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见证了长沙的古朴和新意。

HI,我是韦宇教,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欢迎关注和评论,带你发现不一样的有趣、有料的旅程。人生即遍路,你的故事讲到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