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祠昌墓

杨祠昌(1588—1641)字文弱,明武陵人(今常德)明万历进士,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武陵民间有“杨阁老”“杨相”之称,崇祯十四年三月(1641)病逝于湖北沙市,葬于沅江(今沅江市)月形山,后改葬于桃源金厂溪月虹山(杨氏族谱载),墓坐北朝南周围茂林修竹,前有西溪流淌,墓前立石碑一方,墓碑高1.4米,宽0.7米,厚0.05米。2012年12月,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景点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

1.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

位于鹿蹄涧村,距代州城东北19公里。

代州不仅是杨家将出生入死的战场,也是杨家将的坟茔和故居所在地。

2.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大全

排行应该是:文远荣明,这样排的,其中"文"是杨氏第38代。

排行应该是:文远荣明,这样排的,其中"远"是杨氏第39代,"荣"是杨氏第40代,"明"是杨氏第39代,"明"应为"名",杨氏家谱是这样排的.在我的老家山西代县有一个杨家祠堂,历史800余年,有非常完整的家谱记载,每隔几年都会举行祭祖续谱的活动.

3. 杨家祠堂图片

凤凰古城不在江西。

人文背景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

2001年,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

4.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简介

真正的杨家祠堂只有一个,在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距代县城东北19公里。

5. 杨家祠图片

1922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局指示,中共广东支部扩大为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下称“广东区委”)。广东区委最早在杨家祠办公,1924年搬到文明路194号—200号。1927年4月,广东区委转入秘密斗争,后迁往香港改组为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区委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区委之一,管理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南部及香港等地党组织,是大革命时期全国辖区最广、党员人数最多的地方党组织之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开创中国共产党纪检工作先河;设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军事机构——军事运动委员会……

6. 杨家祠堂有几个

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古城博物馆、万寿宫、虹桥艺术楼、崇德堂、沱江泛舟)、凤凰陈斗南宅院、苗王城古寨、奇梁洞、南长城、山江苗寨。

7. 杨家祠堂简介

这要问这个家族精通世故的老人或者查阅他们的族谱才能知道。

过去耕读世家大都提倡以儒家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为修身齐家之本。因读书人文化高,一个宗族的人就都会按他们说的办。祠堂楹联也是读书人拟的,估计杨家祠堂楹联中的‘’八字箴言‘’也是指这八个字。

仅供参考。

8. 杨氏祠堂图片大全图片

一、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镇的“李氏大宗祠”,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二)陈氏宗祠(龙城街道黄阁坑社区)

(三)邓氏宗祠(龙城街道嶂背社区)

(四)申氏宗祠(龙城街道嶂背社区)

(五)李氏宗祠(龙城街道岗贝社区)

(六)杨氏宗祠(龙城街道盛平社区)

(七)余氏宗祠(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

(八)吴氏宗祠(龙城街道西埔社区)

(九)萧氏宗祠(龙城街道西埔社区)

(十)李氏家祠(龙城街道西埔社区)

9. 杨家祠堂在那里

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古城博物馆、万寿宫、虹桥艺术楼、崇德堂、沱江泛舟)、凤凰陈斗南宅院、苗王城古寨、奇梁洞、南长城、山江

杨贵妃墓景点军免吗 - 杨贵妃墓景区

1. 杨贵妃墓景区

马嵬坡景区,位于陕西省兴平市,是依托杨贵妃墓、黄山宫为背景建起来的,体现唐朝特色,文化特色鲜明,还是比较好玩的。

马嵬坡景区,占地660亩,以黄山宫道教文化为底蕴、以杨贵妃与唐明皇凄美爱情故事为依托、以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个驿站文化为核心、以关中唐文化为特色而修建完善的。整个景区以3条沟划分开来:东沟、中沟和西沟,其中2条主要汇聚关中各种小吃,另一条用于展示陕西 民俗文化如皮影、泥塑、土织布等,是一个集马嵬古驿站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原生态餐饮、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环境保护于一体的新概念生态园景区。还是比较好玩的,值得一游。

2. 杨贵妃墓景点介绍

杨贵妃杨玉环墓位于咸阳市兴平市马嵬办西500米处,距西安63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墓后有一座高约6米的杨贵妃大理石塑像。

唐太宗李隆基的陵墓叫唐泰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是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墓地。

所以二人死后相隔甚远啦

3. 杨贵妃墓在哪里

杨贵妃墓在陕西省兴平县马嵬镇(历史上的马嵬坡)西0.5千米处,紧靠西(安)宝(鸡)公路,距兴平县城12.5千米。

杨贵妃,字玉环,蒲州永乐人。幼时死了父亲,寄养于叔父家。她擅长歌舞,通晓音律,长得美艳绝伦。开元22年,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唐玄宗为她的聪明和美色所倾倒,开元28年,叫高力士把她接入后宫,当了女道士,取道号为太真,实际上已把她占为己有,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生活。

天宝四年,她被册封为贵妃。他的三个姐姐,被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他的堂兄杨国忠被任命为宰相,杨氏一门,一时间势倾天下,权倾天下。每年十月,杨家兄妹扈从明皇游华清宫,各家自成一队,着各色服装,五彩缤纷,灿若百花。珠宝饰物,遗落满地,其豪奢如此。

杨贵妃墓是一个比较小的陵园。大门顶额横书“唐杨氏贵妃之墓”7字。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过献殿便为墓冢,高约3米,封土周围砌以青砖。

1985年以来,当地政府对贵妃墓进行修葺,新修了围墙、碑廊、献殿、亭子。特别是在墓园后面增设了一座6米高的杨贵妃大理石雕像,现成为人们来此旅游留影的最佳之地。

碑廊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数块,刻有历代名人来此的题咏。晚唐诗人罗隐路经马嵬坡作诗曰:“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鸦片战争后被谪戍伊犁的林则徐,路经陕西曾题太真墓诗:“六军何事驻征骖,妾为君王死亦甘。抛得峨嵋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

来杨贵妃墓的游人,有的把精美的门票揣在身上,似乎纸片上还留有余香;有的争相购买《贵妃出浴图》,想带回去仔细欣赏这位美人的风采,还有的用手帕包下一撮泥土,珍藏起来。据说,由于杨贵妃长的十分白皙,竟把墓地附近的土地也染白了。当地百姓称白土为“贵妃粉”,相传用来洗脸,能使皮肤增白,面上黑斑粉到即除。

在熙熙攘攘的游人里,还有不少海外来客,其中日本人为数最多。香魂归何处,天下竟有两座贵妃墓,其中日本就有一座,所以他们特地来看个究竟。

身不可一分为二,人不能死而复生,两座杨贵妃墓各有来历,包含了两个内容不同的传奇故事。

公元755年,安史之战爆发。 二年6月,叛军攻破洛阳,直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家仓皇西逃。途经马嵬坡,士兵们不肯再前进,要求杀掉杨贵妃的哥哥奸相杨国忠。不等唐玄宗下令,大家一哄而上,把杨国忠砍成肉泥。杀了之后,将士仍不肯离去,唐玄宗只好亲自出来慰劳军队。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再侍奉皇上,请陛下割爱正法。”玄宗说:“贵妃住在深宫,怎么会知道杨国忠的造反阴谋?”这时,唐玄宗的心腹太监高力士插话说:“贵妃是没有罪,但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常在皇上身边,将士怎能放心?望皇上考虑,只有将士放心了,皇上才能安全。”玄宗无可奈何,只好将杨贵妃“赐死”。高力土奉命把贵妃带到佛堂的梨树下,用丝带将她缢死,时年贵妃38岁。陈玄礼及众将检验过尸体之后,军士们才重新整队出发。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不朽长诗《长恨歌》记其事:“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花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

杨贵妃死后,就地掩埋,马嵬坡就成了她的墓地。据说,杨贵妃缢死时掉下一只靴子,马嵬驿的一个驿卒拾到后,带回家交给母亲保存,引得周围村落的人都前来观看。过客每借看一次,就要收取百钱。尽管如此,看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后来,唐军收复长安,唐玄宗返回宫中,听到这个消息,就叫人以高价买下靴子,仍然埋在这座贵妃墓中。

黄海彼岸的日本贵妃墓,同样也有着神奇色彩的故事。

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展示了她的家谱和古代文献言之凿凿地称她为杨贵妃在日本的后裔,在日本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

日本史学家邦光史郎的《日本史趣事集》、渡边龙美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以及我国《文化译丛》上刊载的译自日本的《中国传来的故事》,都讲述着一个未死的杨贵妃的故事。

据说,杨贵妃在马嵬坡并没有被缢死,而是由陈玄礼、高力士策划,用一个宫女做替身死去,然后叫人护送贵妃南逃。当时的中国同日本有海上交往,他们大约在现在的上海一带乘船出海,经过艰险的漂泊,终于在日本久津半岛的唐渡口登陆,定居在油谷汀。由于长期颠沛流离,贵妃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当地人对她深表同情,把她安葬在那里。

杨贵妃墓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油谷汀,背倚微微起伏的山岗,面临平阔壮观的大海,墓基是一块由乱石组成的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五座石塔,主塔高153厘米,日本人称它为“五轮”,相传,杨贵妃就安眠在五轮塔下。

白居易诗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在日本人看来,这海上仙山当然就是日本。

后来,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杨贵妃客死东瀛的消息,哀痛欲绝,为了给贵妃祈福,他派白马将军陈安带来了两尊佛像——释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准备安置在杨贵妃归宿之地。陈安将军踏遍了日本大小列岛,没有找到这个地方,只好把这两尊佛像暂时安放在京都清凉寺之后回国。

后来,日本当局发现了杨贵妃墓地,要清凉寺交出佛像,清凉寺则认为佛像在清凉寺安置已久,评价甚高,名声日大,不愿意将佛像交出。作为一种变通的办法,他们请当日最负盛名的工匠,照原像制作两尊,把四尊佛按新旧搭配,留二尊在清凉寺,另二尊在贵妃墓地建二尊院安置。

如今,二尊院的两尊佛像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油谷汀的二尊院墓地和五轮塔,则是山口县级指定有形文物。据说:贵妃墓前香火不断,人们认为:朝拜杨贵妃墓,可以生得漂亮可爱的儿女。

杨贵妃喜欢吃的山东肥城桃,已被日本大津郡引种、栽种,被称为“杨贵妃桃”。

想杨玉环本是个普通的女子,只是因为天生丽质和聪颖柔顺,一见夺于前夫,二见杀于后夫,中间虽是过了十几年尊宠荣贵的日子,但与政治是毫不相干的。她只是一只温驯的替罪羊而已。一千年过去了,杨贵妃之死引起的嗟、怨、赞、叹,也早已成了历史陈迹。至于她同唐玄宗是生离,还是死别,将是一个永恒的谜团了。

4. 杨贵妃墓景区图片

马嵬驿,即马嵬(wéi )坡。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约11公里。距西安咸阳机场约39公里,距西安北站约53公里。是近几年依托杨贵妃墓,黄山宫为背景建起来的,以旅游观光为主,到处体现唐朝特色,2015年春节假期游人达约140万人次。

根据史记记载由于李隆基过度宠爱贵妃杨玉环,破格重用杨玉环的亲人,为了她不惜千里送荔枝,劳民伤财引发民怨。而杨国忠等人更是利用高官厚位为自己牟取暴利致使生灵涂炭,引发大臣不满,因此使安禄山等人叛变。

为了得到军队的支持,李隆基不得不顺应将士的心声将杨玉环处死于马嵬坡下

5. 杨贵妃 墓

因为现在发现的贵妃墓是衣冠冢,没有挖掘价值。依据是:

1、据文献记载,唐玄宗从四川回来,来到马嵬驿,把杨贵妃的墓迁走。古人曾经有人挖开过这里的墓葬,墓里无尸骨。

2、白居易考察贵妃墓后也认定,杨贵妃并没有被处死,而是她身边的侍女代替她死去,从而逃亡了别处。

6. 杨贵妃有墓吗

杨贵妃的陵墓在咸阳市兴平市马嵬办西500米处。

杨贵妃墓其实只是杨贵妃的衣冠冢,位于咸阳市兴平市马嵬办西500米处,距西安63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墓后有一座高约6米的杨贵妃大理石塑像。历代文人曾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使杨贵妃墓闻名于世,墓冢周围雕刻有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咏。

杨贵妃墓是唐代第七个皇帝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的墓葬,距今已有1200多年,位于西安以西63公里处的马嵬坡,它以其“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

整个墓园依山而建,呈阶梯状,气势雄伟。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民国二十五年陕西省府主席邵力子所题的七个金色大字“唐杨氏贵妃之墓”。

7. 杨贵妃墓景区电话

杨贵妃墓即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之墓。位于兴平县城西的马嵬坡。杨贵妃是唐代著名美女,倍受玄宗恩宠,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玄宗仓惶西逃, 路经此地,六军不发被迫缢死贵妃。杨贵妃陵园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越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一公亩,高约三米,墓家冢以青砖包砌。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杨贵妃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征地扩建的白居易《长恨歌》画廊和“安史之乱”展馆正在加紧建设。杨贵妃汉白玉雕像已竖立于前期扩建的陵园之中。

8. 杨贵妃墓照片

杨贵妃墓目前保存完好,没有挖掘的必要性。对于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还有一些难点等待突破,现在急着挖墓,无异于毁坏文物,得不偿失。国家对古墓挖掘考古,把关很严,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批准的。据我所知,陕西考古系统,对主动挖墓,早已不感兴趣了。

9. 杨贵妃墓门票

国家级森林公园河南省风景名胜区亚武山,总投资4000余万元,修建了亚武山旅游广场、明镜湖、玉锁关、前山门、后山门等旅游景点,最高海拔2100米,可旅游面积达51 2平方公里。

以五峰山势为主体,以山清水秀为特色,以道教文化为内涵,是一处可供游览、避暑、科研的山岳型风景区。

亚武山自然景观雄、奇,险、秀,野;山、水,石,动植物各具特色,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各种宫、殿、庙、观、洞、塔、碑刻星罗棋布,并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

已发现她蕴藏的各种中药材达150余种。

不仅如此豫灵镇其它名胜古迹也多不胜数,西汉武帝的戾太子冢,水车头遗址,汉太尉杨震的三鳝书堂、杨灵琰(杨贵妃之父)家族及其大茔,唐学士吴融故墓,皇天塬以及多处文化遗址、重要碑碣,鸡叫听三省的鸡予岭等均在境内,逐步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以亚武山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旅游热线,年接待游客达到80万人。

司马迁祠墓-司马迁祠墓景区

司马迁祠墓有什么交通工具

1、过芝秀古桥,进入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群,过古牌坊,便是石条铺就的司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者的足迹。

2、桃花源民俗文化园 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是依托零河自然水系打造的河道自然景观游憩区,是渭南好玩的旅游景点。

3、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

4、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

司马迁祠墓的生命历程

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建有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古称夏阳)农村,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 *** 间。

司马迁祠墓位于城区以南10公里处的芝川黄河古渡口高岗上。一部《史记》成就了司马迁。史圣的祠墓也像一座丰碑,历经千百年沧桑而愈显雄伟。司马迁祠墓依山而建。

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

祠墓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

元代重修司马祠是哪一年?

1、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建有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古称夏阳)农村,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 *** 间。

2、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芝阳桥,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辅设,依山势坡度逐级上升。大路上有汉太史公祠墓牌坊。

3、司马迁祠墓属于渭南考古遗迹的著名景点。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

4、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

5、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

司马迁祠墓的简介

司马迁墓与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 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位于城区以南10公里处的芝川黄河古渡口高岗上。一部《史记》成就了司马迁。

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其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司马迁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历代曾数次重修和扩建,占地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寝宫,献殿,祠门,山门,牌坊等十八座。祠墓对滔滔黄河,西依巍巍梁山,依崖就势,气象万千,是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

司马迁祠墓位于哪个省?

1、司马迁遗址,即司马迁祠墓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司马迁祠,即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其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

2、司马迁墓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西汉夏阳人,于武帝元封年间任太史令,著有我国之一部传记体史书,后称《史记》。这里距禹鉴龙门不远,是太史公的故里。

3、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

4、三有司马迁的后裔为证。河津今距司马迁墓东约10里,有个辛封村。村里有姓司马者20来户,近200来人,世称自己是司马迁的后代,且有家谱,至今还保存着世传的司马迁的朝王板。这个村也世称司马迁故里。

司马迁祠墓的历史

1、司马迁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夏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慕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又据县志载:“水经注:子长墓有庙,庙前有碑。

2、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其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3、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芝阳桥,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辅设,依山势坡度逐级上升。大路上有汉太史公祠墓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