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李家大屋

新田李家大屋

新田县地处湘南边陲,自古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在新田的西北端有一个叫金盆圩镇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物美风华,还有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屋,它的建造格局及宏大的规模在新田首屈一指,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的地方,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走进李千二古村,一起去领略李家大屋迷人的魅力吧!

李千二古村依山势伴水渊而建,因为古人在选址上非常注重风水学,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有诗曰:“依山傍水一座房,送雨迎风百宝盆”。李氏大屋就处于李千二古村的中部,传说中百宝盆的位置。这就是李千二古村的村头,数棵古柏树伫立在石拱桥头,桥下的小河像一根玉带般缠绕着古村。沿着小路往上走,沿途会看见一栋栋颇有湘南特色的古民居,而李家大屋则是所有古民居中规模最大、布局最独特、构件最精美的一处古民居建筑,它集木雕、石刻、彩绘、泥塑等装饰艺术之大成,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李家大屋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庞大,呈“三堂四井十二间七十二门”的独特布局,系砖、木、石结构,总面阔21.7米,总进深32.26米,建筑面积492.72余平方米。建筑群沿大屋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是前院—穿堂—天井—中堂—天井—正堂。

这样大规模的建筑群到底是谁建造的呢?现在我必须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屋的建造者—李魁甲。李魁甲是何许人也呢?据镶嵌在李氏宗祠前院风火墙上的《云龙山香田碑记》碑记载,李魁甲为清代增生。古代秀才分四等,经过岁考、科考成绩优秀优异者才可升为增生。说明李魁甲文采卓群。要说这一处碑刻我们只能推断李魁甲的学识,那在李氏宗祠院墙上镶嵌的《重修宗祠书塾碑记》中,详细地记载了李魁甲及其子嗣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重义轻财,他们的德行为当时社会及族人所敬仰。查看李氏族谱还会发现里面详细地记载了李魁甲及其子嗣做过的诸多善事:譬如宁远文庙的八根龙柱,李魁甲捐赠了其中的一根;道光十三年,李魁甲捐献了嘉禾县五拱桥、桂阳县七拱桥中的各一拱的经费。李魁甲教子有方,他的四子李世荣曾是新田县文庙兴建会首,颇有其父李魁甲的为人风范。

据族谱上记载清道光三年(1823年),李魁甲花巨资购得本村的一块风水宝地,开始规划建造大屋,并于次年下基砌屋,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华厦才正式落成,建造过程时长十三年的之久。那是因为李魁甲不但是儒雅的文人,还是一个饶有建树的商人,他创立的商号遍及全国各地。由于他事务过于繁忙,无暇顾及建屋之琐事,加之他严谨的做事风格,对建筑材料的甄选及建筑要求极为严苛,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才得以建成如此气势恢宏的李家大屋,堪称湘南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李家大屋是一部书,沉甸了我们先人太多的智慧,李家大院是一幅画,有太多的精美,值得我们去探寻,李家大院是一首诗,诗韵十足,值得我们去品位,她的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和一面面三层风火马头墙,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如此地古朴雅致,似在谱写着大屋主人昔日的荣耀、富庶和辉煌。

我们首先要游览的是大屋的前院。前院的墙体不但是护院墙也是照壁,高2.65米,由八层大条石和青砖砌成,坚固异常,具有防水、防风、防盗等诸多功能。

进入前院有东西两门,西门及门楼在1988年农历十二月由李原荣等李氏后裔对其进行了修缮,而东门至今保存着以前的原貌。东门的门楣上题写了“长发其详”四个大字,彰显了屋主人期盼家族昌盛的美好心愿

进入前院我们来看看大屋正门面对的这面墙体。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这面墙既是风火墙又是大屋的照壁,不但防风、防火、防盗还具有风水墙的功效。在《水龙经》中有云“直来直去损人丁”,通常气流不能直冲住宅大门,否则不吉利,还不利聚财,所以李氏大屋在大门的对面修建了照壁,不但可以协调宅内外之气,还可遮蔽视线,保持气畅。照壁上的泥塑和彩绘造型精美,不但有装饰墙面的作用,还蕴含着屋主人的美好愿望:照壁小青瓦下的泥塑双凤合鸣,寄托了先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双龙戏珠泥塑塑造了两条龙争夺龙珠的情景,双龙代表着生活在大屋的主人,龙珠代表着锦衣玉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努力和追求;照壁中间有个行体书写的福字,这是大家对美好愿望的深深寄托,希望能天天见福,抬头见福,希望福气常驻,幸福永远。

处于李家大屋建筑群南北中轴线上第二个部分的是穿堂。穿堂的屋墙和照壁一样非常讲究,均由八层青条石和青砖砌成,硬山顶屋面,上铺清一色小青瓦,门上的木雕、石雕,檐口下和窗棂上的泥塑和彩绘让人眼前一亮。大屋的大门是木石结构,由门枕石、户对、门边石和木质大门组成。门枕石又叫门当,它在大门底部,是承托大门和门轴转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石构件。李家大屋的门枕石是箱形的,活像砚台的形状,只有家族里出了一定品级的文官门枕石才能做成这个形状。门枕石不但实用而且蕴藏了美好的寓意。左边的门枕石上雕刻着“鹿衔灵芝”,寓意长寿百岁、万寿无疆;而右边的门枕石上雕刻的“猴献瑞桃”,则寓意子孙后代后福无量;还有门槛石上雕刻的“一路连科”、“一鸣惊人”、门边石上雕刻的“天官赐福”、“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幅幅雕工细腻,工艺精湛,蕴含着浓郁的湘南民俗文化。在古代男女婚配时长辈们会以“门当户对”这个词来形容双方是否合适,那有了门当就一定要有户对,那户对是什么呢?在门楣的上方那一对圆柱形的木构件便是户对,上面雕刻着珍禽花草图案,甚是好看。因为李氏家族有三品的文官,所以户对呈圆柱形,而且通常是双数,这也方便家有喜庆之事时悬挂灯笼之用。门当和户对的组合,运用的是古代建筑学上的平衡美学原理,它不但具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由此可以看出大屋的建造者李魁甲在当时确实富甲一方。咱们继续往上看,门楣上的墙体凹入一方匾额,上有平底阳刻的“奎壁联辉”四个楷体大字,书写得工整而雄浑有力。奎星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壁星是玄武七宿中的一星,主吉祥,奎壁联辉是指天上的奎星和壁星都同时出现,有大吉大利的寓意,也寄托着屋主人希望家族文运亨通、万事俱顺的美好心愿。

除了石雕和木雕是李家大屋的一绝外,泥塑更是一大亮点。大屋的屋脊、檐口、门楣和窗棂的周围有一些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状的物体便是泥塑。泥塑是湘南古民居的特色,用泥土、石灰、贝壳、桐油和糯米粉等材料混合后,再进行风干或烧制成型,并在表面绘以颜色的一种装饰物。泥塑不但有能防止雨水从屋檐、窗棂下的墙面渗透至室内的功能,还有美化墙面的作用,更兼具宣传教化功能。李家大屋的泥塑大多是祥禽瑞兽、花鸟虫鱼这类代表吉祥寓意的题材,也有历史故事和神仙传说这类教导后辈尊老爱幼、与人行善的题材,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大屋外部就已经如此精彩纷呈,那大屋内部的“三堂四井十二间七十二门”指的又是什么?有什么独特 处呢?三堂指穿堂、中堂和正堂。穿堂也叫门厅,是迎接宾客的地方,面阔4.8米,进深7.2米,建筑面积约为34.6平方米;中堂是宾客等待主人接见的场所,面阔4.8米,进深6.9米,建筑面积约为33平方米;正堂也是神堂,面阔4.8米,进深7.8米,建筑面积约为37平方米。三堂两旁的配房均为两层木结构建筑,有木质楼梯可供上下,内部皆以木板间隔,用做书房、卧室、佣人房或密室,因李氏一族人丁兴旺,所有房间的进出门加起来有七十二条之多,才有了现在的“七十二门”之说。配房靠近天井一共有64面镂空花窗,使得住在里面的人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环境。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64面花窗的纹饰和造型都不一样,不得不令人佩服先辈们过人的智慧、独特的审美和精湛的工艺。若是在雨季登上二楼透过花窗向外望去就会让人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继的诗:“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这种天人合一的建筑,让居住在钢铁水泥建筑里的我们着实艳羡!

在穿堂与中堂、中堂与正堂之间分别各有两个天井。天井在古代建筑中集排水、采光、通风等功能于一体,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又有四水归堂之意,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每个天井的建筑面积均为22.36平方米,均由青条石打磨后砌成,底铺青石板,两侧有铜钱形状的排水孔。据大屋里居住的老人说这四个天井虽历经数百年,无论多少次滂沱大雨、洪水倾泻,大屋从未因渍水受灾,至于水排向何处,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实属奇迹。

要说天井是古人防涝的智慧结晶,那百年来摆放在中堂与正堂天井间的那口石缸却有防火作用。这是一口用方形青石打造的石缸,石缸的一面用卷草纹围边,中间部分刻着娟秀的小楷,上面记载着石缸是李魁甲于道光十七年请石匠打造并置于堂前的。因大屋的主要建筑都是木质结构,而且人们还会在里面生火做饭、烤火取暖,加之正堂经常举行祭祀祖先活动,需要焚烧大量纸钱、火烛,极易发生火灾,因此这口石缸终年都会装满水,以备救火时的不时之需。

三堂中,正堂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堂也叫神堂,集祭祀、接待、议事等功能于一体,是李家大屋建筑群的灵魂所在。正堂北墙的中部有一供奉祖先牌位的神龛,上面的神位牌由四柱组合而成,供奉着“天、地、君、亲、师”,顶部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底部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四个龙头,造型独特,精致异常。最难得一见的是神龛上的木雕,由364块双层透雕组成,如“鸾凤和鸣”、“丹凤朝阳”、“一路连科”、“百鹤庆春”、“五福同享”等等皆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大屋内部的木雕已足让人称奇,大屋周边古民居的多层镂空木雕花窗足让人称绝!门楣和花窗上的字都是由龙、凤、蝙蝠和祥云等代表吉祥的图案演变而成,门楣上的“祯详”二字为横批与右、左花窗上的“清平如意,福寿康宁”,组成一幅寓意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寓意的对联,这处精美的木雕虽然不在李家大屋内,但因是李魁甲的子嗣所建,或多或少也体现出了李家大屋木雕的精、绝、奇,因此李家大屋被专家称之为湘南木雕文化的宝库是实至名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