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生平事迹陈列馆

陶铸生平事迹陈列馆

陶铸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永州市祁阳浯溪风景名胜区(浯溪公园)内。

陶铸,谱名陶际华,字剑寒,化名陶磊。1908年1月16日出生在祁阳县潘市镇陶家湾村。1926年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陶铸转战南北,功勋卓著,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成功地领导和指挥震惊全国的厦门劫狱斗争,组建闽南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创建鄂中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区。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领导与傅作义、程潜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和湖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陶铸作为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赢得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文革”期间,他协助周总理处理党和国家的日常事务,同林彪、“-”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9年11月30日被林彪、“-”破孩致死。粉碎“-”后,中共中央为陶铸彻底平反。

1988年1月在纪念陶铸诞生80周年活动中修建陶铸生平事迹陈列馆,馆名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任重题写,当时叫陈列室,1998年1月纪念陶铸诞生90周年活动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改为陶铸生平事迹陈列馆。

陶铸铜像和生平事迹陈列馆于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断肠明志铸忠魂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永州道县梅花镇贵头村的道县烈士纪念园内。陈列室按照湘南民居风格设计建造,主馆外围边长为34米,代表红三十四师;内围边长为29米,寓意陈树湘烈士牺牲时年仅29岁。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断肠明志铸忠魂

【基地简介】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永州道县梅花镇贵头村的道县烈士纪念园内。陈列室按照湘南民居风格设计建造,主馆外围边长为34米,代表红三十四师;内围边长为29米,寓意陈树湘烈士牺牲时年仅29岁。陈列室以“断肠明志铸忠魂”为主题,分为“坚定信仰”“听党指挥”“牢记使命”“绝对忠诚”四部分,展示了陈树湘烈士光辉的革命历程、伟大的英雄壮举和“断肠明志”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感人故事。2019年,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入选湖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各单位团体2000多个,参观人数达40万人次。

【藏品故事】

红军将士后代捐赠革命烈士证明书

在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保存着一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将士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复制件),由红三十四师闽西红军将士的后代捐献。2019年6月,红三十四师闽西红军将士后代一行70多人,沿长征路线寻找先辈们的足迹。亲人团抵达道县后,前往红三十四师烈士墓和陈树湘烈士墓瞻仰、祭拜,参观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并捐赠了先辈们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复印件。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师长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党中央和主力红军抢渡湘江。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在率部突围时,陈树湘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的他用绑腿带扎紧撕裂的伤口,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当部队到达道县四马桥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危急时刻,陈树湘命令大部队突围,自己和两名警卫员留下掩护。经过激战,大部队突出重围,陈树湘不幸被捕。被捕后的陈树湘拒绝就医和进食,誓死不向敌人低头。在敌人押送他进城邀功请赏的途中,他趁敌不备,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红三十四师被称作“绝命后卫师”,以全师牺牲为代价换取了主力红军的西进,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如今,除了陈树湘烈士墓,道县烈士纪念园内还安放着部分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将士遗骸。陈树湘师长和他的战友们,永远守护着这片红色土地。

广州鲁迅纪念馆:复原了鲁迅当年的居住环境(展示鲁迅生平事迹的陈列室)

鲁迅纪念馆位于文明路215号(原文明路6号),馆址所在地俗称钟楼,建于1957年,于1959年开馆,占地面积4375平方米。

1927年1月18日,由中心广东区委推荐、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从厦门来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就住在中山大学“钟楼”,至3月29日迁居白云路“白云楼”。

鲁迅纪念馆复原了鲁迅当年的居住环境——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室内陈设非常简单,床是两条板凳上搁的两块铺板,一顶麻布蚊帐竹竿撑着,床上放的白布枕头和蓝花布面的薄被,十分整洁。床前,靠近窗户处放着一张七抽屉的书桌。据说,这种书桌当时只有教授才能使用。书桌旁边放着一个藤书架,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书。此外,室内还有四方桌、小茶几和鲁迅亲笔书写了“L.S”(鲁迅二字的英文缩写)字样的藤箱。这些都是当年的原物。

鲁迅纪念馆还设有展示鲁迅生平事迹的陈列室。该室珍藏有鲁迅手稿、文物、照片、资料近万件,并建立了《鲁迅全集》电脑检索系统。

号外!高自立生平陈列馆正式开馆!

他是

一名红色革命的传奇将领

一名廉洁奉公的共产党员

一名正气传家的时代楷模

……

他,就是高自立!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

7月1日上午,高自立铜像揭幕暨高自立生平陈列馆正式开馆!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徐建中和安源区委副书记黎增义共同为高自立铜像揭幕。安源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黄卫东介绍了高自立生平陈列馆有关情况。

揭幕仪式后,大家集体参观高自立生平陈列馆。

近年来,安源区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安源红色资源的优越性和可塑性,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培育党员干部廉洁价值理念,大力营造廉洁勤政的浓厚氛围,助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高自立不仅是一名优秀共产主义战士,还是我党早期党风廉政建设和正风反腐的先行者、践行者,他一心为党、敢于斗争、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勤俭节俭、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与家风、精神值得后人铭记,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

下一步,安源区将把高自立故居示范点打造成具有长远影响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型党员教育、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体表现为“五个一”,即:看一座故居(已还原新建的高自立故居);听一堂党课(以高自立的生平事迹、优良家风、廉政故事为主讲内容);读一本传记(在《高自立画册》基础上充实内容出版一本《高自立传记》);看一场电影(拍摄一部以高自立生平为题材的红色电影);做一次拓展(依托高自立故居所在地源头村的自然山水,还原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打造一个“发扬自立精神,重走长征路”的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将高自立故居示范点打造成新型一体化宣传教育平台)。

高自立,原名高省烦,江西萍乡县北路村(今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人,生于1900年7月,卒于1950年1月,享年50岁。其父当教师,本人出身为店员,1926年冬入党,1927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26年冬到1927年,马日事变时,在萍乡总工会调查股及生产消费合作社工作,8月到武昌警卫团当战士,党内连支部干事,同年秋收暴动到1928年春,在江西省工农革命军当文书,党内任连支书记。

1928年至1929年夏,任连党代表、秋任支部党代表,1930年任师政务处长,秋任师党代表兼师党委书记。1931年秋至宁都暴动任军党代表兼党委书记。1931年冬至1933年春,任师及军政治委员,后任军委后方办事处政委。

1933年5月至1934年6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华苏维埃政府第一届检查委员,第二届执行委员及人民委员、土地部长等职。

1934年6月至1937年11月,在苏联学习,并出席了共产国际主义第七次代表大会,担任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8年4月至1945年10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长、建设厅长、副主席等职,1945年至1948年任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委员、财经委员会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冀察热辽办事处副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