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寺

塔下寺

塔下寺旧称回龙山寺,又名净住寺,因誉为“峭塔凌霄”的传芳塔建在寺中,寺处塔下,故习称为塔下寺。位于蓝山县城东,寺区辖地二十余亩。寺宇依山傍水而建,四周香樟古槐,苍松翠柏环绕,清清舜水绕寺而过,环境清幽有如仙境。是湘南地区环境和风景保存较好的一处游览胜地。

据民国《蓝山县图志》载:塔下寺传为唐代古刹。明万历以前称净住寺,寺宇座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传芳塔、东侧有观音阁、观浪亭、厢房、西侧有小山门、戒堂等、除西北角新建的解放军烈士纪念亭外,形成为塔寺并重,浑然一体的古建筑群。现存传芳塔为明嘉靖四十二年至万历八年(公元1563-1580年)重建,历时十六载竣工,塔门-“峻塔凌霄”四字,冠名传芳塔。登塔远眺,群山重峦如黛、平畴铺殿如画,城郭村庄尽收眼底,与距约四公里的童峰塔相映成趣,别具秀丽风光。塔以天然岩石为基,基底周长32.3米,塔高40.18米,七级八画,全部青砖砌就塔中砌有宽0.55米,高2米余的内族式阶梯186级直达塔顶,塔内各层供奉佛像和数十幅壁画,以祷以游,其乐融融。据现存碑刻和县志记载,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对塔下寺均有修葺之举。 塔下寺现有的传芳塔,为明代重建,七级八角,高插云霄;塔左有戒堂,为封山式0建筑;塔前是大雄殿,硬山式殿堂建筑,占地一百九十二平方米,内原供设如来佛祖,左右立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门首悬“大雄殿”匾额;再前是山门,为砖构牌坊式建筑,正面-“三蓝一景”,联为“源流舜水,道衍湘山”,背面有联曰“举足登阶,便抵乘灵飞锡杖;回头是岸,未妨送客过溪桥”,横批为“境胜祗园”。山门左侧有观浪亭,四角攒尖重檐回廊式建筑,上奉奎宿,称魁星楼,底层悬“观澜亭”石刻匾额,在石门框上阳刻联曰:“层出云亭光翼轸,环吞舜水化鱼龙”,亭与山门之间有观音阁,内原供千手观音,门前联为:“度一切苦,现千手身”。该寺原有记述塔寺的碑刻数十坊,现只镶嵌在墙中的十三块幸存。登临游憩,宝塔高耸,寺庙错落,寺前钟水奔腾,寺后古木参天,遥望西南群山,一片深蓝,城郭村庄,炊烟缕缕,别具秀丽风光。

一九九○年至九五年县财政和部门投入共30万元,修复了大雄宝殿、观音阁、观浪亭。一九九六年至九八年,个体私营投入50万元,新开辟了儿童乐场、溜冰场、避暑山庄(内设蒙古包厢、卡拉OK、情侣茶座等项目),现在塔下寺景区成了全县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一九七九年,塔下寺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省、县拨款维修,一九八一年为利用保护古建筑,将塔下寺辟为县图书馆,一九八四年春,民政部门将安葬在塔下寺北侧的解放军烈士墓改建成烈士纪念亭(为钢筋混合土结构),千年古刹又添新景。一九九六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位于永州蓝山城东塔下寺西北角的丛林内

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的脚步日益加快,但仍有一小撮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是年冬,国民党湖南保安军第1师师长谢声溢率残部来蓝山,国民党交通警察总局东南办事处主任王春晖率交警第4、14、17、18总队也尾随而来,组建了“湖南军政委员会”和“反共救国军”。1949年12月5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6师奉上级命令攻克县城,解放蓝山。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某排排长黄福生等6位解放军战士为解放蓝山县城英勇牺牲。1950年党组织将牺牲烈士葬于塔下寺丛林内,砌方形墓地。1984年3月蓝山县武装部和民政局根据上级要求在原墓葬址上重拾烈士遗骸重建圆形烈士纪念亭。亭高6米,拱形圆顶,檐呈18角,亭周立大柱6根,占地面积20平方米,亭中央屹立的花岗石墓碑上镌刻蓝山县人民政府题词:“为蓝山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于1991年10年被蓝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9月被永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百年湘潮网)

最美地名摄影 | ​守卫在贺兰山下的宁夏古塔--拜寺口双塔

宁夏最美地名摄影作品·优秀作品展播

优 秀 奖

宁夏古塔拜寺口双塔

郑文著

拜寺口双塔

银川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坐落着一对古塔,形如兄弟,守卫贺兰山下。

拜寺口双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历史,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西夏考古、建筑、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该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

双塔以西的方塔遗迹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序》为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为中国印刷术发明时间的断代发挥重要作用。

掌政赵家湖

张志津

- 版权声明 -

■内容来源:本文摄影师:郑文著/张志津 ,最终解释权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有。睛彩宁夏经授权发布。

大理三塔寺,傲然屹立在苍山脚下

大理不仅有苍山洱海,还有许许多多名胜古迹三塔寺就是其中的一个。三塔寺是我国现存古代佛塔中造型最精美的建筑之一,它位于大理城西北约三里处的苍山第一峰即小岭峰下。 公元八二O年开始修建,到八二五年建成的。三塔寺如同天外飞来一般,赫然矗立在苍山脚下。

三塔寺的三座塔各具特色。主塔名叫千寻塔,高度69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外观装饰成阁楼式,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华丽非常。

三塔寺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是云南最具代表性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