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迳古村

下迳古村

下迳村位于清新县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下迳村,村域面积0.19平方公里。从村道走进下迳村,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村庄三面环山,聚气藏风。村后,一座突屹高矗的山峰,好似一部正在阅读的巨型天书,打开的书页恰到好处,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抵挡了冬天的寒潮。东面奇峰擎天,直插云霄,早晨托起一轮明月。西面山岭坡度平缓,长满郁郁葱葱,下迳古村,下迳古村简介,下迳古村-清远市清新区下迳古村旅游指南

下灌古村景点 下灌古村景点图片

1. 下灌古村景点图片

泰兴为全国麻将之乡也是麻将生产基地,其麻将玩法也是非常出众。泰兴麻将为泰兴地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该麻将打法奇特,玩法精彩,开启智慧,实为娱乐休闲的最佳方式。

泰兴麻将共有144张牌,分为东南西北4个风圈,每个风圈18排,36张牌。

144张牌中,有8张为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宫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至清朝中期基本定型。

麻将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灌阳古村落

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广西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的灌阳县灌阳镇仁义村唐家屯。

据了解,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共有208个村上榜,第二批广西传统村落共有218个村上榜。今后,广西将从政策法规、整体规划等层面加强传统村落的申报和保护利用。

那么,本次公布的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具体有哪些村呢?

第三批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的

村落名单(共231个)

南宁市(13个)

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那告坡

邕宁区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

邕宁区那楼镇镇龙社区那佃坡

邕宁区中和乡中和社区孙头坡

宾阳县陈平镇名山村委六洋村

宾阳县古辣镇古辣社区蔡村

宾阳县古辣镇古辣社区李寨村

宾阳县古辣镇古辣社区虞村

宾阳县古辣镇平龙村委大塘村

宾阳县黎塘镇新圩村委新梁村

宾阳县武陵镇武陵村委高荣村

宾阳县中华镇上施村委下施村

马山县百龙滩镇龙昌村委加铁村

3. 下灌古村景点图片大全

不是。

大理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般湖水面积约246平方千米(一说251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公里,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中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

花海位于湖南省宁远县湾井镇下灌古村,花海景点呈现一幅美丽画卷。下灌村始建于公元499年,近年来,该县将下灌村打造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美丽乡村,修复了风雨桥、新文桥、状元楼等,建起了游客中心和特色小吃“一条街”,开发了面积达400多亩的花海景点,组建了有地方特色的戏班子,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4. 灌口古镇景区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泉州市北郊,故别名北山;又因层峦叠嶂中间经常出现彩霞萦绕,亦称齐云山。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主旅游景区距泉州市大城市区3千米。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支脉,峰峦起伏,岩层遍及昂然成趣,好几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峰连绵20千米,形象岩层,千奇知名当然旅游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

2.安平桥(五里桥) AAAA全国各地核心文物古迹

安平桥(五里桥)

别名五里桥,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处港湾上。宋绍兴八年(1138年)兴建,十三年后完工。它是国内现有最多的港口大石桥,全桥长2255米,宽3-3.8米,桥桩361座,桥上面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桥东边有白塔,高22米,五层六角多孔砖塔,外擦抹白……

3.泉州开元寺 AAAA全国各地核心文物古迹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以及子孙后代为檀樾主。该寺兴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年686年),唐高 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年733年),更名开元寺。该寺名僧人才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物品二塔等园林景观。现阶段它是国内核心文物古迹、福建“十佳”景区,也是“泉州十八景”之……

4.泉州博物馆 AAAA

泉州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端,是一座具备闽南建筑设计风格的综合型历史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设的“全球文化多样性展览中心”所在城市,占地总面积80多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泉州博物馆是爱国教育产业基地和人民终生教育场地。泉州博物馆创立于1985年1月,……

5.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AAAA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侧,占地面积154.2亩,行为主体总建筑面积23332平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体现中国内地与台湾省历史时间关联的国家级别专题讲座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集个人收藏、展现、科学研究、沟通交流和业务等作用为一体,也是科学研究内地与中国台湾关系史尤其是闽台关系史的

5. 下灌古村景点图片欣赏

在湖南南部还藏着一个拥有2100年历史的古城,那就是零陵古城。

零陵古城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建于公元前124年,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古城之一,曾经柳宗元被贬到这里任职。零陵古城也被称为永州古城,还有一个雅称叫做“潇湘”。

如今的零陵古城位于潇水河西,以柳子庙、柳子古街、愚溪为中心辐射。状元楼是曾经的零陵师专附中的校大门。

还有座千年古镇,便是坐落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下灌古村”。

6. 下灌古村景点图片高清

近几年宁远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地带,如:九嶷山附近的一个古老村子叫 -下灌村,也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村子上99%的都是姓李的。在和宁远交界的道县四马桥镇,村子里有座铜像-李郃。原来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就诞生在这第一大村。

7. 下灌旅游景区

十里画廊位于湖南省宁远县灌溪(又称为下灌)仙境景区。其山势逶迤,连绵十余里,既有独立山峰,又有如屏如嶂的远山衬托。群山如千帆竞发,又如波涛起伏、奔腾不息。故古人题曰“水峙山流”。远眺全景,山峦莽莽,犹如著名画家关山月的水墨画《江山多娇》悬挂天际,气势磅礴。其群山山头都朝向九疑山,故称“万山朝九疑”。

8. 灌水古镇图片

丹东凤城蒲石河原始森林景区 蒲石河之秋 辽宁之冠! 蒲石河森林公园位于凤城市赛马镇东甸村。公园内,山峰连绵起伏,雄浑险峻,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树种繁多,原始生态保持良好,有多种野生动物,水利充沛,河水甘洌清澈,自然景观秀美迷人,景区内留有多处金日成、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活动遗址,1997年被列为辽宁省森林公园,是以自然山水、森林植被为主体,以观赏森林景观、开展森林浴、呼吸天然氧为主要内容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距本溪水洞45公里,距关门山森林公园30公里,距汤沟旅游度假村27公里,距宽甸青山沟风景区80公里。 丹东大鹿岛--黄海北疆的明珠 大鹿岛风景区(AAA)

大鹿岛位于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因神奇的民间传说而得名,因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海产丰富而闻名中外。岛前环抱月亮湾海滨浴场,双珠滩,为中国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场,是游人冲浪、拾贝、海水浴、沙滩浴、太阳浴、夜半听海的理想去处。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装甲舰队对垒---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距岛10海里的海面上。大鹿岛见证了“致远”等舰的激昂与悲壮。至今,爱国名将邓世昌墓地、雕像前凭吊 人流,无不涌动着振兴中华的感慨。 交通:

1.丹东市内有通往大鹿岛新港码头的客车2.孤山大洋河桥东侧既是滨海公路,南行可达大鹿岛新港码头3.客船、快艇、气垫船可供搭乘进岛。 最佳旅游季节:7月-10月 鸭绿江湿地保护区观鸟园 鸭绿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港市境内,总面积770平方公里。是大洋洲候鸟迁徙的中途站,是世界上鸟类种群最为集中、最为理想的三大观鸟地之一。每年在此越冬、过境、栖息繁殖的各种候鸟达上百万只,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观鸟的最佳时节,最大鸟群可达12万只,鸟鸣播远,遮天蔽日,场面蔚为壮观。一年一度的湿地国际观鸟节,吸引了无数中外鸟类、环保专家和鸟类爱好者前来观光考察。 门票:20元 观鸟行车路线:

1. 东港开发区→白云大桥北→向西沿滨海公路约8公里→二道沟观鸟园 2. 东港市区→向西丹大公路(201线)约8公里→新城桃园车站→向南约5公里→二道沟观鸟园 最佳旅游季节:4月下旬鸭绿江观鸟节 天然的氧吧--丹东凤城鸡冠山 鸡冠山风景区 鸡冠山风景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1000余种植物,160余种野生动物,与奇峰、秀水组成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鸡冠山风景区以山雄、峰险、洞幽、石奇、水秀为主要特色,景区内以牛心峰为中心的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3座,峰拔险峻,有骆驼峰、兵佣守关、山字峰、天马峰、佛首峰等奇特景观,特别是天下奇景石猿峰,如一巨大石猿倚附于牛心峰之上,构成山母哺石猿的旷世奇景。

石湖大峡谷有瀑布近20处,其中孔雀瀑布、落差近30米,如银色孔雀距于涧中,栩栩如生。大西沟景区内树高林密、谷幽水奇、清泉流瀑、仪态万千。飞提瀑静心湖更是清韵独标,山水相映、美不胜收。 景区距鸡冠山火车站16公里,距凤城市40公里,距沈丹公路刘家河出口31公里,距丹东88公里,距沈阳165公里,距大连350公里。 “辽东第一村”丹东凤城大梨树 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区 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大梨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南郊10公里处,总面积21.37平方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仅5公里。景区由花果山、药王谷、联珠三湖、仿古新村、影视城、休闲游乐区等区域组成。是集赏花摘果、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其山水田园风光、传统中国医药文化、地道的农家饭菜深受游人喜爱。 交通:1.客车:乘客车至凤城站下车,转乘18路大梨树公共汽车(20分钟一班车)到青年点庄稼院下车。2.火车:乘火车至凤凰站下车,转乘18路大梨树公共汽车(20分钟一班车)到青年点庄稼院下车。3.自驾车: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处5公里即达。最佳旅游季节:4月-11月。周边景区:距凤凰山景区10公里。距东汤温泉35公里。距丹东鸭绿江60公里。 娱乐:篝火晚会、农民艺术团演出、青年点红卫兵特色表演、参与体验影视表演、垂钓、观看老电影等。 丹东的母亲河 爱河 丹东市临江沿海,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北有层峦叠障的青山为屏,南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与黄海相接,1000多条河流,50多座水库组成的水网交织在高山、丘陵和平原之间;多变的地形,丰富的动植物、火山群、瀑布群、温泉区、江海岛屿等构成了无数奇异的景观。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和最北的沿海城市,丹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一座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名城。但是,朋友们去丹东旅游时,我劝大家千万别忘了丹东的母亲河——爱河,到此一游定会使您心旷神怡,它 让您流连忘返。 丹东旅游---宽甸篇之“东部九寨” 青山沟 青山沟景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卫星监测,确定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被新加坡新闻界誉为“西有九寨沟,东有青山沟”。 青山沟风景区(AAAA) 青山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东宽甸县北部山区,全区面积约127.4平方公里。 “青山湖”景区位于全区的东南部,湖区水面20.2万亩,水深30-50米。著名的中国画家村就坐落在青山湖畔。“飞瀑涧”景区第一景观是闻名遐迩的辽宁省第一大瀑布“青山飞瀑”。“仙女潭”、“小石径”、“镇水石”。 仙女潭”的北峰有当年杨靖字将军的临时指挥所、“靖字泉”,“抗联小路”,南峰上有“通天门”和“将军岭”。“虎塘沟”景区,奇特的“黑熊望月石阶”、“九曲天水绍”、“虎啸瀑”、“仙姑瀑”、“黑龙泉”和人称险中险的“老虎背”、“虎穴”。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先生题词“虎塘幽境”。 交通:市内客运站有直达青山沟班车,每天中午12:30发车,路程175公里,需3小时。 最佳旅游季节:5月-10月,周边景区:距花脖山30公里,距离城顶山10公里。娱乐:漂流、骑马、钓鱼。 旷世佳境,万景奇山”--丹东天华山 天华山风景区(AAAA) 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北部,为长白山脉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林带区,景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白龙涧”、“青龙涧”、“玉龙涧”、“天华峰”,“西谷顶”、“灵光顶”等六大景区浑然一体,被专家们誉为“旷世佳境、万景奇山”。 天华山以峰奇、峰险、涧幽、水秀为特色。其雄奇峻拔的天华峰、神采奕奕的毛公峰、坐立云端的观音峰、栩栩如生的狮头峰、高耸九天的御玺峰、跃上云头的海豹峰等十八峰构成了天华山的云天景观;气势雄伟的世界第一峡—通天峡和天门风道、龙脊险崖可谓“天下一绝”;三涧六谷清幽幻化,沁人心肺,奥妙天成,称为景观极品。 交通:市内乘座长途客车到宽甸县城,转乘到天华山景区,行程160公里,约3个小时;宽甸到天华山(每天2班车),上午7:30发车,中午11:30发车。 最佳旅游季节:5月-10月 周边景区:距离黄椅山景区60公里,距离天桥沟60公里。 辽宁最高峰 辽宁屋脊丹东宽甸花脖山---纳凉百瀑峡 花脖山位于宽甸县北部,距宽甸县城70公里,宽北旅游环路中段。东接青山沟;南抵鸭绿江;四连天桥沟、天华山;北临桓仁五女山,地处本、宽、桓三县交界处,是鸭绿江水和太子河水系的分水岭。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居辽宁省内最高峰,独尊“辽宁高山之首”,堪称“辽宁屋脊”。总面积66平方公里。百瀑峡景区曾被我国著名的风景园林专家胡启来先生称为“东北第一峡”,有垂帘瀑、漂沙瀑、含珠瀑、七叠瀑等景点。花脖山景区有六大奇观,一是山高,攀高励志,壮体阔胸。登临主峰,一览群山小,鸟瞰“四县一国”;二是林茂,森林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三是第四纪冰川遗迹,上万平方米的石湖、石瀑、拥挤迭撂,浩瀚壮观,至今这是个迷;四是高山草甸,海拔高、面积大,绿草凝烟,百花争艳,落地无尘,称为“天府花园”,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理想的游憩场地;五是南满抗日根据地之一,其遗址尚存有杨靖宇将军和金日成将军1937年6月分手纪念地;六是观云海,看日出,晚霞其奇观壮景的首选地。 交通:市内乘坐长途客车到宽甸县,转乘到泉山林场,行程170公里,约3.5个小时;宽甸到泉山林场(每天四班车),70公里,车程1.5小时到达。最佳旅游季节:6月-9月,观赏瀑布 周边景区:距青山沟18公里,距黄椅山、天华山景区70公里。 五龙山(AAAA) 主要人文景观有:位于峭壁上的佛爷洞,是五龙山重要佛教建筑之一。灵峰寺始建于明末,后毁于乱世,1999年8月重建。面积近8000平方米,规模宏大,雄伟庄严,是东北地区仅见的五重进深的庙宇群。礼拜石是五龙山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是伪满洲国国立公园时期,五龙山宗教活动留下的重要一极。主要自然景观有:金蝉望月、莲花峰、石林、观佛台、鬼门关、神鬼石、升仙洞等数十处。神态各异,鬼斧神工,令游人叹为观止。 交通:丹东市站前至五龙山景区的直达班车(6:00—18:00),每1小时发车一次。 最佳旅游季节:5月-10月 周边景区:五龙背温泉、凤凰山景区,五龙山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国内名山中,第一座包容佛教“五教十宗”全部内涵的山岳。 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丹东虎山长城 虎山景区位于丹东市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朝鲜八大景”之一的统军亭隔江相望。景区内有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中朝边境“一步跨”、睡观音、长城历史博物馆、古道遗址等国内外知名景点。 交通:丹东市内汽车站乘长途客运班车到宽甸虎山头下车即是,里程20公里,每隔30分钟发车一次,车程30分钟。最佳旅游季节:3月-11月,乘木制游船游览中朝“一步跨”。 周边景区:距离太平湾景区20公里,距离鸭绿江断桥20公里。 辽东四大名山之首 丹东凤凰山 凤凰山历史上曾名为“乌骨山”、“横山”、“屋山”、“熊山”,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御封为“凤凰山”。凤凰山系长白山余脉,面积216.875平方公里,最高峰赞云峰海拔836.4米。凤凰山崖下古称“辽东第一名山”,现被誉为“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中国第一历险名山”,1994年1月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交通:1.丹东客运站班车直达景区(10分钟一班)。2.凤凰城火车站乘坐凤凰山旅游中巴直达。最佳旅游季节:4月-10月 周边景区:距大梨树风景区10公里;距东汤温泉35公里。 中国最大的道,佛,儒三教合一古建筑群落 丹东大孤山 位于丹东市西部历史文化古镇—大孤山,与大连、鞍山两市交界,南濒黄海,东临大洋河,与大鹿岛、獐岛、小岛隔海咫尺相望,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景区内的奇峰、怪石、古树、圣水等景观闻名遐迩,尤其始建于唐朝的古建筑群早已蜚声海内外,山体卧佛的出现更增添了大孤山的神奇。唐人诗曰:石笋凌云插碧霄,巍巍佛寺依山椒,河随岸曲盘雄镇,峰逼澜回怒晚潮。寿山福地,古镇古刹,古树奇葩,大孤山观览令世人流连忘返。 交通:1.市内有通往东港、大孤山、庄河、大连方向的客运车,到大孤山镇下车即可到达。(行程约70公里)2.自驾车:沈丹高速公路大孤山出口3公里即达。最佳旅游季节:5月-10月 周边景区:距离大鹿岛12海里。 东北老八景之首---丹东市锦江山公园 丹东锦江山公园 ,是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锦江山公园绿茵覆盖,花团锦簇,一山尽得天下秀,素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 丹东宽甸天然火山博物馆:黄椅山火山森林公园 景区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宽甸满族自治县城西郊,景区占面积20平方公里。玄武湖、黄椅仙踪和雪树银花三大景区及清泉寺、济源塔、游乐园、火山谷、度假村40余处景点组成。 黄椅山为地质史第四纪火山喷发玄武岩堆积而成,火山喷发岩浆形成的石林、石洞、石窟千姿百态,规模宏大,具有很高的科研和 游价值,是东北亚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座火山。 黄椅仙踪景区内晨钟暮鼓、香火极盛,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火山口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云海景观十分壮观,为古城八大胜景之首—黄椅云弥。黄椅山森林公园堪称集“火山之奇、河谷之幽、人文之美、山野之趣”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交通:1.客车:有室内到达宽甸多班次客车。2.自驾车:有201国道直达宽甸县。 最佳旅游季节:7月-8月。周边景区:距天华山景区60公里。距离天桥沟60公里。 甲午海战古战场--丹东獐岛 獐岛位于祖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距边城丹东58公里,交通便捷。因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海产丰盛、服务周到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避暑胜地。 獐岛由一岛六坨组成,面积0.8平方公里,东西走向,呈环抱状。奇礁怪石、危险悬崖、花香鸟语、沙软滩平、海色天光,是踏浪、游泳、沐日、赏月、嬉鸟、品石、听海、垂钓、拾贝的天然乐园。 “海岛风光游”、“渔民家庭游”、“奇礁异石游”、“海上情侣游”、“山菜海鲜品尝会”等新辟主题旅游项目以其独具的特色与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八方云集,流连忘返。 交通:1.市内有通往东港、大孤山、庄河、大连方向的客运车,到北井子镇下车转乘至獐岛码头乘船即可(行程约50公里)。2.自驾车:沈丹高速公路马家店出口处和201国道均可到达。 最佳旅游季节:7月-9月 鸭绿江沿线景色最优美的原始生态旅游区--丹东河口 河口景区每年四月末、五月初都会举办丹东河口桃花节。当年著名军旅作家邬大为先生到河口采风时,被满山遍野的桃花深深吸引,挥笔写下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歌唱家蒋大为的传唱,火遍大江南北。 河口断桥:彭总和岸英同志就是在这座桥上秘密去朝鲜参战的 丹东鸭绿江大桥与断桥 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铁桥,日本人于1911年建成,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美军飞机炸断,有4孔残留至今,成为历史见证。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01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门票:20元,交通:距离火车站800米。可乘公交21、6路等多条线路到达。最佳旅游季节:全年 丹东安平河--“关东第一漂” “九水峡漂流” 安平河休闲度假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安平河村境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无污染,是丹东地区空气、环境最好的景区之一。景区占地3000平方米,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端庄典雅,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是集餐饮住宿、休闲、会议为一体。景区内设有水上游乐区(漂流、水上步行球、水上滚筒、水上滑梯、自然游泳场)、休闲区、烧烤区、旱冰场等。坐落在卧虎山上,距今100多百年历史的观音寺,是光绪廿十三年时,由当地老百姓出资修建的,为的就是保佑一方百姓的平安。 太平湾风景区(AAAA) 景区距丹东市区35公里,与朝鲜平安北道朔州郡隔江相望。景区以太平湾电站为中心,可以进入大坝下面参观水里发电枢纽工程,是全国工业旅游示 点。站在大坝上可尽览中朝两国风光。 交通:在市内站前乘坐直达班车到达,(5:30-16:00)每隔1小时发车。 最佳旅游季节:4月-10月 住宿餐饮:谊江湾、平湖宾馆,特色餐饮:大锅炖鱼。 周边景区:距河口景区10公里,距虎山长城20公里。 娱乐:采摘、游船、通过上坝可进入朝鲜。

9. 下灌村门票

自驾游去九嶷山,九嶷山景区现在门票降价,可以趁着周末带上家人去看看,早上去舜帝陵参拜后去舜源峰爬山锻炼身体,中午可以在舜风餐厅吃饭,之前在那里吃的宁远血鸭、酿豆腐、酸菜肥肠味道很棒。下午可以去紫霞岩、永福寺或者下灌村逛逛。九嶷山自驾体验真的超好,不用考虑停车的问题,而且公共交通不发达,自驾是最合适的出行选择!

宁远九嶷山的主要景点

1,三分石景区

三分石景区主要景点有舜公石、畚箕窝原始次生林、泪竹园、小东江水库、住龙门度假区、婆婆石、望夫石、凉伞亭、枫木铺瑶寨等。

2,灌溪风光景区

灌溪风光景区主要景点有下灌状元楼、烈士墓、云龙牌坊、翰林牌楼、五臣山、明月山、读书岩、青山尾十里画廊、太平军古战场、象岩。

3,潇水涵青景区

潇水涵青景区主要景点有潇水十八湾、牛轧岭瑶家吊脚楼、水市水库、水市烈士陵园。

4,县城为人文景观集中区

县城为人文景观集中区有文庙、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泠南书院、东溪寺、逍遥岩、城头寨、贞节牌坊等景点。

5,荣禄第

荣禄第是晚期湘军将领石焕章故居,始建于清代,位于湖南宁远石家洞新屋村,是光绪皇帝御赐的“荣禄第”宅第。

6,舜帝庙

舜帝庙位于舜源峰脚下,与娥皇峰对峙。汉代即于舜源峰上建庙祀奉;现存舜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 1371 ),清代重修,正殿已圮,庙后亭内竖立“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通。

“古色”湘潭丨古村落(下)

“古色”湘潭丨古村落(下)

顶峰村民用柴火烧水。(记者罗韬 摄)

留住了味道 看见了乡愁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桔

2016年,“中国传统村落”称号花落湘潭县石鼓镇顶峰村。过去,这里交通极其不便,用“穷乡僻壤”来形容毫不为过,村民们纷纷走出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如今的顶峰却逆袭成了“网红景点,吸引着一波波客人从四面八方走进来。很多东西都变了,很多东西又没变。变的是交通环境、人潮流动的方向,不变的是美味柴火腊肉,还有那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

炊烟袅袅见农忙

现在的“顶峰村”应该叫“铜梁村”,因其早已于几年前合并到了铜梁村。但在绝大多数人心中,昌山之上那个俯瞰整个湘潭县的顶峰村,那个由田家组、阳家组、桃树组、吴家组拼凑成的顶峰村,才最能代表那一缕乡愁。

阳家组69岁的陈伏英家,是全村海拔最高的人家。她家的房子,是未经修饰的黄色土墙房,屋外整齐地码着干柴。这墙壁,是用两块竹木板做成模型,往中间浇筑泥土形成的,并没有一块块分明的土砖。站在这里,弯弯绕绕的山路也闯进了视野,这时你会发现,贴着瓷片的农村楼房、小洋楼倒是少见,一座座白色、黄色的土墙房,或三五成群、或独自点缀在苍翠山野里,别有一番风味。

中午时分,顶峰笼罩在袅袅炊烟里。这天,陈伏英摘了两袋油茶籽回来,将它们摊放在坪里,她便生火做饭了。离她家不远的一个太阳能工地正在施工,工人们在她家搭伙,这也让她的生活比往日更热闹了。

陈伏英点燃柴火塞进灶肚里,火势越来越旺,锅里的水随之沸腾,刷锅、放油、烹饪,其间她还要兼顾灶里的火,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她一个人完全能应付。灶台不远处还有一团火,一根木棍或铁棍吊起一个水壶,这团火便努力地使水沸腾起来。炊烟之上,还有熏了很久的腊肉,它们逐渐变成金黄、继而变成黑色。同样被熏黑的,还有厨房的墙壁,一大片一大片的。其实,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烧水。山上气温较低,一到冬天,村民们就围坐在一起烤火。山里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人们烤火闲聊到晚上10点钟左右就去睡觉。

在原顶峰村当了10年村支部书记的吴成英介绍,顶峰原有近500人、80来户,如今还有大约280人住在山上。有意思的是,村里的户头反而增长到了90来户。山上的耕地匮乏,每人只有3分责任田,稻子也只能种一季。好在山里有2600多亩油茶,被分到了家家户户。

于是,写满传统农耕生态诗意情怀的乡村恋曲在山上传唱至今——稻子春种秋收,秋收时也是摘茶籽的好时节。到了冬日,家家户户熏起了腊肉。平日里,人们还会喂些家禽和家畜,到山上捡些柴火备用。

高山之上,人们至今享受着这田园生活。行走在村子里,时间仿佛慢下来了,就连村头的狗也变得慵懒,整天在太阳下睡觉,见到陌生人也不太叫唤。

顶峰腊肉远近闻名。 (记者 罗韬 摄)

独特的文化记忆

说起来,顶峰村家家户户熏制腊肉的习惯,是源于地理因素。

交通不便是顶峰面临的最大难题。这里最高海拔700多米,以前人们都靠走路上下山,留下了曾国藩足迹的“湘军古道”,就是一条重要出行通道。山上没有商店,粮油都要到山下采购。一到赶集的日子,一根扁担、两个纤维袋成了顶峰人的“标配”,负重时要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山下集市。陈伏英回忆,有一次下山打米,因打米的人家外出,她来回走了三趟,没米的时候只能吃红薯充饥,那次全家人吃了5天红薯。搭帮党的政策好,到了1997年,盘山公路修成了,近年来又修好了两条通往各村民小组的路,人们才终于可以通过摩托、汽车交通工具上下山了。

正是因为交通的不便,便于收藏的腊肉就产生了。而这烟火与肉食碰撞出来的香味,意外地让人抵挡不住诱惑。如今,顶峰村依然家家户户做腊肉,而且遵循着传统的熏制方法和严格的熏制时长,这股腊香味儿从冬天飘到了四季,也从山上飘到更远的地方,逐渐成为能代表湘潭的特色农副产品。就拿今年端午节来说,湘潭推出了首款本地特色农产品粽子,“顶峰腊肉”就是其中的一味。

美丽的山水洲城并不少见,但因有了文化才有了灵魂。和腊肉一样,成为顶峰村独特文化记忆的,还有唢呐表演、油纸伞和木偶戏。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唢呐艺术青山唢呐),就发源于石鼓镇一带。顶峰村的曹时清能随口吹上几曲,嘹亮的声音常常回荡在山谷间。这些年,曹时清在湘潭上班,也有不少人向他学习青山唢呐,但都因为难度大而中途放弃了。这种典型的南方唢呐,学起来十分复杂,如果不是从小就学习,熟练掌握一个曲子都得好几年,这也更加凸显了青山唢呐传承的重要性。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在顶峰村依然传承着,只不过村里没有加工厂,而是以村民做伞骨、穿花等零散活为主,大规模的制伞厂在石鼓镇另外的村落。

至于木偶戏,如今见得越来越少了。在刚刚退休的铜梁村支部书记陈忠立记忆中,他只见过父辈们耍木偶戏,年轻人学这个的极少了。

还是那群人,还是那些房子,还是那座山。但如今,铺有石板路的“湘军古道”成了都市人体验爬山乐趣的地方。去年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阶段,湘潭县总工会推出了湘潭县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就包括顶峰游,顶峰已经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线。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前往,不正是因为文化的魅力吗?

曹时清为我们表演吹唢呐。(记者 罗韬 摄)

唢呐声声绕山谷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桔

今年72岁的曹时清与唢呐结缘55年了。年幼时,他常看到顶峰村丧葬活动中有唢呐表演,于是跟着老师傅学了起来。“我们这个唢呐很难掌握。”他一边表演一边介绍唢呐的分类、结构等,这些原本就难懂的知识,在他浓郁的乡音里变得更深奥了。

青山唢呐艺术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其乐曲结构、曲牌名称、旋律特征、表现风格、演奏技巧等没有被外来音乐影响或同化。其演奏法分“西工子”“闷工子”,前者是湖南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演奏法,而后者仅在石鼓、青山桥一带流行。1957年,石鼓人的唢呐表演《哭懵懂》登上了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舞台,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然而,青山唢呐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仍处于原始状态,没有专业音乐人士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过去,艺人们采取口传心授的传艺方式,没有留下文字依据,一大批老艺人过世后,一些独特的演奏手法没有传承下来。同时,老艺人使用原始的工尺谱,新一代艺人学习使用简谱,在转谱的过程中使一些曲牌变调走样。由于演奏技巧失传,需要用特殊技艺演奏的曲牌也随之遗失,如长行类子曲牌过去有130多首,只流传下来10多首。近几年来,湘潭县委、县政府对这一带着泥土芳香的民间唢呐艺术十分重视,成立了湘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还制定了保护计划和预期目标,目前收集整理了370首唢呐曲牌专辑,出版了一套石鼓、青山唢呐音像光盘。

顶峰依然有不少村民居住。(记者 罗韬 摄)

传统文化助力文旅融合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实习生 张慧怡

10月26日,秋阳明媚,来自湘乡的游客罗列和朋友一行,来到湘潭县石鼓镇铜梁村。他们经铜梁水库、走湘军古道到达顶峰,欣赏藏匿于山间的传统土筑民居,品尝用传统方法熏制的顶峰腊肉,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艺术的风采,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惬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顶峰这个地处偏僻的中国传统村落,正因保存较好的传统文化而实力“圈粉”。

倚传统做文章

顶峰为山中盆地,这里村民所居皆为土筑民居,部分建于晚清年间,多数建于民国。这些散落的民居为群山环绕,山上成片的茶油树挂满茶籽,这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条湘军古道、三口古井、一座古亭、一座古碑、一座古庙,这些藏在山涧溪边的历史遗存,造就了顶峰独有的韵味。2016年,顶峰村(现并入铜梁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不仅打破了我市中国传统村落的空白,也为顶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根据全镇旅游发展规划,石鼓镇将顶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作为全镇旅游项目发展的亮点工程来打造。修复民居、古道、古井等传统建筑,将铜梁村至顶峰盘山公路全部加固、拓宽和硬化,修建了县道至铜梁村的旅游干线,并进行扩宽;将顶峰大部分土地实行土地流转,打造了种植、养殖基地,积极发展休闲农业、餐饮民宿农家乐;在顶峰山上新种1500多株梅树,为石鼓镇打造“四季花海”项目新添了梅花园。在保护中发展,催生了顶峰文旅融合蝶变。

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文化扬帆。顶峰不断将传统文化、美丽风光深入融合,形成了强大的旅游休闲号召力。如今,这里已成为吸引省内外游客的旅游打卡点,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一到周末、节假日,这里的民宿一房难求。”石鼓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刘锦介绍,他的朋友原本打算“十一”期间到顶峰度假,无奈没订到房间,只好推迟到上周末。他们住在民宿,开门是山,推窗见湖,意境高远,视野开阔,赏心悦目。据悉,目前顶峰共有民宿、农家乐9家。

成就诗和远方

把文旅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文旅融合是顶峰发展之路,也是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顶峰是承载着诗与远方的“名片”,这里的传统文化让旅游更有“诗意”,旅游也让这里的文化走向“远方”。10月的顶峰,村民家家户户晒茶籽,熏腊肉,忙得不亦乐乎。“顶峰腊肉,香飘万里。”村民贺新闻家从农历九月份就开始熏制腊肉,如今熏制房内挂了四五百斤腊肉、腊肠,在烟熏中散发出浓烈的香味,一直要熏到来年三月。他家每年还要打50多公斤山上的土茶油,还养了肥美的鱼,这些都通过游客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文旅融合不仅改变了顶峰过去购物难、看病难、读书难,村民千方百计想搬到山外去的现状,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53岁的村民吴菊英最先嗅到了顶峰美丽风光的商机。他此前一直在外面打零工,从事铝合金门窗相关工作,2008年,他在顶峰开了第一家农家乐,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他这里的生意一年更比一年好,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可接待20多桌。

顶峰游越来越热,农家乐、民宿越开越多。村民贺新根原本下山有20多年了,2015年,他带领两个兄弟回顶峰,各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新房子并排在一起开民宿、农家乐。勤劳的他,还养了70多箱蜂,养了鱼塘,种了百香果和药材。“年收入十多万没问题。”贺新根对如今的生活充满信心,他还花费一万余元在家门口打了一块石碑,上面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感谢党和政府,改变了顶峰的面貌,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石鼓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进一步提升顶峰文化软实力,拉动文旅市场消费升级,赋予传统村落新活力,把文旅融合这篇文章做深、做透、做精彩,让群众共享文旅融合发展成果。

后记

从夏花到秋霜,踏着时序的节奏,《古色湘潭》系列报道在莲城大地上留下了串串痕迹。我们走过了古桥,看过了古井、古祠堂,探访了古街、古渡口,游览了传统古村落,每一处都藏着湘潭的历史人文故事,诉说着这片热土及人们的智慧和向往,也勾起了读者无限的回忆与共鸣。有那么一些瞬间,我们也曾为繁华早已远去、珍贵遗存不再而伤感。但我们坚信,脚下的路是通往前方的,逐梦路上,我们大有可为!文化底蕴深厚的湘潭,处处是风景,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出发。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焦作有古村,何必下江南!这座清秀的古村落,走起~

怀·川·地·理

博爱县许良镇于庄村

在晋豫两省交界的太行山深处、丹河之畔,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古村落——博爱县许良镇于庄村。这里山水交融、竹林茂密,人与山相依、与水相亲,让远去的历史屹立于山水之间,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活画卷。

▲山水相依的于庄村

于庄村位于博爱县西北山区,村旁的三渡湾是丹河古渡口之一。丹河原为古代山西河南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博爱县境内沿丹河形成了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北魏摩崖石刻”。汉代水磨、古丹道、碗子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战争史实、名人名迹、诗词名曲、神话传说等均有文字记载。

▲“古宅古树,石头屋石头墙,出门就上房。”

于庄村依山傍水,是一个颇有古韵的传统村落,沿岸古村居民以水磨为生产工具的民风民俗传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太行山博物馆”之称。

▲充满生机的竹林

记者走进于庄村,只见清秀的小山村在青山绿水和竹林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妖娆,石头砌的房子、颇有沧桑感的古槐树、民居前的磨盘……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于庄村的故事。

▲于大爷家十代人居住过的院落

▲用圆石头盖房,是于庄村民居的典型特征。

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于庄村独具地方特色的怀庆建筑群,木结构加石砌墙体的建筑形式,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价值。这种极具地域性的建筑,正是中国建筑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河南传统民居形式中的一种。院落布局充分结合地形条件,沿等高线平行布置,前后高低错落有致。许多民居建筑的门楹、窗户、神龛,雕刻精美,各具特色,这种传统的装饰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更是于庄村村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见证于庄村六百余年发展历史的老水磨

坐落在村内磨河上的水磨是于庄村农耕文明的见证,如今依然保留着。水磨始于盛唐,兴于明清,古人临河挖深洞丈余,修引渠接丹河之水,利用丹河水水流落差冲击水轮带动磨盘转动来碾磨粮食,在手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磨也是于庄村民世世代代维持生计的重要工具。

▲引丹河水环绕于庄村,为水磨提供了动力

▲曾经的水磨房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什么

“于庄村共有50余户170余口人,其中中共党员13人。因为贫穷,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80多个老人、妇女和孩子。”该村党支部书记曹有福说。

▲潘东北(右)和村党支部书记曹有福(左)在为于庄村谋划未来

如今,为了示范带动山村开展全域旅游开发,博爱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对于庄村进行规划,制订了三渡湾“一线、五点、八区”旅游规划方案;依托许良镇丰富的竹资源、于庄村原始风貌建筑及毗邻丹河的特点,将旅游主题定位为“竹乡水村”;将打麦场、水电站、磨坊、小游园等公共设施进一步打造成供游人、村民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喝茶、聊天的场所,凸显太行山居文化。

▲豁达、开朗、憨厚、热情的于庄村村民

看到了古村发展的新活力,该村在外经商多年的潘东北回乡创业,成立了三渡湾农业开发公司,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了农家宾馆、种植园和有机采摘园,完成了河湾景观一期工程。同时,该村通过政府支持、村民筹资筹劳等方式,投入300余万元,加大对村落的原生态环境保护;运用竹元素进行竹工艺开发,利用天然优势打造具有水文化的河湾特色,已逐步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民俗体验、农事活动、文化展示、果树采摘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示范村,带动全村群众投身旅游开发。

▲以旧复旧建设的古窑洞焕发了新的生机

青山绿水润身心

不辞长作于庄人

目前,于庄村乘着博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东风,已成为该县“党建+全域旅游”示范村,变成了具有古韵流溢、花果飘香、健身休闲、民俗风情的特色乡村,变成了“太行深处养生地”,变成了广大村民幸福和谐的家园福地,让人乐而忘返!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原文钊/文 赵耀东/图

主编:王晨光 责编:赵晓晓

编辑:周唐实习生:赵玉环校对: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