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朱氏大宗祠

清新朱氏大宗祠

位于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门向东,迎紫气东来之瑞气。门檐高达5米,门上镶嵌石匾,上刻“朱氏大宗祠”五字,宗祠高达9米,青砖墙,琉璃瓦剪边,屋顶两侧为镬耳,虽经二百多年风雨,至今仍巍峨挺秀,是粤北地区现存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之一。宗祠大门两侧沿巷的建筑物均为附祠。门口的照璧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木雕屏风,祠堂是五进结构,前座是仪门,中座为大堂,大堂中间为大厅,高悬牌匾,两侧大柱有楹联,后座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据介绍,从前祠堂两旁设有读书室,每进均设一间,前为天井,后通青云巷,十分宽敞,厅旁设有登0梯。宗祠坐西朝东,明亮通爽,静穆的祠堂,清秀的庭园,是朱家子弟读书的地方。

朱汝珍旗杆夹在祠堂门口,有一百多年历史,旗杆夹上两面刻有“光绪甲辰恩科联捷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授职编修臣朱汝珍立”的字样,顶端是两只威武的石狮子。

新时代文明实践 | 800年的白坭镇清塘邓氏大宗祠,今成“文化站”

11月17日,白坭镇清塘邓氏大宗祠将举办重光庆典,筵开300席,邓氏宗亲聚首一堂。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祠堂,不仅走出了行业英才,还积淀了一笔丰厚的红色文化财富。

揭牌及竣工开放仪式当天,邓氏大宗祠首场家风家训大讲堂在其新设立的清风讲堂内开讲。邓氏大宗祠的重修历程,记录着邓氏族人凝心聚力的精神导向;邓氏大宗祠的活化之路,阐释着文化供给与服务不断向基层末梢延伸的价值理念。

重修后的清塘邓氏大宗祠雕梁画栋,气势恢弘。

筹资130多万重修,古祠重光焕新

清塘,古时称清溪,在明清时期文化发达、百姓富足,是本地最为繁荣的古墟之一。对联“背靠大饶山好参详雨谷丹泉竹坞清风溪钓月,身经圆福寺当领略金洲晚渡春流石顶陇耕云”,描写的正是古时“清塘八景”。

清塘邓氏大宗祠,位于白坭镇清塘岗尾村,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呈二进两厢式,始建于明清时期。当时祠外周边均属于邓氏大宗祠区域,左侧曾建有二房家祠,后被征作清塘小学和幼儿园使用。2004年,清塘小学停办,曾有热心宗亲出资接管维护宗祠,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里,宗祠门窗破失、众多物品失窃,堂内及屋顶瓦面顽树寄生、落叶满布。重修之前,祠堂一直处于荒废状态,村中红白事只能在新建的饭堂里举办。

“2017年7月,一些宗亲回来看到宗祠的样子,觉得很心酸。” 岗尾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莫才好说,当时大家初步形成了共识:筹资重修公祠。

2018年1月至3月,莫才好和邓氏宗亲骨干分批召集所有邓氏族人回来看看宗祠,做好前期动员号召工作;同年6月,举行邓氏大宗祠重修动工仪式,邓氏族人共聚一堂,当日筹得资金接近120万。动工仪式后,得知这一消息的海外宗亲纷纷出资支持,筹资增加到130多万。

邓氏大宗祠重修过程中,清塘涌现了一批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新乡贤。他们有的到周边地区学习重修经验,有的积极奔走寻找能工巧匠。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之下,邓氏大宗祠迎来竣工重光。

变身多功能综合体,免费服务群众

“不错不错,真不错!”邓氏大宗祠揭牌及竣工开放仪式当天,一众邓氏宗亲回到家乡参观重修后的邓氏大宗祠,齐声点赞,纷纷合影留念。革命先驱邓禹之子邓政、邓禹之女邓小青,邓雅诗之子、佛山本土优秀实业家、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健也到场参加活动。

邓氏宗亲参观“红色家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外观上看,邓氏大宗祠与其他大部分岭南祠堂并无二致。于内涵而言,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显著的红色家史和英才辈出的底蕴,更在于立足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祠堂空间进行活化利用、延伸发展。邓氏大宗祠的重修,是在修旧如旧、宗族传承的基础上,承载起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层文化供给、农村党群服务等多种功能。

结合红色地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要求以及“祠堂+文化”示范点创建,邓氏大宗祠设置了一系列功能场室,内涵丰富、功能齐全。在“红色家史”红色教育基地,集中展示清塘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事迹;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邓氏大宗祠设立了党群服务站、新乡贤培育中心、清溪讲堂、好人工作室、志愿服务V站、清溪书舍文化教育基地、清溪粤韵人才培训基地等。其中,清溪粤韵以粤剧名人邓础峰、邓碧云为文化背景,以粤剧传承人邓华兴为文化引线,传承发展粤剧文化、培育粤剧人才;志愿V站是服务群众、便民利民和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邓氏大宗祠内的清溪讲堂。

“邓氏先辈的先进事迹对后人有很深的启发,必须传扬。” 邓政认为,如今的邓氏大宗祠很好地承担起了教育、服务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责任。

接下来,邓氏大宗祠将继续完善、增设读报区、乒乓球桌等设施,并免费对外开放,聘请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

来源:今日三水

编辑:钟俊莹

伍氏宗祠大合集,快看看有没有您家乡的伍氏宗祠!2018.10.18更新

请点上面“天下伍氏一家亲”加入伍氏家族

宗 祠 照 片

宗祠又称祠堂,祠室,家庙,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是怀抱祖德,也是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一种孝思表现,更可以说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 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我们伍氏家族遍布全球,每个地方也有一个纪念家族的精神家园,如果您想和大家分享您家乡的伍氏宗祠,请投稿给我们,我们将通过本平台分享给广大的伍家人!

投 稿 方 法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注明宗祠所在地区:

▲步骤一:在《天下伍氏一家亲》公众号平台首页,将状态切换到输入状态;

▲步骤二:在输入状态时点击右边的“+”号;

▲步骤三:点“相册”添加你手机中的照片,或者点击“文件”进行添加。

欢迎广大伍氏宗亲进行投稿,和大家一起分享您家乡的伍氏宗祠!

伍氏宗祠大合集

伍氏家族,源远流长

伍氏宗祠,遍布全国

伍氏家族世代繁衍,裔子裔孙遍布全球各个地方!而全国各地的伍氏宗祠也数不胜数,伍家的兄弟姐妹,快来看看有您家乡的吗?

▲伍奢冢庙

伍姓发源地——安徽利辛县庙李村

▲胥口胥王庙

苏州盘门伍相祠

▲鄂东南伍氏宗祠

原名:湖北阳新树德堂伍氏宗祠

湖南新化伍氏(顺昌)总祠

杭州伍公庙

台山斗洞宋上柱国伍公祠

▲翰苑伍公祠

平湖伍氏宗祠

江西宜春樟树市吴城乡假塘村伍氏宗祠

新田伍家村伍氏宗祠

宁化厚溪伍氏宗祠

▲嘉应伍氏宗祠

梅州梅县区石扇镇红南村石乡伍公祠

琼海大石沟伍氏宗祠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伍大宗祠

吴川伍氏宗祠

湛江遂溪黄略新村伍氏宗祠

▲广西北流石窝镇煌炉村风稍塘尹富伍公祠

福清珠山伍氏祠堂

▲宁化黄大龙伍氏家庙

▲安海安平伍氏宗祠

阳春石望头根伍氏宗祠

▲宗善伍祖祠

清远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塘氹伍屋村

肇庆高要白土镇罗有村伍氏宗祠

漱南伍公祠

台山市端芬镇成务“宋上柱国伍公祠”

信宜吉度伍威公祠

▲高要莲塘迳口村伍氏宗祠

▲肇庆封开杏花伍氏大宗祠

▲江西高安市灰埠镇花苑下伍村伍氏宗祠

四川广安,绢子山,伍家祠堂

▲江西省萍乡上栗县杨歧乡关上伍氏宗祠

江门蓬江区,棠下横江,敦厚,伍氏家庙

▲伍氏东海伍公祠

云浮新兴布冷村伍氏宗祠

▲江西省九江湖口县南湖村伍氏宗祠

安定伍氏四十六世祖鲸公定居江西省湖口县裔伍氏宗祠“忠孝流芳”

▲高要区回龙镇松山村伍氏宗祠

广东普宁市大坝镇白坑村

▲广东恩平石桥里三保伍公祠(瑞英堂)

▲广东英德市大湾镇伍氏宗祠

▲髙要区莲塘镇上波村伍氏宗祠(昭宇伍公祠)

▲广东肇庆高要乐城罗院村(萬山伍公祠)

▲湖南桃源剪市伍氏宗祠

恩平沙湖关村寿皋伍公祠、康卫伍公祠

高明合水黃象村伍氏宗祠

▲广东广宁县坑口镇狮村村委会伍氏宗祠

▲广东省英德市大湾镇中步村马池塘

福建清流伍氏宗祠

▲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雲槎村(云茶村)

宁化县伍坊伍氏宗祠

▲高要新桥镇塱底村伍氏宗祠

廉江洋下伍族牛郎坡伍氏宗祠(福德堂)

广州海珠区新村應莘伍公祠

▲安徽伍氏宗祠:椒邑堂

▲文焕伍公祠

▲四川中江伍氏祠堂

▲江西南康和谐城伍氏宗祠

▲江西省南康市三江乡伍岭村伍屋岭伍氏宗祠

安岳(伍氏宗祠)

▲信宜白石伍氏书院

▲安徽伍氏宗祠:追远堂

... ...

发扬伍氏族风,传承伍家文化

伍氏宗祠,福泽后人!

当思先祖德,不忘故土情!

我姓伍,我顶起!

朱氏祠堂|清代重臣修建的宗祠

朱氏宗祠位于杨广镇小新村中心,坐东向西,是一座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宗祠建筑,占地1220多平方米。

院子由前殿(含大门)、中殿、大殿三层,四厢十二耳和六躲间组成,共五十二间房舍,整个建筑工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前后,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朱家的这座祠堂是以朱嶟为代表捐资筹建的。

朱嶟

仰山通海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庄重寡言,志气纯正。他在家中排行老四,平时不爱说话,所有心思都花在读书上。由此,他有了一个绰号叫‘四哑巴’。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20年),朱嶟中进士。入朝后,曾进翰林院任编修,江南道监察御史,礼部、兵部、吏部侍郎和礼部尚书等职。

点击图片 了解关于朱嶟的更多内容

后来,随着时光的演变和历史原因,宗祠内的祖宗牌位、木门、雕刻、匾额等被毁。宗祠虽然在,但己伤痕累累。

被拆来做门的匾

用来养牛的房间

这几年来,在几位朱氏后人的努力下,经过社会各界的支持,朱氏宗祠已经有了新的面貌。

朱培盛(朱嶟后裔)

朱嶟到北京当了官,就捐资出来盖了朱氏宗祠,过去土改(土地改革)时候给人家用来养牛、养马。后来人家说这个房子太烂,已经没办法修整了。这几年的保护只是为了让它不漏雨。从去年到今年集资了三十多万钱(祭祖积累下来的十多万,捐资二十多万),把前殿、中殿和两边厢房修了一个新的面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才有的今天的面貌。谢谢大家!

对比图

岁月斑驳的痕迹

在此,感谢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

为保护朱氏祠堂所做出的贡献

目前朱氏祠堂的修复只是进行了一部分

让我们期待更好的

朱氏祠堂

展现在大家眼前

来源:综合自礼乐名邦通海

图文 | 李彤 汤刘依依

部分图片来自 东华开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