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

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

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位于潭西镇潭东村,是陆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涌七乡点是指下芦、竹芦、新香、西门、月山、后山、陇尾围七个自然村,当时把自然村称为乡,故名。

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他早年留学日本,接受先进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返乡后领导海陆丰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用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使海陆丰成为中国农村最早成立苏维埃政权的十三个革命根据地之一。1923年6月,彭湃、林甦、余创之等到陆丰下芦等七乡开展农会运动,11月潭涌七乡点农会在下芦成立。该农会是陆丰农村第一个农会,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农民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彭湃同志多次亲临该农会指挥农-动。

潭涌七乡点农会轰轰烈烈的反对-军阀、土豪劣绅、地主阶级的革命斗争,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与全国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周恩来同志根据当时的农会运动在作形势报告时指出:“海陆丰百万农民的反抗运动……引起了地主的恐慌,农民是一支庞大的力量,中国农民是唯一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加入革命战线的。”周恩来同志当时在广东从事革命活动,也到过海陆丰,深刻了解海陆丰农-动的情况。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指挥国民革命东征军,驱除-的军阀武装势力。潭涌七乡点农会武装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同时农会更加发展,9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并发展壮大武装组织。选举林佛助、林亚倾、林景炉、林亚赞等任农会会长,统一成立农民自卫军,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政治口号,世代受地主-势力压迫和剥削的农民扬眉吐气。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大屠杀,革命形势危急。中共陆丰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派林铁火等同七乡以农会为核心,发动人民群众用革命武装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建立了农军中队。在中共陆丰县委领导下,林阮、林玉琴副队长带领农军中队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保卫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势力实行了“三光”政策,潭涌七乡点农会遭到-势力的疯狂报复。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的流血牺牲,有的离乡背井远走他乡。他们的房屋被烧毁,财物被抢劫一空。--笼罩着七乡村,斗争非常残酷,革命转入了低潮,农会也由此转入地下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潭涌七乡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农会进行了恢复建设。1947年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七乡人民缴地主-支,征收地主粮食,支持人民解放军在前线打仗,直至全国解放。

潭涌七乡点人民自1923年开始,至1949年全国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二十余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点燃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民翻身作主的星星之火,最后和全国人民一道,以星火燎原之势,取得了全国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潭涌七乡点农会的斗争历史,是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国民党-势力,以及外来侵略势力而进行革命斗争的缩影。

农会旧址保存下来的有农会会员用过的镰刀、会旗等珍贵革命文物;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和彭湃、七乡点革命烈士的遗像;1989年、1992年外国留学生到该会址参观时的留念签名等。

八七会议旧址是红色旅游景点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游记

1.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游记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1978年8月7日,八七会议会址恢复原貌并建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3036平方米。

八七会议会址是民国九年(1920年)英国人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中的一个单元。

馆舍共三层,由基本陈列展厅、辅助陈列室、临时展厅、复原会场和办公用房构成。

八七会议会址作为记录“八七会议”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82年2月23日,八七会议会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3人,中央监委、中央军委、共青团中央、湖南、湖北的代表8人,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央秘书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瞿秋白主持会议。

湖北省、武汉市的文物工作者对八七会议会址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考证,并征集到了大量的文物资料。

1976年,按陆定一同志的回忆开始复原工作,搬迁、室内装修、家具制作、会场布置等项工作仅一个月就全部完成。同年10月,会址开始对内展出。

1977年10月,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在会址复原基础上筹建纪念馆。

1978年8月7日,八七会议会址恢复原貌并建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7年,国家文物局、武汉市政府拨款250万元用于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的扩馆和维修。武汉市文物办将鄱阳街八七会议会址毗邻的135号、137号房屋产权转让给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1999年3月至10月,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实施扩馆维修工程,纪念馆占地面积由163.71平方米增至438.62平方米;建筑面积由681.22平方米增至1397.12平方米。

2.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特色

八七会议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1978年8月7日,八七会议会址恢复原貌并建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2年2月23日,八七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会址是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电话号码

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严重危机时刻召开的。

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4.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简介500字

八七会议旧址的攻略如下:

1、地理位置,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

2、开放时间,9:00—17:00(消 时段12:00—14:30),节假日、双休日照常开放。每周一闭馆整理内务。

3、门票价格,免费(需进行身份信息登记)。

4、交通信息,公交路线:沿江大道兰陵路,鄱阳街兰陵路(单行线);胜利街车站路(单行线);中山大道大智路(中山大道合作路口)。

城市轨道交通:轻轨1号线:大智路站下车,步行约1千米即到;地铁2号&6号线:江汉路下车,步行约1千米即到。

轮渡:武汉关轮渡码头下船,步行约1.5千米即到。

5. 八七会议纪念馆介绍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1978年8月7日,八七会议会址恢复原貌并建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2年2月23日,八七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七会议会址是民国九年(1920年)英国人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中的一个单元。馆舍共三层,由基本陈列展厅、辅助陈列室、临时展厅、复原会场和办公用房构成,建筑面积3036平方米。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会址是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6. 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

游客可以在其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时间。

7. 八七会址纪念馆历史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然而,此时国内极不安全。从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召开中共六大起的3个多月时间里,会议地点几经酝酿,仍难定夺。

  恰逢共产国际1928年要在莫斯科开国际会议。于是,中共中央希望把中共六大会址定在苏联境内,向共产国际提出申请后,得到了大力支持,会议地点确定在莫斯科郊外的五一村。

  于是,从1928年4月开始,来自中国各地的100多名代表,分批前往莫斯科。很多人是从黑龙江的绥芬河站乘火车进入苏联境内抵达莫斯科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沿途通缉抓捕赴会的党员代表。为确保代表安全,会议秘密进行。历史学家是这样描述的——

  “当时,(中共)代表们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车厢窗户都被窗帘遮住了。一些同样拉着窗帘的大客车和小汽车直接开到月台,接上他们,穿过莫斯科,前往郊外……”

  代表们自报到之日起,就不再使用自己的名字,一律使用编号。这在中共代表大会历史上也是唯一一次。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五一村里迎来了上百名中国人,他们在这里散步、交谈、唱歌,抑或争论。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陌生的编号,出现在这里。帕尔科瓦亚大街18号小楼二层的会议室里,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报告,瞿秋白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了农民问题报告……

  “中共六大在党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如此评价。

   “旧址”为何重新发光?

  遗憾的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难困苦的这座建筑,先后变成集体住宅和国营商店,几场大火几乎让它损毁殆尽,剩下残垣断壁。

  首次正式提出修建中共六大会址纪念馆的,是习近平。2010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他在访问俄罗斯时,向时任总理普京提出保护六大会址的设想,得到后者热情回应。2013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 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专门出席了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

  两国还签署了会址租赁合同,租金每年1卢布,租期49年,中方出资修复后,将其作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分部,举办中共六大常设展览。

  六大会址纪念馆的“重生”,不易。建于18世纪的这栋贵族庄园别墅,早在1960年已被列为联邦级历史文化遗产,修复意味着必须严格遵循文物保护“以旧修旧”。何况,这是在异国他乡修复——光是办齐租赁合同的全套法律文书,就花了17个月。

  那段时间,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亲自协调,致信戈洛杰茨副总理和有关部门,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参与项目的中俄双方各相关部门及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全成了“拼命三郎”。

  在双方努力下,仅用了一年5个月,2016年6月20日,修复工程顺利通过中俄联合验收小组验收,并得到了俄方文物保护机构的高度肯定。竣工后,这座建筑接连荣获莫斯科市政府授予的“优秀修复项目奖”等荣誉,成了莫斯科的一道新风景。

  海外的纪念馆是谁去?

  2016年7月4日,修葺一新的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隆重开馆,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还特地发来了贺词。

  据统计,迄今,馆里已接待了近1.1万名观众。有追寻红色足迹而来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们,也有为寻找中华复兴秘诀而来的留俄学生;有沿着“红色旅游”而来的中国游客,还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企员工们。留言薄上,写得最多的,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五一村的村貌也整治一新。 “90年前,中共的一次会议让我们小镇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90年后,会址的修复与展览馆的建成,又拉动了小镇的发展。”当地居民和附近学校的师生们也常常来到这里参观。

  这里更成了中俄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场所。来自中国的民乐、杂技、武术、京剧等,也纷纷走进当地的文化宫、学校。每年的中国春节,已经固定成为在俄华人与当地居民同庆的重要时刻。

  “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的建成,体现了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的时代精神,也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亲历了这座会址“重生”的全部过程,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无比感慨。

8.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是1920年英国人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的一部分。八七会议会址作为记录“八七会议”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转折点。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的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面临严重危机,在当时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在1927年的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八七会议。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9.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导游

高,八七版红楼梦虽然只有三十六回,但基本上红楼的精髓都演绎到位了,最重要的是它的后半部分是根据红学家探轶总结拍摄的,也就是说八十回后,曹雪芹丢失的手稿,但通过前半部分的内容推断,最后成就了八七版的经典红楼梦。可以说那一版的红楼梦不论是从选角,还是编剧,导游拍摄,都是不可复制的。

10.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红色文化

八七会议观后感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中央紧急会议,由此产生具有重大的革 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

  在当时严峻的实际斗争中,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抉择摆在眼前了。毛泽东同志清楚地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就如毛泽东同志在影片中的一段讲话:往后我们需要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由此得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睿智霸气的著名论断。为处于混乱时期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新中国的诞生,就是有了这些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和像方静一样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首先要做到拥国爱国,应万众一心,秉持一种信仰,向着一个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带着初心和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尽一份绵薄之力。

八七会议旧址是红色旅游景点 八七会址纪念馆历史

1. 八七会址纪念馆历史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

①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② 参观预约

个人预约:关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团体预约:请提前一周致电027-82835088(工作日9:00 -17:00) 预约

③ 人工讲解预约

需提前一周预约,可现场预约或电话预约。

预约电话027-82835088、18162340687(工作日9:00 -17:00)

2.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红色文化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洛川会议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它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具有历史转折性、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会议,为中华民族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伟大贡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简介

枪杆子里出政权。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会址展馆

八七会议会址为一栋三层的西式楼房,建于1920年,原是英国人建造的公寓,名为怡和新房,一楼是外商开办的商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97.2平方米,建筑面积532.3平方米,二、 三楼为住房。

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武汉并建立武汉国民政府后,二楼是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的住处,“八七”会议就在洛卓莫夫的住房内召开。会址保存完好,会议会场已经复原,一楼陈列有“八七”会议的史料和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北省和武汉市文物管理部门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确认了会议旧址。1976年和1982年依原貌两次进行修缮。1977年建立八七会址纪念馆。1980年,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的门匾。

4. 八七会址纪念馆历史背景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是1920年英国人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的一部分。八七会议会址作为记录“八七会议”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转折点。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的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面临严重危机,在当时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在1927年的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八七会议。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5. 八七会址纪念馆地址

1927年对中国而言是很不平常的。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武汉汉 紧急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

八七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为保证会议绝对安全,会议代表有二十多人,分三天三批由党内交通员带进汉口。办事情的少数人去得最早,走得最晚,中央负责人最后进,最早走。八七会议会址与餐厅相隔,两处均有后门相通,会议代表全部从后门进入。

6. 八七会议记念馆

回答:“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会址为一栋三层的西式楼房,建于1920年,八七会议会址于1978年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对外开放。

中文名称:“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汉市

开放时间:8:30~12:00,14:30~17:00

建于:1920年

馆舍介绍:现一楼举办有反映八七会议历史的辅助陈列,用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史料展现会议的历史及其地位作用,二楼复原了当年的会场。建馆二十多年来,纪念馆广泛收集文物资料,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基本陈列。纪念馆现藏有八七会议记录、邓小平、李维汉回忆八七会议的手迹等一千余件文物资料。

7. 八七会址纪念馆历史简介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会址为一栋三层的西式楼房,建于1920年,八七会议会址于1978年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对外开放。

1978年8月7日,八七会议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已接待了国内外观众100万余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维汉、陆定一、伍修权、张平化、李铁映、何鲁丽等分别亲临会址视察指导工作。1982年,国务院将这里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常年利用“英烈凭吊周”、 “学习雷峰日”、“六一”、“七一”“十一”等各种纪念日 与共建学校和单位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入团、入队、入党、社会实践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各层次观众在纪念馆举办各种活动。2000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成为武汉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现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重要课堂。

8. 八七会址纪念馆开放时间

武汉的八大红色教育基地如下: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武汉野战国防园、中山舰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二七烈士纪念碑、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首义文化区。

9. 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

武汉革命博物馆、长江文明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 詹天佑故居博物馆)、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等4家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市新洲区博物馆和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等3家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其中,琴台钢琴博物馆作为一家非国有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级博物馆,在湖北省属首次。至此,武汉市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到18家,其中一级博物馆6家、二级博物馆5家、三级博物馆7家。

古田会议旧址景点 古田会议旧址景点介绍讲解词

1. 古田会议旧址景点介绍讲解词

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强调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党和军队,划清了人民军队同旧军队的界限,确定了无产阶级的建军路线。

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强调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党和军队,划清了人民军队同旧军队的界限,确定了无产阶级的建军路线。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强调了加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决议确定了一套实现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和措施,规定了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决议指出党要成为部队的“领导中枢”,“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 

2、深刻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原则,强调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决议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

3、阐述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明确指出了“历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的重要性。一方面领导机构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另一方面,要保证党员的充分民主权利,使党员能对党的工作尽量发表意见,提出批评。

4、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重视党支部的作用。同时还规定了健全支部生活,严格党的纪律等项措施。

2. 古田会议会址讲解词

初夏的闽西上杭古田镇,漫山青翠,溪水潺潺。穿着红军服的“红色文化研学之旅”成员,唱着革命歌曲,走进古田会议会址瞻仰。会址背后的山上,“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庄严夺目。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这让古田镇溪背村村民廖永忠十分自豪。

1917年,古田第一所小学“和声小学”在万源祠成立。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把“和声小学”改名为“曙光小学”。至今,古田会议会址外墙上,还保留着红军留下的标语“保护学校”。

彼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不到10年,建军刚刚2年,红军成分日益复杂,矛盾涌现,出现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明确“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实现了人民军队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古田会议指明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军队,即‘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解决了‘为谁而战’的根本性问题。”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曾汉辉说。

作为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61年,国务院将古田会议会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为廖氏宗祠大厅的三合土地面,至今犹见斑斑痕迹。92年前那个冬日,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围坐在这里,为了御寒他们生起炭火盆。那是炭火,也是革命的火苗、胜利的火苗。

3. 古田会议旧址有什么特色

从地理上来讲,古田海拔700多米,属于一个高山上的小盆地,四周都是山,易守难攻,安保工作相对比较容易进行。这就便于会议的顺利召开。

其次,从政治因素看,古田在当时是闽西革命的中心,革命形势比较好,革命基础、群众基础、党的基础都比较好。比如当时中共的一些特委就设在古田的苏家坡。

第三,从军事上考虑,当时正处在国民党的围剿期间,周边长汀、永定等地方的斗争严峻、激烈,不利于会议召开。

4. 古田会议旧址简介

古田会议是指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中的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第九次全军党代表大会。 此次大会由陈毅主持。期间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并作了多次讲话;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确立了其在红四军中的领袖地位。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史上重要的会议之一。《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到如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古田会议会址被誉为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所在地。

5. 古田会议会址景点简介

古田会议会址

地址:古田镇古田路76号

古田山庄-会议厅

地址: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胜利大道

古田会议会址-停车场

地址: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路76号古田会议会址内

古田会议会址-入口

地址: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

6. 古田会议会址导游词

古田会址火车站离古田会址大概7公里。

古田会址站,是赣瑞龙铁路线上的一个站点 ,隶属南昌铁路局龙岩车务段 ,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距离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大约7公里 。古田会址站是客运县级车站,是上杭县的重要交通枢纽。站房形式为线侧平式,站房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站房最高聚集人数为500人。古田会址站外观参照了客家建筑风格建造,同时在屋脊腰线等地方则参照了古田会议的建筑风格。

7. 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词

“一床棉被”的动人故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关心群众疾苦的革命情怀‍‌‍‍‌‍‌‍‍‍‌‍‍‌‍‍‍‌‍‍‌‍‍‍‌‍‍‍‍‌‍‌‍‌‍‌‍‍‌‍‍‍‍‍‍‍‍‍‌‍‍‌‍‍‌‍‌‍‌‍。

1929年10月下旬,毛泽东携贺子珍随同中央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转移到苏家坡,住进特委机关所在地后楼右侧的小阁楼‍‌‍‍‌‍‌‍‍‍‌‍‍‌‍‍‍‌‍‍‌‍‍‍‌‍‍‍‍‌‍‌‍‌‍‌‍‍‌‍‍‍‍‍‍‍‍‍‌‍‍‌‍‍‌‍‌‍‌‍。身患疟疾的毛泽东,在这里,化名“杨先生”,一边养病,一边指导闽西特委的工作。工作之余,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访贫问苦,了解政风民情……

时值初冬,有一次,毛泽东来到闽西特委炊事员杨冬冬的宿舍,发现她的床上没有棉被,只有一件蓑衣(农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雨具)和一捆稻草,就拐弯抹角地与杨冬冬聊起了天:“大婶,你姓杨,我也姓杨,人家都称我杨主任,那我该称你‘姑母’才对,我们是一家子人呢。”

“不敢当,不敢当,我要真是有像你这样的‘外甥’,那是前几辈一同修来的福哟。”杨冬冬乐滋滋地说。

毛泽东关切地问:“大婶,我奇怪的是,我看到你怎么没有一床棉被?这么冷的天,你就睡稻草,盖蓑衣,能受得了?”

杨冬冬笑着回答说:“今年年初,我们这里开展了土地革命,农会给我们家分了田地,还分了一床棉被。前几个月,我儿子参加了赤卫队,要到别的地方去打仗,就让他把家中唯一的一床棉被带走了。”

“噢,是这么回事啊,我知道了。”毛泽东没有多说什么,从杨冬冬一番朴素的言语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转身往自己的住处走去。他毫不犹豫地抱起自己床上的那床有些陈旧 的军毯,又回到杨冬冬的宿舍。

“大婶,这是我自己的军毯,挺保暖的,我送给你。”

“这……这,这怎么行?”杨冬冬手足无措,显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怎么不行?大婶,你把你的独生子送去参加革命,我把我的这床军毯送给你,有什么不可以?应该的,应该的,就算我这个‘外甥’给‘姑母’表示的一点心意吧。”说完,毛泽东就转身离去了。

“这……”杨冬冬双手捧着毛泽东送来的军毯,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眼里噙着泪花。

邓子恢知道此事之后,就叫人去买了一条棉絮送给毛泽东御寒。毛泽东幽默地说:“我是军毯换棉絮,一物抵一物。”

如今,古田会议纪念馆陈列着一床旧棉絮,那是毛泽东使用过的棉絮——就是他用一条军毯“换”来的。

正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率先垂范,格外重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苏维埃政府和苏区干部才深得人心,赢得了苏区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闽西各地土地革命蓬勃发展,苏维埃运动如火如荼,使得闽西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并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8. 古田会议旧址景区游览图

门票前往古田游客中心领取即可。古田会议纪念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路85号。始建于1971年7月,于197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以古田会议会址为依托建立的集文物收藏、资料研究和宣传教育为一体的专题类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总占地面积约8.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0余件。精品文物有第一套红军装、第一份铅印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