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云山定光寺

清云山定光寺

定光寺座落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山青水秀的清云山下。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原名清云寺(又名罗堂庵),清道光十年秋(1830)高僧宽鉴重修。道光中夏(1853)南澳迭石岩黄檗宗传人仁智大师渡海参学时,再三叮嘱门下,务必使宝刹生辉。1928年寺院被毁。1941年,宏慧和尚几经辗转,复入该寺居住,结庐躬耕,恳荒山林,与清云山谛结下荣辱浮沉,废兴与共的不解之缘。1944年,宏慧偕弟子披荆斩棘,衍泥苦筑,修建成一座五间式的庵堂,自耕自养自给。于1967年寺院再度被毁。1979年再度重建,宗风初阐,庄严有日。

寺宇依山坡度而筑,层层升高,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长廊、台阶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殿内所供奉的佛、菩萨、罗汉等诸圣像,皆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古朴大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独具一格,为国内寺院所少见。且殿外两侧圆门外,各有清澈泉水,由山顶潺潺而下,沁人心脾。尤其在梵音沉宏,泉水弄弦,清风伴奏的氛围中,欣赏这既有北方的质朴与豪放,又具有南方的清幽与秀雅,更不失禅寺的简诘与淳朴的古建筑群,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尘劳顿消,流连忘返。享有“岭南一枝独秀”之美称。

整个建筑群从下到上包括山门石、牌坊、云亭、石拱桥、前殿、大雄殿、禅院、观音阁、讲经堂、藏经楼、祖师厅和福德厅等。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气势宏伟、占地700m2,殿高14m、内宽237m;仿明清格式,石木结构。殿中3尊菩萨像和18罗汉像都采用本山优质花岗岩石雕成。每尊菩萨像高6,7m重15t,表情端庄、仪威慈祥。金匾“大雄宝殿”4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现寺内保存有明清两代的碑记、石刻木雕、石雕等历史宗教文物。

云龙山旅游景点寺庙图片「云龙山旅游景点寺庙图片高清」

中国五十名山之一,云龙山景色怎么样?

谈及到我国山川最多的省份,那肯定就会想到江苏省,江苏省的山川并不是高大雄伟,但是虽小却精。江苏省的山川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再加上近年来对山川区域内的景区管理,使得各个山川周边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景区内基础服务设施更加的完善,所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要介绍的就是江苏省内一座山,此山是中国五十座名山之一——云龙山

云龙山又名石佛山,在江苏省的徐州南部地区,最高海拔为142米,长达3公里。这座山蜿蜒起伏,从外貌形状来看就像是一条神龙一般,所以名为云龙山也实属应该。云龙山占地面积有520422平方米,归属泉山区云龙区,很有地域性的观赏力。

都说名山必有名人,说到张山人,相信大家也有耳闻,他的故居就建在云龙山上。除此之外,云龙山上还有杏花村、放鹤亭、观景台、跨云阁和洞天小庐等景观,因此云龙山发展的旅游业也是十分有优势。云龙山展示了当地的魅力,是当地一个特色的存在,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的云龙山,人文景观也十分好,在云龙山上有很多的人文古迹,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尤为著名的就是放鹤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宽为4.95米,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苏轼曾经写过《放鹤亭记》,就描述了山上的迷人景色,同时也介绍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张山人的称赞。

江苏省本身就有很多的特色,这几年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很顺利,但是江苏省的山川并不被游客所熟知,很多人都说没有听说过云龙山,这也是比较可惜之处了。但是不得不说,云龙山的风景还是十分不错的,应该被大众看到。

云龙山的主要景点

放鹤亭

放鹤亭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为文人隐士张天骥所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 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超凡出群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 毛泽东曾来此参观,并背诵《放鹤亭记》佳句:“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此亭为清末重建,匾额上“放鹤亭”三字乃苏轼手迹。

碑廊

碑廊位于放鹤亭东侧,与兴化寺毗连。始建于清朝末年。南北长约30米,加上碑廊背面,总长度接近40米,廊内墙壁上镶嵌着历代碑碣54块,书体包括真、行、草、隶四体,大字如斗,小字如蝇头。另有石刻线描人物和山水画各两幅。

饮鹤泉

饮鹤泉在放鹤亭南侧,何时所凿已无法查考。但此放鹤亭早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北宋以前云龙山叫石佛山,饮鹤泉当时叫石佛井,后人因近放鹤亭,改名为饮鹤泉。

招鹤亭

招鹤亭是砖木结构,小巧玲珑,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歌,所以叫招鹤亭,此亭位于一节山最高处。

可廊

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户部分司丁裕建望湖亭,顺治十七年户部分司徐渭弟又筹资因亭建廊,与亭相通。原廊左右开窗,风雨时可以关闭,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

观景台

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台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入夜,霓虹灯光芒四射。

卧牛泉

卧牛泉修复工程于1999年7月1日完工,并向游人开放。始建于清末,是由雨水山泉自然汇集而成。因泉池东壁巨石形似卧牛而得名。池长约30米,宽6米,深5米。

三义

三义桥位于卧牛泉泉池中部,呈拱型,桥栏由青石雕刻而成,上有二龙戏珠、麒麟等传统图案,县在桥东面立有三义碑。

唐宋摩崖石刻造像

云龙山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兴化禅寺内,依山而凿。1993年兴建大雄宝殿时发掘。现存7组、71龛、38题记、游记、195尊造像。上下两部分有唐宋时期石阶相通。造像5厘米至11.52米不等,均为高浮雕。

利济亭

利济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据《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彭城义士杨文一等五义士,为方便行人休憩而捐资兴建。

谊亭

谊亭已有百年历史,旨在纪念苏东坡与云龙山人张天骥之间的友谊,“谊亭”二字为苏轼书体。

姜公亭

姜公亭位于云龙山首节大士岩北侧,姜焯曾任徐州知 ,在徐理政期间主持兴建大士岩、创建尊经阁、重修学宫,对徐儒学佛学颇有贡献,后人建亭以存纪念。

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云龙山一节山平台,清乾隆帝历史上多次来徐,在云龙山多次留有诗、联、文等刻石。后人为纪念圣迹,建御碑亭以资铭记。

抗战亭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坐落于云龙山北麓,建于1947年5月,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徐州市铁路分局募捐集资重修。1987年被列为徐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亭主要记载1937年末,日寇侵华逼近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共有186人为国捐躯,特建碑亭以致垂念。

同心

同心台位于云龙山观景台南20米,由“同心锁”、“同心柱”、“同心链”三部分组成。同心锁重680斤,刻有“心愿锁,锁定心愿到永远”。四根同心柱刻有“平安锁、连心锁、定情锁、财源锁、成材锁、长寿锁、同心锁、友情锁”等吉祥祝福语。

杏花村馆

位于云龙山第九节西麓,周围杏林密布,是踏青赏花之佳处。杏花村馆为基本对称格局,四合院式建筑。主楼两层,楼层设腰檐平座,四周落地格扇。主楼两侧设附属用房,其间均由廊、墙联系或分隔。杏花村馆总占地约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0余平方米。

云龙书院

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改建为云龙书院。著名词人、探花冯煦当过院长,进士王钦霖、刘庠当过教师,其学生韩志正曾当选为孙中山大总统时的中华民国会议员。书院最初为清初宫式建筑,内有讲堂、四贤祠文昌阁、宜福堂、紫翠轩、白鹿洞、望湖亭等建筑。辛亥革命后,书院为战争所破坏,夷为废墟,前后共存182年。 1996年园林部门依史料记载,恢复了白鹿洞、望湖亭、可廊等古建筑,部分再现了云龙书院昔日的风采。

兴化寺

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初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数朝代,古迹众多:大雄宝殿济公殿、钟楼、藏经楼等,其中较出名的是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这就是与云岗和龙门石窟同时代富有盛名。

大士岩

大士岩是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徐州知州姜焯创建的,原为放鹤亭僧舍。兴建僧舍挖地基时,发现一巨石长约八丈。姜焯授意工人雕为观音大士像,原石当中有白纹一道,横亘腰间,随示名玉带观音,统名为大士殿。大士岩院内有清代种植的古柏两株,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云龙山索道

云龙山索道位于风景优美、风光旖旎的云 湖畔,穿越于逶迤九节的云龙山脉,整个索道全长1200米,垂直高度88米,设立十八个支架,三个站房,西站站房与果树盆芝园为邻,西站站房与观景台相系,东站站房与南郊彭园相对,运行速度1m/秒,最大单向运输量450人/小时,吊蓝式吊蓝数量129个,为单线自动循环式,云龙山索道的特点是将整个南郊风景区联成一体。

云龙山滑道

是由世界著名的德国威港滑道公司设计,并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不锈钢设备,滑道起点设在索道中站附近,全长1000米,高差84.5米,宽3米。云龙山索(滑)道的建成,使景区三点连成一线,西边有湖,东边有洞,中间有台,与诸多景点相连,交相辉映,人行其上,使云龙山周围各处美景尽收眼底。

刘备泉

刘备泉位于湖东路北入口东侧云龙山脚,泉上方有三让亭,以喻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接任徐州牧,泉因此而得名。泉出石罅,流碧含烟,冷沁肌骨。

刘备泉茶苑 刘备泉茶苑位于刘备泉南侧,紧靠汉画像石馆,为一组背山面湖的清式风格单层建筑,院落布局随山势变化,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

张山人旧居

张山人名天骥,字圣涂,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因与其志趣相投,遂成为好友。苏轼常率宾客僚属赴张山人旧居饮酒、作诗吟赋。

旧居有堂屋三间,西屋三间及厨房两间,院内清幽雅致。公元1077年因黄河决口,水灌徐州城,张山人旧居被大水毁坏。张山人又在旧居东山顶另建新居。现存的张山人旧居为后人依史料记载而重新恢复的,具有典型宋代农家小院的风格。

怀古亭

怀古亭原名“醉亭”,为方便古代文人隐士饮酒休息而建。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登上云龙山,与其随从在此亭合影留念,并作出“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的重要指示。从此,徐州人民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热潮。为纪念毛主席登临,此亭更名为“怀古亭”。

云龙山的介绍

云龙山位于古彭南部风景区,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云龙山以“溢洪道”为界,溢洪道以北属云龙区,以南属泉山区。通常所称的云龙山多是指北部的部分山峰。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云龙山有佛教文化,从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兴化寺、大士岩、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历史古迹。每年农历2月19日都会举办云龙山庙会。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刘裕、苏轼、乾隆、邵大业、毛泽东、蒋介石、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可染等。

徐州云龙山上有庙吗?

徐州云龙山上有庙,叫兴化禅寺。兴化禅寺位于江苏徐州城南著名风景区云龙山东麓,为佛教禅宗寺院,该寺缘北魏大石佛修建而成,距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宁波天童寺方丈密云老和尚路过云龙山,观此山秀美,乃风水宝地,于是委派法孙谷庵来此驻锡弘法,成为兴化寺第一任住持,后来兴化禅寺几经战乱和重修,现已形成由大雄宝殿、大佛殿、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祖堂、法堂、方丈室、客堂、斋堂、库房及僧舍组成六进院落。

扩展资料

云龙山主要景点:

1、放鹤亭

放鹤亭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为文人隐士张天骥所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

2、碑廊

碑廊位于放鹤亭东侧,与兴化寺毗连。始建于清朝末年。南北长约30米,加上碑廊背面,总长度接近40米,廊内墙壁上镶嵌着历代碑碣54块,书体包括真、行、草、隶四体,大字如斗,小字如蝇头。另有石刻线描人物和山水画各两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龙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化禅寺

徐州市内旅游景点哪里好玩

1.云龙山景区5A景区

地址: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山风景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云龙湖风景名胜区5A景区

地址:徐州市泉山区湖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徐州汉文化景区4A景区

地址: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1号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徐州云龙山有几道门,怎样上去最方便

徐州云龙山有2道门,北大门和西大门。从北门上去最方便,北门就是正对着徐州市博物馆的门,最传统的大门,一路风景尽揽,别的门,不是徐州人最好不要走,会迷路。

游览线路:

(1)北大门-曲港跳鱼-三义桥-苏步桥-戴季陶石刻-怀古亭-云龙书院-东坡石床-黄茅冈摩崖石刻-张山人故居-望湖亭-戏楼-五十三参-大士岩-古柏-船厅天上座-碑廊-放鹤亭-饮鹤泉-御碑亭-招鹤亭-寺-景台-心台-西会馆-战亭-大门。

(2)西大门-石壁流淙-鹤归亭-幽邃轩-五十三参-大士岩-御碑亭-饮鹤泉-招鹤亭-船亭天上座-碑廊-兴化寺-观景台-同心台-山西会馆-抗战亭-苏步桥-戴季陶石刻-怀古亭-云龙书院-东坡石床-黄茅冈摩崖石刻-张山人故居-可廊-白鹿洞-望湖亭-戏楼-西大门。

扩展资料

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

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刘裕、苏轼、乾隆、邵大业、毛泽东、蒋介石、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可染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龙山

佛光山香云寺游记

其实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小编还以为这个地方是在中国,但是实际上这个地方是在美国,是不是没有想过美国还有寺庙,现在大家就一起看看这个地方有什么吧。

佛<a href='/guangshan/' target=_blank>光山</a>香云寺游记

从国内飞行了10000多公里,十三个小时的路程来到美国德州奥斯丁后,从一开始见到儿子儿媳的期待喜悦中,慢慢地释放了出来,对周边的环境也大概地了解了后,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对美国的单调沉闷的生活感觉到了乏味,我提出想去看看美国的寺庙,儿子帮我在网上搜索到了佛光山香云寺~

第二天,驱车一刻钟,就来到了香云寺,只见山门前有尊大大的弥勒佛,在开怀对着人笑。庙门是敞开式的,没有国内寺庙常见到的朱红色的大木门,相似的是紫红色的大立柱耸立在庙门处,显示出寺庙所特有的肃穆和庄严。

进门后,就是大雄宝殿,不用说,这是正殿,是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殿,也是庙里唯一的殿堂。

进入大雄宝殿,看到面对我的是三尊金光灿灿的佛像,巍峨庄严,两边的墙壁上镶嵌着无数尊绚丽夺目的菩萨像,天花板吊着多层的石膏板上嵌着一圈白色的顶灯放着光芒,更照耀出整个大殿的富丽堂皇。我习惯性地对着佛陀像一问询,有位居士迎向了我,她告诉我正在进行弥陀法会,问我是否参加?我说可以,就打发儿子先回去了。

有2位比丘尼带领着20多位信众正在诵《佛说阿弥陀经》,因为大殿空间比较宽阔,法师们手拿话筒,引领大众在木鱼清脆的声音中念诵着……

诵完经后,就是绕佛经行,那阿弥陀佛的圣号跟我听过的吟诵声完全不一样,我仔细聆听,好像没有固定的音调,2位法师的声音一高一地,此起彼伏,混在大众的混音里,就像大海的潮水中泛起的浪花,和谐悦耳,由不得你会仔细的去聆听,把自己的声音好融入到潮水般的音声里,后来有位师兄跟我介绍说这是海潮音。法师在结束了一支香后,还专门教授了这种只有一个音的唱诵法。

绕佛经行一段时间后,就是静坐,在一声比一声急促的唱诵中,调整放松身体,端正而座,双眼收回,用内心观察自己的念头,头脑及全部身心被沐浴在圣号的清净慈悲声中,声音嘎然而止,木鱼也歇息了,大殿一片安静,世界也沉寂下来,身边能感受到的也都静止了,这时,工作,生活,家人也已不再存在,存在及觉察到的唯有自己的念头的起灭,甚至连起灭也没有,只有对周围的感知力及觉察。

静坐只有一支香的时间,那时间应也就30分钟左右,但感觉就一会儿,每当休息时,主法的法师,觉继法师都会为我们开示讲法。这是位戴眼镜,个不高,有丈夫相一般的比丘尼,但说话却温柔风趣,轻声软语,常会令众人在笑声中沐浴法语 。因为参加法会的有几位外国人,有时法师还会用英语开示,这让我更加的心生羡慕。

中午的斋饭虽然清淡但却丰盛可口,也是由一位比丘尼掌勺做的,后来有次吃完饭后,师傅才得空做下吃饭,我不由得心中惭愧,怪不得师傅说忙的没时间那!这里的师傅们真的是寺庙的主人,啥都亲力而为。

两天的法会在清净的状态下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又去做了一天的义工,认识了好几位经常去做义工的师姐,(这里女的称师姐,男的称师兄)有一位叫碧云的师姐在这儿做了10年,法会期间佛像前的鲜花花盆和供桌的布置都是他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布置的,虽然参加法会的人数不多,但她们依然是一丝不苟地精心地布置着,好使来参加的人能因为佛堂的庄严而生起欢喜心。

这种喜乐的磁场从佛堂传递到法师,再从法师蔓延到义工的身上,令来道场的每个人感到无比的喜悦与清净。就像佛光山的创始人星云大师所倡导的佛法在人间,让奉献慈悲平等融入到生活当中,让信心,欢喜,希望,与人方便成为每个佛弟子的信条,以建立一个普世大同的人间的净土。

之后在周六时,参加的中文一日禅更让我感受到了法乐。一早,我们一同十几个人,在师傅的带领下,来到香云寺的禅堂,穿好道服后,在早已摆放整齐的座垫上坐了下来。听师傅讲坐香,行禅的一些规矩及坐香时的姿势,在静坐时采用的数息法,应怎样来关照数呼吸。

在静坐时,我如师傅所教导的一呼一吸为1个数,数到10,意念专注到呼吸上,过了一会儿,我就感到了呼吸的困难,随之而来的是憋闷,和呼吸急促,我知道自己对数息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就还是用自己比较熟练的观本尊。

静坐30分钟左右很快就过去了,禅堂很安静,安静的旁边师兄肚子的肠鸣声听起来响彻禅堂,接下来行香,专注自己的步伐和周围师兄的步伐,2个回合结束后,我们驱车来到了附近的公园里做户外禅。

到了公园,每个人领到一个盒饭,饭菜干净可口,每个人都很安静地吃着,更感受到饭菜的可口,吃完饭,师傅把大家领到小溪边听流水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落到石子上溅起的白色的浪花,不知疲倦地流向下游,就像时间,不知不觉地刷刷地溜走,不会倒流不会重新来过;溅起的浪花也像我们心中的杂念和欲望;这时,耳边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不禁就抬起头来,哇!天空湛蓝中飘着白色的棉絮,左前方的白色的云朵就像一层层的海浪,那海浪也像焚飞的妄念一样,一浪接着一浪,连绵不绝,没有停息过,把如明镜般没有染执的真心智慧遮蔽着,没有显发出来。

回到寺庙后,在房间里我们每个人领到了一个玻璃透明的圆口小盆,和盆栽植物,贝壳,石子,觉继师傅说这堂课是创意手工盆栽,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意愿来布置。一会儿,我们就都做完了,觉继师傅让我们站起来观看欣赏别人的作品,要学会欣赏称赞别人,最后把盆景全都放到桌子上,拿走别人的作品,拿回去后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布置,也可以不做改动。我拿到后,马上就又去拿了点植物,对盆景做了些填充,而有些人却没有再去动手改动,是呀,既然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什么不为别人保留着呢?在师傅的引导下,觉得自己是有些求全求好的心了。

做完盆景后,来到了滴水庭茶室,茶室布置高雅,桌子上摆有很齐全的雅致 茶具,一位高挑秀丽的师姐已经在茶桌前端正而坐,原来这堂课是体验茶禅一味。师姐给我们介绍了紫砂壶和手中的普洱茶的一些知识,说到普洱茶,她的认识是并不是越贵就越好,自己喜欢喝就好,看到师姐笔直端坐的姿势,优雅的纤纤玉指,两手相叠在唇边轻抿一口茶,不只是优雅,就如她所说,是让心安静下来的一种方式。

喝着茶,听师傅讲着赵州禅师的“喝茶去”的典故:有远道而来的2位僧人来面见禅师,赵州禅师问其中一人,可曾来过?答曰:没曾来。对他说“喝茶去”,问另一人,回答:来过。禅师也说“吃茶去”,一旁的监院和尚奇怪,问禅师为何来过的也要去吃茶?禅师叫他也“吃茶去”。

讲完这个典故,觉继师傅给我们出了题,问为啥都是“吃茶去”,如果答不出,也要“吃茶去”。大家都明白此吃茶不是真吃茶,于是就带着这个意味深长的“吃茶去”,吃茶,体悟……

我像记流水账一样记录了在香云寺里的一些感受和体验,这也只是香云寺里的一部分的课程,也是佛光山推崇人间佛教,佛法在生活中落实和实践的智慧妙用,所看所学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成为自己的智慧,愿你也能够成为那位体验者,去“吃茶去”。

名山古刹:禅宗胜地——桑浦山清云禅寺

桑浦山,是粤东地区“海滨邹鲁”的发祥地,山上留下不少潮汕先贤文人的胜迹。

辛卯年,会同潮汕三市的几个易学爱好者,游粤东名山——桑浦山。山秀石奇,古寺禅音,留连忘返。

眺望桑浦山腹地,上有奇峰异洞,胜景如珠;下有湖光山色、亭台石砌。海蚀和断岩形成奇特自然景观,环绕东山湖分布着怪石、异洞、温泉、矿泉、寺观、墓室、庙宇、碑刻。名胜古迹千姿百态,状物象形,如置仙界。站在桑浦山巅,仰望天空,极目风云变化;纵观大地、俯瞰烟霞万千、高瞻远瞩,令人心旷神怡。万千气象,盖地铺天,人间胜景,尽收一地,真是一处优美的风景

清云禅寺是位于广东汕头市升平区桑浦山龙泉岩后面铸钱洞,该洞顶部一巨石,洞口据说可通后山。民间传说,远古时有一善人,不避艰难来此铸造铜钱,然后撒向人间济贫。今该洞石和附近巨石上,布满大小凹形小穴,有的穴边凸出,酷似一个个铜钱,直径大者30厘米,小者数厘米,就是“古时铜钱留下所化成的。”这种布满“铜钱”的石头,在粤东甚为罕见,实在奇妙。铸钱洞内,自古奉敬菩萨坐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天台第四十六法嗣祖扬法师,策杖游历,参学至此,初见此地,便觉地灵人杰,因缘际会,遂立愿建竖法幢。法师不畏艰辛,结茅卓锡,筚路蓝缕,开创道场,弘扬佛法。佛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历经十余载,在海内外广大信众及当地贤达黄先生,林先生等大力支持下,聚沙为塔,集腋成裘,制定了完整系统的总体规划,特昭示各界,期冀支持,共襄善举!

2019 年11月,郭济怀撰文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

2019年11月,郭济怀撰文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

郭濟懐風水擇日舘(微信号:1454961068 )

关于阳宅墓地风水,打造和谐人生,这里都有;

关于选择黄道吉日,如何趋吉避凶,我们都懂。

把握命运,驾驭人生,我们一起携手去开创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