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国墓

侯安国墓

侯安国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属于清代古墓葬,2014年01月14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序号3)。

陕西西安 战国庄襄王墓

战国古墓葬,位于西安新城区韩森寨村,秦庄襄王陵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的陵墓,也叫阳陵。里面埋着秦始皇帝的父亲庄襄王和生母帝太后。

庄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孝文王之子,名为子楚。

子楚是秦昭王20多个孙子中的一个,他的生母夏姬,并不是太子安国君最宠爱的一个妻子。因此,子楚自然也不能得到他父亲和祖父的宠爱,在王室中地位很低。当时,秦赵两国为了表示和好,互相交换王子王孙作抵押,于是子楚被送往赵国国都邯郸作人质。后来秦国不守信用,经常派兵进攻赵国,所以赵国对子楚很冷淡。在赵国期间,子楚结识了韩国阳翟地方的大商人吕不韦。吕不韦认为作为王孙的子楚,如今在赵国作人质,处境困难。如能趁此机会助他做王位的继承人,岂不对自己也大有好处。于是吕不韦拿出黄金1500两交给子楚,让他交结朋友,扩大势力;用另外500两买了许多奇珍异宝,送给子禁的父亲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又在华阳夫人面前竭力鼓吹子楚。

而华阳夫人又无子,于是华阳夫人就认子楚为子,安国君也答应子楚是王位的继承人,又叫人用玉石刻了一个牌子,交给子楚作为凭证。 吕不韦帮助子楚取得了准太孙的地位,满心欢喜回到邯郸,把子楚请到家里饮酒庆祝。在席间,子楚看上了吕不韦家里的舞姬,便要求吕不韦把舞姬让与自己。

据说这时舞姬已身怀有孕,不久这个美女生了个儿子,因为是正月生的,就取名叫正,正和政同音,秦国的远祖嬴姓,赵氏 ,但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就叫赵政 ,这便是后来的秦始皇。所以有人认为,秦始皇的父亲应该是吕不韦,可是秦始皇诞生的日子比预产期多了两月,因此,一般认为秦始皇的父亲应该是子楚。 后来,秦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王在盛怒之下,欲杀死人质子楚,吕不韦又拿出巨数的黄金买通守卫,子楚遂平安地逃出邯郸。秦始皇的母亲原是赵国贵族之女,惟恐受牵连,便带着秦始皇躲了起来,遂免于一死。 6年后,孝文王位即位,立子楚为太子,赵国将子楚的夫人和秦始皇送到秦国。第二年,孝文王突然去世,子楚即位,即是秦庄襄王,为了感谢吕不韦对他的帮助,请吕不韦做丞相,封他为文信侯。

公元前246年,庄襄王在位3年驾崩,于是13岁的秦王赵政 即位。秦始皇自幼就听谣传他有两个父亲,对自己的生母是姬妾出身很反感,所以执政后的秦始皇将自己的生母幽禁,又逼吕不韦服毒自杀。

庄襄王死后,据载:“葬芷阳”。又据记载:“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五里,俗称谓子楚,始皇陵在北,故亦为见子陵。”据考证,芷阳为当时秦国一个县,辖今白鹿原。今西安市韩森寨的大土冢,若认为是秦庄襄王陵,也在芷阳的辖区内。另据笔记史料《隋唐嘉话》载:“望京城东有冢,俗谓吕不韦冢,以其尖上,亦谓之尖冢,咸亨初,有英禅师言见鬼物云,秦庄襄王过其家索食,自言是其冢。”所以,自唐以后,一般以此笔记史料,就称今韩森寨大冢为庄襄王的陵墓。此冢原占地4公顷,今减少为2公顷,高约17.3米。对此墓葬的墓主人身份争议不断,据最新考古钻探显示此为一处秦代王侯级别的墓葬,里面埋葬的很有可能是秦孝文王并非秦庄襄王,真正的秦庄襄王陵应该位于秦东陵之中。如今陵周正在大规模搞城市建设,陵墓西边是西安市长乐公园(老动物园),有路可通陵上。

曾侯乙墓(11)• 曾国君列之误

曾国君列表(百度):

事实上,曾侯乙跟曾侯钺(邑部的钺)、曾穆侯(季怡戈的西宫)、曾伯宫父穆、曾伯文,都是同一个人,即文王第七子“西宫”郕叔武,又称“曾侯乙”。

一、“曾伯文”簋:

1922年,随州均川熊家老湾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释文:唯曾伯宫自作宝敦用,赐眉寿黄耇,其万年子孙永保用享。

“宫”释:室犹宫也,宫自其围绕言之。象心之居中若宫。如五音之宫,居中央唱四方。若人心之居中,为躯体之纲。

此字为“宫”明矣。“曾伯宫”释为:曾国伯侯西宫。

二、曾伯宫父穆鬲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释文:唯曾伯宫甫穆西,用吉金自作宝尊鬲。

曾伯宫甫即曾国。

三、曾穆侯(谥号穆,见周王孙季怡戈,春秋早期人。)

铭文内容:

① “周王孙季怡孔藏元武元用戈”

② “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工(攻)尹,季怡之用。”

铭文①的“元武元用戈”释为“原(郕)武原用戈”,指原郕叔武原来使用的戈。

铭文②的“西宫”指曾侯乙。从戈铭可以得出曾侯乙即郕叔武、即西宫。

四、曾侯钺(见曾侯钺簋,名钺(邑部的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人。)

钺的正确解是“郕”(成邑),即释为曾侯郕,其所指为曾侯乙郕叔武。

五、曾侯乙

曾侯乙鼎及铭文,正解见本人之前发布的文章。曾侯乙即为郕叔武、西宫,他是西周所封“曾国”的第一代国君。

(备注:“曾侯乙墓”内容较多,将分篇介绍,要完整了解,请参阅上下篇章。)

安徽合肥 三国名将公瑾墓

周瑜墓位于安徽合肥庐江县庐城镇,墓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约5亩,北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以3×6×12小车纹汉代大砖砌成,墓门向东,墓周围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 谈笑亭 ”。历经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存。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清咸丰年间,墓址又遭破坏。民国31年,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后又重新修建,筑墓成台,改圆形墓为凸型墓,分三层台阶,正方体,圆顶。底台阶边长10米,墓高约5米,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墓正面竖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两侧刻有对联,文曰:“君臣骨肉江东水;儿女英雄皖北坟。”二层台阶竖立国民党驻军团长覃振元、江防司令孙福安、县长谢殿栋3块石刻碑记。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上书对联:“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马鬣,两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

今墓在宿松西北破凉镇梅墩畈圭山。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历经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存,建国前柱已遭破坏。建国后,“文革”期间,表层碑碎,仅留下衰草荒丘。

六十年代,兴修水利,周瑜墓沉入黄大口水库。根据宿松《周氏宗谱》记载“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这个故城就是巢湖故城。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这里说的“寻阳”是古寻阳,也就是黄梅西南。而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正好是桑落洲。又根据宋初学者 徐铉 《骑省集》中《故汝南县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铭并序》记载“夫人讳某,字某,庐江舒人,三国时吴将公瑾之后。公瑾葬于舒之宿松,今裔孙奉祀者百余家”。从“家”来看,可见在唐代以前,周本家族已经在此守墓。宿松周瑜墓,是正史文字里唯一记载地。另外根据《周访传》记载,访家寻阳,至访四世。据di家谱记载,周瑜和周访刚好四代人。大概很多学者认为,《周访传》并没有讲周瑜是周访的高祖,家寻阳。史书记载都只言三代人,说太多就成家谱了。我们可以从《周瑜传》里看出,“从祖景”。《周访传》“祖篡”。这也就证明史书只记载三代以内的人物关系。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今天的周瑜墓已经沉入了黄大口水库,这是一种历史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