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洞革命老区

中洞革命老区

中洞位于惠东县高潭老苏区东北面,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交界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后方基地。1922年深秋,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到高潭发动农民运动。1925年高潭在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成立特别支部,翌年在中洞成立了2个支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中共东江特委组织发动了东江第一次武,中洞革命老区,中洞革命老区简介,中洞革命老区-惠州市惠东县中洞革命老区旅游指南

走进革命老区②——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旧址

咸丰县

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

这里,

曾留下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伟大革命实践的深深印迹;

这里,

有第一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歼敌最多、

损失最小的战役(忠堡大捷)所在地,

恩施地区第一个地级党组织

(中共施鹤临时特委)诞生地,

恩施地区第一个党的农民政权组织

(咸丰县农民协会)驻地,

恩施地区第一支党的革命军队

(施鹤农民武装总队)诞生地,

恩施地区第一个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

龙潭司武装起义)发生地,

恩施地区第一个党的地级青年组织

(施鹤青年协进社)诞生地;

这里,

还有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旧址、红军洞、韦家院子等革命遗址……

每一处革命遗迹、 每一件珍贵文物

每一个革命事迹,都是鲜活的教材

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

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老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旧址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昂扬姿态

奋力谱写“五个咸丰”建设新篇章

大家一定很好奇这次的主讲老师和主持人是谁吧

跟着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主讲老师——柳太猛

中国老促会会员

咸丰县人民政府扶贫办退休干部,原任县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红军后代

主持人——张 竣

咸丰县人大办工作人员

2016年度被评为“咸丰县优秀共产党员”、小村乡“县党代表”。

2017年被评为“咸丰县优秀教师”。

2019年被评为“咸丰县优秀班主任”。

2020年获得咸丰县“五四青年”奖章。

至2014年起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班主任考评中一直名列全乡前茅,多次被评为“咸丰县小村乡优秀班主任”和“小村乡优秀教师”。

来源:咸丰发布

编辑:向青

审核:覃琪

签发:杨林蔚

新时代 新青年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我知道你在看哟

洞口县是革命老区县,有多个名胜古迹旅游景点

洞口县湖南邵阳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西南洞口县是革命老区县,是蔡锷将军故里,主要矿产砂金、铁、镍、高岭土等。名胜古迹有回龙洲、文昌塔、洞口塘、半江泉水温泉群、桐山瀑布、山门松坡街及挪溪国家森林公园等。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十届湖南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范县(市)。

01洞口县文昌塔

洞口文昌塔位于湖南洞口县文昌阁附近,因此而得名。

塔始建于咸丰十年(1860年)。洞口文昌塔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塔的庄重。

洞口文昌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一修缮,焕然新姿。造形雄伟壮丽,结构复杂严谨,内设螺旋式梯级行人走道,穹庐式圈顶,檐面和中心内壁均有彩画装饰。顶部盖似铁顶,飞檐翘角,四周八个斗角悬八只铜铃,清风徐起,铃声悦耳。塔顶有常青树数株,如冠似盖,把塔点缀得十分壮观。

02洞口塘

洞口塘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城4公里处,是典型的峡山峡水风光。洞口塘又名双壁岩,古名峡谷口,两岸山峰屹立,平溪江水从峡口泻出,形成深潭,故名洞口潭。

既有长江三峡之幽,又有华山陡峭之险,更有衡山烟云之秀,每日烟云变幻万千,绮丽多姿。有湘黔古道等大小景点三十多个。1966年在此修四清坝,形成山塘又名洞口塘。洞口塘景色秀丽,水清见底,没有污染,是天然的游泳场 。

平溪水路景点有:半边渡、大钟鼓、双钟鼓、两石弄、四方石、棣谷坪、金鸡下海、癞子石、大双石、鱼草湾、晒霜石。

湘黔古道的景点有:仙人洞、岩钵井、杨道人庙、实心桥、双星石、将军岩、仙犬岩、兰陵碑志、古桥亭、大井眼、面壁岩、一线天、关门石、猴牯石、黄狗窝、四十八弯等。

03

半江风景区距洞口县城十二公里,沿省道S221线(原省道1805线)右侧西进二公里,位于古都梁牛栏山境内,现属雪峰山脉一支。该处群峰耸峙,山峦陡峭入云,素有“南岳归来不看山,半江归来不看岳”之说。

每年春雨之时,一川蜿蜒而出,虽峰回路转,水流湍急,总呈“半江清澈半江浊”之奇景,因而得“半江”之名。20世纪50年代,在川口拦河筑坝,建半江水库,当时由苏联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在这座水库的西南方向有另一座水库,称土坝水库,因坝体结构由石头,泥土夯实而成,故称土坝,当时此坝全由人力建成.其能使半江水库水源得到补济,其间又有许多溪流,小河,终年不干涸,水资源丰富,又被群山环绕,风景如画!水色澄碧,似一块璞玉镶嵌在奇峰叠峦之间,青山绿水,人入其境,流连忘返。

临江过桥,桥连贺仙寺。该寺始建于乾隆十六年,今贺仙寺为九三年捐资重建,其寺古朴雄伟,正殿塑有贺仙圣像,寺旁有贺仙像。

暑假学生红色旅游地之二:焦作太行山革命老区中站区十二会村

十二会村地处焦作中站区龙翔街道太行深山区,这里海拔700多米,群山环绕,道路曲折,过去进村需要走12个盘弯才到达,过去人们起村名字叫十二廻。

村里有千年古槐树,自然景观奇异,人文积淀厚重。

早在1941年,中共沁博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等在该村成立。

1944年,中共沁博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县独立营在十二会村设立第三区委、第三区公所、第三区干队,同日伪军展开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在焦作的全面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6年10月12日,反动军队对焦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备战上山,太行区第四专区、焦作市委及市政府、新华公司等政府单位先后转移至十二会、长岭、北业等32个村庄。

此后,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党政军机关多次回迁十二会村,其中在十二会村驻地时间最长,后被人们誉为解放战争时期焦作的“老区”。

离村不远的山谷里还有一个一个天然溶洞,所说是当年游击队藏武器的地方。

近几年,在中站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十二会村逐步恢复建设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许多焦作许多机关、企业、学校的党员群众来到十二会村参观学习。

如今发展全域旅游,十二会会一个全新的红色旅游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

旅游线路:焦作市——中站区——龙洞村——周窑村——十二会村,约20公里。免门票,全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