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墓

李江墓

李江墓位于五华县安流镇低坑背后山坡上,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秋。墓用灰砂砌成,呈交椅形,设四层墓围,内设祭台和拜坛。长24米,宽14米,面积约340平方米,墓门高3米,宽2.2米,立有一块高1.18米、宽0.62米青灰色石墓碑,上分三行阴刻仿宋体碑文,中刻:“敕封承德郎显考谥孝惠讳江字学金号月波李公墓”,左右分刻立墓年月和立墓人。此墓还嵌有不少石雕精品:墓围顶端置“皇恩宠锡”碑刻一块,墓围左右对称置56×42厘米石浮雕《八仙》八块,墓门左右置70×45厘米石浮雕翁仲一对,还有武榜眼曾琼(?)为其撰写的墓志铭。

李江(1769~1831年),字学金,号月波,长乐县(今五华县)安流对镜窝人,少年考取贡生,在家乡兴建振江学校,兴学育才,惠孚桑梓。

1994年五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市江宁区小李家村发现南朝高等级墓葬

2021年3月—7月,我院在南京江宁区小李家村北(纬七路北、经二路西地块及周边区域)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2座和沟1条,其中3座砖室墓(M1-M3)和沟(G1)时代为南朝,较为重要。

遗迹航拍图

2020年3月—5月,我院对江宁区纬七路北、经二路西地块进行考古勘探时,在该地块红线外的东北方向发现3座规模相对较大的砖室墓,这一发现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其所处位置十分特殊,南侧约1.6公里处分布有初宁陵石刻,北侧是六朝陵墓重点埋藏区,多年来已发现多座萧梁时期宗室贵族墓。由于墓葬所在地块即将面临出让和建设,为了保证墓葬环境的完整性,本着“有利于基本建设,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和“先考古,后出让”的理念,南京市文旅局协调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后,要求用地单位尽快申请考古调查勘探。

我院进场勘探后发现古代墓葬7座、夯土遗迹3处,随后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执照,对发现的遗迹进行了发掘。

3座砖室墓位于一座名为“葫芦山“的山包南侧缓坡地带,西侧有一水塘,整个墓地依山傍水。经发掘,3座砖室墓形制基本相同,早年遭不同程度的毁坏,其中M1、M3大部分壁砖及铺地砖均不存,M2保存相对较好,现以M2为例介绍如下:

M2

M2全景图

M2为竖穴土圹砖室墓葬,平面呈“凸”字形,由墓圹、砖室、墓道及排水沟组成。现存墓圹长8.5米,宽1.8-3米,残深1.26-2米,后壁外弧呈半圆形。砖室包括封门墙、甬道与墓室三部分,封门墙墙体已不存,墓门被破坏,在甬道出土半圆形石质门楣。门槛石扰乱至墓室前部。甬道平面呈长方形,仅存底部铺地砖。墓室南北两壁略向外弧,后壁呈半圆形向外弧突。棺床位于墓室中后部,在棺床前后的铺地砖上,分别有一个方形阴井。棺床上部有扰乱的石棺座,拼合后平面呈长方形。墓壁砌法为三顺一丁。

M2墓道破坏严重,仅北侧残存一段,底部呈斜坡状。封门墙内的排水沟,位于墓室正中,置于第4层铺地砖下,系以墓室后壁为起点,在流经前后两个阴井、棺床以及甬道底部之后,与封门墙外的排水沟直接连通。

M2南壁拓片

墓葬用砖均为青灰色,分为长方形和刀形两种。部分砖侧面模印莲花和菱形网格组合纹饰、钱纹,端面模印“张”字。出土器物有祭台石足、石帐座、陶俑、陶碗、金饰件、铜钱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断,该墓的年代为南朝中晚期。

G1

G1平面大致呈“U”形,分布于墓葬区的西侧、南侧、东侧,向西北延伸至水塘。目前已揭露长度约120米。为了确认G1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在其东侧和南侧共选取三段进行了解剖,部分地层中出土碎砖块、瓷片,碎砖块与墓葬用砖相同,瓷片为六朝墓葬中常见器物残片。综合G1平剖面结构及出土物,推断其为3座砖室墓的兆沟。

阿古小科普

“兆沟”指的是陵墓外的干沟。河北平山县出土的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将陵区称为兆域,又规定了“兆法”,可知兆专对陵墓而言,因此,尚志儒先生将陵墓外的干沟称为“兆沟”。《周礼·春官》记载:“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

3座砖室墓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墓砖等基本相同,由此推断为家族墓地,根据其规模应属于皇室宗族墓的范畴。后壁弧凸,是南朝高等级墓葬中常见的形制;出土有石门、石棺座、石俑、金饰件等高等级器物;墓葬用砖类型多样,较为考究,体现着墓主特殊的身份。墓葬毗邻区域早年发现有多座萧梁宗室墓,如1994年清理的白龙山南朝墓,墓主推测为南朝梁临川靖惠王萧宏或其家族成员;2008年发掘的灵山南朝萧梁时期贵族墓,据出土墓志考证墓主为齐梁宗室萧子恪;2012年清理的大浦塘高等级南朝墓,推测墓主可能为南朝齐梁时期的宗室贵族。本次发掘的3座砖室墓在规格上与萧子恪墓相差无几,略小于萧宏墓与大浦塘南朝墓,出土器物特征与上述几座墓葬基本相同。综上,小李家村3座砖室墓应为萧梁时期的宗室贵族墓。

出土文物一览

陶俑

金饰件

祭台石足

滑石猪

石门楣

石兽

石俑

陶马

石帐座

六朝高等级墓葬中,发现有陵园建筑的情况十分少见,南京地区比较明确的有两例,一是梁南平萧伟墓,在神道石柱的北侧发现墓阙建筑遗迹;二是梁昭明太子墓,在墓葬四周发现有陵墙遗迹。本次发掘的兆沟,东、南、西三面围墓而建,充分利用北面较高的山势,形成人工与自然统一的陵园布局。它的建筑体量虽小,但在以往南朝墓葬考古中未见,是一处布局完整、结构清晰的南朝贵族墓地,对研究南朝陵园制度和营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图文:冯志军

编辑:黄芝林

初审:骆 鹏

终审:龚巨平

转载自 南京考古

李白墓景点 李白的墓在哪里

1. 李白的墓在哪里

李白墓不是真的,里面也没有什么,只是个纪念

2. 李白的墓在哪儿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迁葬于此。

李白墓占地100亩,分前、中、后三个部分,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盆景园等景点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宋碑”则详细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太白碑林”镶嵌着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各个时期经典诗碑106方。

3. 李白的墓地在哪儿?

李白的墓没有被挖出来

李白初葬于当涂龙山东麓,后由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将墓迁青山脚下。

李白墓位于当涂县太白乡青山西麓谷家村旁,为唐元和(817年)所修,距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墓用青石砌成,为一座周砌石墙的圆形坟墓,上顶为圆锥状的土堆,墓前竖立一方“唐名贤李太白之墓”青石碑刻,碑铭相传为杜甫手书。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颠沛流离、屈志蹉跎。他的诗富于夸张比喻,擅长雄浑奇瑰的描写,字句清秀自然,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被后世誉为“诗仙”。

4. 李白的墓在哪里图片

因为墓地里大多数是碑文,另一个则是衣冠冢,李白墓并非无人问津,虽然谈不上摩肩接踵,但起码是络绎不绝。

李白病逝于安徽当涂县(现属马鞍山市),葬于当涂县大青山脚下。大青山那里有个比较大的墓园,里面碑刻很多,有李白自己的作品以及从古至今凭吊他的作品。

马鞍山采石矶景区还有一个李白衣冠冢、太白楼、青莲祠、捉月台。捉月台,就是传说李白醉酒,跳到江里面捉月亮被淹死,然后骑鲸飞升的那块巨大的大石头。

5. 李白的墓地在哪里

李白的尸骨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李白墓当中。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

唐元和十二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扩展资料:

后世的一些学者认为李白是因为过度饮酒,引起脓胸穿孔症而病死的。在唐代宗宝应元年的时候,62岁的李白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来到了安徽当涂。

投奔当地的县令李阳冰,可不承想病情加重于同年十一月病逝。最早提出李白是因病而死一说的是唐代的李阳冰。

后来范传正也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提出相同的观点。现代著名的学者郭沫若也曾就此说法做过考证。

晚唐时期的诗人皮日休在《七爱诗•李翰林》中也曾提到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确认李白病死一说。

除此之外,在我国很多的史料中都有记载李白以疾终这样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凭借这些史料认为李白最终是因病而死的。

6. 李白的墓地在哪

李白墓在安徽当涂。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 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7. 李白的墓在哪里?

李白墓没有李白遗体。是衣冠墓。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广墓景区 李广墓图片

1. 李广墓景区

在中山乡有个苏家坝,可以钓钓鱼什么的,县城可以去泰山庙和兴国寺,五营有个大地湾,好玩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老乡,你秦安哪的?

2. 李广墓图片

按照天水姓氏历史发源地或者天水历史望族排名:赵、李两姓最为突出。

天水被历史认定为“赵”姓兴旺之地和出处之地。被宋朝皇室赵匡胤认为宗族之处,宋皇室连年参拜祭祖。历史学界称呼宋朝为“天水一朝”。

“李”氏在天水被认为是唐皇室李氏发源之地,也是“李氏”兴旺之地,现存汉将军李广陵墓遗址。城内保留有“飞将巷”等古街道

3. 李广墓景区最新规划

天水十景即:

  一、“麦积烟雨”:麦积山石窟夏秋时节常有烟云缭绕山境,景色清幽而多变幻,故以“麦积烟雨”胜名。

  二、“仙人送灯”:指仙人崖,群山环抱,林木葱郁,风景清幽,每与夏秋酷暑深夜,常有磷火浮动,古人传说是神仙携灯往来,故有“仙人送灯”描绘。

  三、“石门夜月”:指天水东南石山,每到中秋,圆月从南、北二峰中升起,分外清幽,故得“石门夜月”称颂。

  四、“伏羲卦台”:指三阳川渭南镇卦台山。史传伏羲原籍成纪,卦台山是伏羲氏画八卦的地方。后人为了追念伏羲,在卦台山修祠祭祀。

  五、“诸葛军垒”:古传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领军北伐,军至天水,饮水后觉秦地水土与川蜀水土无异,遂将所带之土,堆积于天水城东教场南,成一土丘,此土丘至今犹存,遂为秦州之胜。

  六、“天水瀛池”:指天水城西南天水郡之天水湖。《秦州志》:“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水经注》:“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生,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这就是天水名称的由来。

  七、“东柯草堂”:在现在街亭。唐代诗人杜甫,因逢“安史之乱”,关中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迫使他弃官西行,至秦州东柯谷,在其侄杜佑处寓居三月余,后经赤谷、铁堂峡、同谷去成都。乡人为了纪念诗人杜甫,在他住处设祠追念。杜公祠后改为子美小学。

  八、“南山古柏”:指城南山上南郭寺。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天水时,南郭寺已是历史悠久的古佛寺。他的秦州杂诗中有:“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 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九、“玉泉仙洞”:指城北玉泉观。玉泉观始建于元代至元丙子(公元1276年),明、清曾多次维修,其境内占地约四万一千多平方米,沿山古柏参天,殿阁辉煌,簷牙高啄,气象轩昂,为城郊林泉佳境。观内有明眼泉、仓颉宫、神仙洞。神仙洞相传为元代卢、马、梁真人羽化处,“玉泉仙洞”由此而得。观内还有许多古碑碣,以元代赵孟頫亲笔书写刻制的石碑最为珍贵。

  十、“净土松涛”:指风景极为幽美的净土寺。净土寺位于麦积山后朱家后川东侧山谷中,其寺环境幽美,寺周遍山青松挺立,山风吹来,松枝起伏摆动,势如怒涛汹涌,因有“净土松涛”描写。

4. 李广葬在哪里

天水市内值得去的景点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是麦积山、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胡氏民居;次级有名的是城隍庙、李广墓、后街清真寺;还有哈锐故居、山陕会馆、万寿宫、州衙署、陇南书院、孔庙等

5. 李广墓地在哪

李广墓位于河南安阳市殷都区磊口乡,清峪村西头,在1988年,由于当时连场大雨,受到雨水冲刷,露出一个高约6米,周长约30米的黄土堆,后经专家鉴定确定为李广的坟墓。

6. 李 墓简介

茂陵,是汉武大帝刘彻的陵墓。汉武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一代英主,可以说文韬武略,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封建社会那么多的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汉武帝是少有的气势磅礴的皇帝。他从16岁当皇帝,到70岁驾崩,当了54年皇帝,大部分时间在和匈奴打仗,所以诞生了卫青,霍去病,还有李广等名将。

茂陵距离咸阳15公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整座陵墓规模之大超乎想象,汉武帝的茂陵,建造时间53年,超过了秦始皇陵,也超过了唐太宗的昭陵。正因为特别大,所以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茂陵的陪葬墓不少,有名将卫青,霍去病,还有宠妃李夫人,以及权臣霍光,金日磾等。

茂陵是汉代帝陵中,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也是陪葬品最多的一座。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离兴平市12公里,北边是九嵕山,南边是终南山。西汉王朝,历经214年,一共有11位皇帝,最显贵的五座陵墓,被誉为五陵原。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说,五陵年少争缠头。杜甫的秋兴八首里面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汉武帝的陵墓,是汉武帝自己亲自选定的,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呢?因为据说汉武帝在兴平茂乡这个地方,打猎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只像麒麟的动物,还有一棵长生的果树,所以他就觉得这个地方,风水好,是块宝地,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圈起来,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这样算起来,汉武帝刘彻,是在继位的第二年,在茂乡这个地方,打猎时发现麒麟和长生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