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延年墓

彭延年墓

彭延年墓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梅云林厝寮村浮丘山北麓,是潮汕名墓之一。该墓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前临平原,后倚重山,清流前绕,是传统风水学中“山环水抱”的“宝地”格局。墓坐南朝北,碑面宽达3.7米,为宋式典型。墓前有万历所树神道碑。《(康熙)潮州府志》、《(乾隆)揭阳县志》“古迹”、“墓丘”诸篇,均有关于此墓的记载。是当代学者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证。

2015年12月10日,彭延年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咸阳发掘古墓葬3648座 墓葬时代延续2200余年

陕西咸阳发掘古墓葬3648座 墓葬时代延续2200余年

2021-12-09 16:55·金台资讯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西安12月9日电(李志强)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先后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墓葬数量之大、等级之高、延续时间之长,均为国内首现。

据此次考古项目的领队李明介绍,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已发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纪年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在17个月的发掘中,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隋唐墓园77座及大量的宋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获。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持续开展。

考古发现,咸阳洪渎原在战国和西汉时期流行“集中公墓”,即居民在一处大型墓地内集中安葬,个别墓葬有很小的围沟兆域,并不体现家族意识。东汉、西晋、十六国时期,流行成排分布的家族墓地,即家族成员以家庭墓葬为单位有规律地集中葬于一处家族墓地内,不设围沟兆域,相互之间以地域空间作为分隔。十六国至隋代墓地密集分布有65座墓葬,虽然没有经过集中规划,但未见打破关系。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园最具特色,目前已发现北朝隋唐墓园77座,其中有纪年的23座,显示出围沟兆域和家族墓园在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重要地位。

据介绍,限于条件,以往在隋唐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围沟兆域和地面遗迹的完整资料并不丰富,对于围沟兆域所形成的“墓田”和封土的等级制度的了解还停留在文献层面,对于北朝隋唐家族墓园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此次考古发掘中,文物工作者重点关注围沟和封土的分布,发现至少在洪渎原,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围沟内1-7座墓葬皆有发现,夫妇同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父子合葬、祖孙合葬、数代家族成员合葬等形式皆备,这是考古学界在此次发掘之前完全不掌握的隋唐家族墓葬或家庭墓葬的格局分布形制。

考古专家认为,结合近年来在洪渎原发现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4座北周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7座隋墓)、唐苏同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父子两代3座唐墓)等北朝隋唐家族墓园,可以形成完整的中古时期家族墓园的发展序列和类型特征,为北朝隋唐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于推动该时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李明表示,如果将洪渎原墓葬整体纳入两千二百年的历史时期古代墓葬发展体系,那么它实际上一直是一处“集中公墓”,集中的是秦咸阳城、西汉至北周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宋代以后的咸阳城及其周边县城居民的墓葬。由于地处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较高,代表性强,所以洪渎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时代墓葬制度的极佳标本,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体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另外,此次发掘所获丰富的资料,加之七十年以来洪渎原墓葬的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成果,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将极大地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浙江有一块“皇帝墓”,全村守墓1000年,2008年才知晓墓主人身份

浙江一块无名“皇帝墓”,专人守墓千年,08年才知晓墓主人身份

在我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讲究“事死如事生”,对于人死后的葬礼规模比较重视。而且因为风水学说的发展,在修建陵墓的时候还有着一套特殊的规定,这也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等级的一部分。古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对于人死后的葬礼还做出特殊的规定,一般人家的陵墓都称为坟,而只有皇家的陵墓才可以称为陵,并且按照不同的社会地位,每个人死后的陵墓规模、陪葬品的数量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在浙江有一块无名“皇帝墓”,专人守墓千年,08年才知晓墓主人身份。

这座“皇帝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南山头村,而在这个小小的村庄内,却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墓。根据当地人的传说,这座古墓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但因为古墓旁边并没有墓碑,也可能是墓碑遭到了破坏,因此没有人能够说出这座古墓的来历,所以附近的村民都称这座古墓为“皇帝墓”。

这座古墓的占地面积非常广,将近1000多平方米。而且这座古墓的墓室入口隐藏在半山腰,由无数的巨石堆砌而成,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人们依稀还能看出它往日的恢弘。而当地的村民虽然不知道这座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但还是一直遵守祖先留下来的规矩,每年都会到这座墓前进祭祀,还派专人进行看守,以防这座“皇帝墓”遭到盗墓贼的光顾。

而这座古墓的存在也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他们不远千里的赶到这座山村,想要对这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但却遭到村民们的拒绝。对于村民们来说,守护这座“皇帝墓”不仅是祖先留下的祖训,还是村里的一大光荣。但专家还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的向村民们讲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最终,在专家的努力下,村民们终于松口,同意了专家的挖掘请求。

于是这座无名墓葬,在尘封了数千年后,终于被揭开神秘的面纱。根据专家们对墓葬内出土文物的研究,确定了这座墓主人的身份,也明白了这座古墓为何会被称为“皇帝墓”。浙江一块无名“皇帝墓”,专人守墓千年,08年才知晓墓主人身份,原来这座古墓内埋葬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代国主——钱弘俶。

钱弘俶在登基成为南越国国主以后,励精图治,试图让南越国重新复兴,在他的努力之下,南越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但当时的北宋已经有了一统天下之势,钱弘俶自知不敌,只能偏安于一隅,在战略上配合北宋,一起消灭南唐。后来,面对北宋的大军压境,钱弘俶只能选择投降,但没想到赵匡胤还是没有放过他,在钱弘俶60岁大寿那天,赐予他一杯毒酒。钱弘俶无奈,只能选择喝下,不久以后就毒发身亡。

在钱弘俶死后,他的家人将他的尸首运回故土,修建了一座恢弘的陵墓将其安葬。而钱氏家族的人也在陵墓附近定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村落,直到现在附近的许多居民还都姓钱。而每年祭扫这座陵墓的习俗也被传承了下来,但这座墓葬的来源却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人们遗忘。在从专家那里得知了墓主人的身份以后,当地的村民更加的看重这座古墓,誓要将自己祖先的陵墓守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