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登仁烈士故居

余登仁烈士故居

余登仁烈士故居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名为“德风堂”,始建于清代,座西向东,二进,里面一厅四房间,两旁为走廊,左右各开小门,堂外两旁附有平房12间,水井一口。面积约四百平方米。余登仁烈士系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人。1922年,考进上海国民大学并走上革命征途。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余登仁烈士故居,余登仁烈士故居简介,余登仁烈士故居-潮州市饶平县余登仁烈士故居

建党百年 红色浏阳 | 李白烈士故居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湖南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板溪组,始建于清朝雍正十二年(1743年),于2010年重建。

李白(1910-1949),原名李华初,化名李霞、李静安,湖南浏阳人,是著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原型,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报务员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通讯员。1931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前方电台任台长兼政委。1934年10月,随部参加长征。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赴上海建立秘密电台,搜集日军情报。在环境极其险恶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种困难,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中央的联络工作,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他曾被日军逮捕,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脱离虎口。1944年,党组织先后派李白到浙江江西从事秘密工作,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党组织又重新把李白调到上海进行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被国民党逮捕,次年5月7日在浦东戚家庙被国民党杀害。李白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建国60周年时,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李白烈士故居于2010年在其原有遗址基础上按原型进行恢复修建,规划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配套设施1200平方米,总投资约350万元。建筑为四合院式复古、仿原型,采用土木结构,青瓦盖顶,青砖铺地,当地传统老式门窗。在故居中设陈列室,分序言和少年壮志、电波情缘、战斗在敌人心脏、永不消逝的电波四个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展示李白烈士走上革命道路,在江西苏区、长征路上和上海生活、工作一系列感人事迹,彰显李白烈士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弘扬他忠于党、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忠贞不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与高尚品德。故居前设文化广场,后临板溪水库,群山环抱,空气清新,环境非常优美。

2010年6月12日,李白烈士故居被列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浏阳市、长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密码干部传统教育基地。根据国家安全部政治部《关于浏阳李白烈士故居事项的批复》(国安政[2013]91号)文件精神,同意将其命名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并在故居内增设反映我党隐蔽战线斗争历史的小型展览。李白烈士故居是李白烈士追求革命理想的起点和学习成长的历史见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

END

来源:中共浏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浏阳发布

编辑:梁文娟

审核:刘美成 李永伯 朱健

参观烈士故居,接受红色革命洗礼

近日,31、32党支部赴南郑何挺颖烈士故居参观学习。在何挺颖烈士故居陈列厅,全体党员仔细聆听了何挺颖烈士的生平事迹,瞻仰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观看了何挺颖生平事迹专题片。深深体会到何挺颖烈士当年好学上进、追求真理,关心国家大事,曾参加汉中学潮,青年时期就开始极不平凡的求学生涯。大家被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革命气节所感动,思想上接受了更深层次的净化和洗礼。

在随后召开的支部党员大会上,支部书记张波带领全体党员学习了《中共陕西长空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纪委文件》。会上,通过集体研究表决,最终确定了张宁、耿乐乐、李建超为入党积极分子。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今后的工作当中。

佛山红色地标 | 邓熙农烈士故居:见证这位三水革命烈士,毕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2021年,中国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佛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佛山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创建办、佛山电台FM94.6推出《佛山红色地标》系列融媒报道,融合运用短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带大家到佛山的红色地标“打卡”,共同探寻历史肌理,解读精神密码,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三水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了邓培、邓熙农、陆伟昌等一批仁人志士。正是他们的红色精神滋养着这片土地,勉励后人不断前行。本期节目,我们就带您走进邓熙农烈士故居及其烈士墓,回顾邓熙农的红色一生。

邓熙农故居

坚定信仰 全身心投入工农运动

邓熙农原名邓遂安,1901年出生于今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少年时期,邓熙农就聪慧好学、能言善辩。1917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求学期间,邓熙农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开始接触进步人士并接受新思想,逐步确立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信念。1922年,他离开政法学堂前往上海参加革命活动。次年,邓熙农返回广州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春,邓熙农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回到家乡三水活动。他深入到理发、碾谷、烟丝等行业的工人中,宣传“工人组织工会”“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等革命道理。邓熙农还时常到码头公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处发表演说,广泛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号召大家参与革命。

1925年,邓熙农到三水西区青岐乡阁尾村,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1926年2月,国民党三水县党部改组,邓熙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他被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委任为三水县党部筹备员。此后,邓熙农利用此身份全力投入到工农运动中。

同年五六月间,邓熙农参与建立中共三水县支部,与梁应坤、程鸿博等先后发动和帮助建立行业工会、革命工人联合会及工人纠察队、南(海)三(水)工人研究社。7月,米业工人向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要求遭到拒绝,邓熙农等通过工会组织发动当时的三水全县米业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斗争得到广东碾谷总工会和三水工会联合会的援助,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国民党省党部责令资方接受工人的全部条件,罢工斗争取得胜利。

在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邓熙农也努力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6月,邓熙农与陆伟昌、程鸿博发动和组织成立阁尾村农会,吸纳会员30多人。农会接管了公产公物,实行禁烟禁赌,减租减息,组织农军,实行武装自卫。此后,三水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三水全县有40多个乡村建立了农会,会员达3000多人。

视死如归 献身共产主义事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秋,中共三水县委成立,邓熙农为县委委员。他和共产党员们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恢复了一批工会农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同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邓熙农与陆伟昌以西南榨油、理发等工会的会员组成的工人赤卫队,以及阁尾村农会会员组成的农民自卫军为队伍,与集结在三水的西江农军等候策应起义。12月11日广州起义打响。邓熙农与陆伟昌组织的工人赤卫队和农民自卫军,一度占领了广三铁路走马营路段一带,封锁了广州至西江地区的陆上要冲。

广州起义失败后,三水反动当局加紧缉捕共产党员。三水党组织的成员被迫转移,邓熙农辗转隐蔽于家乡西区、高明明城、南海西樵、鹤山沙坪一带。不久,避往香港的陆伟昌返回三水,向邓熙农传达“组织武装力量反抗国民党大屠杀,不可离开家乡民众”的指示,邓熙农开始在家乡西区开展秘密活动。

1928年8月下旬,邓熙农返回云塘村活动后不幸被捕。在被押解到当时的三水县城河口时,恰逢广三列车到站,下车旅客众多。邓熙农向行人高呼口号,宣讲要实行共产主义的道理。

在此后的刑讯中,邓熙农公开承认自己共产党员身份,直言共产党人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可耻行径,每次受审时都理直气壮地痛斥敌人。得知此事后,邓熙农的父亲十分焦急,想方设法营救,他远在海外的亲戚也出资救助。反动当局允诺:“只要他表悔改轻狂之意,就可以释放。”但遭到邓熙农的断然拒绝。邓熙农表示,绝不变志,决不屈膝求生。他还传出家信,嘱咐妻子不要忧伤,要教育好后代,鼓励家人相信正义的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

经过两年多的狱中折磨,无数次的刑审逼供,邓熙农始终不曾屈服变节。1930年12月23日,邓熙农被解押回三水。次日,在被押赴刑场途中,邓熙农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对派”,场面悲壮,感动无数群众。牺牲时,邓熙农年仅29岁。

弘扬英烈精神 汲取前行力量

时光荏苒,坐落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的邓熙农烈士故居,成为了人们缅怀邓熙农烈士光荣革命事迹,承载红色历史的一座丰碑。

“我要向邓熙农烈士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之栋梁。”今年清明期间,佛山市三水区金本小学组织部分师生前往邓熙农故居及烈士墓举行祭扫革命先烈活动。在烈士墓前,金本小学学生黄敏乐表达了向革命烈士学习的决心。

金本小学学生 黄敏乐

在邓熙农故居的不远处,坐落着邓熙农烈士墓。清明时节,已有71岁高龄的邓熙农的侄孙邓英耀像往年一样来到这里,庄严地三鞠躬后献上鲜花,以寄哀思。“我们要继续弘扬邓熙农烈士的精神。青年一代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邓英耀

参观指南

邓熙农故居: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

邓熙农烈士墓: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后山

来源:民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