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光墓

冼光墓

冼光及其家族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大罗村北万松原。是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冼光的家族墓地。共有墓冢四座,坐南向北,东西向一字排开。冼光夫妇合葬墓位于最西端,往东依次为未名氏墓、冼光父母墓、孺人胡氏张氏墓。墓呈交椅状,垅环中央置红砂岩石帽状装饰,山手饰红砂岩石狮,红砂岩踢靴凿成椽瓦状压顶,享堂共有二级。墓前有红砂岩石武,冼光墓,冼光墓简介,冼光墓-佛山市顺德区冼光墓

浦南陈元光墓景点 漳州浦南陈元光墓

1. 漳州浦南陈元光墓

闽王王审知墓,义存祖师墓(肉身塔) ,清源山弘一大师舍利塔,郑成功墓,陈嘉庚墓,陈元光墓,杨时墓,李火德墓,上金贝无名墓,朱熹墓

2. 漳浦林士章墓

1.漳州古城步行游览

路线: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文庙——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伽蓝庙——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

2.这些景点必打卡

漳州古城记忆馆

漳州古城中最值得一看的展馆。共有7个展厅,以图文、影像、音效等手段再现漳州的历史、人文、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古城的生活等等,帮你揭开关于古城的各种记忆。看完这个展览,你将可以勾勒出漳州古城的格局,和接下来的游览一一对应,也可以标记下那些尚存的古迹,按图索骥地去寻找一下。垍頭條萊

地址:延安南路56号垍頭條萊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9:00~11:30,15:00~21:00;周一闭馆條萊垍頭

漳州文庙條萊垍頭

始建于宋代的文庙是漳州古城里最大、最古老的建筑群。相传南宋建炎年间至明正德年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便一直居住在此。院落的风格沿袭北方的庄重内敛,只点缀了燕尾脊,而没有过多的闽地色彩。最值得看的是依照宋代的营造法式而建的大成殿。殿内除了石柱以外,其他皆为木结构,斗拱相扣的精妙技术甚至一度成为现代修复的难题。

地址:修文西路延安路口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9:00~17:00頭條萊垍

尚书探花坊和三世宰贰坊

漳州古城内还保留着两座实打实的文物——明代石牌坊。两座牌坊挨得很近,都在香港路上。一座是“尚书探花坊”,是万历三十三年 (1605年)明神宗为旌表漳州漳浦人林士章而赐建的。十二柱三间五楼的形制,楼檐嵌立一块双龙透雕的“圣旨”竖匾,正背两面分别刻有“尚书”、“探花”两个大字。

另一座是“三世宰贰坊”,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龙溪人蒋孟育为夸耀祖孙三代位居高官而建的。所谓“三世宰贰”就是祖孙三代中有两人官居宰相的意思。石坊为仿木结构的双门顶牌坊,细处的花鸟人兽依然清晰可辨。垍頭條萊

地址:香港路中段

门票:免费條萊垍頭

开放时间:全天

伽蓝庙垍頭條萊

漳州的这座伽蓝庙只有3平方米,比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小庙宇(6平方米)还小了一半,所以当地人都称它为“世界上最小庙宇”。垍頭條萊

XIANG翔哥條萊垍頭

小庙就在“尚书探花”牌坊北侧,找到插着明艳令旗的小骑楼,顺着它后方的铁梯,踩着吱吱嘎嘎的木地板,才能登上这个只容一人转身的最小庙宇。当地居民会轮流照看这里日夜不停的香火,热情的阿嬷会指引你上前叩拜被贡品淹没的伽蓝圣王。

地址:香港路中段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比较随意,通常以周围居民的作息为准頭條萊垍

漳州灯谜艺术馆博物馆

漳州重民俗,这个灯谜博物馆创建于1992年,是海内外第一个灯谜艺术馆。博物馆分谜史、谜城、谜艺三个部分,收藏有古今中外最齐全的灯谜资料。留意这里的三大镇馆之宝:陈日荣捐献的国粹一号端砚,张超南撰、张起南所书的“山辉书屋”楠木楹联,高伯瑜捐献的毕生珍藏历代谜书古籍。垍頭條萊

地址:台湾路与香港路交叉口东50米

门票:免费頭條萊垍

开放时间:9:00~11:30,15:00~21:00;周一闭馆

徐竹初木偶艺术馆

漳泉的木偶文化远溯晋唐,徐竹初的祖上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在福建漳州东门开设“成成是”木作坊。家族手艺,传到 徐竹初已经是第六代,也成为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條萊垍頭

徐竹初的木偶作品曾经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这座小小艺术馆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偶造型,活灵活现。这里现在的主人是第七代传人徐强,如果有幸偶遇,他还会为你深入介绍一番。

地址:始北兴路13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9:00~12:00,15:00~17:00條萊垍頭

3. 陈元光对漳浦的贡献

唐姓出自祁姓。帝尧子丹朱,舜封其于唐,以国为氏。得姓始祖唐尧。唐总章二年,唐宗礼、唐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漳,开基云霄、漳浦。

光启元年,唐绮随王绪、王潮、王审知入闽居福州,播迁石榴唐姓家族。

唐末唐叔虞,入闽发族晋阳唐姓,后裔居汀州宁化。宋元明清又有大批唐氏入闽。

4. 漳州陈元光文化公园

将军山位于云霄县城西侧,距漳州市区98公里,距云霄县21公里,它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陈政及夫人司空氏合葬墓所在地。墓地两侧有翁仲、马、羊等唐代大型石雕,附近有磨剑石、试剑石等风景。将军山后开辟为将军山公园,建有公园大门、龙池、归德楼等景点。 将军山海拔高426米,雄伟挺拔,每逢元宵、中秋晴夜、皓月西移,从城内望去,好像挂在山顶上,称之为“将军挂月”。将军山有八景:飞瀑小溪、周富岩绝壁、桌子洞、救命岗、老虎凳、豹子岩和泉水池。将军山东连大崎、接天二山峰,相互呼应;与西南诸山相对高差二三百多米。临空俯瞰,它像一只巨大的金盆,故山顶有古寨名曰“金盆寨”。金盆寨亦是“蕲黄四十八寨”之一,从前壁垒森严的古寨已是断壁残亘,掩映林中。

5. 漳州有几个陈元光墓

将军山位于云霄县城西侧,距漳州市区98公里,距云霄县21公里,它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陈政及夫人司空氏合葬墓所在地。墓地两侧有翁仲、马、羊等唐代大型石雕,附近有磨剑石、试剑石等风景。将军山后开辟为将军山公园,建有公园大门、龙池、归德楼等景点。 将军山海拔高426米,雄伟挺拔,每逢元宵、中秋晴夜、皓月西移,从城内望去,好像挂在山顶上,称之为“将军挂月”。

6. 漳浦县将军墓

解读百家姓蓝姓名人。蓝元枚人物简介,字简侯,为福建漳浦人。蓝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1位,据第六次户籍人口普查蓝姓人口排行第164位,总人口96万。蓝姓在广西各姓氏人口中排名32位,人口约45万人。

  蓝姓名人:蓝元枚

  蓝元枚,字简侯,福建漳浦人,提督蓝廷珍孙,清朝将领。父日宠,官福建铜山营水师参将。元枚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乾隆三十一年,命发广东,以外海水师参将用,补海门营参将。累迁总兵,历台湾、金门、苏松三镇。四十九年,授江南提督。

  生平事件

  五十二年正月,台湾民林爽文为乱,命元枚驰驿往泉州,署福建陆路提督,驻蚶江策应。至福州,奏言:“师渡台湾,乱民溃散,虑入内山与生番勾结。”上谕令速捕治,俾尽根株。水师提督黄仕简率兵讨爽文,坐逗留夺官,以命元枚,并赐孔雀翎,授参赞,趣率兵渡鹿仔港,会总督常青进讨。六月,元枚率兵次鹿仔港,与总兵普吉保师会,即夜,师分道自柴坑仔、大武陇入,杀贼甚众。上嘉之,赐双眼孔雀翎。

  生平功劳

  元枚所将止浙江兵二千,奏请益师,上命总督李侍尧发福建兵二千、广东兵三千益元枚。时总兵柴大纪坚守诸罗,元枚使告大纪,期会兵攻斗六门。战阿栋社,战埤头庄、大肚溪,屡杀贼。复进攻西螺,焚条圳塘、中浦厝诸地贼庄。

  元枚 人启能等七十九人自贼中出,使为导。元枚奏闻,并言如察出启能等已从贼,当立诛。上嘉其公当,赐缂丝蟒袍、上佩荷包,并谕:“启能等既来归,前此已否从贼,不须追诘。”诸罗被围已两月,大纪屡就告急,上屡趣元枚赴援,谕:“廷珍平朱一贵,七日而事定。元枚当效法其祖,毋负委任。”七月,元枚病作。八月,贼自竹子脚、大肚溪、柴坑仔三道来攻。元枚力疾出战,病益剧,越十日,卒於军,赠太子太保,发白金千两治丧,赐祭葬,谥襄毅。元枚谥同廷珍,时称小襄毅以别之。

7. 漳浦蔡新墓

漳州有许多名将:古代有陈政、陈元光,丁儒外,还出现了高登、陈淳、林偕春、黄道周、张燮、唐朝彝、蓝鼎元、庄亨阳、蔡新等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清初出现了以谢琯樵、沈古松、汪志周为代表的“诏安画派”。现代诏安画家较著名的有“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则有林语堂、杨骚、许地山。还有建立新中国的名将苏静……

8. 漳州浦南陈元光墓地在哪里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常�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②出自丁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其部族被周灭后,子孙以丁为氏。③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谥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④改姓、赐姓或其他。据《三国志・江表传》所载,三国时吴国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据《枫窗小牍》所载,宋代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明代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明朝元人丹珠尔被赐姓丁;彝族尼质氏、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姓。  始祖:丁公�场� 迁徙:  丁姓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姓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姓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迁入者。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姓唐末迁居泉州、广东等地。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代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姓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今日丁姓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为多。目前丁丁姓人口列全国第46位。 郡望:  济阳郡 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晋惠帝时,陈留郡的一部分被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堂号:  驯鹿堂 东汉丁 ,从小家里很穷,饿死了父亲。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济阳。②自立堂号:钟德、梦松、双桂、留余、承德、五果、聚书、月照等。 字辈:  江苏某支丁氏字辈:昌忠正邦佐,广吉仁义良。  江苏仪征丁氏字辈:惠炳庆祥,文浩绪生。  江苏丰县丁氏字辈:昌敬成文,道允维厚。  江苏淮安丁氏字辈:明国联宏世,长永启其昌,祖德荣多士,万祚庆邦光。续字辈:连会逢清泰,尔修显应宗,魁名师圣学,家裕代兴隆。  湖南湘潭丁氏字辈:历仕昌光,祖泽延长,齐封肇庆,业建名扬,先君厚德,慎远芬芳,金声玉振,国富民强。  湖南宁乡济阳堂丁氏字辈:志大应胜启,祥兆永其昌。续字辈:湘浦崇源远,青齐豫发长,罗城绵世绪,衡岳毓才良,树德培之厚,前征后有光。居长先世派语:大应迈兴崇,洪昌奕世隆,丕显能承祖,明达必超宗。更定派语:湘浦钟英俊,诗书裕善良,育才储国用,积学迪前光。  安徽寿县丁氏字辈:应永志传,家克有年。  云南富源丁氏字辈:崇丁。此世兆龙,大有明德,学修廷宪,伍英文哲,体仁嘉瑞,继承先泽,繁昌庆远,拯起祥科。  四川渠县丁氏字辈:云良正世,朝宗三维,致启文洪,映国安隆,荣华永庆,梦林柏松,明显照耀,学士齐丰,克绍元吉,福星于逢。  四川某支丁氏字辈:朝大年正发,嘉佐万代兴,福禄永长佑,荣华得康宁。

9. 漳州浦南陈元光墓在哪里

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济南、下邳、晋安、九牧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林姓的另一个起源,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总体上看,林姓的发源地还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萍漂万里】

  今天的林姓后人,大多尊比干之子林坚为受姓始祖。林姓从周朝初创姓以来人才辈出,他们不囿于一方,走南闯北,行东跑西,到处寻求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从林坚被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爵位,多为大夫,当时的朝廷曾先后三 在当地设立西河郡,“西河林氏”便由此而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林氏散居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各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林姓逐渐向山东济南汇聚,形成著名的“济南林”郡望,在随后的秦汉时代一直占据着林姓的主导地位。

  西晋时,中原士族因为避“永嘉之乱”大举向南方迁徙,林氏也随之南迁到江苏下邳(今江苏宿迁东南)一带,一部分人定居当地,形成著名的“下坯林氏”;后来还有一部分人南迁到福建,与今天台州和温州等地的林姓后人同宗。

  东晋时的林懋(林坚的47代孙)曾因在徐州做官,定居后成为“徐州林”的开基祖,与“下坯林”血脉相依。他弟弟林禄是林姓入闽的第一人,在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奉命出守晋安郡(福州一带),并在当地定居,成为现今公认最大林姓支派“晋安林”的先祖,“晋安林”派生的旁支有很多,在福建全省有“阙下林”、“九牧林”、“游洋林”等,系衍全世界,素有“闽林遍天下”之称。

  三千多年来,随着林姓家族繁衍发展,林姓子孙或逢乱世而南渡、或迫于生计而东徙、或因分局而北迁、或谋官职而西移,至今已遍布中华大地乃至全球各个角落。比干后代林姓确如枝叶一般繁盛。目前,林姓在大陆列16位。全世界林姓人口大约有7000万之多,其中我国大陆5000多万,台湾约700万,海外约1500万。

【忠义之宗、大义之祖】

  “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众多的林姓子孙来到位于卫辉的比干庙,用最虔诚的心来表达他们对老祖宗由衷的敬意。

  比干庙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比干三日苦谏却换来一场挖心,回首这一典故,让不少后人顿生敬意,“林氏”在得姓之初,就带着祖宗比干这种忠义敢谏的本色。

  在东配殿另有三尊塑像。他们是比干的杰出后代,中间是林坚公。因林氏根据地理位置又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右边为北林所奉林放公(比干二十四世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著名的“问礼堂”就是得自于他。左边为南林尊奉的闽林始祖林禄公,为今天福建莆田林氏的祖先。由于诸多原因,莆田林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迁到海外,如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林姓多属这一支。因此,林禄公又被称作是南林始祖。

  此外,西配殿敬奉的是妈祖神像,妈祖即林禄公第二十二世孙林默娘,被敬誉为“天上圣母,海上妈祖”。林默娘是宋朝莆田林愿之女,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重阳,她因舍己救人而遇难,年仅28岁。此后,人们纪念妈祖为大义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妈祖庙2500多座,遍及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达2亿多人。妈祖已经成为年岁丰收和保佑平安的象征,更是人们远航的保护神。

  在比干庙中缅怀,一杯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

【放眼林姓】

  至近当代,林氏一族更是群星闪耀,相映成辉。

  165年前,“禁毒英雄”林则徐在广州“虎门”一把大火烧出个醒世的中国,给沉睡的国人当头棒喝。

  78年前,让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旷世才女林徽因,最后在梁启超贤惠儿媳的角色里化作“人间的四月天”,任凭冰心在《我们太太的客厅》一文中,对集建筑师、教授、诗人和作家于一身的她吐点酸水。

  67 年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所作《京华烟云》成为全美畅销书,并获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

  64年前,有一个人享受过毛泽东一生唯一一次为他人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这人就是林育英(又名张浩)。说起林育英,从他传奇的一生,和两个兄弟——林育南和林彪(又名林育蓉)来看,就可知中国历史是少不了此人之名的。

  33年前,“香港第一健笔”林行止创办《信报》,备受世人瞩目。

  26年前,林则徐的第五代传人凌青(原名林默卿),踏上联合国外交家之路。

  23年前,印尼华侨巨富林绍良被评为世界十二大银行家之一,旗下有近400家公司和银行。

  10年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政坛重量级人物,曾被日本媒体预测为蒋经国接班人的林洋港角逐“总统”,得票率排名第三。

  5年前,韩国林姓宗亲万分欣喜地在福建泉州寻到祖先到朝鲜半岛前的下海出发地,并为自己是“唐九牧”(因林禄16世孙林披的9个州刺史儿子而得名)的后裔而感到光荣与自豪。

  5天前,笔者偶然发现《林姓史话》一书中“自周代至清代林姓主要文学家、诗人一览表”和“自唐代至清代林姓书画家、艺术家部分名录”,共有林姓196人之多。

  截至目前的林姓院士,足有22位。

  细想一下,从他们到比干的身上,无疑都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忠、廉、孝、勤、俭的无数动人故事,以及“恕”与“和谐”的习性。

【历史脉络】

  春秋时,林氏散居周、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赵国宰相长林十五世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时称“九龙十德之门”.鲁国林雍后人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淄博),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

  至晋代,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林坚公四十六世孙,家族世为西晋重臣,由济南徙籍下邳梓桐乡,为下邳祖,徐州冠族,生有二子: 林懋、林禄。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禄初任琅琊王司马睿府参军,黄门侍郎,后佐东晋元帝即位建邺(今南京),匡扶晋室,领合浦太守。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晋安郡。林禄为晋安林氏始祖.世代子孙,俱偕显贵。历晋、宋、齐、梁、陈诸朝,英才辈出,奕世簪缨。有“一王、二侯、九将军”之誉。其后都散居福建各地,今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

  闽晋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开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蒲田北螺村,子孙遂成阀阅,经文纬武,奕世簪缨,显贵南国。传至闽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韬为阙下祖,弟林昌为台湾雾峰 林氏祖。批公生子九: 林苇、林藻、林晔、林荐、林著、林蕴、林蒙、林迈、林蔇,同时擢为刺史。世称九牧林,尊公为九牧林祖。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陈政之子陈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林孔著随从陈政(陈元光之父)将军在闽广征战,屡立战功,其后浦南(属今福建漳州市)、福州东园、兴化(莆田)及江浙两广。

  唐末至五代十国,河南光州固始县的王潮、王审知入闽,立闽国,其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支系。有林延皓的“控鹤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硕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后安林”等支系。

  根据公安部2006年7月“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对福建福州户籍人口的姓名统计,福州市户籍人口中人数最多的姓氏为“林”姓,共有970138人 ,排在前10位 姓名依次是:林芳、林英、林辉、陈辉、林燕、陈英、陈云、林华、林伟。

  根据1996年统计资料,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10. 漳州陈政墓

陈元光带了12个姓氏到漳州。陈元光是唐朝河南人,公元681年,授岭南道行军总管,漳州刺史,成为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造反,13岁的陈元光随其父陈政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评叛,677年评定叛乱。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道光陵墓是景点吗 道光陵遗址

1. 道光陵遗址

东陵和马兰峪地区,提起“六百米”这个地方来,差不多人人都知道。它位于东陵宝华峪道光陵遗址西砂山外侧,现在柏油路之南。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因为那个地方有一个四棱形石柱。石柱北侧面镌刻“东学路”,东面和西面各镌刻“陆百米”。这个地方就由石柱而得名。

2. 道光陵墓在哪里

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东陵! 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原来是公园(清福陵)

皇太极在沈阳的北陵! 皇姑区泰山路原来也是公园(清昭陵)

顺治的陵墓 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 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 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清泰陵)

乾隆的陵墓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庆的陵墓 位于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光的陵墓 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清慕陵)

咸丰的陵墓 位于裕陵之西 (清定陵)

同治的陵墓 在景陵的东南(清惠陵)

光绪的陵墓 泰陵东5公里 (清崇陵)

宣统就是溥仪 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3. 道光陵墓是景点吗知乎

道光年间的墓碑不值钱的,民间墓碑都是石匠所刻,不是官墓,而且年代太短,没有收藏价值。

在收藏界,个人收藏墓碑的很少,不管它的价值如何,总觉得有点不妥。

道光年间的墓碑,收藏价值虽然不大,但对当地古代教育,丧葬体制,风俗人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史料,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4. 道光的墓叫什么陵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来,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仅存陵丘及石刻群。

明皇陵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清朝的皇陵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但清朝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而且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清朝皇陵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除了关内的清朝皇陵,关外还有数座清入关前的皇帝陵墓:关外陵寝埋葬的都是清入关以前的皇帝及其后妃,其中有的是被追尊的帝、后。

1、清永陵

始建于155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 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2、清褔陵

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

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

3、清昭陵

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

4、清东京陵

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将其祖父、弟、子等十余人的陵墓由赫图阿拉迁至东京城东北4华里的阳鲁山上,成为后金祖陵,故称"东京陵"。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复将努尔哈赤祖父辈的陵墓迁回故土赫图阿拉永陵。

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园。96-97年重修陵道。此陵有缭墙、山门、碑亭等建筑。碑亭保存完好,建于舒尔哈齐墓前,是四券单檐歇山式建筑,内有彩绘藻井,亭中立有大理石《庄达尔汉巴图鲁亲王碑》,用汉、满两种文字刊刻,字迹清晰,雕刻精美。

5. 道光陵墓是景点吗还是景点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墓在清福陵,清福陵在现在的沈阳;清太宗皇太极的墓在清昭陵,清着陵在现在的沈阳;顺治皇帝的墓是清孝陵,清孝陵在现在的河北省遵市;康熙皇帝的墓是清景陵,清景陵在河北省遵市;雍正皇帝的墓是清泰陵,清泰陵在河北省遵市;乾隆皇帝的墓是清裕陵,清裕陵在河北省遵市;嘉庆皇帝的墓是清昌陵,清昌陵在河北省遵市;道光皇帝的墓是清慕陵,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咸丰皇帝的墓是清定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同治皇帝的墓是清惠陵;光绪皇帝的墓是清崇陵;宣统皇帝的墓在华龙皇家陵园。

6. 道光的皇陵

慕陵位于泰陵和昌陵的西侧,距二陵较远。是清宣宗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皇帝的陵寝。 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隆恩殿面阔由五间改为三间,殿内装饰不施彩画,月台的规制也比前代简单。地宫之上只有石圈。

这也许是和道光皇帝提倡节俭有关。

该陵建造得很特殊,与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独树心裁之作。

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工艺卓绝的楠木雕龙成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

楠木烫蜡后褐然的色泽,灰黄交融的墙垣,配以蓝天白云,绿树金顶,典雅肃穆,清碧绝尘,自有一番幽远神秘、古朴超然的气度。

该陵设计上更加刻意求简,仅有建筑27座,占地45.6亩,比泰陵缩小近80亩。但其实外“俭”内“奢”,其用料材质异常精美,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建陵耗资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慕陵虽然外观上保持了“节俭”之意,但其材质结构却异常精美。

其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用精巧别致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门;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慕 陵隆恩殿、东西配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两次建陵耗白银440万两,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7. 道光陵墓叫什么

清初三陵

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以及清远祖的永陵,统称"清初三陵"。 清入关前的陵寝建筑即发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又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与入关后的清东、西二陵不同,它突出地将陵区的自然风光和封建城堡式的建筑布局相结合,陵区充溢着古朴、肃穆、神秘的气氛。

永陵

永陵是努尔哈赤的远祖、曾祖、父亲、叔父及其妻子的墓地。努尔哈赤在辽宁省新宾县内。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永陵陵园较小,但景深开阔,风光旖旎,犹如点缀在万山丛翠中的一片红叶。

陵园四周绕以红墙,南门内横排四座碑亭,碑石#立,碑文洋洋数千言,均是为祖先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碑亭往北是启运殿。启运殿是祭祀谒拜祖先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黄琉璃瓦顶,殿内四壁嵌饰着五彩琉璃蟠龙,殿堂供设暖阁、宝床和神位,殿前还有焚#楼。启运殿往北是宝城,城中陵冢环列,均为平地起封,封土下为地宫,其中多为拾骨迁葬,可能还有衣冠葬。永陵陵园原有老榆树一株,乾隆皇帝曾东巡到永陵,为之作《神树赋》,并御笔亲书,刻碑石于配殿之中。

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小,因为葬者生前都没有当过皇帝,也没有称过汗,只是祖以子显而已。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高皇后的陵墓,又称"东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的丘陵地上,前临浑河,背依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山陵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独具风格。

福陵面积达十九多万平方米。陵园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碑坊。门内苍松林立。进入陵门,地势逐渐升高,一条一百多级的石阶在苍松之间斗折蛇行,盘山而上,具有"山势峻拔,蹬道层折,深邃高耸,幽冥莫测"之感。攀上台阶,穿过石桥,迎面便是碑楼。碑楼内竖立由康熙亲自撰文的"大清福陵圣德碑"一通。碑楼后是一座古城堡式的方城,这是#拜祭祀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清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祭祀祖先,每年祭祀活动多达三十多次。祭祀分为大祭、旁祭、小祭和特祭四种。大祭在每年的清明、中秋、冬至和立春举行。旁祭是在努尔哈赤和高皇后的忌辰举行。小祭在每月阴历初一和十五举行。特祭是遇国家大典的临时祭祀。祭祀所用物品都有一定规格和数量。顺治年间规定,大祭用牛、羊、猪各一头,献果酒、点香烛,焚#,祝词,行大礼。清中叶以后,流民起义不断,清朝统治者为了求救于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大清统治的稳定,进一步扩大了祭祀的规模。大祭祭品增加到牛二头、羊四只、面八百斤、油四百斤。每年仅祭祀富陵就用银五万两。

福陵川水萦绕,高山似拱,幽静肃穆。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掩映于松海葱郁、蓝天白云之间,巧妙地将山陵建筑融会于山光水色之中,极为优美和谐。解放后,福陵经过修缮,再添新姿,成为人们访古游览的胜地。

昭陵

昭陵是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是清黄太极的陵墓。昭陵陵山为人工推造而成,号称隆业山,占地面积达十八万平方米。

整个陵墓可分为两个部分,从下马碑到大红门是一个部分,下马碑在陵区的最前面,碑文用满、汉、蒙、藏、回五种文字镌刻着"亲王以下各等官员至此下马",以显示陵区的神圣和庄严。

陵区的第二部分 是大红门到方城。大红门上镶有五彩琉璃蟠龙,门里有石雕华表和六对石兽,雕刻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石马"大白"和"小白",据说是仿照皇太极生前心爱的两匹坐骑雕琢而成,英姿勃发,大可以和唐太宗昭陵六骏相媲美。

陵区第三部分是庞大的方城和后面的宝城,这是陵园全部建筑的主体。方城内的隆恩殿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庄严肃穆。在明楼上立有"太宗文皇帝之陵"石碑一通。方城的四隅建有角楼,把清初城堡式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的陵园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宝城的中间有半月型的宝顶,就是埋葬皇太极和皇后的地宫,北依窿业山,气势壮观。

清东陵

清东陵在河北省尊化县的昌瑞山下,是清朝入关以后营建的最大的陵墓区。整个陵区划分为前圈和后龙两部分,前圈是陵园建筑区,后龙是衬托山陵建筑的北隅,范围很广。

东陵背依昌瑞山。历史记载,这块地方是由顺治皇帝亲自选定的。清入关之后,有一次顺治皇帝狩猎,偶然来到昌瑞山下,停辔四顾,惊叹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说完就取出佩仍向远处,对侍臣说:"落处定为穴。"由此开辟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陵墓区。清东陵的陵园布局以孝陵为中心,东边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和同治皇帝的惠陵,西边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和咸丰皇帝的定陵。陵园里一共葬有一百五十多人,包括五个皇帝、十五个皇后,还有很多皇贵妃、贵人、常在、答应、格格、阿哥等。

孝陵

孝陵在昌瑞山的主峰下,是顺治皇帝的陵墓。

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穿过大红门,迎面是碑楼。碑楼中立有两通高大的"圣德神功碑",碑上分别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镌课着顺治皇帝一生的功绩。它是清初政治、军事的一个侧面,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满清统治者入关后统治政策的方略和顺治其人。

龙凤门位于神道中间,,三门六柱三楼,彩色琉璃瓦盖,龙凤呈祥花纹装饰,富丽多彩。显示了神道的悠远和风光的优美。过龙凤门是七孔桥。它是东陵近百座石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有趣的一座。桥身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选料奇特,如果顺栏板敲击,就会听到五种音阶金玉般的声响,人称"五音桥"。

神道北端是巍峨的隆恩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为了推崇皇权,清朝统治者不惜工本,极力装修隆恩殿,金龙环绕,富丽堂皇。

裕陵

清东陵中地宫情况,以乾隆的裕陵最有代表性。

裕陵地宫是拱券式结构,全部用雕刻或加工过的石块砌成,布满了与佛教有关的各种经文和图饰雕刻,犹如一座地下佛教艺术石雕馆。地宫内尽管图文繁多,但是并不显得杂乱,相反给人一种相互衬托,浑然一体的感觉,充分反映了清代石雕工艺水平的高度发展。

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的定东陵是我国现存规制豪华,体系比较完整的一座皇后陵寝建筑群。

定东陵一直修建了十年。但慈禧总觉得不称心,不惜劳民伤财,拆除重建。重建后的隆恩殿气概非凡,金碧辉煌,使人仿佛进入黄金世界。殿内有六十四根金龙盘玉柱,用极为珍贵的黄花犁木构成。金龙用弹簧控制,龙头龙须可随风摇动,金光闪闪,似真龙凌 空,扶摇直上。隆恩殿前有龙凤彩石,慈禧役使工匠用突雕的手法,使凤在上龙在下,构成一幅金凤戏龙的景象,充分反映了这位政治野心家的独到用心。

慈禧定东陵地宫比乾隆更为奢华。地宫珍宝不计其数。其中慈禧口中所含的一颗夜明珠,能分开合拢,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以照见头发。 直到地宫封闭前夕,还不断往里面安放各种稀世珍宝,奢华之极,骇人听闻。

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城的永宁山下,东距北京市一百二十多公里,是清入关后营建的又 一处规模较大的陵墓区,也是历代帝王陵园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陵域北起奇峰岭,南到大雁桥,东自梁各庄,西止紫荆关,方圆八百平方公里。

陵区内共有帝陵四座:雍正帝泰陵、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绪帝崇陵。还有不少后陵、妃陵、公主墓等。清西陵的开辟始于雍正皇帝。

清西陵还有一座没有建成的帝陵,是中国末代皇帝傅仪的陵墓。傅仪去世后,骨灰曾归葬八宝山公墓;据报载,1994年,傅仪的骨灰又葬入清西陵。

泰陵

根据"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雍正本应当随父葬,但雍正却另辟兆域,在距离东陵数百里以外的易县营建泰陵。其原因,传云他篡改康熙的遗诏,皇位得之不正,心怀内疚,因而不愿葬在其父之旁。

泰陵的建筑历时有八年。泰陵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西陵陵园的核心部分。前后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条宽达十多米、长五公里的神道,通贯陵区南北。神道两侧的石像生有石兽三对、文臣一对、武臣一对。泰陵石像生采用写意的手法,以浓重粗大的线条,勾划出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再用细如绣花的线刻,表现细节、花纹。体现了清代石雕艺术独到的雕刻技法。

神道北延,是泰陵神道碑亭。碑亭内矗立着一通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的雍正皇帝谥号的石碑。碑亭北是东、西朝房,是制作和存放蔬菜、瓜果、点心的膳房。东、西朝房北,过隆恩门就是泰陵的主体建筑--隆恩殿。隆恩殿由东西配殿和正殿组成,东殿是放置祝板的地方,西殿为喇嘛念经的场所。正殿在正中的月台上,巍峨高大。殿内明柱贴金包裹,顶部有旋子彩画,梁坊装饰金线大点金,金碧辉煌。

慕陵

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是清西陵中最西的一座帝陵,形制别具一格。

根据清代规制,帝名陵名一般是由后代皇帝敬定的,但是慕陵的陵名据说是道光皇帝亲自拟定的。他临终前曾说:"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乎!其慕与慕也",而后把谕旨存放在大殿的东暖阁。道光皇帝死后,咸丰即位,重读遗诏,见"其慕与慕也"一句,心领神会,于是命名为慕陵。

慕陵在清代帝陵中,规制最为简约,没有方城、明楼、地宫和神德神功碑、华表及石像生,但工程质量坚固精细。隆恩殿都是用金丝楠木构造,不施彩绘,以蜡涂塘,精美异常。整个天花板上,都用香气馥郁的楠木以高浮雕的手法,刻成向下俯视的龙头。众龙吞云喷雾,栩栩如生,使人们走进殿内仿佛置身于"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艺术境界。

慕陵的围墙不挂灰、不涂红、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顶亦以黄琉璃瓦覆盖,灰黄相映。随山势起伏,把殿亭、宝顶环抱在陵墙内,显得清明、肃穆。尤其龙凤门前二棵枝叶繁茂,造型独特的迎客松,为慕陵增添了诗一般的韵味。一棵主干微斜,枝叶向上呈圆形,边缘翻卷,形似彩盘,犹如侍女顶盘祭奠,另一棵弯腰颔首,彬彬有礼,象在恭谦地迎接来客。

崇陵

崇 陵是光绪死后,开始修建的,到清朝灭亡时尚未建成,后由大臣梁鼎芬向逊清遗老捐集款项继续修建,得以完成。

崇陵地宫虽规制并不宏大,但工料之精、耗银之多也是相当可观的。墓道有四重石门,每重门由两扇整雕的清白玉石合成。上面有菩萨浮雕一尊,菩萨头带佛冠,身披袈裟,足登莲花座,善心善面地恭身挺立在石门上,护门念经。

地宫内床为青石雕成的须弥座,上面左右并排停放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棺椁四周镌刻有藏文和梵文经咒。隆裕后棺盖顶有一幅精美的石雕线刻画。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生动,刀法精细,线条镀金。

崇陵地宫曾被盗掘,当年盗墓留下的残迹还在,四重石门洞开,光绪皇帝的棺椁被用刀斧凿成一个大洞。隆裕皇后的棺椁盖也被撬开,隆裕皇后口中的珠宝被盗贼取出,地宫内随葬物品被洗劫一空。盗贼为发现光绪皇帝的棺椁底下的"金井",中国考古工作者,从中掘出珍珠、翡翠、玉石、子母铁球等珍贵文物二百多件。

8. 道光 陵墓

清西陵   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距北京125公里。

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其中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从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庆的陵称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 ,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工艺精巧的道光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崇陵是光绪的陵墓,在泰陵东5公里,是我国现存帝 中最后的一座。整个陵区树木茂盛,景色宜人。皇帝居住过的行宫古建筑可接待游人食宿。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山万代、岁远天长。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宫。后来,为使东陵和西陵香火永续,乾隆皇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东陵界内的胜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与祖父康熙为伴,其子嘉庆在泰陵旁边建了昌陵与祖父雍正相守。遵照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寝原建于东陵宝华峪,在历经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发现地宫内渗水不断,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内选择了一块高平之地,将宝华峪陵寝建筑拆除,到西陵营建陵墓。在隔咸丰、同治两代皇帝后,光绪也将坟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说西陵的舆地山川均为天造地设自然成趣,那么,从建泰陵到崇陵竣工历时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观在陵寝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如孙鼎烈在《永宁山扈从纪程》中所说的那样:“山势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

9. 清道光陵墓

清慕陵

清慕陵即为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合葬的陵寝,位于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赌王落土墓位确定:葬在父亲何世光墓旁,原配女儿墓地也在附近

5月29日二房的三个女儿都有出现在殡仪馆外面,她们一起在为父亲何鸿燊的身后事做准备。

露面的何超琼有透露关于父亲何鸿燊后事的进展,但却没有透露一些具体的细节,只是告诉媒体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而且是由四房家人一起共同协商完成。

关于赌王最后送别的日子,已经在5月29日放出消息是确定在7月9日,10日两天。最后落土的日期则是10号同一天!但具体的细则安排会不会变,到时候需要看情况。

关于赌王在昭远坟场最后的落土墓位有没有确定,5月30日传来了关于墓位的新消息。

赌王何鸿燊的位置是选择在了父亲何世光和母亲的墓旁,而且原配长房的大女儿何超英的墓地也在附近。

据港媒透露,其实这一个位置早就已经留好了,因为这是何家家族的墓地区域,再加上何鸿燊是发家第一人。但葬在母亲和父亲何世光的身边再好不过了,尤其是位置已经确定下来,面向着海景十分舒服,景致也是很优美。

墓位的花费应该是在100万港元左右,这些钱对于大赌王家族不叫事,从整个墓位的详细图来看。这个位置确实不错,而且是紧紧的靠着父亲何世光与母亲的墓边上。

而且在父亲墓的右边,虽然看着像是在最右边,但其实不是,因为树已经长高了,其实后面还有墓位,只是没有拍摄出来而已。据港媒透露当下墓位的修整计划已经开启,旁边的树枝将全部砍掉。

值得一提的就是在这一次关于赌王身后事的安排之中,太多的媒体在猜测会不会因为这一件事情,在安排了赌王身后事之后,赌王四房家人会开始不再联系。

而从5月29日二房长女何超琼的回应来看,应该不会,反而这一次赌王的葬礼,会让四房家人们的关系有所缓解。

何超琼在媒体面前特意说全家人都有商量办理后事,指出自己和妹妹们出现在殡仪馆外面,也是大家一起商量的结果。

在送别赌王之前,还会举行一人私人丧礼,丧礼已包下香港殡仪馆一楼的基恩堂和地下的福海堂,至少可以同时包下上千人。

5月29日还有媒体拍摄到赌王何鸿燊家开始搭建一些棚子,准备为丧事做准备。可见赌王家的人为了安心的送走父亲,也算是在尽心尽力的办好他身后的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