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山故居

谭平山故居

明阳村:明阳村委会位于明城镇城乡结合部,由原来的岗头村委会和城南村委会合并而成,区域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2447亩,山地约2000亩左右,鱼塘约800亩,管辖27个村民小组(其中岗南、岗美村民小组属于三峡移民),常住人口4500人,外来务工人员2000余人。明阳村党委共有6人,下设25个支部(基中一个联合支部),一共有141名党员,大部分党员年龄偏大。村委……

厉害了!我区谭平山故居入选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

广东文化旅游厅公示了 关于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拟推荐名单

小编发现

佛山有5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

来看看上榜的都有哪些

谭平山故居

平山(1886年—1956年),广东高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

谭平山故居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始建于1886年。

谭平山故居

四峰书院遗址

四峰书院,位于佛山南海。明嘉靖二年(1523)太保霍韬创建。有崇礼堂、环翠楼、卧云楼、敦古堂、毓秀轩等。与云谷、大科、石泉书院并称明代西樵四大书院。

仙迹丹泉

仙迹丹泉的由来与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有关。

他云游天下,先后在西樵山罗浮山隐居,后云游至仙岗,见浓荫之下得一佳泉,其水清冽,可以炼丹。便从仙岗取仙水来炼丹,最终成功

南海丹灶的“仙岗仙迹丹泉”

烟桥何氏大宗祠

在南海九江烟桥,有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祠堂,叫何氏六世宗祠。村里原本有六座祠堂,可惜除何氏六世宗祠外,其余5座都消散在历史长河里。

六世宗祠重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现在保留的是清末重修后的原貌,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在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昔日容颜展示在世人面前。

千里驹故居

千里驹(1888-1936),生于顺德伦教乌洲乡。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粵剧“花旦王”,有“广东梅兰芳”之称。

在伦教,他的故居已经屹立了近百个年头。这是他成名后,在清末民初年间回家乡修建的。

千里驹故居在顺德伦教的老街巷中,故居主体部分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小洋楼

编辑 | 高明人大

来源 | 文明高明

悦读 | 谭平山家风家教小故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谭平山,了解关于他的家风家教小故事。

1949年6月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合影。前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

家风微故事1

——不利用特权为家人谋私利

中国刚成立时,谭平山在北京工作,身居要职,但是他从不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他子女多,长大成家后面临住房问题,但为了不给国家增添麻烦,自己掏“腰包”买房子解决住房问题。据谭平山外孙余川广介绍,“我外公担任中央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时,对我们这些家属要求非常严,他从不利用特权为家人谋私利,记得那时,为了防止地方政府知道我是他外孙而搞特权,刻意不公开联系。”谭平山去世后,夫人孙荪荃按照谭平山意愿把在北京的房产无偿捐献给国家。谭氏子女觉得,虽然父母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财产,但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谭平山遗物清册

家风微故事2

——廉洁从政、两袖清风

在明城镇七社村的谭超雄,今年接近70岁,他是谭平山的侄孙。谭超雄介绍,他的爷爷谭干祥与谭平山是亲兄弟,曾资助过谭平山读完大学。但后来谭平山做了“大官”,并没有动用权力给予谭干祥家人“特殊照顾”。谭超雄早年做过小商贩、保安,凭着自己的奋斗养家糊口。叔公谭平山“廉洁从政、两袖清风”,也一直鼓舞谭超雄传承好家风,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

说到谭超雄,他还是谭平山故居的守护人。而谭平山故居更是谭平山一生廉洁从政的生动写照。谭平山故居建于清代,为三间普通的平房。谭平山参加革命工作后很少回到故居,在他生前也从未修缮。谭平山曾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当年权高位重时,只要他开口,也许就有人帮助他重修祖屋光宗耀祖,但他一直没有这样做。

1953年4月22日谭平山签发的蒋传漪为监察委员会人民监察通讯员的任命通知书。

《人民监察委员会关于观察执行政务院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及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的指示》

“谭平山是一位杰出的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

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谭平山用尽一生生动的实践进行很好的诠释,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办谭平山诞辰100周纪念座谈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高度评价了谭平山一生,“谭平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是一位杰出的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他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的。”

天平山的范仲淹纪念馆有哪些景点 天平山范仲淹故居

1. 天平山范仲淹故居

景区门票可通过网上预订或现场购票都可以。

天平山在苏州市区西边15公里处,是范仲淹的先祖埋葬地,和范氏相关的人文景点主要集中在山脚。天平山海拔201米,山虽不高,但有点险峻,爬起来很带劲。每年10-12月红枫节时,斑斓秋色总能吸引无数长枪短炮。

天平山山脚有好几个池塘,像个大公园,有小孩喜欢的脚踏船、手划船,全家出游可以坐在石凳或草坪上野餐。走过山脚的先忧后乐牌坊后,是范文正公祠、范仲淹纪念馆等建筑,里面介绍北宋范仲淹的生平和作品。从景区大门走到这里也就几分钟,参观过后,就可以沿旁边的山路登山。

2. 天平山跟范仲淹有什么关系

中国四大赏枫胜地又称中国四大赏枫基地或中国四大红叶观赏胜地,深秋初冬是观赏红(枫)叶的最佳季节,是旅游途中难得的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它们分别是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

中文名称

中国四大赏枫胜地

观赏季节

深秋初冬

特点

赏枫地

四圣地

香山、栖霞山、天平山、岳麓山

别称

中国四大赏枫基地、中国四大红叶观赏胜地

类别

旅游景点

北京香山

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区 25公里,全园面积160公顷,最高峰海拔557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为静宜园。1860年和1900年惨遭抢劫和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玉华山庄位于山脉中部,是庭院型风景点,院内古树参天,榕树成行,泉流淙淙,亭台层层,是幽雅宜人的好去处。

香山红叶最为著名,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象火焰一样。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200年来,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半山亭、玉华山庄和阆风亭都是看红叶的好地方。七百年前的金代,始建皇家的行宫和香山寺。元、明两代屡加修建使得皇家园囿初步形成规模。清代乾隆年间,对香山大兴土木,使之作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静宜园”,名列清代著名景观“三山五园”之内。

南京栖霞山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 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00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栖霞山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苏州天平山

天平山位于苏州市 西15公里处,海拔22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东麓,又名范坟山。北宋皇朝曾将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也称“赐山”。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这里也是观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枫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经霜,层林尽染,称“万丈红区”。半山有白云泉,誉为“吴中第一水”。其西有两崖,对立如门,俗称龙门,又称一线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笔架峰后,岩石环回,挺秀奇伟,人称“万笏朝天”。东坞有范仲淹祖坟,俗称“范坟”。山顶有望湖台,上有一圆石,面向太湖,称照湖镜。

怪石、清泉、红枫为天平三绝。山上奇石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此景观为“万笏朝天”。清泉出自岩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钵中,又名钵盂泉,味极甘洌,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红枫为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深秋时节,碧云红叶,灿烂如霞,瑰丽夺目。

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近些年来,天平山风景管理处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形成一片,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致更为壮观。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长势有强有弱,又受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其叶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甚至出现绿丛中一株红。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树的大小枝叶上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为树冠之花,人称“五彩枫”。枫红时节,天平山麓红霞缭绕、丹枫烂漫。

长沙岳麓山

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这里还葬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杜鹃(市花)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四季风景宜人。

岳麓山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有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也有幸葬下了黄兴、蔡锷等等国家栋梁,名胜古迹遍布其间,旅游景点十分丰富.

3. 天平山范仲淹祠堂

归庄《天平山》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归庄

石如人立百千群,处处苍崖飞白云。

山势雄奇产人杰,荒祠端拜范希文。

归庄的诗,有些很质朴明朗,如《己丑元日》、《观田家收获》等,这首《天平山》也是这样。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 “视诸山最为崷崒, 其林木亦秀润,山多奇石,诡异万状” (《苏州府志》),“山腹有亭,亭侧有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南趾有白云寺,范文正公祖墓在焉。其西有笔架峰,其后群石林立,名万笏林” (《图书编》)。苏舜钦有《咏天平山》诗,道是“清溪至峰前,仰视势飞舞,伟石如长人,聚立欲言语”,描绘了天平山的景观。

归庄这首诗,明显是借景譬喻,寄怀古人。他所怀念的古人就是范仲淹。范是苏州人,尝游天平山,作《白云泉》诗: “游涧腾云飞,散作三日霖”。这里有他读书的地方,还有他的墓和祠堂。这位北宋仁宗年间的宰相,在抵御西夏的侵扰方面,曾经立下了丰功伟绩,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尤为后人所宗仰。顾炎武写过 一首《范文正公祠》,说 “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便是称颂这两点。归庄和顾炎武都是昆山人,复社成员。清兵南下,他们都起来抗清。后来他们还暗中联络、筹划抗清的事。可能这两首诗写于同时。在当时清兵的推进压迫之下,他们怀念范仲淹是很自然的。因此,归庄游天平山时,先是感到这些奇峰怪石气魄的宏伟。我想他此前早就熟识天平山了,但这次还是给了他新鲜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从巨石的形象立即联想到范仲淹的襟抱和人格,感受到他的伟大,也就感受到天平山的伟大,是它孕育了这样的人杰。这诗前两句写得很浑括,说巨石象人群一样傲然挺立,然后用 “苍崖白云”作点染陪衬,烘托气势,把天平山的景观特点大略地勾画出来。而全诗中心在“山势雄奇产人杰”一句,使 “人杰”、“地灵” 二者相联系,收到交相辉映的效果,至末句才把这些人杰的代表——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突出昭示出来,不但流吐自然,而且作者的低回仰止之情也跃然纸上。

4. 天平山 范仲淹墓

据《天平山志》记载,这片枫香树最早是由范仲淹的后人范允临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辞官回苏所植。当年他与妻子打造天平山庄。而这片枫树苗正是他在任职地或回苏途中带回的。

5. 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图片

范仲淹出生在苏州,他在苏州的遗迹现存多处。苏州西郊天平山下有座咒钵庵,据说是范仲淹幼年居住过的地方。范仲淹幼时家贫,每日三餐不继,只得将米煮成薄粥冷凝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有名的“断斋划粥”的故事。后来人们在天平山西麓建“范公祠”以示纪念。

6. 范仲淹天平山的历史故事

怪石、清泉、红枫天平山位于苏州灵岩山北,海拔221米。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故称白云山。又因山顶平整而名天平山。还称范坟山,因范仲淹先祖祠墓在此而得名。自唐以来,天平山就是游览胜地,风景以怪石、清泉、红枫取胜,向有“天平三绝”之誉。山上有大量的石柱奇观,其中最著名的岩石除“忽笏朝天”,还有“龙门一线天”、“五丈石”、大小“石屋”、“飞来峰”、“卓笔锋”、“照湖镜”等。天平山泉水质地绝佳,山前有大片枫林,为明代范允临(范仲淹后裔)从福建带回种植于此,已有400多年历史。每当秋末冬初,层林尽染,有“红霞万丈”之称,“天平观枫”也由此名传四方。奇石奇峰怪石有卓笔峰、奇峰、护山奇石、一线天(又名龙门)、飞来石、五丈石、卧龙石、回音谷、印石、鹦鹉石、头陀崖等。卓笔峰在上桃花涧白云,高数丈,下粗上尖,形如笔杆,为天平山最奇特的大岩石之一。天然洞穴有莲花洞、桃花涧白云洞(即大石屋,可容数十人)、小石屋、山神洞等。石刻白云泉  摩崖石刻原有40余处。山半有名泉“白云”,历代题咏不绝。清乾隆三年李果作《补修白云亭记》,赞泉色凝白如乳,大旱不竭,“唐白乐天、宋苏子美各有题咏刻石上,已模糊不可辨”。  民国29年,游人尚见一中空竹管插石隙中,将泉水导至池中央一钵盂内,水稍高出盂周而不外溢,又名钵盂泉。钵盂瓷色斑斓,20年代寺僧告李根源云:“为雍正时物,日本人出600元,未敢售。”“文化大革命”中钵盂失去,现用一普通陶钵。在扩大茶室后泉水池时,因放炮取石,使池面扩大而白云泉水流量减少。白云亭为乾隆三年筑,后改题“云泉晶舍”,为啜茗品泉处。因久受白蚁蛀蚀,1969年拆除,建为西式茶室。其他泉水有一线泉、一砚泉、卓锡泉(均在中白云)。枫树景观古枫林  古枫林天平 山为全国三大观枫点之一。明代古枫香林叶呈三角状,树干高大,与江南红枫不同;范公祠内一株,树干高约27米,3人合抱。在三大师坟前有大枫九株,名九枝红,入秋枫叶由青次第变为黄、橙、红、紫,称五彩枫,亦有呈浅绛、金黄、桔黄、橙红等色。深秋登中白云望枫台,纵目眺望,似珊瑚灼海,红霞万丈。全山林木有87种,10.6万余株。南麓天平山庄,依山临水,凭藉周围广阔自然景貌,富于天趣。自东向西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高义园诸区组合而成,各部分以曲廊贯通,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咒钵庵东为桃花涧,即范允临时“桃源”,旧时涧边桃树成林,桃花片片,随水漂流。涧原可通翻经台前大池,今已被腐草杂树阻塞。

7. 天平山范仲淹像

苏州天平山海拔221米。苏州天平山为国家太湖名胜区木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是一个人文及自然景观都比较丰富的景区。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似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用的附笏一样,人称“万笏朝天”山腰有钵盂泉,又名白云泉,泉水醇厚甘冽,相传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山东南麓之古枫林,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茔之地。现存158棵,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大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迄今已举办了四届红枫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